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项训练:创新阅读_第1页
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项训练:创新阅读_第2页
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项训练:创新阅读_第3页
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项训练:创新阅读_第4页
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项训练:创新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项训练:创新阅读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语言表达1 . 制作图书推荐卡。你一定读过很多名著吧,请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名著推荐给你的朋友,并说说推荐的理由。图书推荐卡我最喜欢的名著:_推荐的理由:_二、现代文阅读2 . 课外阅读。太 阳栽一棵棵树,太阳为我们造出一把把大伞。挡住风沙,让地球村变成绿色家园。栽一朵朵花,太阳为我们绣出一件件花衫。披上盛装,让地球村变成美丽花园。栽一棵棵小草,太阳为我们织出一张张绿毯,铺满大地,让地球村永远是春天。(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一棵棵( )一把把( )一朵朵( )一件件( )一张张( )一片片( )(2)太阳能为我们地球做些什么呢?把诗中有关的句子画上“_”。(3)在诗歌中,小作者希望地球村_、_、_。甲: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乙: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过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云母石:矿石,白色、黑色、带有深浅不同的褐色或绿色,是重要的电气绝缘材料。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这一天,正是中秋。 节选自方纪散文三峡之秋3 . 甲段文字描述了变化的月影。月影是怎样变化的?试抓住关键词:_4 . 乙段作者看月为什么会有“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的观感?_5 . 甲段写月侧重于突出月亮_的特点,而乙段写月侧重于表现月色的_。6 . 甲、乙两段都以月为描写对象,但风格各异。你更喜欢哪段文字?请说明理由。(提示:可从语言特色、景物特点、作者情感等方面着手)_课内阅读。“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拣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7 . 这段话选自_的_。8 . 八儿看到锅里的粥时的表情是_,这个词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_、_的孩童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9 . 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判断对错。(1)“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这句话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强调了栗子在锅里容易煮碎的事情是他早就知道的事实。(_)(2)“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饭豆膨胀、体积增大的样子。(_)(3)“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这两句话都是比喻句。(_)(4)“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这句话中“如他所猜”是说八儿对自己的猜想很满意,“但”说明八儿对粥的颜色不满意。(_)10 . 选文突出了腊八粥怎样的特点?_11 . 精彩片段阅读。鲁滨孙漂流记(节选)现在我决定动手去制造一些在我认为必不可少的应用的东西,特别是椅子、桌子之类,因为假使没有这些,我就连当前仅有的几样乐趣都无法享受;假使没有一张桌子,我写字吃东西,或做别的事情的时候,就没有多大乐趣。于是我便开始工作起来。我生平没有使用过任何工具,然而久而久之,运用我的劳动、勤勉和发明才能,我渐渐发现,我什么东西都能做得出来,只要我有工具。话虽如此,即使没有工具,我也做出了许许多多的东西,有些东西,所用的工具不过是一把手斧和一把斧头。我想从来没有人采用我这种方式来做东西,或是付出我这样无穷的劳力。譬如说,如果我要做一块木板,我只好先伐倒一棵树,把它横放在我的前面,用斧子把它的两面削平,削成一块板子的样子,然后再用手斧把它刮光。不错,用这种法子,一棵树只能做出一块木板,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只有用耐心去对付,正如我在做木板的时候,不得不付出许多的时间和劳力一样。反正我的时间和劳力都不值钱,无论花在哪一方面都是一样。尽管这样,我还是像上面讲的那样,首先替自己做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我又在墙上钉了许多小木块,用来挂我的枪和其他应挂的东西。所以,假如有人看见我的山洞,一定会以为它是一个军火库,里面各样东西应有尽有。样样东西都摆在手头,用起来很方便。我看见所有的东西都安置得整整齐齐的,而且一切应用的东西都收藏得那样多,心里很痛快。1“我”为什么要制造椅子、桌子之类的东西?_2从文中的画“_”处可以体会到( )。A只要有付出,就会收获。B人是有潜能的,只要深入挖掘。3哪些劳动成果令“我”感到心里痛快?_课外阅读。“它咬去了大约40磅。”老头儿高声说。他想:它把我的鱼叉连绳子都带去啦,现在我的鱼又淌了血,恐怕还有别的鲨鱼会窜来呢。他不忍朝死鱼多看一眼,因为它已经给咬得残缺不全了。鱼给咬住的时候,他真觉得跟他自个儿身受的一样。他想:但是我已经把那条咬我的鱼的鲨鱼给扎死啦。我从来没看过这么大的“Dentuso”。谁晓得,大鱼我可也看过不少呢。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他想:不过这条鱼给我弄死了,我倒是过意不去。现在倒霉的时刻就要来到,我连鱼叉也给丢啦。“Dentuso”这个东西,既残忍,又能干,既强壮,又聪明。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不吧,他想。也许我只是比它多了个武器吧。“别想啦,老家伙。”他又放开嗓子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选自老人与海)12 . 把文中的一句名言画上“_”。13 .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能够被消灭掉的是(_),打不败的是(_)。A高贵的人格和尊严,顽强的精神和意志B肉体,生命14 . 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1)选文运用了生动的心理描写,展示了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面对凶恶的鲨鱼,表现出坚韧的斗争精神和乐观的态度(_)(2)老头儿捕杀鱼类,他不热爱大海,也不热爱生命。(_)(3)老人回到岸边,他带回的是一条完好的大得惊人的鱼。(_)三、文言文阅读嫦娥奔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注释:羿(y):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后羿射日的记载。请:求。西王母:仙人名。姮(hng)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斫:砍。15 .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羿请不死之药(_) (2)谪令伐树(_)(3)蟾蜍(_)(_) (4)常斫之(_)16 . “嫦娥奔月”的“奔”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再查音节_;“奔”在这个词当中应念(bnbn),意思是_(奔走,急跑;直向目的地走去)。17 . 翻译下面的句子。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_18 . 请你写出四个带“月”字的成语。_19 . “嫦娥奔月”是神话,可人类登月却已经变成了现实,2003年,我国航天员_进入了太空,2005年我国航天员_和_又进入了太空,对此,你有何感想?_古诗文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为汝(r)多知(zh)乎?”20 . 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1)问其故(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3)孔子不能决也(_)21 . 一词多义。问其故 其:_及其日中如探汤 其:_22 . 句子翻译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_23 . 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_24 .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角度出发,一个从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_道理,表现了他们_的可贵精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甲)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乙)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返,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注释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布裘:铺开皮衣。25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