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历史试题_第1页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历史试题_第2页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历史试题_第3页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历史试题_第4页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哪副图片正确反映三国鼎立的形势ABCD2 . 下图为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吴国所辖地区是( )ABCD3 . 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A秦始皇B北魏孝文帝C汉武帝D隋文帝4 .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中国历史进入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为A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5 . “改革”是除旧布新,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要成功,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顺应新生事物的需求。在著名的商鞅变法(“改革”)中,最能体现当时新型经济(新生事物)发展需求的一项主要措施是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军功,废除世袭贵族特权C建立县制,加强君主专制集权D奖励农耕,推行“重农抑商”6 . 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匈奴鲜卑 羯 氐羌ABCD7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 )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8 . 今襄阳因文化而立,必将因文化而兴。昔日襄阳因历史悠久,才会有人杰地灵。襄阳的古隆中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A曹操B刘秀C孙权D诸葛亮9 . 以下政权定都洛阳的是(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北魏ABCD10 . 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是A贾思勰B刘徽C祖冲之D钟繇11 . 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各项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资治通鉴编成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赵州桥的建造 齐民要术的问世( )ABCD12 . 下列四个历史人物都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其中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蔡伦B曹丕C刘备D孙权13 . 材料“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显著发展,下列哪一项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C江南统治者休养生息D南方社会秩序较为稳定14 . 在我国古代,很多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源于战役。下列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与战役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A破釜沉舟巨鹿之战B草船借箭赤壁之战C风声鹤唳官渡之战D草木皆兵淝水之战15 . 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孙权称王,国号吴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D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16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的原因是A统治者的需要B北方的战乱C社会的发展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17 . 曾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的是A东汉B魏国C蜀国D吴国18 .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蜀、西晋、北魏B西汉、东汉、北魏C蜀、西晋、南魏D蜀、西夏、南魏19 .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的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统一B中外交往C民族交融D经济发展.20 . 历史剧唐太宗在影视城拍摄,要在书房书架上摆上一些书,请你选择( )论语史记齐民要术水经注资治通鉴ABCD21 . 下面是我国古代几次著名战役,根据所学知识,请按发生的先后时间排序( )官渡之战 巨鹿之战 牧野之战 淝水之战ABCD22 . 东汉以来,北方游牧民族陆续内迁,这些内迁的游牧民族不包括( )A匈奴B藏族C氐D羯23 . 下列内容体现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是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短期统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被少数民族起义推翻ABCD24 . 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局面A春秋五霸B战国七雄C秦统一六国D三国鼎立25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A废分封行县制B废土地国有兴私有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废旧俗兴汉化26 .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A源于自然灾害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阻碍民族交融D影响了中原经济的发展27 .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按发生时序,最晚的是A巨鹿之战B淝水之战C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28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留下了许多璀璨的科学和艺术瑰宝。下列选项中属于东晋王羲之成就的是A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多有异趣B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被尊为“医圣”C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洛神赋图D被尊为“书圣”,代表作有兰亭集序29 . 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都是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结束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BCD30 . 战国时期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大化改新D戊戌变法。31 . 西晋,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时代。265年,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建立晋朝其都城在?A洛阳B长安C咸阳D建康32 . 下列古代战役中,属于以少胜多的战役有牧野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ABCD33 . 西晋灭吴,结束分裂不久,统治根基就动摇,国力耗竭,从此衰落。西晋从此衰落这主要是指A司马炎篡夺帝位B出现“八王之乱”C祖逖北伐失利D大批人才逃往江南34 . 如果你参与拍摄穿越剧审核,下面哪种场景的出现是错误的A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官渡之战中诸葛亮火烧曹操的连船C西汉司马迁写成史记D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35 .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中国古代史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两幅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A佛教在中国的传播B建筑艺术的发展C道教在中国的传播D雕塑艺术的成就36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如下图中对应的朝代是( )A商朝、秦朝B隋朝、唐朝C商朝、两晋D唐朝、十六国37 . 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的朝代是A西晋B东晋C前秦D西晋38 .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这句诗描写了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的情况。从材料上看,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A北方统治者残暴B北方自然条件恶劣C北方战乱频繁D南方经济发达39 . 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这两个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哪两个朝代:A西汉,西晋B东汉,东晋C西汉,东晋D东汉,西晋40 .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繁荣开放的社会二、判断题阅读以下列表格后判断:战役名称交战双方意义共同特点巨鹿之战项羽率领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官渡之战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曹操军队与孙权、刘备联军曹操、孙权、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选择“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述的意思的,请选择“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选择“C”41 . 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的起义军打败了秦军主力。(_)42 . 官渡之战中曹军偷袭乌巢,大败袁军。(_)43 . 赤壁之战中曹操大败孙刘联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_)44 .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_)45 . 这三场战役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_)三、综合题46 .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史记周本纪(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争霸战争对于中华民族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材料二“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2)材料中张骞“凿空”指什么?张骞“凿空”后,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西域各民族?材料三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x)示意图(下图): (3)依据地图,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x)的两种情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阶段的人口迁徙对我国北方和南方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材料四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读本史(4)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得益于谁的改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的历史作用?47 . 中国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而水耨(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不忧冻饿,亦亡(通“无”)千金之家。汉书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en,丰收),则数那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材料二:南北方人口变化趋势(见下图)材料三: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南方经济发展概况表(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趋势。(3)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趋势对当时的南方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据材料三,举出两个当时工商业繁荣的大都市。48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复杂,各民族加强了交流,江南得到开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1)认真观察材料一,写出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和得名称,哪次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材料二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地区。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当时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和原因分别是什么?对人口迁入地经济的开发提供了什么条件?这些地区的开发又有什么影响?材料三 “(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已下,建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扔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资治通鉴(3)材料三反映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