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举制度英文版(课堂PPT)_第1页
中国科举制度英文版(课堂PPT)_第2页
中国科举制度英文版(课堂PPT)_第3页
中国科举制度英文版(课堂PPT)_第4页
中国科举制度英文版(课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heImperialExaminationSystemofChina中国科举制度,王佳张素敏王婷,1,主要内容,前言一、科举制度的创立及发展二、科举制度的考试流程三、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四、科举制度的影响结语,2,前言,相当重要独立创造历时长久影响深广不了解科举制度,就不能说真正了解中国的历和中国文化,3,什么是科举制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制度:就是经过分科考试,依照成绩来选拔人才,授给官职的一种制度。,4,一、科举制度的创立及发展,开始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结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历时1300年,几乎占据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3/5和5000年文明史的近1/3的时间,5,1.科举制度的创立,创立的背景隋朝建立初期,急需大量真才实学的人才传统的九品中正制度选拔的人才已无法满足其需要中小地主经济实力增强要求获得相应政治权利科举制度的创立标志: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以分科考试,择优录用为基本特征的科举制度正式成立。,6,2.科举制度的发展,夏、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秦汉时期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科举制创立发展,7,隋朝时期,隋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隋朝统一全国之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用科举制度代替以前的九品中正制。,8,唐朝时期,唐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完备时期。在唐代,考试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9,宋朝时期,宋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放宽录取和任用范围;由皇帝亲自殿试选考;正式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10,元朝时期,元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暂停时期蒙古人不着重开科取仕,灭宋后一度不举办科举,11,明朝时期,明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开始采用八股取士。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12,清朝时期,清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时期。形式及考试内容跟明朝基本相同。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严厉,但由于科举制度本身的弊端,舞弊越演越烈,依然被历史所淘汰。,13,二、科举制度的考试流程(以清代为主),进士,贡士,举人,秀才,14,(一)童试,童试,一般又叫做“小考”。凡童子开始应初试的时候称做“童生”,童生经过一定的考试选拔,在县里面选拔了以后到督学进行考试,督学考试合格就可以称做“秀才”了。,15,(二)乡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八月份。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中举以后,照例要报喜。报喜的人叫报子,头上顶着红缨帽子,骑着马,敲着锣,带着报条,到中举的人家门口去张贴。报条上写着:喜报贵府老爷应本科处乡试高中第名举人报喜人,16,(三)会试,会试是紧接着乡试,在第二年的二月份举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成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后一般举行复试。,17,贡院,18,(四)殿试,在会试的第二个月举行,由皇帝在太和殿亲自主持,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在科名中,荣誉最高的要算是状元,故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19,三、科举考试的内容(以进士科为主),传统经典(经义)文学功底(诗赋、论)现实政治(时务策),20,八股文:明清士人的敲门砖,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四书文、八比文等。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21,八股文,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科举考试中进士升官。所以当时的人们都一门心思扑到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22,试帖诗,“试帖诗”,又叫“五言八韵诗”,也是一种形式古板、要求严格、不能随意抒发情感而只能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诗题。它是五言的,共16句,诗的结构大致和八股文相同,结尾要颂圣赞扬皇帝、歌颂时政。,23,四、科举制度的影响,1、科举制度的贡献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制度是建立了一个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中国的教育和整个社会。西方学界公认:现代文官制度源于中国科举制度。,24,2、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积极方面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使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消极方面国家只重科举取士,而忽视教育科举制度具有很大的欺骗性科举束缚思想,败坏学风科举取士名额太少,竞争十分激烈,25,3、科举制度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虽然科举制度从废除至今已有1000多年,但它对当今社会生活以及文化教育依然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逢进必考的传统在中国一直没有改变。在中考、高考以及最近几年大热的考研和国考中,都可以依稀看见科举的影子。对于中国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