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地区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地区 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一、书写(5分,其中卷面3分)1抄写下列诗句,要求做到笔画工整、书写美观、格式规范。 (2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二、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6分)2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汉字。(2分) 走进语文大观园,我们瞻仰了鞠躬尽cu_的邓稼先,目光深su_的贝多芬;还聆听了惊涛澎pi_的黄河,端木蕻良掷地有声的sh_言你一定收获不匪,让我们一起捡拾甜美的果实吧!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安徒生是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家,他的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 B黄河颂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个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作者是宋代的郭茂倩。 D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是法国著名作家。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花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 B“冷血护工”虐待养老院老人的事件曝光后,社会各界群众义愤填膺。0 C放学后,山村的校园里人已经很少了,真是人声鼎沸。 D这起刑事案件扑朔迷离,让刑侦人员很是头痛。5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B夏季的柳树岛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C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D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6仿写画线的句子。(2分)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样也应该学会理解别人。理解是一缕春风,唤醒沉寂的心田;理解是 , 。7古诗文默写。(12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 ,不要 。(2)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3) ,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4)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5)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6)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及其艰辛的诗句是 , 。(7)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笛声,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两句是: ,。(8)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请写出连续两句有关黄河的诗句。 , 。8.名著阅读(4分)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炽热的仇恨,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地参加一份。后来,从外祖母嘴里我才知道,母亲来到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在坚决地要求与父亲分家。母亲突然回来,使他们的分家愿望更强烈了。他们害怕我的母亲讨回那份本来给她预备的,但是因为她违背外祖父的意愿“自己作主”结婚而被外祖父扣留了的嫁妆。舅舅们认为嫁妆应当分给他们。此外还为了谁在城里开设染坊,谁到奥卡河对岸库纳维诺村去,彼此早就无情地争吵不休了。(1)、以上文字选自世界文学名著 ,作者是 。(2分)(2)、选文中描述的是什么情景?(2分) 三、现代文阅读(一)最美的善举(12分)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陪床的男人。男人姓苏,四十多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1号床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和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苏大哥,这”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21)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22)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9. 第21段中“这样的方式”是指什么方式?(2分) 10简要赏析第3段划线句子。(可从人物描写、词语运用、内容理解等角度赏析)(3分) 1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 12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对“络腮胡子”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4分) (二)不要对那个人叫嚷(9分) 丁立梅 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日,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 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伏。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 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他在人群里,早已看到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 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一叠声换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后面跑。 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起一些人的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等母亲气喘吁吁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哪?!”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 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着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 “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 母亲还是宽容地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哪,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 儿子一听,恼了,跺脚叫:“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洗洗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掉,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 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下次你不要再来了!”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知道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一步一匍伏地走了。 在校园里,我亦曾碰见过另一个女学生,对着前来看她的父亲发火,是嫌她父亲给她买的外套不好,女学生冲着父亲叫嚷:“谁让你买的?乱作主!这颜色难看死了,我不穿!”做父亲的捧着那件外套,讪讪笑着,束手无策地站在一边。 女学生我教过,平日里,是个温文尔雅的孩子,却在父亲面前,全然失了礼貌。当她看见我,很尴尬,低声叫了声:“老师。”我摸摸那件衣服,我说:“挺好看的呀。”做父亲的如同得了“天书”:“你看,你们老师都说好看的。”女学生瞅了父亲一眼,红着脸,不情不愿地接下了父亲买的衣服。 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纳,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1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当她看见我,很尴尬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两件事。(2分) 15、题目“不要对那个人叫嚷”中的“那个人”指的是谁?(2分) 16、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读了此文后,你想对文中的孩子说些什么?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3分) 四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12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3分)权谓吕蒙曰( ) 蒙乃始就学( ) 及鲁肃过寻阳( ) 18.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B.当涂:当道;涂,道路。C.涉猎:粗略的阅读。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19.翻译下列各句。(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 20.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二)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今之庸医妄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注:迎:迎接他出诊的人 饧:读tng,同“糖”。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1)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 (2)闻一医家术甚高 (3)走而告之曰 (4)偶一求药者既去 22翻译句子。(2分)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23谈谈文中“医家”是怎样一个人?(2分) 五、写作(30分)24根据要求作文。 回首岁月,品味生活,童年的快乐多了一份色彩,妈妈的唠叨多了一份温馨,老师的批评多了一份关爱这一切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请以“ 伴我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用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章内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一1.(1)评分标准:用楷体准确、规范地书写2分;书写不规范扣1分。二2.瘁 邃 湃 誓 (2分)3. C (2分)4.C (2分) 5.D6. 仿写。示例一:(理解是)一缕阳光,照亮迷茫的心灵。示例二:(理解是)一座桥梁,沟通隔阂的思想。 标准:是比喻句,句子通顺,表达合理得2分。7古诗文默写。(12分)(1)悲伤 心急 (2) 弹琴复长啸 (3)鸟向檐上飞(4)凭君传语报平安 (5)夜发清溪向三峡 (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8)示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 童年高尔基 选文写得是阿廖沙刚来到外祖父家时所经历的一幕生活场景,舅舅们贪婪,自私,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是小阿廖沙饱受惊吓。三(一)9.(2分)“络腮胡子”通过收买蝉蛹暗中帮助1号床病友的方式 。10.(3分)写出了“络腮胡子”的不拘小节、粗俗,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意对即可)11.(3分)“络腮胡子”助人的秘密被发现后脸上露出很害羞很不自然的神情。12.(4分)从外貌、说话、吃相等看到“络腮胡子”是一个生活粗俗,不拘小节的人。(2分)从“络腮胡子”收买蝉蛹,并且有多少要多少,暗中帮助着1号病友,说明他是细心善良的人。(2分)(二)13、女生没有礼貌的言行被老师撞见而感到难为情,因而神色态度不自然。14、背驼貌丑的母亲满心欢喜的给儿子送东西,儿子却觉得母亲丢人,怪母亲来校,态度恶劣。女生嫌父亲买的衣服不好,无理对待父亲。15、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