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_第1页
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_第2页
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_第3页
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_第4页
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保障概论,陈维佳2011-09,课程简介,基本数据学生人数29人教学周期16周讲授(Lecture)8周Seminar3次,教学愿景掌握社会保障基础理论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了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状了解世界典型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结构,教学方法及其管理本课程由两个部分组成Lecture+SeminarLecture部分由教师讲授Seminar是完成本课程的重要部分本课程一共有三次Seminar,一共10分本课程实行闭卷考试的形式,一共60分课堂互动10分,课程结构社会保障理论(Lecture第5、6、7周)(Seminar第8周)社会保障制度结构(Lecture第9、10、11、12周)(Seminar第13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简介(Lecture第14、15周)典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结构(Seminar第16周),参考文献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李珍.社会保障理论.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Lecture1.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什么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者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李珍)。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在分配保证社会公平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具有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郑功成)。具有经济福利性,不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化行为(官方机构或者社会中间团体)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为根本目标,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家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安定的一系列的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赵曼)。国家主体性法制性社会性基金性保障水平和给付标准的社会适当性,西方社会保障理论渊源柏拉图理想国: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提到了共妻共子的制度。他提倡最好的男人和最好的女人结合,并将生下来的孩子由官员抚养。在书中柏拉图反对私有制,强调分工与互助,追求共产制度与财产公有,主张确立公正原则、消除暴力与贫困对立,以及平等和社会次序和谐,社会保障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者)、法国的傅立叶(空想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和英国的欧文。所有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圣西门把无政府状态称作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认为经济自由必然导致这一状态。傅立叶认为雇佣劳动制度是恢复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工厂是温和的监狱。欧文抨击了资本主义私有制,认为私有制是一切阶级之间纷争的根源。他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剥削关系,工人创造了巨量的社会财富,却被工厂主、商人、银行家、经纪人、收租者、食利者以及达官显贵所瓜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都沦为工资制度的奴隶。空想社会主义者都确信,资本主义应当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大多数空想社会主义者都主张实行财产公有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如莫尔等把财产公有制理解为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都公共占有;另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如摩莱里、欧文等则理解为除日常生活品以外的财产的公共占有,实际上是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少数空想社会主义者如圣西门、傅立叶在自己的理想社会中保存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是他们的资产阶级倾向的明显表现。所有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点。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他们对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点抱有模糊的期望。,宗教思想的影响:基督教、佛教等对于社会保障思想的影响。,大同社会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天下为公即实行公有制是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政治上主张社会民主,选贤任能;经济上主张社会财富归全体成员享有;生活上实行社会统筹,各得其所;在生产方面,人人尽自己的努力去劳动,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有保障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o),并怡然自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仓储后备论: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中国社会保障思想渊源,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经济学(收入分配手段)(庇古,凯恩斯)、社会学(社会公平与发展终极目标)、政治学、法学等交叉学科。从理论上说,社会保障从基金筹集到支付的过程实质上是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过程,属于经济学范畴;社会保障的直接目的是为社会稳定服务,是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的社会政策,属于政治学范畴;社会保障的行为是社会控制,其内容与任务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从而属于社会学范畴;同时通过法律来规制社会保障的发展,属于法律的范畴,古典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古典自由主义发源于17世纪和18世纪,也因此,它通常被视为由于工业革命和随后的资本主义体制而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古典自由主义反对当时绝大多数较早期的政治学说,例如君权神授说、世袭制度和国教制度,强调个人的自由、理性、正义和宽容。是一种支持个人先于国家存在的政治哲学,强调个人的权利、私有财产,并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认为政府存在的目的仅在于保护每个个体的自由。古典自由主义发源于17世纪和18世纪,也因此,它通常被视为由于工业革命和随后的资本主义体制而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言论自由、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自我负责,和自由市场等概念最先也是由古典自由主义所提出,后来才陆续被其他政治意识形态所采纳的。,亚当.斯密国富论: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所著的国富论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这本书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国富论一书是斯密最具影响力的著作,这本书对于经济学领域的创立有极大贡献,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西方世界,这本书甚至可以说是经济学所发行过最具影响力的著作。,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后来的经济学家基本是沿着他的方法分析经济发展规律的。这部著作也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无形之手自行调节”的理论。后来的经济学家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自由经济、自由竞争的理论;马克思则从中看出自由经济产生“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提出“用计划经济理论解决”的思路;凯恩斯则提出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宏观调节的方法。,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亚当斯密认为政府必须具备一下三项职责:第一、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其不受社会上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其建设与维持绝对不是为任何个人或任何少数人的利益)。,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的核心就是下面一句话:“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生产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根据这个理论,他认为,劳动的价值(工资)是一定社会中为维持工人生活并延续其后代通常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决定的,而利润则决定于工资。,马尔萨斯人口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从以下“两个公理”出发的:“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马尔萨斯断言,在这两个前提之下,人口的增殖比生活资料的增长要快。正常情况下,人口每25年以几何级数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率增长,因而人口增长势必有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趋势。,马尔萨斯把他所发现的人口规律归结为三点:1.人口增长必然被生活资料所限制;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些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3.这些抑制,以及那些遏制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归结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古典自由主义对济贫法的反对:破坏自由市场原则;养懒汉;导致普遍贫困;济贫法导致人口增长;在粮食有限的情况下院内和院外的竞争;对民众自由影响。,德国新历史学派福利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德国新历史学派,19世纪前半叶,英国完成了产业革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A.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代表了英国产业资本的利益,而德国还处在封建割据的农业国阶段,为了发展德国本国的工业,对来自英国的工业品,必须采取保护贸易政策,并在意识形态上对抗英国的斯密理论。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一书中指责英国古典经济学不强调经济生活中国民有机体的重要,是“世界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经济学。他的国民经济学则强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新历史学派代表任务施穆勒(GustavSchmoller),布伦坦诺(Brentano),主要政策主张,国家是集体经济的最高形式,在进步的文明社会中,国家的公共职能应该不断扩大和增加,凡是个人努力所不能顺利达到的目标,都理应由国家实现。劳资冲突不是经济利益上的对立,而是感情、教养和思想上存在差距而引起的对立。因此劳资问题,不需要通过社会革命来解决,而只要对工人进行教育,改变其心理和伦理道德的观点。国家至上,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福利经济学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体系,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J.边沁(JeremyBentham,1784-1832)的功利主义原则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功利主义认为主宰整个人类社会的是痛苦和快乐,人们总是趋向一种共同的目标即幸福。简单地说功利就是“趋利避害”。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旧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贡献:1、确立了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边际社会净产品相等。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序数效用论帕累托最优补偿原则社会福利函数相对福利理论次优理论,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当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时候就实现的了最大的经济效率,因而实现了最大的社会福利。帕累托改进(Paretoimprovement),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1、交换的最优条件;2、生产的最优条件;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凯恩斯主义产生背景主要理论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凯恩斯主义,1929-1933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或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从而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以及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是彼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它们的结合,才不可避免地使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周期地遭到破坏,引起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凯恩斯:1883年6月5日生于英格兰的剑桥,14岁以奖学金入伊顿公学(EtonCollege)主修数学,曾获托姆林奖金(TomlinePrize)。毕业后,以数学及古典文学奖学金入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905年毕业,获剑桥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又滞留剑桥一年,从师马歇尔和庇古攻读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赞同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而凯恩斯却反对这些,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他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标;他的这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思想后来成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后来的宏观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凯恩斯的通论的基础之上的。凯恩斯主义是对萨伊定律的否定(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凯恩斯认为失业源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又源于消费和投资不足,而消费和投资不足又是由三大心理规律所导致的。凯恩斯三大基本理论: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3、流动偏好规律。三大心理规律将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有效需求常低于社会总供给水平。从而使就业率总是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投资乘数理论:该理论是用于研究投资变化与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的条件下,当总投资增加时,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增量将是投资增量的k倍。用于说明国家干预。加速原理:收入变化对投资变化的影响。用于说明刺激消费由于有效需求是由消费和投资所决定的,因此,对于有效需求的管理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有效需求不足是失业和经济危机的根源,因此必须要进行有效需求管理。通过财政政策,由国家直接进行投资或者消费来弥补私人消费和投资的不足,以提供国民收入和就业的水平。国家税收财政由平衡传化为大规模赤字。刺激消费,引导需求政策。,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结构,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概念社会救济特征社会救济的发展,什么是社会救济?,社会救济(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郑功成,2000)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原因、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与救济,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董克用,2004)社会救助:是由国家和有关的社会机构,按照规定的标准,向无收入来源、也无家庭依靠并失去工作能力者,以及向生活在“贫困线”或者最低生活标准以下的个人或者家庭,向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和不幸事故遇难者以及家属,实施的一种低标准的援助和接济。(赵曼,1997),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或者社会行为。社会救助对象是社会脆弱群体。(无依无靠,完全没有生活来源;有劳动能力,有收入,但是遭受意外;有收入来源,但是低于一定标准;)社会救济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最低生活需要。最低保障性;按需分配;权利义务单向性;福利型;全民性为什么要实行社会救济政策?,1601年英国颁布了第一个有关济贫的法律伊丽莎白济贫法。作为英国第一个重要的济贫法,它不仅是这一法律制度的发端,而且为这一法律制度的发展确定了基本原则,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1834年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ThePoorLawAmendmentActof1834),又称新济贫法。该法取消了“斯皮纳姆兰制”的家内救济,改为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中国济贫制度:国家的积极介入是中国古代济贫实践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当时的自然经济条件下,济贫思想的实践主要是以丰补欠的储粮度荒。从汉朝开始,中国就有了由朝廷兴办、名为“常平仓”的仓储制度;到了隋朝,又有了以地方劝募为主的“义仓”;到了南宋年间,出现了主要由社区管理,居民普遍加入,带有一定社会保险意义的“社仓”。中国历史上的国家介入济贫发端于汉朝,比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立法要早1000多年。但是,在儒家的济贫思想中,注重的是社会整体和国家控制,而较少强调个人权利和国家义务。,济贫制度发展,按照救助的实际内容分类:生活救助;灾害救助;失业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农村扶贫。依据救助的手段:现金救助;实物救助;服务救助;以工代赈。,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内容,社会救助对象、标准以及确定方法,救助对象:救助对象是对自我保障有困难而且确实需要国家与社会给与救助才能摆脱生存危机或困境的社会成员。中国社会救济对象:1、“三无”无生活来源、无依无靠、无法定抚养人;2、灾民;贫困人口。社会救济给付标准的影响因素:1、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力;一定时期的社会平均收入水平;3、消费品价格指数;贫困人口的数量。决定最低生活标准的方法:P.271.恩格尔系数(Engels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穷。反之,恩格尔系数较低,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高,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富裕。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德国是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德国新历史主义;马克思主义;俾斯麦怀柔政策)。18811889年期间,德国先后制定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和老年与残疾保险法,并于1911年将上述三部法律确定为统一的法律文本,另增孤儿寡妇保险法,从而成为著名的社会保险法典。社会保险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1、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保障机制,从而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经常性的转变;2、由雇员、雇主共同供款和国家资助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3、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作为条件。总之,社会保险大大促进了社会权利的发展。,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的一种生活保障制度。(郑功成,2000)社会保险,是以国家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继续达到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在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险特征:社会保险是一种缴费制的社会保障,它实行权利与义务相关的原则,必须尽到缴纳保险费的义务,才能享受收入补偿的权利。,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手段则是在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障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推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需要贯彻“收支平衡”的原则,可以分为两种,即纵向的平衡和横向的平衡。代际转移理论认为,一代人的养老金待遇可以由同时期正在工作的下一代人缴费支付,养老金可以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