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访兰》_第1页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访兰》_第2页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访兰》_第3页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访兰》_第4页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访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访兰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 2.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教学设计 一、引入质疑 1、展示相关兰花的绘画作品和实物图片,让学生欣赏,展示相关描写兰花的诗词,让学生朗读。并思考各诗句着重体现了兰花的什么特点。 2、谈话:兰花形态绰约多姿,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美的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又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3、揭题质疑。如:为什么用“访兰”而不用“赏兰”?父亲带“我”去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二、初读知意 1、朗读课文。 2、文章按照访兰的缘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请分别给这三部分拟上标题。然后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作者笔下,兰花有怎样的引人之处?请把相关描写兰花的语句勾画出来。 侧面描写家兰:“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正面描写野兰:“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三、重点研读 1、读“我”与父亲在访兰过程中的对话。说说从这个段对话中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讨论后交流。 3、重点讨论几个问题。 (1)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一样? (2)“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 (3)“我”对兰花的理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4、说说自己对“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有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这句话的理解。 四、深化理解 1、读最后一段,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2、说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体会或感受,谈谈自己今后要做怎样的一个人。 五、背诵 板书设计 访兰 家兰:甜、媚、俗访兰的原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 野兰:清爽、纯朴、有灵性不媚俗,有自己的特色 作业设计 课后2、3题 【篇二】 教学目标: 1在整体读文的基础上,分部分读课文,概括段意,说出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访兰过程中“我”的所见、“我”与父亲的对话,读出“野兰”和“家兰”的不同特点;对比特点,说出“野兰”与“家兰”的不同格调。 3紧扣“不敢”、“后悔”读出作者对“野兰”的敬仰,学习“以兰喻人”的写作方法,谈做人打算。 教学重点: 访兰过程中“我”的所见,“我”与父亲的对话。 教学难点: 从重点句段中读出兰的品格,明白做人道理,学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 1课前热身“君子”与“小人”之辨。 (PPT出示词语):“正人君子”、“卑鄙小人”。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学生联系实际谈生活中所见的两类人。 (PPT出示两种人的特点):“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PPT出示君子的人生境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导入新课 下面我向你们推荐四位君子。(PPT出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图片。) 揭示课题(PPT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 引导学生从课题产生质疑 为什么用“访”而不用“赏”? “我”是如何访兰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打开学生话匣,理解何谓“君子”,为后文学习蓄势;质疑课题,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质疑问难 1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指导。 (ppt出示阅读要求):边读课文边勾画出“我”随父亲进山访兰所见,找出父亲说的话,找出我说的话。 不懂的地方多读多想,能够举手提问。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文章主要内容;所见;父亲的话;我的话。 3分部分用不同方式读文,说出大概内容,理清线索,大胆质疑。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概内容。)(PPT出示内容小结。) 学生质疑:父亲为什么愠怒?父亲为什么不再培栽野生野长的兰草? 抽生读第二、第三自然段 大概内容:访兰所见美好景物。 分角色读415自然段 大概内容:父亲同我谈兰,比较家兰和野兰的味儿。 PPT出示内容小结。 4齐读最后自然段,说出内容。(PPT出示内容) 5理清文章思路,进一步明确文本内容。 (借助PPT显示的文章思路流程理清文章思路。)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是读,用读把握文本言语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是文本原生价值的开发。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持续质疑,有利于学生持续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三、研读课文215自然段 1“我”随父亲进山“访兰”的所见。(出示PPT图片,欣赏瀑布兰草。) 读课文2、3自然段。(读出景物的优美,读出兰的高雅不俗。) (板书:野兰清妙仙品) 2父亲同“我”谈论什么? (野兰与家兰的特点。) (板书:家兰) 3野兰与家兰有些什么特点呢? 家兰“好看”,野兰“清爽”。(板书:好看清爽) 野兰是空谷的幽物,得天地自然的原气,长山野水畔的趣姿。 家兰是玩赏的盆景。 (板书:空谷的幽物玩赏的盆景) 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理解“得天地自然的原气,长山野水畔的趣姿”,理解“空谷的幽物”。 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读出供人玩赏的家兰的特点:叶更嫩,花更繁更大。 家兰美得太甜太媚,为被人欣赏而生长,格调俗。 野兰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有,格调不俗。 (板书:为被人欣赏而生长俗为自己的特色而存有不俗) 4抓住野兰与家兰的特点引导学生实行对比,学习抓住事物特点使用对比手法的写作方法。(板书:抓住特点对比) 5解释父亲为什么不再带回野生野长的兰草培栽。(板书:敬仰鄙视)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具有语文味,关键是咬文嚼字,关键在于“批文入情”。抓住我的所见反复研读,让语言文字生成具体美丽的画面;抓住野兰与家兰的特点在对话中实行对比,体会兰的格调。此环节既学习表达又为情感升华蓄势。 四、情感熏陶,提升人格境界 1齐读最后自然段。 2我为什么再也不敢挖野兰了?我为什么后悔毁了野兰?从中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野兰是什么情感? 3野兰不愧花中君子,父亲不愧教子有方。父亲用野兰教育了孩子要怎么做人。学了文章后,我们也应该懂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做一个像野兰一样有格调的君子了。 齐读出:(PPT出示)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有。 4重复:我们也应该懂得做一个像野兰一样有格调的君子了。 再次齐读: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有。 5现在大家明白课文为什么以“访兰”为题吧? (板书:以兰喻人) 设计意图:育人,这是选这篇文章的目的;学习表达,是选文具有的言语形式。此环节让学生得意得言,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五、驻留内容,即时使用。 1同学们或许在持续警示自己做一个像野兰一样的人: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有。 2谈收获:表达方法方面的收获;做人方面的收获。 2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将如何做到:“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有。” (可小练笔也可即兴交谈。) 设计意图: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