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练习B卷_第1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练习B卷_第2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练习B卷_第3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练习B卷_第4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练习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7七下惠民月考) 清代诗人赵翼评李白诗说:“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段材料是说明李白的诗具有( )A . 浪漫主义精神B . 现实主义精神C . 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D . 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2. (2分) (2018七下东台月考) 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旅游,你可能看到( )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田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越窑烧制的粉彩瓷器欧阳询的书法A . B . C . D . 3. (2分)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A . B . C . D . 4. (2分) (2017河南模拟)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 统一国家的建立B . 民族大融合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 佛教对中国的影响5. (2分) (2018七下长春月考) 下面不属于唐朝社会风气的是( ) A . 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B . 人们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C . 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D . 观看杂剧表演盛行一时6. (2分) (2018七下武邑月考)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从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A . B . C . D . 7. (2分) (2017七下惠民月考) 如果你生活在唐朝中后期,下列哪些现象是你能见到的?( )在长安城内可以见到长年聚居的外国客人 有人正在看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饮茶风靡全国 妇女以穿着男装、骑马出游为时尚A . B . C . D . 8. (2分) (2019七下东莞期中) 盛唐气象主要体现在如下哪些方面( ) 经济繁荣 民族交往与交融 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彩的文学艺术A . B . C . D . 9. (2分) (2018徐州)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 A .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 .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C . 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 .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10. (2分) 唐朝时期的天竺是指今天的( ) A . 伊朗B . 伊拉克C . 印度D . 沙特阿拉伯11. (2分) (2017七下临淄期中)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的时期。下列有关隋唐繁荣与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唐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 唐朝时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都洛阳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文成公主人藏,密切了唐蕃联系 玄奘西行A . B . C . D . 12. (2分) (2018六下大庆月考) 学习隋唐史后,学生们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 文明初露曙光B . 分裂奔向统一C . 繁荣与开放D .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13. (2分) 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A . 鉴真B . 玄奘C . 郑和D . 张骞14. (2分) (2018七下张家港期中) “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到高地灌溉”。文中所指的农具是( ) A . B . C . D . 15. (2分) (2014佛山)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流,下列能体现这一历史发展主流的事件是( )A . 文成公主入藏B . 鉴真东渡C . 玄奘西行D . 郑和下西洋二、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45分)16. (15分) (2018七下泰兴期中)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朝代地区西汉(2年)西晋(280年)唐代(742年)宋代(1080年)北方965149493459南方11165257830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宋史材料三:(1) 材料一中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什么? (2) 材料二中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何处?表明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何时开始的?何时完成的? (3) 图1中的工具出现于什么时期?图2表明了南宋时期哪一经济领域的兴盛? (4) 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17. (15分) (2018七下和平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唐朝时期,书生张三出生在人杰地灵的A地(隋朝第二代皇帝三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张三苦读寒窗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B(隋朝第二代皇帝曾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了豪华的宫殿)遇雨,全身棉布新衣湿透,避进一老翁家。老翁沏茶热情款待,为张三烘干衣服,还为他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C,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到这里,往来的商旅熙熙攘攘,张三凭一手漂亮的“颜体”楷书和一篇优美的文章及第(考中)。为答谢老翁,他送老翁越窑青瓷茶具一套、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一个;还带老翁的儿子到城C的“瓦子”中玩,在这里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根据材料回答:(1) 张三出生在何地?隋朝第二代皇帝是谁? (2) 张三离船登岸之地B是哪一个城市?京城C地是哪一个城市? (3) 张三漂亮的“颜体”楷书是模仿唐朝大书法家谁的书法? (4) 张三此行目的是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制度正式形式是在什么时期? (5) 张三所朗读的忆昔的作者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 (6) 忆昔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7) 上述材料中至少有三处与唐朝历史不符的知识性错误,请你找出来并说明原因。(至少找出两处错误并说明原因) 18. (15分) (2017七下宁城期末) 外交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也是国家胸怀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位唐朝名僧受日本僧人聘请,率弟子、工匠等,前后5次东渡,均告失败。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他到达日本后,受到日本天皇和人民的热烈欢迎,政府为他在平城京都建了一座名为“唐招提寺”的寺院,供其讲经传道。他在日本除了传播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材料二:明朝时,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出船队远航。船队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珍玩贵器这些不紧要的东西),悉听而归。请回答:(1) 材料一中这位名僧是谁?试据材料概括他在日本受到尊崇的原因。(2) 材料二中这位率船队远航的杰出人物是谁?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船队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3) 材料三是哪位民族英雄对盘踞在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发出的通牒? 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我”确认台湾是中国的土地?(4) 对比上述材料,说说自唐朝到明清,我国的对外交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