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2)_第1页
国际金融学(2)_第2页
国际金融学(2)_第3页
国际金融学(2)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生产总值(GDP):以一国领土为标准,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以一国国民为标准,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国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总值。 GNP=GDP+NFP NFP从外国取得的净要素收入国内吸收: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构成国内居民的总支出。A=C+I+G国际投资头寸(IIP):反映一国某一时点上对世界其他地方的资产与负债的概念。净国际投资头寸(NIIP):一国对外资产与负债相抵后所得的净值。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各项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经常账户:对实际资源国际流动性为进行记录的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对资产所有权国际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在岸金融市场(外国金融市场):国内金融市场中发生跨过资金流动的部分。离岸金融市场:非居民之间进行交易的国际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货币的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借贷业务的市场。窖藏: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之间的差额。H=Y-A马歇尔勒纳条件:当本国国民收入不变时,贬值可以改善贸易余额的条件是进出口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即: *+ 1。当一国经济满足这一条件时,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为正值,即可以改善贸易余额。劳尔森梅茨勒效应:本国货币贬值后,在以本国货币衡量的收入和吸收数量均不变的情况下,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下降(因为居民需要消费一定数量的外国商品)。如果居民要维持他们原有的生活标准,那么势必在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增加吸收支出,也就是说,贬值可能会增加自主性吸收支出,这一效应就是劳尔森-梅茨勒效应。国际储备: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国际清偿力:一国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融通资金的能力,是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之和。三元悖论(克鲁格曼三角、蒙代尔三角):稳定的汇率制度、资金的完全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三个目标就如同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政府不能同时实现三个目标,而只能在选择其中两个的同时放弃另外一个。复汇率制:一国实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汇率的制度。双重汇率制、多重汇率制都属于复汇率制的范畴。双重汇率制:一国同时存在两种汇率,它是复汇率的一种形式。宾大效应:一国用市场上的名义汇率折算后的相对价格水平(即实际汇率)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正向关系,而不是如同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所认为的不同国家之间价格水平一致,这一规律被称为“宾大效应”。它反映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彼此价格水平之间的静态关系。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从动态看,当一国从落后从落后走向发达时,该国的相对物价水平就将提高,因此经济有更快增长的国家其实际汇率也较其他国家升值,这一动态效应称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货币危机:从广义上说是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从狭义上说是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平价由于投机冲击而突然放弃。债务危机:指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超过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1)经常账户:货物 服务 收入 经常转移(2)资本与金融账户: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与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 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3)错误与遗漏帐户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本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小国倾向于固定汇率制,相反大国倾向于浮动汇率制。特定的政策目的。高通胀时倾向于固定汇率制,为防止外国输入通货膨胀倾向于浮动汇率制。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两国存在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倾向于固定汇率制。国际经济条件的制约。国际资金流动数量非常庞大倾向于固定汇率制。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是什么。健康的宏观经济状况。一国只有具有稳定的宏观经济形势、有效的经济自发调节机制、成熟的宏观调控能力,才能应对各种冲击进行及时调节。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微观经济主体主要是企业,在一国货币自由兑换后,企业将面临竞争,企业生存与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货币自由兑换的可行性。合理的经济开放状态。主要体现在国际收支的可维持性,要求一国消除外汇短缺,具有充足的国际储备。恰当的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汇率水平恰当不仅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前提,也是货币自由兑换后保持汇率稳定的重要条件,而汇率水平能否恰当进行调整从而保持在合理水平则是与外汇制度分不开的。衡量外部均衡的标准是什么。(1)经济理性。时间偏好差异:当各国的时间偏好存在差异时,偏好即期消费的国家在当前应追求的经常账户余额为赤字,而偏好将来消费的国家在当期应追求的经常账户余额为盈余。资本边际生产率差异:当各国的资本边际生产率存在差异时,资本边际生产率较高的国家在应追求的经常账户余额为赤字,而资本边际生产率较低的国家应追求的经常账户余额为盈余。(2)可维持性。经常账户余额为赤字时,资金流入形成的债务必须在将来某一时期偿还,也就是经济面临着跨时期的预算约束。即CA1+CA2+CAT=0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固定汇率制下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矛盾内部经济状况外部状况1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国际收支逆差2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国际收支顺差3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4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2、3 内外均衡一致 1、4内外均衡冲突内外均衡冲突:狭义:米德分析中的与开放经济特定运行期间相联系的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即固定汇率制下,失业增加、经常账户逆差或通货膨胀、经常账户盈余这两种特定的内外经济状况组合。广义:一般情况下的实现某一均衡目标的努力对另一均衡目标的干扰或破坏这一现象。浮动汇率制下,政府同样面临着外部均衡问题,完全利用外汇市场自发调节国际收支是不可能的。这时仍然通过国内需求的变动来调节内在均衡,因此浮动汇率制下也会出现许多内外均衡冲突现象。欧洲货币市场的经营特点:市场范围广阔,不受地理限制,是由现代化网络联系而形成的全球性统一市场,但也存在一些地理中心。交易规模巨大,交易品种、币种繁多,金融创新极其活跃。有自己独特的利率结构,欧洲货币市场的利率体系的基础是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由于一般从事非居民的境外货币借贷,它所受管制较少。评析经常账户余额的宏观经济分析。(1)经常账户与进出口贸易:CA=X-M,当NFP=0时,体现出一国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状况,反映了一国的国际竞争水平。经常账户顺差表示出口大于进口;逆差表明进口大于出口。(2)经常账户与国内吸收:Y=C+I+G+X-M 当NFP=0时,A=C+I+G 因此,经济账户余额是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之间的差额 即CA=Y-A 反映一国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之间的关系,经常账户顺差表明国民收入超出国内支出,逆差表明国民收入小于国内支出。(3)经常账户与国际投资头寸:经常账户带来一国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化,同时受到国际投资头寸状况的影响 CA=NIIP-NIIP-1(4)经常账户与储蓄投资:Y=C+I+G+X-M=C+Sp+T=X-M=Sp-I+T-G=(Sp+Sg)-I=S-I=CA=S-I 反映了一国储蓄的投资之间的差额,当私人的投资与储蓄比较稳定时,经常账户反映了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通过举例评析开放经济条件下欧洲货币市场的信用扩张过程。假定德国某公司在纽约银行拥有100万美元,利率8%的定期存款。若发现伦敦银行对这笔定期存款提供8.25%的利率,公司便把资金转存到伦敦银行。由于资金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进行,所以并不导致纽约银行美元金额减少,这笔资金目前应支付给伦敦银行而不是德国公司。同理若伦敦银行以8.375%的利率拆放给一家意大利银行,而意大利银行也会将这笔资金贷放给其他银行。这一同业间的拆借停止于贷放给需要这笔资金的用户。若同业拆借一直进行下去,则r趋于,会越来越大,而由r产生的利息全由贷款的用户承担。从中可以看出国内金融市场、在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这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而使资金在全球畅流不息。欧洲货币市场上的存款和国内存款一样,也存在着存款规模的派生创造机制。欧洲货币市场上资金流动的关键是资金的偿付问题。评析贬值对贸易余额会产生什么影响。(1)假定贬值不影响国民收入、国内吸收、仅影响贸易余额贬值与贸易余额:假定贬值不影响国民收入、国内吸收T=M*(q,Y*)-qM(q,Y) q增大,M下降,M*上升。为确定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必须同时考虑进出口数量与相对价格这两者的变动效果。当本国国民收入不变时,贬值可以改善贸易余额的条件是进出口的需求弹性之和小于1。即马歇尔勒纳条件。当一国满足条件时,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为正值,即可改善贸易余额。 (2)考虑国民收入的变动因素后,贬值可以改善贸易余额的条件是:在贬值可以改善自主性贸易余额(即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还要求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超过国内吸收的增加幅度(即要求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3)贬值对自主性吸收的影响。这种影响之一就是劳尔森梅茨勒效应,本国货币贬值后,在以本国货币衡量的收入和吸收数量均不变的情况下,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下降。如果居民要维持他们原有的生活标准,那么势必在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增加吸收支出。通过吸收分析法研究T=Y-A得出了相对于吸收提高收入才能改善贸易余额的结论。评析开放经济条件下相互依存性。(1)开放经济的溢出效应:一国收入的变动,通过贸易渠道引起另一国收入的相应变动,称为溢出效应。其大小决定于本国的边际进口倾向和外国的收入乘数。(2)开放经济的反馈效应: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在对外国国民收入产生扩张效果后,外国国民收入的扩张又进一步地反作用于本国的国民收入。(3)在开放经济间存在相互依存性的情况下,一国的经济调整对外国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开放经济在运行中必须考虑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如果要想在利用开放性给经济带来的有利条件的同时,实现经济的稳定,还需要各国之间的协调努力。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有哪些?利用政策搭配原理结合中国实际谈谈如何更好的利用政策工具。1政策工具包括:(1)调节社会总需求工具。需求增减型政策,即主要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总水平。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社会总需求,调节内部均衡;通过边际进口倾向和利率影响进口和资金流动,调节外部均衡。需求转换型政策,即主要调节社会需求的内部结构,通过汇率政策使货币贬值减少进口需求,增加出口需求;通过直接管制政策对经济交易实施直接行政控制。(2)调节社会总供给的工具。通过产业结构政策和科技政策,改善一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根本上提高一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从而为实现内外不均衡创造条件。(3)提供融资的工具。通过国际储备政策弥补国际收支出现的超额赤字以实现经济稳定。2政策搭配原理是建立在关于政策协调的“丁伯根原则”与关于政策指派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的基础上的。3(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直接经济状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失业/国际收支逆差扩张紧缩通过膨胀/国际收支逆差紧缩紧缩通过膨胀/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扩张失业/国际收支顺差扩张扩张中国现行正在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顺差,就业压力增大,采取上述两种政策,有助于资金在市场上流动刺激经济发展,使企业避免破产更好经营,这样可以减缓经济衰退和失业,使国民收入和就业机会增加。在此状态下,这种搭配模式会刺激对产品进口,减少国际收支盈余,也对推动生产和降低失业率有促进作用。虽然这种模式能够短时间内提高社会总需求,见效迅速,但运用时应谨慎,如果掌握的尺度不好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危险。(2)支出转换性政策与支出增减性政策(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间接经济状况支出增减政策支出转换政策失业/国际收支逆差扩张贬值通过膨胀/国际收支逆差紧缩贬值通过膨胀/国际收支顺差紧缩升值失业/国际收支顺差扩张升值中国现行正在实施扩张性支出转换性政策和升值性支出转换政策。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顺差,就业压力增大,采取上述两种政策,有助于减缓内部经济衰退和失业,扩大外部经济总需求,达到内外部均衡。在此状态下,虽然会缓和国际收支长期顺差和失业,但毕竟是间接性财政政策,发挥作用较慢,不能很快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中国解决现行问题,需要将上述两个政策搭配原理结合使用,是中国经济最终趋向内外均衡。欢迎下载管制政策是什么,效应如何。直接管制是指政府直接对国际经济交易进行行政干预,以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的政策措施。以外汇兑换管制为例,政府确定的外汇价格低于均衡水平,导致这一价格上的市场供给OH低于市场需求OI,则会出现对外汇的超额需求HI,于是政府采取兑换管制控制需求数量,使外汇交易量维持在OH水平,此时需求者愿意为此支付的外汇价格为OA,这意味着从官方市场以OB价格购入外汇,在以OA价格在黑市上卖出,从每一单位外汇获得一定收益AB。该收益称为经济租金,租金总额为ABCE面积。外汇兑换管制的正效应:保护本国产业,维持币值稳定或是汇率的变动朝有利于国内经济的方向发展。防止资本的大量涌入或外逃。便于国内财政、货币政策的推行。有利于实现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意图。负效应:导致一系列非法活动,产生寻租行为,滋生腐败问题。较大的外汇黑市直接影响一国经济秩序。在非均衡状态下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即CFE面积,只要提高外汇价格就可以实现这部分效用。对该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利。本币定值过高削弱出口竞争力,促进低效率的进口替代行业的发展;控制进口,导致生产设备及技术难以获得;失去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会引起国际间的贸易战和汇率战。BP曲线的三种情况:资金完全流动时,BP曲线变现为水平线。所谓资金完全流动,指各国金融市场完全一体化,资金流动极为迅速而且不存在任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