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化学毒物的免疫毒性,天花发病过程,7天,3天,5天,概述,免疫(定义),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免疫细胞对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的适当应答,使之清除,执行免疫防御功能。不同的化学毒物会影响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细胞的不适当应答:如应答过高,会致过敏性疾病;如应答过低,易致严重的感染,对自身组织发生应答,导致的自身免疫病,会对机体有害。化学物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具有双向性,同一化学物可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为对机体的免疫抑制或过敏。,第一节机体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免疫系统是指体内担负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是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分子,组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中枢,外周,粘膜相关淋巴组织,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细胞因子,抗体,补体,B淋巴细胞,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免疫系统功能的生理和病理表现,1、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免疫细胞选择性识别抗原分子,并对相应抗原产生一系列反应的过程,进而活化、增殖、分化(或失去活化潜能),将抗原破坏、清除的过程。免疫应答是免疫功能的基本形式。,一、免疫应答的类型及作用,2、免疫应答过程,从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到清除抗原的全过程即为免疫应答。分为感应阶段、增值分化阶段和效应阶段。()感应阶段主要是处理和识别抗原的过程,多在淋巴器官内进行。(2)增殖分化阶段被抗原激活的T细胞和B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继而发生一系列的分裂增殖和分化,结果产生两类细胞。,免疫应答过程,增殖分化阶段产生两类细胞:一类是效应细胞,它是失去分裂能力的终未细胞(endcell),具快速清除抗原的能力;一类是记忆细胞,感染病毒或接种疫苗后可使体内产生大量记忆细胞。()效应阶段效应细胞或抗体经淋巴管道或血液循环流至全身各部位,至病灶附近清除抗原。,3、免疫应答类型,固有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分类,固有免疫迅速防御,体液,细胞,补体急性期蛋白(AP)黏膜分泌液,肥大细胞NK细胞吞噬细胞,裂解,裂解,阻止进入,启动应答,杀伤被感染细胞,肿瘤细胞,吞噬、消化异物,病原体,皮肤、粘膜的物理阻挡作用,急性期蛋白(AP)在应激刺激下所产生变化的蛋白,由于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感染,机械刺激或温度创伤,局部缺血性坏死或恶性增生等原因引起机体一系列的早期、高度复杂反应的产物。,适应性免疫,体液免疫(B细胞介导),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抗体,TsCTL(Tc)Th,裂解,中和感染力,阻止进入,负反馈调节免疫应答,杀伤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正反馈调节各种免疫细胞功能,免疫应答的类型及特点,类型,自然免疫(非特异),获得性免疫(特异),参与成分,作用特点,1、皮肤黏膜(理/化)2、肥大C、吞噬C、NK3、分子(补体),1、T细胞(细胞免疫)2、B细胞(体液免疫)3、记忆细胞,1、快。早期96H不经克隆扩增分化2、非特异性识别反应-炎症3、无免疫记忆,1、迟。96HT、B经克隆扩增分化2、特异性识别TCR、BCR、MHC效应Th1、CTL、Ab3、免疫记忆,二、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所有参与免疫应答和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分类:1、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2、辅助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3、其他细胞:粒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胸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转移到淋巴器官中,随血液流动,发育,发育,转移到淋巴器官中,在抗原刺激下,不断增殖和分化,效应T淋巴细胞,浆细胞,骨髓,效应T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T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增殖,形成效应性T细胞效应性T细胞的存活期短,具有杀伤靶细胞的能力,但必须与靶细胞结合才能产生免疫效应。,1、B淋巴细胞哺乳类动物B细胞的分化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祖B细胞(胎肝的造血细胞岛)、前B细胞、不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进行)、成熟B细胞、浆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进行)。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带有免疫球蛋白(膜免疫球蛋白,mIg)浆细胞也可以分泌免疫球蛋白(Ig)。,B淋巴细胞,B细胞是在鸟类的法氏囊、哺乳类和人类的骨髓内分化发育成熟的。,免疫细胞,B淋巴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作用方式,2、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分化成熟的淋巴细胞,故称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是淋巴细胞中数量最多、功能最复杂的一类细胞。,淋巴细胞膜表面具有多种膜抗原成分,中际上用CD分化抗原来命名。淋巴细胞表面还有多种表面抗原,即细胞抗原受体(TCR)、促有丝分裂素受体、白细胞介素受体(IL-R)、及粘附分子受体等。TCR是淋巴细胞识别外来抗原并与之结合的特异受体,而且外来抗原只有与自身的MHC抗原结合后,才能被淋巴细胞识别。,T细胞表达的TCR是双肽链分子,按肽链编码基因不同,分为TCR及TCR两类。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是由+T细胞完成的;而+T细胞执行的是固有免疫功能。根据T细胞表面标志及功能,可将其分为:辅助性细胞;抑制性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性细胞(helpercell,Th细胞)Th细胞膜抗原呈现CD4+,占细胞总数的65左右,Th细胞能识别抗原,分泌多种淋巴因子,既能辅助细胞活化,产生抗体增强体液免疫应答;又能辅助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应答,从多方面引起和增强免疫能力。抑制性细胞(suppressorTcell,Ts细胞)Ts细胞呈现CD8+,占细胞总数的10左右,数量较少,Ts细胞常在免疫应答后期增多;它能识别可溶性抗原,分泌抑制因子,减弱或抑制(supression)免疫血答。,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Tcell,Tc或CTL细胞)Tc细胞呈现CD8+,占细胞总数的2030,在抗原刺激下,可增殖产生大量效应性Tc细胞,Tc效应细胞与靶细胞结合,释放穿孔蛋白(perferin)导致靶细胞膜损伤,杀伤靶细胞;Tc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特别是抗病毒感染及抗肿瘤的主要效应细胞。在器官移植中,则有排斥导体移植的作用。,细胞免疫(cell-mediatedinnunity),效应性T细胞的存活期短,具有杀伤靶细胞的能力,但必须与靶细胞结合才能产生免疫效应。这种以细胞直接作用的免疫形式称为细胞免疫。效应形式主要有两种:()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破坏靶细胞膜,直接杀伤靶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多为肽类物质,现已知有20多种,如淋巴毒素、淋巴细胞生长因子、巨噬细胞活化因子、-干扰素等,不同的淋巴因子作用不同,最终使免疫效应扩大和增强。,3、单核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是指具有吞噬能力的一类细胞,它们都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它们共同组成单核吞噬系统。包括前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枯否细胞、尘细胞、组织细胞、小胶质细胞等)。吞噬作用:吞噬各种微生物、肿瘤细胞、体内衰亡细胞等。抗原呈递作用:处理抗原,递呈抗原信息,激活T、B细胞。诱导免疫应答。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白细胞介素-1(IL-1);干扰素等。参与免疫应答。,肺部巨噬细胞吞噬大肠杆菌,NK细胞,来源骨髓干细胞。分布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总数的5-7%。生物学特性和靶细胞接触后释放穿孔素,即引起靶细胞的溶解。无需抗体参与和抗原致敏,干扰素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靶细胞:肿瘤细胞、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的细胞,移植的同种异体组织细胞。,4、自然杀伤细胞(NK),自然杀伤细胞(NK)、吞噬细胞的免疫特点,吞噬细胞及NK细胞能识别多种病原体的共有成分,如脂多糖或多糖。识别后迅速反应,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执行效应功能,吞噬杀伤病原体或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巨噬细胞及NK细胞的这种功能,在遇病原体以前已经存在,但在执行功能后,不产生免疫记忆,再遇病原体后,吞噬杀伤功能并不增强。,免疫记忆细胞(memorycells),在T及B细胞进行克隆扩增后,有一部分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它们不直接执行效应功能;再次遇相同抗原后,其能迅速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执行高效而持久的特异免疫功能。,三、免疫组织与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初级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次级免疫器官),中枢(初级)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周围(次级)免疫器官,是成熟T细胞和B细胞定居、增殖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组织和器官,1.1骨髓,骨髓:造血器官。各种血细胞产生、分化、成熟的场所。造血干细胞是血细胞、淋巴干细胞的前体前B细胞、不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完成。,中枢免疫器官,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1.2胸腺,1.3法氏囊(腔上囊),鸟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周围免疫器官,2.1淋巴结,实质,被膜,淋巴结淋巴结被膜外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门处有动、静脉神经和输出淋巴管。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靠近被膜的浅层皮质区有生发中心(受抗原刺激产生)(左)。右图显示生发中心的显微结构。,淋巴结的功能滤过淋巴液淋巴结对细菌的清除率可达99%进行免疫应答淋巴细胞定居,增殖,再循环的主要场所,2.2脾脏,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免疫组织与器官,周围免疫器官,中央动脉,生发中心,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生发中心),边缘区,被膜,脾索,边缘区,静脉窦,动脉周围淋巴鞘,脾脏的结构,白髓,红髓,脾脏结构和细胞组成被膜脾实质白髓B细胞(胸腺非依赖区)红髓T细胞巨噬细胞血细胞边缘区(移行区):红髓和白髓交界处,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组织与器官,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血液中的病原体经血液循环至脾脏,首先被巨噬细胞过滤清除,或被降解成抗原分子,活化T,B细胞,进行特异免疫应答。滤过清除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储存血液和清除衰老细胞,脾脏的功能,2.3粘膜淋巴样组织MALT广泛并弥散地分布于呼吸、消化系统的粘膜下或形成完整的淋巴滤泡。这些淋巴组织内有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细胞。受局部入侵病原体的激活,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能活化细胞,分泌抗体,执行局部特异免疫。,淋巴细胞的再循环,指淋巴细胞通过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在免疫器官之间有规律的迁移。,主要作用:(1)增加和抗原接触的几率,产生效应细胞参与免疫应答;(2)是B,T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快速分布到各组织器官。,第二节化学毒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接触化学物质,免疫原(化学物质),与免疫原起中和反应或免疫原失活,传入抗原处理,与抗原呈递,淋巴组织ThTsBNK巨噬细胞基质,化学物质激活或损伤特异细胞,化学物质改变免疫应答反应,抗体T细胞(效应物/细胞毒素和细胞因子/淋巴因子)补体K细胞巨噬细胞,传出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效应器应答(反馈环),在呼吸道,吸入外源性物质可使肺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多种活性物质(如IL-1、TNF、PDGF、TGF等),可改变机体肺部对感染和炎症的抵抗力。同时体液免疫功能抑制,可能提高机体对感染或肿瘤的易感性,发生炎症和退化反应。皮肤可与某些外源化合物和化学致敏原、紫外线等起特异性应答或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这两种反应均与诱导前炎症细胞因子有关。骨髓对毒作用最为敏感,多种临床药物都有抑制骨髓功能,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免疫抑制剂均可抑制DNA合成而损伤骨髓功能。,免疫活性,免疫活性,免疫抑制,超敏性,肿瘤转移,诱发局部肿瘤,正常,超敏反应,严重感染,轻微感染,自身免疫应答,自身免疫疾病,免疫反应的连续过程和可能结果,一、免疫抑制,不同的化学毒物可直接损伤免疫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或通过干扰神经内分泌网络等,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导致个体易受感染因素或肿瘤的攻击。(一)具有免疫抑制的外来化学物(1)多卤代芳香烃类:多溴联苯、多氯联苯、六氯苯等。(2)多环芳烃类:苯蒽、苯并(a)芘等。(3)农药:DDT、甲基对硫磷、敌百虫等。(4)金属及其化合物:镍、汞、锌、铅等。,(5)大气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6)工业毒物:苯、苯乙烯、氯乙烯、石棉等。(7)药物: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8)嗜好品:乙醇、烟草、大麻、鸦片、可卡因等。,外来化学物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包括对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巨噬细胞功能、NK细胞功能的抑制,以及宿主抵抗力降低等。作用于淋巴细胞的成熟和分化过程,影响淋巴细胞表面抗原识别受体的表达,亚群的比例或淋巴细胞的分泌功能,以及抗体的生成量及种类。,(二)化学毒物的免疫抑制机制,直接作用:损伤免疫细胞:损伤骨髓干细胞,使免疫细胞生成减少:苯可导致白细胞减少和种类平衡失调损伤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许多重金属可直接损伤B细胞,抑制体液免疫。,影响淋巴细胞的成熟:影响细胞膜表面分子:(受体、酶、表面特征分子)干扰细胞因子网络调控系统,干扰免疫应答过程影响细胞增殖分化,间接作用: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继发于其他靶器官的毒性,代谢活化,间接作用:,外源化学物引起免疫抑制的可能机制,作用类型,作用机制,举,例,直接作用,功能改变,结构改变,混合改变,改变抗体介导的反应,改变细胞介导的反应,改变组胺等介质的释放,改变宿主抵抗力,一种或多种细胞不能发挥以下功能:,产生抗体,释放细胞因子,处理和提呈抗原,增殖和分化,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表面受体或配体改变,受体或配体的表达改变,淋巴器官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改变脾淋巴细胞,CD3,+,、,CD4,CD8,+,、,B220,+,和,/,或,Ig,+,改变胸腺淋巴细胞,CD4,+,、,CD8,CD4,+,/CD8,+,和,/,或,CD4,-,/CD8,-,改变血液细胞学参数,改变循环免疫球蛋白,改变骨髓祖细胞集落(,CFU,)组成,间接作用,代谢活化,继发于其它靶器,官的毒性,激素水平改变,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肝损伤诱导的急性期反应蛋白(如,C反应蛋白),肾上腺释放皮质激素增加,改变神经内分泌调节,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自律性输出,改变性腺释放的甾体激素,特别应该强调的是,近年来发现免疫系统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而是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调节,构成维持机体自身稳态的复杂网络。,细胞因子,神经肽,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神经,激素,激,素,神经肽,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激素,神经递质,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关联示意图,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分子机制,1、核因子与免疫抑制(1)核转录因子KappaB与免疫抑制核转录因子KappaB,即k基因结合核因子(Nuclearfactor-k-genebinding,NF-kB)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GC)、苯的代谢产物氢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等,均可通过抑制NF-kB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NF-B与抑制蛋白IB结合形成无活性的NFB-IB复合物,存在于胞浆中,当细胞受到某些免疫因子刺激后,可以导致NFB-IB解离,游离的IB被降解,释放的NF-B迁移到核内,激活淋巴细胞靶基因,包括编码IL-1、IL-2、TNF-、ICAM-1等重要免疫调节基因的转录。多种免疫抑制剂或外源性化学物质可使NF-B合成或IB合成,或者也可以通过抑制正常时能激活NF-B的各种活性物质等,从而抑制NF-B正常免疫功能。,(2)T细胞活化核因子与免疫抑制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是免疫抑制剂环胞菌素A(CsA)和FK506的主要作用靶分子。NF-AT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的作用下脱磷酸化后移至核内,诱导IL-2、IL-10等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CsA可与CaN形成复合物,抑制CaN的活性,阻止NF-AT的磷酸化,阻断IL-2等重要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抑制T细胞的活化。CsA可促进T细胞的凋亡,引起免疫抑制。,2、第二信使与免疫抑制外源化学物可以作用于细胞内第二信使通路中的各个环节,从而使第二信使介导的免疫过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免疫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与淋巴细胞氧化应激淋巴细胞氧化应激可降低对有丝分裂原或抗原的应答,淋巴细胞内由于谷胱甘肽耗竭而抑制有丝分裂原刺激细胞分泌淋巴因子(IL-2),使细胞增殖反应受到抑制。氧化应激可直接诱导细胞早期信号使核转录调节子如NF-B移至核内并激活炎症反应基因的转录。,氧化应激还可激活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APKs),使外界信号传递至胞核内。氧化应激可破坏淋巴细胞内依赖酪氨酸蛋白激酶(PTK)信号通路,导致蛋白激酶处于失活状态,而蛋白激酶是淋巴细胞应答的重要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是淋巴细胞内氧化应激的主要靶子。PTPs对淋巴细胞活性存在双向调节作用,在淋巴细胞抗原受体信号启动时需CD45的参与,而在抗原受体信号启动后,CD45和胞浆内其它PTPs则起终止信号作用。淋巴细胞氧化应激可抑制PTPs。,2、第二信使与免疫抑制,外源性化学物可以作用于细胞内第二信使通路中的各个环节,从而第二信使介导的免疫过程发生抑制。(1)酷氨酸蛋白激酶与淋巴细胞氧化应激淋巴细胞氧化可抑制有丝分裂原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IL-2),使T细胞增殖反应受抑制;直接诱导细胞早期信号使核转录调节子移到核内并激活炎症反应基因的转录;破坏淋巴细胞内依赖酪氨酸蛋白激酶(PTK)信号途径,影响淋巴细胞应答。,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是淋巴细胞内氧化应激的主要靶酶。它对淋巴细胞活性存在双向调节作用。如CD45(一种PTPs),在淋巴细胞抗原受体信号启动时需要CD45的参与,而在抗原受体信号启动后,CD45和胞浆中的其它PTPs则起终止信号作用。淋巴细胞应激可抑制PTPs。,(2)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AC)与免疫抑制:cAMP是激活淋巴细胞的早期信号。大麻素以受体复合物形式作用于被激活的淋巴细胞,与腺苷酸环化酶逆向偶合,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导致cAMP降低,从而抑制cAMP依赖蛋白激酶途径,从而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3)Ca2+与免疫抑制:钙信号转导和钙调节作用是化学物破坏的两大目标。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可抑制细胞中与内质网膜上的ATP酶,引起淋巴细胞内Ca2+i,进而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二、超敏反应,超敏反应:是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机体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的免疫应答,也称变态反应。变态反应表现为组织损伤和/或生理功能紊乱;免疫反应则表现为生理性防御效应。,(一)外源化学物引起的超敏反应1、接触性皮炎某些染料、油漆、金属、塑料、药物等物质与人体接触,使机体致敏,机体再次接触同样物质时发生湿疹样反应,称接触性皮炎。它是由致敏淋巴细胞引起的型变态反应。临床表现:红肿、硬结,严重的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皮肤溃疡及剥脱性皮炎。,2、过敏性肺病由于肺经常接触大量的空气中抗原(包括粉尘、花粉和化学物质),因而肺极易发生过敏反应。接触刺激性粉尘和空气中的物质,可导致呼吸道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增加。然而,肺部的过敏反应并非仅发生于吸入抗原后,亦可发生于进食某些食物或使用某种药物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哮喘。,(二)外源化学物引起超敏反应的机制1963年Grll和Coombs根据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将其分为、和型(表2)。,外源化学物引起超敏反应的类型,反应类型,参与细胞和分子,反应机制,临床表现,型,速发型,IgE,、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致敏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等,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改变,导,致腺体分泌增加、平滑,肌收缩,哮喘、鼻炎、特应性皮,炎、胃肠变态反应、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型,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IgG,或,IgM,、补,体、,M,、,K,细,胞,IgG,或,IgM,与靶细胞,结合,活化补体,,M,吞噬、K细胞ADCC,杀伤作用,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血反应等,型,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IgG,、,IgM,或,IgA,、,补体、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组,织中沉淀引起细胞浸,润、释放水解酶等,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性,肺炎等,型,迟发型,T,D,亚群细胞,致敏,T,D,释放淋巴因,子吸引,M,并发挥作,用,接触性皮炎、湿疹、移,植排斥等,常见的致敏因子,来,源,种,类,药物,青霉素类、磺胺类、新霉素、哌嗪、,螺旋霉素,、盐酸安普罗铵、抗生素,粉尘、抗组胺药、奎尼丁、麻醉药、血浆替代品,食品,蓖麻子、生咖啡豆、木瓜蛋白酶、胰腺提取物、谷物和面粉、食品添加,剂、霉菌,化妆品,美容护肤品、香水、染发剂、脱毛剂、指甲油、除臭剂,工业化学物,乙,(,撑,),二胺、邻苯二甲酸酐、偏苯三酸酐、二异氰酸酯类(,TMI,、,HDI,、,MDI,、,TDI,)、金属盐类、有机磷、染料(次苯基二胺等)、重金属(镍、,汞、铬酸盐等)、抗氧化,剂、增塑剂、鞣革制剂(甲醛等),植物,毒常青藤、橡树、漆树、豚草、樱草、花粉等,混合物有机体,棉尘、木尘、动物产品,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过敏反应型超敏反应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超敏反应(依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1、型超敏反应特点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发生快(几秒几十分钟内出现症状),恢复快,一般无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1)亲细胞特性:与同种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Fc受体(FcR)结合,使细胞致敏。,(2)结合后的IgE半衰期长:2.5天814天,3.产生IgE的浆细胞分布:腔道黏膜固有层中,IgE特性,参与型超敏反应的成分(一)抗原(二)抗体-IgE(三)IgEFc段受体(FcR)(四)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五)嗜酸性粒细胞,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参与型超敏反应的抗原成分呼吸道-花粉、尘螨、霉菌等;消化道-鱼、虾、肉、蛋、牛奶等;皮肤-昆虫的毒素、化学物质等;肌肉、静脉-化学药物及异种动物血清等。,发生机制,致敏阶段变应原机体IgEIgE与肥大/嗜碱性粒细胞结合激发阶段相同变应原再次致敏机体Ag与IgE-肥大/嗜碱性粒细胞结合(2个FCR交联)肥大/嗜碱性粒细胞通透性增加脱颗粒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组胺激肽原酶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效应阶段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组织器官全身性?呼吸道?皮肤?胃肠道?过敏性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恶心呕吐休克哮喘湿疹腹痛腹泻,肥大细胞脱颗粒,白三烯,生物活性介质的种类和作用,储存介质组胺(histamine)激肽原酶(kininogenase)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A)细胞内新合成的介质白三烯(leucotrienes,LTs)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D2,PGD2)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一)过敏性休克1.药物过敏性休克药物:青霉素(最常见)、普鲁卡因、利多卡因、链霉素、磺胺、有机碘等。机制:青霉素机体青霉噻唑醛酸和青霉烯酸与人体组织蛋白结合(完全抗原)产生特异性IgE过敏性休克。2.血清过敏性休克动物血清:抗毒素血清,如破伤抗毒素血清和白喉抗毒素血清,(二)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原:尘土、花粉、霉菌、动物皮屑或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病: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三)消化道过敏反应过敏原:鱼、虾、蛋、奶及一些药物。常见病:过敏性胃肠炎。(四)皮肤过敏反应过敏原:多种抗原,或冷热刺激、日光照射、肠内寄生虫感染等。常见病:荨麻疹、湿疹、皮炎、神经血管性水肿。,皮肤过敏症,眼睑水肿,荨麻疹,荨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2、型超敏反应,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裂解死亡为主的病理损伤。,(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1.主要参与抗体是IgG、IgM2.变应原为:细胞表面的抗原3.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参与,特点,定义,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抗体:IgM、IgG靶细胞相应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外来抗原改变的自身抗原溶细胞的主要方式:激活补体,溶解细胞调理吞噬ADCC作用,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ADCC(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IgG抗体可介导这些细胞发挥ADCC作用,其中NK细胞是能发挥ADCC作用的主要细胞。,三、临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疾病,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新生儿溶血症,预防:初产妇可于产后72小时内注射抗Rh免疫球蛋白。,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膜抗原改变型,半抗原型,药物过敏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型超敏反应,血液循环中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IgG、IgM类)结合形成可溶性的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沉积于组织,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等其它细胞的参与下,引起组织损伤的过程。,主要参与抗体是IgG、IgM变应原:抗原在体内持续存在3.补体、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参与,特点,定义,免疫复合物沉积后引起组织损伤的机制1.补体的作用C3a、C5a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的C3a、C5a受体结合炎性介质释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加吸引中性粒细胞至免疫复合物沉积部位2.中性粒细胞的作用:,细胞核物质(如DNA、RNA、核内可溶性蛋白)刺激机体产生抗核抗体,形成IC,沉积于周身毛细血管、关节滑膜、心脏瓣膜等处,引起全身性损伤。,系统性红斑狼疮,局部免疫复合物病Arthus反应:即实验性局部型超敏反应,反复用马血清免疫家兔,当再次注射马血清,注射局部就会出现红肿、出血和坏死等剧烈炎症反应。类Arthus反应:反复注射胰岛素,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血清病,大量动物免疫血清某人1-2周局部红肿、淋巴结肿大、皮肤出现皮疹、发痒、面部及眼睑浮肿、关节疼痛、肾小球肾炎、尿中出现蛋白,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族链球菌、乙肝病毒、疟原虫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抗原:自身变性的IgG分子。自身抗体:抗变性IgG抗体(IgM类为主)临床上称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性关节炎,体内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称为类风湿因子,IgM类),形成IC,沉积于全身小关节滑膜处,引起小关节红肿、变形僵直、失去运动功能。,型超敏反应细胞介导或迟发型超敏反应,由致敏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24-72小时后发生的,形成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定义,特点,1.没有抗体和补体参与2.由致敏T细胞受抗原再次刺激造成3.单核细胞浸润为主4.反应慢,常需2472小时5.一般没有个体差异,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如结核、麻风及某些原虫感染等结核杆菌侵入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活化细菌被杀死;细菌抵抗杀伤形成肉芽肿肉芽肿中心:由巨噬细胞融合形成的巨细胞构成,在缺氧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下,可形成干酪样坏死。接触性皮炎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超敏反应的特点1.I、和型超敏反应由抗体介导。2.补体参与、型超敏反应,但必须依赖补体才能致病的只有型超敏反应。3.同一变应原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4.在同一个体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超敏反应。5.有时同一疾病也可由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引起。,三、自身免疫应答,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或细胞抗原失去免疫耐受性,导致自身免疫效应细胞产生自身抗体,对自身组织进行病理性免疫应答,引起组织结构的损伤。由自身免疫参与发病机制的疾病称自身免疫疾病。,只有免疫功能调节紊乱,即在自身识别、免疫调节、自身耐受三者间遭到破坏时,才可能引起自身免疫疾病。生物、物理、化学因子均可使自身抗原成分改变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自身免疫疾病,(一)自身免疫的主要表现,外源化学物,自身免疫应答,遗传、营养,器官特异性疾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器官非特异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否针对某一器官,是,否,(二)引起自身免疫病的常见的外源化学物,药物:青霉素、本妥英、普鲁卡因工业化学物:氯乙烯、石英环境化学物: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重金属,引起人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常见外源化学物,化学物引起自身免疫的表现和特点:化学物诱导自身抗原,刺激机体免疫活性细胞,活化辅助T细胞,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随血液循环沉积在某些部位,导致相应部位功能障碍。特点:遗传因素的影响大,有遗传易感性和遗传抗性。,外来化学物代谢酶,如细胞色素P450(CYP)、GST等在诱导自身免疫疾病发生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外来化学物代谢酶是自身免疫疾病特异性抗体潜在靶子,最常见是抗CYP,代谢物可聚集在代谢酶上,形成新抗原,即被呈递至免疫系统,引发自身免疫应答。,(三)外源化学物引起自身免疫的机制关键的过程是使机体失去自身免疫耐受,针对自身抗原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应答性T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其机制类似于型、型和型超敏反应。外源化学物可以造成自身隐蔽抗原的暴露或释放、改变自身抗原或形成新的自身抗原,从而引起自身免疫。,某些病毒或细菌与正常宿主细胞或细胞外成分具有相似的抗原决定基或交叉抗原,针对这些抗原决定基或交叉抗原的应答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现象也叫分子模拟(molecularmimicry)。外源化学物还可以影响正常的免疫调节功能,如激活对自身抗原处于耐受态的T细胞。,化学毒物,使机体失去自身免疫耐受,自身抗体或自身应答性TC,免疫复合物或免疫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针对血细胞溶血,抗自身甲状腺素受体甲抗,抗肾小球基底膜胶原抗体肾小球肾炎,常见病,.外源化学物造成自身隐蔽抗原的暴露或释放、改变自身抗原或形成新的自身抗原,从而引起自身免疫。吸烟引起肺部炎症,损伤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位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之间的肺基底膜暴露,血液中的抗基底膜型胶原抗体得以结合在基底膜上,产生免疫损伤性炎症,引起肺出血。临床上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患者几乎都是吸烟者。,某些药物改变血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的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如甲基多巴能改变红细胞膜上Rh系统的e抗原,使机体产生抗红细胞抗原。肼苯达嗪、异烟肼等药物能与细胞核内组蛋白或DNA结合,改变其抗原性,诱导自身抗体,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可以引起红斑狼疮样病变。,.病毒或细菌交叉抗原的存在:某些病毒或细菌与正常宿主细胞或细胞外成分具有相似的抗原决定基或交叉抗原,针对这些抗原决定基或交叉抗原的应答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现象也叫分子模拟(molecularmimicry)。,.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如激活对自身抗原处于耐受态的T细胞,或通过抗原提呈细胞表面辅助刺激因子异常表达,或引起Th1和Th2功能失衡,引起自身免疫。辅助T细胞亚群Th1/Th2失衡与免疫毒性,Th1反应过度增强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和桥本甲状腺炎有关。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与T淋巴细胞极化的关系不明显。,.其他因素(感染、遗传、膳食等):包括T细胞受体多态性、药物代谢表型等遗传因素和感染、应激、膳食等非遗传因素。如汞及其化合物引起的自身免疫性肾小球肾炎具有明显的遗传特异性。,自身免疫反应,激活,四、化学致癌物质诱发的肿瘤免疫,(一)肿瘤免疫及其特点肿瘤抗原:是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及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包括肿瘤相关抗原和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抗原(TAA):是指非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正常细胞和其它组织上也存在的抗原(含量很少),但在细胞癌变时则过度表达。肿瘤特异性抗原(TSA):是肿瘤细胞特有的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新抗原。,肿瘤抗原产生的分子机制:(1)细胞癌变过程中合成新的蛋白质分子;(2)由于糖基化等原因导致异常的细胞蛋白的特殊降解产物;(3)由于突变等使正常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4)正常情况下处于隐蔽状态的抗原表位暴露出来;(5)多种膜蛋白分子的异常聚集;(6)胚胎抗原或分化抗原的异常表达。,(二)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的特点1、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抗原性的强度从致癌病原看:病毒致癌抗原性化学致癌剂自发肿瘤及射线。化学致癌剂诱发肿瘤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即同一种化学致癌剂在不同的个体,甚至在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发生的肿瘤各具有互不相同的抗原性。2、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化学致癌剂或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性高,每个肿瘤抗原间很少出现交叉反应。,(三)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机制当肿瘤发生后,机体可通过免疫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发挥抗肿瘤作用。一般认为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而体液免疫起协同作用。对于大多数抗原性强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主要的,而对于抗原性弱的肿瘤,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取决于肿瘤免疫原性,还受到宿主的免疫功能和其它因素的影响。,1、细胞免疫机制(1)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在控制具的免疫原性肿瘤细胞的生长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认为CD8+CTL是其主要的效应细胞,其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有二:一、是通过其抗原受体识别肿瘤细胞上的肿瘤抗原并与之结合,通过溶细胞作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二、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IFN-、TNF)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CD4+Th主要起辅助作用。,(2)NKcell的杀伤作用它不依赖抗体或补体、不需预先活化即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其杀伤作用无肿瘤特异性和MHC的限制性。是机体抗瘤的天然屏障或第一道防线。NKcell具有较广的抗瘤谱。(3)巨噬细胞的抗瘤作用巨噬细胞不仅是提呈抗原的APC,而且是溶解肿瘤细胞的效应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是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分类1、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2、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及间质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有:(1)活化的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结合后,通过溶酶体酶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2)处理提呈抗原,并通过分泌IL-1、IL-2等激活细胞,以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3)巨噬细胞表面有FcR,通过特异性抗体介导ADCC效应杀伤肿瘤细胞;(4)活化的巨噬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间接杀伤肿瘤细胞。,(4)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近年来有学者用IL-2体外培养正常人或鼠淋巴,诱导出一种新的杀伤细胞,称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它具有广谱的抗瘤作用。(5)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1986年Posenberg等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浸润淋巴细胞,将其与淋巴细胞其育一段时间后输给荷瘤小鼠,可使其肿瘤消退。这种淋巴细胞称TIL,它具特异、高效的杀伤肿瘤活性的低IL-2依赖性。,2、体液免疫机制淋巴细胞主要作用是产生抗瘤抗体而发挥作用的(但不是主要因素)。抗体与肿瘤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而溶解瘤细胞,即通过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也可在NK细胞存在时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活性(ADCC),使肿瘤细胞溶解。然而,抗肿瘤抗体有时可阻断杀伤细胞识别肿瘤抗原,起到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四)免疫毒性与致癌作用机体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经常会产生突变细胞。这些突变细胞癌化时其表面会出现新的抗原,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则会通过免疫监视作用最终消灭肿瘤细胞。而很多外源化学物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这样就为致癌作用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最终导致产生癌症。,第三节(自学)免疫毒性作用的试验方法和评价,一、免疫毒性检测方案,免疫系统在机体中承担着抗感染、抗肿瘤等重要功能。若机体免疫功能发生障碍,可引起多种感染和肿瘤性病变,直接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故化学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引起重视。,免疫毒性检测方案,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和组成的高度复杂性及免疫毒物毒作用的靶细胞和靶分子的多样性,目前无法通过一种免疫毒理学试验方法来全面反映化学物对整个免疫系统的影响。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组织推荐各自不同的试验组合,包括动物免疫毒性检测方案和人群免疫毒性检测方案。,免疫毒性检测方案,美国国家毒理学规划委员会(NTP)提出了一个二级毒性检测方案。此方案通过划分不同层次对有潜在免疫毒性进行监控。一般而言,一级测试中若出现某项指标阳性结果,则应进行二级测试试验。此方案是免疫毒理学的精髓,也是各家指导原则提出的评价潜在免疫毒性试验的基础。,免疫毒性检测方案,有些啮齿类免疫毒性试验方法在人群无法或不宜进行,因此,WHO提出了一个外源化学物人群免疫毒性检测方案。,免疫毒性检测方案,参考国外学者推荐的免疫毒性检测方案,考虑到目前我国免疫毒理学工作开展的现况,我国学者推荐了国内进行免疫毒性检测的方案(表1)。推荐适合于我国的小鼠免疫毒性检测方案。,表1国内推荐的实验动物免疫毒性检测方案(北京医科大学毒理室,1991),项目检测内容病理毒性脏器重量:体重、脾脏重、胸腺重一般血液学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体液免疫对胸腺依赖抗原羊红细胞的抗体空斑反应(PFC)血清抗体滴度(血凝法、ELISA法)用有丝分裂原(LPS)刺激淋巴细胞转化细胞免疫T细胞数ANAE染色法用有丝分裂原(ConA、PH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迟发型变态反应(DTH)巨噬细胞功能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作用单核巨噬细胞对碳粒的廓清能力宿主抵抗力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TD10-20)内毒素的过敏反应(LDl0-20),二、免疫毒理试验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免疫抑制的检测方法:免疫病理学检查免疫功能检测NK细胞活性检测巨噬细胞功能检测体液免疫功能检测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宿主抵抗力检测免疫细胞因子检测,超敏反应的检测方法皮肤超敏反应的检测呼吸道超敏反应的检测,免疫抑制的检测方法,(一)病理学常规检查对于评价化学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十分有用。化学物接触实验动物后,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可表现为淋巴器官重量或组织学的变化、淋巴组织及骨髓细胞量或质的变化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改变。故为了观察化学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首先可对免疫器官进行大体解剖观察,并称其重量,计算其脏器系数,必要时进行组织学检查。,包括淋巴器官重量、病理检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是指每100g体重的某一脏器的重量(g)。,淋巴器官重量:实验动物接化学物后,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可表现为淋巴器官重量的改变。通过称重了解淋巴器官重量的变化,最常用来检测淋巴器官重量的是胸腺、脾脏、淋巴结。根据接触外源化学物的途径,对不同部位的淋巴结进行称重,如经口接触则对肠系膜淋巴结称重,经呼吸道接触对支气管淋巴结称重。进行肠系膜淋巴结称重时应注意将周围的脂肪组织去除干净,以保证称重的准确。,胸腺萎缩与否是评价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一个十分有用的指标,脾脏重量减轻或脾淋巴滤泡的萎缩表明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病理学常规检查,病理检查:除对胸腺、脾脏及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外,根据暴露途径的不同,对粘膜免疫系统和皮肤免疫系统的组织病理也应进行检查。开始用常规的苏木素伊红染色,进一步针对特殊的细胞类型可采用免疫酶染色法。,病理学常规检查,细胞表面标记检测:荧光激活的细胞分类仪(FACS)是用于流式细胞术的一种自动分析仪器,利用免疫荧光与细胞生物学、流体力学、光学和电子计算机等多种技术,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用FACS分析外源化学物对细胞表面标记的影响,是鉴定化学物免疫毒性十分敏感的指标。,(二)免疫功能检测,1.NK细胞活性检测NK细胞在机体抗肿瘤、抗感染及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化学物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检测NK细胞活性的方法主要有同位素释放法: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虽较客观、灵敏,但需价格昂贵的仪器,并有放射性污染环境的问题。,可得到客观、准确的结果,却无上述的缺点,是检测NK细胞活性较好的方法。,免疫毒理试验中常用的方法,2.巨噬细胞功能检测巨噬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非特异性吞噬功能,还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巨噬细胞有多种功能,如吞噬作用、胞内杀伤、抗原摄取和处理、产生干扰素及对感染细胞或恶变细胞的杀死和溶解作用等。可通过测定体内对异物的清除率、体内和体外对细菌及细胞的吞噬作用、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能力来评价巨噬细胞的功能。,巨噬细胞功能试验,观察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滴片法:原理:将鸡红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后,小鼠腹腔内巨噬细胞迅速聚集,吞噬鸡红细胞,若干小时后,用Hanks液冲洗小鼠腹腔,并用冲洗液滴片,温育后染色。在油镜下计数并计算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据此来判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巨噬细胞功能试验,碳粒廓清实验:原理:小鼠肝脏和脾脏血管内固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碳粒,如果静脉注入碳粒,上述细胞可以将其从血流中除去。从而自定量静脉注入印度墨汁起计时。间隔一定时间取静脉血,测定血中碳粒的浓度,血流中碳粒浓度的对数与注入碳粒后取血的时间呈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K,即吞噬指数,表明吞噬碳粒的速度。,免疫毒理试验中常用的方法,3.体液免疫功能检测有许多方法可用来检测体液免疫功能,包括抗体滴度、抗体形成细胞(PFC)及B细胞受体试验等。在检测外源化学物引起实验动物体液免疫功能变化上,最常用的方法是PFC(又称溶血空斑实验)测定。,体液免疫功能检测,PFC试验是体外检查和计数产生IgM及其他类型Ig抗体生成细胞的一种方法,敏感而且常用。测定时需用抗原免疫动物,通常用的抗原有绵羊红细胞、牛血清白蛋白、卵白蛋白、脂多糖等。动物经抗原免疫后45天,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脾脏中有大量抗体形成细胞。,体液免疫功能检测,PFC试验简单、特异,不需要特殊的仪器,在很多实验室里均可进行。,免疫毒理试验中常用的方法,4.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细胞免疫功能主要由T细胞完成,细胞免疫担负着迟发型变态反应、移植排斥、肿瘤免疫等。用来测定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有:体内法:体外法:,迟发型变态反应(DHR)、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淋巴细胞增殖、T细胞毒性、淋巴因子的产生。,细胞免疫功能检测,(1)体内检测迟发型变态反应(DHR)应用较广,一般情况下可反映机体细胞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 蛋白粉补充对肌纤维合成的作用-洞察与解读
- 高二空间向量试卷及答案
- 黑龙江省龙东十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雨露学校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评价语文试题(无答案)
- 2025年幼师钢琴真题试卷及答案
- 护理自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 骨科急救技能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信贷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 贵州国企招聘:2024贵州盐业(集团)黔东南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绿色生产与公司可持续发展计划
-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 解读
-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开放英语考试题题库
- 《涡流检测》课件
- 数电票商品税收分类编码表
- MOOC 光学发展与人类文明-华南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设备安装监理细则
-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 高中地理 人教版 选修二《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五课时:玉门之变-玉门市的转型发展
- 催化加氢技术(药物合成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