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宜春九中(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人性本恶,礼法并用答案b. 解析:根据“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可知体现民本思想,故选“b”。2.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a. 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b. 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c. 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d. 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杀死侮辱父亲的人可以从轻处理,这表明法律中带有一定的伦理道德的意味,这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与本题无关;c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d选项错误,本题与司法程序无关。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答案c. 解析:考查董仲舒新儒学与其他学派的关系。“独尊儒术”也不是意味着其他学派灭迹,而是指儒学取得绝对的主导地位。董仲舒的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杂以法家、道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故选c.4.清华大学教授刘桂生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他认为汉代()a. 推行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b. 中央的权威遭到严重挑战c. 包容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d. 百家争鸣具有强大生命力答案c. 【详解】从材料可知,刘桂生认为汉武帝的用意是确立儒学的官学地位,其它学派思想读书人可以研究,故c项正确。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不是刘桂生的观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央的权威遭到挑战,故b项错误。材料“儒学是官学,不许其他学派分沾”可知,当时没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故d项错误。所以选c。5.九一八事变后,民国史学家发扬传统史学精神,大力构建新民族主义史学,以从文化意识形态上宣扬反击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重要性。这里的“传统史学精神”最有可能源自 ( )a.孔孟儒学 b.宋明理学 c.汉代儒学 d.前清史学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宋明理学的价值。材料信息“以从文化意识形态上宣扬反击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重要性”体现了宋明理学推崇民族气节、强调民族责任的内涵。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考点:古代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的价值6.鹅湖之会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鹅湖之会上,朱、陆双方激烈辩论犹有异同。“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陆王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材料表明朱、陆双方的分歧是()a. 宇宙的本原b. 穷理的途径c. 人性的善恶d. 孔孟的纲常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熹和陆九渊都认为理是宇宙的本源,故a项是相同之处,排除;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故b项正确;c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掌握理的办法7.唐甄在潜书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具有与唐甄这种政治思想相似的思想的是(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在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中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提出要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和“天下为主,君为客”等主张,他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这与“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所以答案选b,a c d三人主要观点与上述题中观点明显不同。8.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评论道:“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萧公权在此认为黄宗羲()a. 具有近代民权主义思想b. 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c. 彻底否定君主专制政体d. 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可知没有具有近代民权主义思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可知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可知黄宗羲并没有彻底否定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可知黄宗羲并不能代表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9.公元前5世纪,希腊智者学派诞生,这一学派诞生的根本原因是()a古代希腊城邦中工商业的发展和民主制度的发展b古希腊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c受亚非先进文明的影响d城邦战争促进了各城邦间思想和文化的交流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主要涉及的是智者学派的产生,关于智者学派的产生主要是从阶级属性来考虑。智者学派宣传的是人性,讲究的是人的意识。因此它的产生是由于古代希腊城邦中的工商业发展和民主制的发展。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产生原因10.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理性”精神引导、彰显了人们对世界和人类的思考。下列各项中,最符合公元前800年 - 公元前146年时期之“理性”内涵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d“主权在民”答案b.解析:公元前800年 - 公元前146年是古希腊时期,c是薄伽丘,d是洛克,a是普罗泰格拉,同时期但体现的不是“理性”。11. 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马夫冒充国王,国王察觉此事后,不动声色地把马夫侦查出来,趁他在睡梦中剪去他一把头发。不料马夫在发觉后急中生智把别人的头发也同样都剪了,因此逃过了惩罚。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 (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 b.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人文主义者主张推翻君主制答案b。【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十日谈表达了对封建特权的不满,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流思想;d项在题文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1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是因为他强调 ( )a.因信称义” b.“ 因行称义”c.“心外无物”d.“先定论”答案a。a是.马丁路德的观点。b是基督教观点,c是王阳明,d是加尔文。13.孟德斯鸠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a三权分立思想 b人民主权思想c天赋人权思想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答案d。解析“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可知体现了孟德斯鸠的法治思想。a属于孟德斯鸠的重要思想,但与题干无关;c在材料中也无从体现;b属于卢梭的重要思想。14.启蒙思想家康德说:“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a.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b. 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c. 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专制统治d. 启蒙思想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条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启蒙运动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启蒙了的人们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反映了启蒙思想与政治变革的关系,即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b符合题意。a不能全面概括材料;cd与题意不合。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影响15.某校布置科技成就展览,把卓越的中国古代科技分为:天文、指南针、造纸、印刷、青铜冶炼、机械、建筑、陶瓷、纺织、中医药等十一类.据中国古代科技史,这个分类至少轻视了中国古代的()a浑天仪 b翻车 c数学 d赵州桥答案c。解析浑天仪属于天文,翻车属于农业,赵州桥属于建筑。16.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即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材料意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注重()a. 因地制宜b. 适时播种c. 精耕细作d. 使用绿肥答案c. 根据材料“犁过”“再耙”“再翻”“再犁”可知,这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的特征,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材料并未体现要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播种和使用绿肥,故b、c两项错误。17.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c.楚辞 、宋词 、小说 d唐诗、宋词、元曲答案b.解析据材料知,顺序是楚辞(屈原) 、唐诗(李白) 、宋词(晏殊)。18.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对其思想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我国的思想和文学领域相对活跃,思想文化领域成就突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远没有明朝高,到了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较高,对思想文化领域控制加强,所以出现了题中的现象,这说明,对柳宗元成就的评价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故c正确。a说法夸大了明代通俗文学的影响,排除;b说法中的“决定”的说法错误,排除。d说法中的“更加全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和题意。19.如图是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的1082年。黄州寒食诗帖通篇跌宕,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这一作品()a. 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b. 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c. 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d. 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答案c.解析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故特点为c。20.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a. 文人画b. 元杂剧c. 京剧d. 小说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由材料“,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结合所学,这批文人是指元代的文人。其创作的艺术作品是元杂剧。故选b。【名师点睛】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元杂剧21.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提到“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这反映了牛顿力学( )a.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的近代科学 b.推动了人们理性认识的发展 c.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d.使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牛顿的经典力学促进了唯物认识的发展,这是人类理性认识世界的开始,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没有体现出哲学影响;c选项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来源在于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d选项与此无挂。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牛顿22. 20世纪20年代,郑贞文的独幕话剧爱之光曾经在中国风行一时。剧中有4位人物:理学博士、泰谟(time,男)、石佩姒(space,女)和光神。全剧描写理学博士(实为爱因斯坦化身)借“光神”(实为光速)之助,撩开了泰谟和石佩姒面纱,发现他们二人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话剧创作最主要的历史背景是爱因斯坦 ( )a. 提出了光量子假说 b.创立了相对论 c.创立了经典力学 d.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泰谟(time,男)、石佩姒(space,女)”显然是“时间和空间”的含义,所以该话剧意在说明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特征,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爱因斯坦与相对论23.斯宾塞认为:人类可以在人口的压力下前进,也可以不前进,但是按照事物的性质来说,只有那些在人口压力下确实前进的人会最后获得生存。其理论依据可能是 ( )a经典力学理论 b社会契约论 c生物进化论 d相对论答案c。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只有那些在人口压力下确实前进的人会最后获得生存”强调在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只有不断进步的人才能生存,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相吻合,所以选c2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 )a.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遭到教会敌视 b.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d.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他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材料并没有讲到达尔文的观点,所以a错误;进化论发表在启蒙运动之后,不可能为启蒙运动提供科学依据,应该说进化论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所以b错误;材料也并没有涉及到马克思的暴力革命主张,所以d错误。所以答案选c。25.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答案a。【解析】据图片信息可知,每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技与生产未紧密结合,排除b项;c、d两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以图片形式切入,考查四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历史综合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对四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进行综合分析。26.一位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b.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c.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d.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 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信息说明.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故本题选择c项符合题意。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作用和影响27.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答案d.“轴心时代”中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符合其时代特征的为d。28.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 )a启蒙运动更强调个人力量b启蒙运动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c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d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的蒙昧中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文艺复兴时期在魔鬼的引导下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强调的是魔鬼,意指文艺复兴借助宗教外衣,没有完全脱离宗教,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突出了单个人的力量,故a项正确;启蒙运动时期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而“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表述不合史实,故b项排除;启蒙运动上升到反对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故c项排除;材料不是两个浮士德本身的阐释,而是借助浮士德来说明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故d项排除。29.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b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分不开的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答案c. 解析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 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解析: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科技“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即古代科技重视研究人;“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反对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解释与推广,是阻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之一。故选c30.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答案b。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结局不同,材料体现的是教会失去了权威。a,d不对,c体现不了材料。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31.对人类与生态关系的文明演进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升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 道家是生态文明的鼻祖。老子和道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万物是连续一体的,自然存在具有深刻的价值,人类应当尊崇自然,关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老子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正是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理想。摘自中国林业网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材料二 工业文明导致的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近代自然科学需要对自然现象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这种分析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毫无疑问对于科学的发展和学科的分工是大有裨益的,然而这种思维方法也易于导致割断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摘自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跨越材料三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是人类建构生态文明的纲领性文件。该报告的独特价值在于:第一,用“可持续发展”这一包容性极强的概念,总结并统一了人们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所取得的认识成果,使它们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有机整体,从而把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第二,第一次深刻而全面地论述了20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主题(和平、发展、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把它们当作一个更大课题(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目标来追求,从而为人类指出了一条摆脱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这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摘自论生态文明(1)根据材料一指出道家在生态文明领域的核心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老子所处时代出现的思想现象及时代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导致生态危机出现的思想根源,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思想根源在公元前5世纪、1417世纪及18世纪这三个时期的表现。(10分)(3)概括材料三所提出的解决生态危机的对策,结合所学提出你对当代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8分)答案:(1)核心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分);百家争鸣;(2分);影响: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6分)(2)根源: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4分)三次分别是:公元前5世纪的智者运动;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18世纪的启蒙运动。(6分)(3)概括对策:可持续发展”;找到和平、发展、环境的内在联系来保障和推动。(5分) 解决之道:加强道德建设;节制人口;节约资源等。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3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某历史研究小组从图书馆查阅了一套中外思想家传,从中摘抄了涉及以下人物的部分内容: 孔子普罗泰格拉朱熹黄宗羲威廉莎士比亚卢梭梁启超陈独秀请从上述人物中至少选取三人构成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示例一:主题: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人物:孔子朱熹黄宗羲解读: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成为先秦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为儒家思想发展奠定基础;南宋朱熹用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理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再次巩固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广告策划自考试题及答案
- 篮协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木刻水印雕刻版员数字化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课件无法打开的原因
- 课件旋转平移路径
- 真空制盐工协同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压电石英片烧银焊线工5S管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基础强化自考专业(行政管理)试题【历年真题】附答案
- 钢渣处理工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康复医学科患者康复方案制定考核试题答案及解析
-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上)
- EP 中文的课件资料
- 碳纤维材料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优质资料
- GB/T 95-2002平垫圈C级
- 现代化工绿色化工课件
- 单孔腹腔镜课程讲义课件
-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课件
- 普通逻辑ppt课件(完整版)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 DB32∕T 4065-2021 建筑幕墙工程技术标准
- 施工现场环保工作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