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培训课程(ppt 699页).ppt_第1页
成本管理会计培训课程(ppt 699页).ppt_第2页
成本管理会计培训课程(ppt 699页).ppt_第3页
成本管理会计培训课程(ppt 699页).ppt_第4页
成本管理会计培训课程(ppt 699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本管理会计,王彦东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E-mail:wangyandong0802163.Tel:,课程介绍,现代企业会计曾出现两次分离:一是管理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形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并立;二是成本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形成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并立的局面。分离出来的成本会计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财务会计的组成部分,又与管理会计相互联系,相互交叉。所以会计学理论界和大部分学者认为应该重新对这两个学科进行架构,对二者进行融合。,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财务会计提供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信息,管理会计提供计划、控制等内部管理信息,外部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及政府机构,内部使用者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成本会计提供成本及其相关信息,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图,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图:,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成本管理会计崔国萍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参考资料:1、成本管理会计学杨修发朱启明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成本管理会计余绪缨王怡心,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3、成本管理会计(第二版)中国注册会计师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4、成本管理会计高锦萍徐岩编著,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5、成本会计以管理控制为核心王立彦徐浩萍饶菁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6、管理会计学余绪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30%:出勤、课堂表现、课下作业等。期末考试70%:考试方式:闭卷,学习要求:,1、任何课程的知识都具有连贯性,所以不要经常逃课。2、对于学过的内容,要及时掌握,否则“积重难返”,可能会在考试时取得60分以下的成绩。3、注意结论成立的条件4、关注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课程导入,小李和小张合伙开办了一家玩具厂,根据需要,他们选定了厂址后,购置了一批新型的生产设备,招聘了10余名技术工人。玩具厂开张后,摆在两人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在设厂之前,他们每天只记流水账,就能知道每天发生的费用,可是,玩具厂正式成立之后,每天因产品生产会有各种成本费用的发生,只靠登记流水账,很难控制每个月的成本费用,如何计算产品成本?如何给产品定价?如何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如何设置成本核算岗位?这些都让他们感到很茫然。如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王先生是一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前两年企业销售状况不是很好。今年企业面临是否接受一种新型品牌汽车的销售代理权问题。企业是否接受这项投资?王经理征求公司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销售部门经理是否有销售新型汽车的能力技术部门经理预测维修该类汽车所需的经验业务管理人员可能不大愿意如此大的改变财务部门经理考虑的是:这种转变需要多大的成本思考:如果你是财务部门经理,你发表什么意见?,课程导入,第一章总论,本章要点: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对现代管理会计新领域的认识与理解,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意义及内容第三节成本管理会计的相关问题,一、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成本会计源于成本计算,是工业化的产物从单纯的事后计算发展到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相结合,成本会计的最初功能是计算产品成本,为制定产品价格提供依据。由于成本会计是围绕成本的计算、成本计划的制定和成本控制等目的而进行的工作,所以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管理上的需要,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而发展。,成本会计的概念:以成本计算为基础,为控制和管理各种成本、分析产生成本原因的方法体系。,树立先进的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理念:,核算细不等于成本观念强立足与管算结合立足企业全方位的角度去谋划、去实施,是成本计算、成本管理这项基础管理工作扎实可靠。,传统管理会计阶段起源于美国的管理会计于20世纪20年代从传统的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50年代已具有一套独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泰勒与1911年发表了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19221924年,美国相继出版了“管理会计”方面的书籍50年代,管理会计成为了一门专门的、独立的学科,二、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现代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应用使生产力获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现代管理科学为管理会计的发展在理论上起着奠基和指导作用:1952年正式提出了“管理会计”这一术语1972年美国成立了独立的“管理会计师”协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进入高新技术蓬勃发展时期,使管理会计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适时生产系统平衡计分卡系统作业成本管理系统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本管理会计等,一、我国企业成本会计现状及存在问题,注重核算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忽视产品在供应过程、销售过程中成本(费用)管理,忽视投产前产品开发、设计阶段的成本规划管理,注重考核成本本身水平高低,忽视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二、管理会计的意义、内容和特点,管理会计的意义:管理会计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结合,主要是利用会计资料和其它资料对于企业的未来进行预测和决策(规划未来),对于目前发生的业务进行控制(控制现在)。管理会计的内容:预测职能决策职能规划职能控制职能考核评价职能管理会计的特点(与财务会计比较,见书讲解),三、管理会计的发展,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会计信息系统,应是现代会计发展的主流。变革传统标准成本制度(在本书第八章详细阐述),一、成本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早期成本管理会计初级阶段(1880年1920年)近期成本管理会计阶段(1921年1950年)现代成本管理会计阶段(1951年至今),二、成本管理会计定义,成本管理会计是以成本信息为主线的内部管理信息支持系统,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耗费和价值补偿进行策划、核算、控制和评价的一系列价值管理行为。,三、成本管理会计特点,成本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成本管理会计是以提供经营管理信息为主的会计信息系统成本管理会计是一项能动的管理活动,四、成本管理会计内容,成本会计的内容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管理会计的内容(一)规划与决策会计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二)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标准成本系统责任会计,五、成本管理会计职能,预测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决策职能参与经济决策规划职能规划经营目标控制职能控制经济过程核算职能核算成本费用考核职能考评经营业绩,本章关键概念,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的内容管理会计的特点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成本费用及成本核算程序,本章要点: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联系与区别费用按经济内容、经济用途、成本性态的分类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特性及其控制点的确定成本核算的意义、原则、要求生产按工艺过程、按组织方式的分类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构成要素,第二章成本费用及成本核算程序,第一节成本费用及其分类第二节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第三节生产特点与成本计算方法的关系,第一节成本费用及其分类,?,一、成本的涵义,什么是成本?,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行业特点,对成本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成本的经济内容归纳起来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种目标为对象的。目标可以是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产品,如新技术、新工艺;也可以是某种服务,如教育、卫生系统的服务目标。二是成本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发生耗费,没有目标的支出则是一种损失,不能叫作成本。,?,二、成本与费用的主要区别,成本与费用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成本代表经济资源的牺牲,而费用是会计期间为获得收益而发生的成本。费用是成本的基础;按对象归集的费用构成成本。成本会计关注的是成本而不是费用。,已耗成本,未耗成本,支出成本,会计期间,机会成本,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联系:一定时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基础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两者的区别:生产费用与时间联系密切,是一定时期为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包括构成本期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不构成本期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而不论用于哪种产品的生产;产品成本是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而消耗的生产费用,而不管生产费用是发生在哪一个时期。生产费用着重于按会计期间归集所发生的费用,产品成本则着重于按产品品种、类别(成本计算对象)归集所发生的费用。,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联系与区别,成本与费用的关系图,成本,资产,已耗成本,未耗成本,费用,损失,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三、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外购材料,外购动力,职工薪酬,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四、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非制造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五、成本分类,直接成本直接计入成本对象间接成本分配计入成本对象,(一)成本按可辨认性分类,业务量,业务量,成本,成本,变动成本总额(bx),单位变动成本(b),(二)按成本性态分类,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按成本性态可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1)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总数成正比例增减变动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销售佣金等。,(2)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成本,固定成本总额(a),a/x,成本,业务量(X),业务量(X),单位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的细分类1、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为不能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费、保险费、房屋及设备租金、财产税等。2、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为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如:广告费、咨询费、新产品开发研究费、职工培训费等。,(3)混合成本混合成本是指兼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双重性质的成本。对于混合成本,为了便于管理上的应用,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解,以区分出其中的变动成本因素和固定成本因素,并分别计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总额。,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技术测定法直接分析法(账户分析法),(三)按成本的管辖范围(可控性)分类,(1)可控成本可控成本是指可由一个部门、车间、班组、个人对其发生额施加影响并控制的成本。可控成本的可控是指:()有办法知道发生何种耗费;()有办法计量所发生的耗费;()在发生偏差时有办法加以调控。,(2)不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与可控成本是相对的,是指一个部门、车间、班组、个人对其发生额不能予以控制的成本。这个部门、车间不可控,那个部门、车间为可控;下级不可控,上一级则可控。如一个企业材料采购价格,对材料供应部门来说是可控成本,对生产车间来说是不可控成本,材料消耗量对生产车间来说是可控成本,对材料供应部门来说却是不可控成本。区分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有助于划清各个成本责任者的经济责任,对成本实行有效控制。,(1)差别成本(differentialcost),广义的差别成本:不同备选方案间预计成本的差额。狭义的差别成本:指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不同而引起的成本差额。,边际成本:当业务量变动一个单位时所需增加的成本。,(2)边际成本(marginalcost),(四)成本按其经营管理与决策的关系分类,(3)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s),机会成本:指由于放弃某项方案而损失的潜在收益。,(4)沉落成本(sunkcosts),沉落成本:过去已经发生,不是目前或未来决策所能改变的成本。,(5)付现成本(out-of-pocketcosts),(6)重置成本(replacementcosts),付现成本:指需要动用本期现金、有价证券、存货等流动资产的成本。,重置成本:指假设在现在的市场条件下重新购置目前持有的某项资产所需发生的成本。,(7)可避免成本与不可避免成本(AvoidableCostandUnavoidableCost)决策方案变动时,可避免成本:指当决策方案变动时某些可免予发生的成本,或者在有几种方案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当选定其中一种方案时,所选方案不需支出而其他方案指出的成本。不可避免成本:指无论决策是否改变或选用哪一种方案都发生的成本。即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发生的成本。,(8)可延缓成本与不可延缓成本(DeferrableCostandUndeferrableCost),可延缓成本:如果推迟执行某项已决定要实施的方案,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活动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那么,与该方案联系在一起的成本就称之为可延缓成本,不可延缓成本:指不可推迟到以后再发生的成本,或者是如果推迟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转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成本。,(9)专属成本与共同成本(SpecificCostandCommonCost),专属成本:指可以明确归属于某种、某批或某个部门的固定成本。,共同成本:指必须由几种、几批或有关部门共同分担的固定成本。,(10)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RelevantCostandIrrelevantCost),相关成本:指进行决策时应考虑的未来成本。,非相关成本:指决策时不必考虑的那部分的成本。,前述成本中属于相关成本的有:差别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付现成本、重置成本、专属成本、可避免成本、可延缓本。,前述成本中属于非相关成本的有:沉落成本、不可避免成本、不可延缓成本、共同成本。,第二节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一、成本核算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成本分期核算原则一致性原则相关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二、成本核算要求,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见书5点)做好各项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见书4点),第三节生产特点与成本计算方法的关系,一、生产特点及其分类,按产品工艺过程的特点分类装配式生产连续式加工式生产按生产组织方式分类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按生产的内部职能分类基本生产辅助生产副业生产,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构成要素及其选择,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指对一定期间发生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产品生产特点与产品计算方法的关系表现在:,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生产费用的归集及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计算期的确定,产品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划分,产品成本计算基本程序,本章关键概念,生产费用产品价值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期间成本(期间费用)成本性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成本核算原则生产特点生产组织方式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第三章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本章要点:各要素费用在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分配标准的选择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及交互分配法等分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意义及各种分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等分配方法的应用废品损失的核算,第三章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第一节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第二节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第三节其他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第四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第五节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第六节生产损失的归集与分配第七节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第一节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材料费用的归集1.材料的分类2.材料费用归集的基础工作3.消耗材料的计量4.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二、材料费用的分配1.材料费用分配原则2.共耗材料费用的分配,领料凭证(可一单一料或一单多料,一式三联),领料单(一次性使用),发料人:李云峰领料人:马硕领料单位负责人:林小燕,编号:42056领料单位:第一车间用途:生产S产品日期:2005.3.1发料仓库:刚才仓库,适用:未制定消耗定额或不经常使用的材料,领料凭证,编号:42056领料单位:第一车间用途:生产S产品日期:2005.3.1发料仓库:刚才仓库,领料登记表(多次使用),适用:经常领用的消耗材料。一个月内连续使用,月末汇总记账,领料凭证,确认条件能够从领料凭证上直接确定原材料费用是为生产哪种产品所实际耗用,因而可直接归集到该产品生产成本账户中去。账务处理借:基本生产成本产品贷:原材料,材料费用的归集直接归集,确认条件不能从领料凭证上直接确定原材料费用是为哪一种产品所实际耗用,而需选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以后,方可归集到各产品生产成本账户中去。,材料费用的归集间接归集,材料费用的分配,前提间接归集的材料费用分配方法按重量比例分配按产品产量(产值)比例分配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按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各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数量)分配率各产品重量之和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数量)练习:某企业某月生产产品重量为千克,产品重量为千克,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为元。,材料费用的分配按重量比例分配,该产品重量分配率,各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数量)分配率各产品产量(或产值)之和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数量)练习:某企业某月生产产品500件,产品300件,共同耗用的原材料为2400吨,每吨单价4元。,材料费用的分配按产品产量(产值)比例分配,该产品产量(或产值)分配率,各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数量)分配率各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数量),材料费用的分配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该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分配率,练习:某企业某月生产、两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2000千克,单价5元,共10000元。A产品产量40件,单位消耗定额为25千克;B产品产量50件,单位消耗定额30千克。,各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数量)分配率各产品原材料定额成本之和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数量),材料费用的分配按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该产品原材料定额成本分配率,练习:某企业某月生产、两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8424千克,材料单价20元,共168480元。A产品产量1600件,单位消耗定额为4.8千克;B产品产量1200件,单位消耗定额4.4千克。,练习题:,某企业有一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机修车间和供水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服务。某月产品的产量为件,产品的产量为件,根据领料单汇总各单位领料情况如下表:,该企业日常收发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A、B产品共同领料以产量为标准进行分配。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并做有关会计分录。,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材料费用分配率=2100/(50+100)=14元/件A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50件14元/件=700元B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00件14元/件=1400元,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A7700B11000辅助生产成本机修500供水300制造费用基本车间200管理费用400贷:原材料20100,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分配标准数额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该种产品分配标准数额材料费用分配率,【例】某企业某车间生产领用原材料600千克,单价30元,生产甲产品300件,乙产品200件。甲产品单位消耗定额为1.0千克,乙产品消耗定额为1.5千克。原材料费用分配结果如下:材料费用分配率=(30600)/(3001.0+2001.5)=30(元/千克)甲产品应负担材料费用=3001.030=9000(元)乙产品应负担材料费用=2001.530=9000(元),三、材料费用分配表的编制,1材料按实际成本编制费用分配2材料按计划成本编制费用分配表,第二节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职工薪酬的构成二、工资费用归集和分配的基础工作考勤记录产量和工时记录其他凭证,三、工资费用的计算工资总额的组成内容中,工资性质的奖金、工资性质的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均按规定标准计算,计算方法比较简单,这里仅介绍工业企业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1、计时工资的计算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计时工资是根据反映在考勤记录上的每人实际工作时间,按照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工资。计时工资的计算有月薪制和日薪制两种计算方法。,工资的计算计时工资,计时工资每月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数根据每一职工的工资等级、工资标准、出勤情况和其他规定进行计算。月工资扣除缺勤工资:应付工资=月标准工资+奖金+各种工资性津贴-(事假天数日工资标准)-(病假天数日工资标准病假应扣工资比例)按出勤日数计算工资应付工资=(出勤日数日工资标准)+奖金+各种工资性津贴+(病假天数日工资标准病假应发工资比例),在运用上述两个公式计算应付月工资时应注意日工资率的计算方法。()按法定工作日计算()按每月固定日历日数30天计算()按每月实际满勤日数计算,例:新大工厂工人张三的月工资标准为500元。5月份病假2天,事假2天,星期休假9天,出勤18天,病假、事假期间没有节假日,其病假工资按工资标准的80计算。分别用日薪制和月薪制和30天20.83计算.,若日工资率按30天计算,则:日工资率50030=16.67(元),按月薪制:应付计时工资500一16.67x2一16.67x2x20%=459.99(元),按日薪制:应付计时工资=(18+9)x16.67+2x16.67x80%=476.76(元),按日薪制:应付计时工资=18x24.00+2x24.00 x80=470.4(元),若日工资率按20.83天计算,则:日工资率50020.83=24.00(元),按月薪制:应付计时工资500一24.00 x2一24.00 x2x20%=466.4(元),勤奋,2、计件工资计算,(1)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一个工人可能从事一种产品的生产,也可能从事多种产品的生产,其每月应付计件工资的计算公式如下:,某工人应付计件工资=(月内每种合格产品产量x该种产品的计件单价),勤奋,练习:假定某工人本月生产甲合格品300件,废品20件,其中料废品16件,该产品计件单价为0.30元,乙产品80件,该产品计件单价为0.40元.,计算:应付计件工资=(300+16)*0.30+80*0.40=126.80(元),勤奋,例:新大工厂工人张三5月份生产甲产品1000件,乙产品2000件,全部合格。甲产品的计件单价为0.2元,乙产品的计件单价为0.3元。,计算应付张三的计件工资如下:,应付张三的计件工资1000 x0.2+2000 x0.3=800(元),勤奋,(2)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计算该集体应得的计件工资总额,计算方法与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相同;第二步在第一步计算的基础上将集体应得的计件工资总额在成员之间进行分配,求出每个成员应得的计件工资额,计算公式如下:,自强,个人应得计件工资个人应得计时工资工资分配率,有关计算公式如下:应付某集体计件工资(月内每种合格产品产量该种产品的计件单价),工资分配率集体计件工资总额/(集体工时小时工资率),自强,四、工资费用的汇总和分配1、工资费用的汇总与归集2、工资费用的分配3、职工福利费的分配,1、工资费用的汇总与归集,企业的工资费用应按发生的具体地点(车间、部门等)分别计入相应的账户(“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工资费用首先应分车间部门进行归集,采用工资单的形式,其基本格式如表所示。,工资单车间或部门:一车间xx年xx月,上表中,应付工资项目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病假工资等,扣款项目包括房租费、水电费、其他代扣款项等。不同的企业,应付工资项目和扣款项目可能不完全相同。财院某教师工资结算单,自立,工资结算汇总表单位:元,在分车间部门编制工资单的基础上,再按人员类别和车间部门编制“工资结算汇总表”,作为工资结算和成本计算的依据。“工资结算汇总表”的格式如表所示。,发放工资:,根据表,做工资结算的会计分录如下:,按实发数向银行提取现金(如果是实行银行代发工资的,则不必做此分录),借:现金106350,贷:银行存款106350,借:应付工资106350,贷:现金(如是实行银行代发工资的,则为银行存款)106350,借:应付工资2850,贷:其他应付款2850,结转代扣款项:,自立,广义的工资费用分配是指企业将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按照职工的工作岗位,分配给有关的受益对象。其中,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计人产品的生产成本(即基本生产成本或生产成本科目);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先计人“制造费用”科目,月末再分配计人产品成本;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计人“管理费用”科目,月末结转“本年利润”科目;医务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由职工福利费开支,计人“应付福利费”科目;从事辅助生产的工人工资,计人“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工程建设人员的工资计人工程成本,即计人“在建工程”科目。,2、工资费用的分配,狭义的工资费用分配,是指将工资费用计入不同的产品成本。,在计时工资形式下,如果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则生产该产品的工人工资可直接计人该产品成本;如果车间生产多种产品,则生产工人工资应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通常采用生产工时(实际或定额)作为分配标准。,自立,工资费用的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工人工资中间接计入产品成本费用,需要按生产工时比例等分配标准分配后再计入各产品生产成本。分配标准实际生产工时定额工时计算公式生产工人工资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各产品共同负担的生产工人工资费用各产品实际生产工时(或定额工时)之和,=该产品实际生产工时(或定额工时)分配率,生产工资分配率185000(200 x10+300 x18)=25,例:新大工厂一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8月份生产工人的计时工资为185000元,甲、乙两种产品的工时定额分别为10小时、18小时,5月份两种产品的实际产量分别为200件、300件。,乙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二300 x18x25二135000(元),按两种产品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工资费用如下:,甲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二200 x10 x25=50000(元),3、职工福利费的核算,按照国家规定,企业应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现行规定为14%)从成本费用中计提职工福利费,用于职工的个人福利开支,如企业医务福利人员工资、职工困难补助、医疗费等。允许企业将计提的福利费计入成本费用,这是国家执行的一项福利政策。,自立,第三节其他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燃料动力费的归集与分配(参照直接材料分配),外购动力是指外购的电力、热力等费用。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分为支付和分配两个环节。外购动力费用有的用于产品生产,有的用于照明、取暖等。在有计量仪器记录的情况下,动力费用可直接根据仪器所记录的耗用量乘以单价计算,在没有计量仪器的情况下应按生产工时、定额耗电量等标准在各产品之间分配。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借:基本生产成本-燃料及动力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或应付帐款,二、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例】某企业生产车间直接用于甲、乙两种产品生产的外购动力(电力)费用为10380元。该企业规定以生产工时比例为标准进行分配。其中甲、乙两种产品的生产工时分别为20600小时、14000小时。其动力费用分配计算如下:动力费用分配率=10380(2060014000)=0.3(元/小时)甲产品应分配的动力费用=206000.3=6180(元)乙产品应分配的动力费用=140000.3=4200(元),例已知某企业共发生电费128700元,各部门耗用量如表所示。,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没有按产品分装电表,规定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电费。A产品生产工时30,000小时,B产品生产工时20,000小时.根据以上资料分配电费。1计算各部门应分配的电费(1)计算电费分配率分配率待分配的电费/用电总量128,700/143,0000.9(元/度)(2)计算各受益对象应分配电费某受益对象应分配电费该受益对象用电量x分配率基本生产车间产品生产应分配电费=70,000 x0.9=6300(元)基本生产车间照明应分配电费=10,000 x0.9=9,000元)辅助生产车间应分配电费20,000 x0.9=18,000(元)销售门市部应分配电费23,000 x0.9=20,700(元)厂部应分配电费20,000 x0.9=18,000(元),自立,2计算各种产品应分配的电费通过上述计算得到的是基本生产车间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电费金额为63,000元,还应分别计算A,B产品各自应分配的电费金额.(1)计算分配率分配率待分配电费/产品生产工时=63,000/30,00020,000=1.26(元工时)(2)计算各产品应分配电费A产品应分配电费30000 x1.26=37800(元)B产品应分配电费20000 x1.26=25200(元)编制外购动力分配表,如下表所示:,自立,根据外购动力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37,800-B产品25,2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9,000辅助生产成本18,000营业费用20,700管理费用18,000贷:银行存款128,700,自立,三、折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长期参加生产经营而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将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而逐渐减少。折旧:固定资产由于磨损而减少的价值.应作为费用计入产品成本或企业的期间费用。二、折旧的计算折旧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选用的计算方法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这会直接影响到成本费用计算的正确性。因此企业应根据有关法规和制度的规定,应选用适当的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常用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合法。,折旧费用分配的核算(帐务处理)折旧费用应按固定资产的用途和使用部门分别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应直接计人产品的成本,但由于通常一种产品的生产需要使用多项固定资产,而每项固定资产又可能生产多种产品,分配计算起来比较复杂。因而为简化成本计算没有专门设立成本项目,而是将其计入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应计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销售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应计入“营业费用”科目;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应计入“管理费用”科目。分配时:借: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贷:累计折旧报废时:借: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因为折旧不是按天计算的,所以规定按月初数计提折旧(计提折旧的基数是:月初固定资产原值).即本月增加的不提折旧,本月减少的照提折旧.,例、某企业2005年11月折旧费用分配表,如下表所示。折旧费用分配表2005年11月单位:元,根据上表编制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_基本生产车间5000辅助生产成本1300营业费用2000管理费用3000贷:累计折旧11300,自立,(一)、利息费用的核算1、期间费用2、使用的科目:财务费用3、分摊费用科目:予提费用4、帐务处理:予提时:借: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予提费用支付时:借:予提费用贷:银行存款,自立,四、其他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二)、税金的核算1、期间费用2、使用的科目:管理费用、应交税金3、分摊费用的科目:待摊费用4、帐务处理:一般情况:计算时:借:管理费用贷:应交税金交纳时:借:应交税金贷:银行存款如果一次数额较大:支付时:借:待摊费用贷:银行存款摊销时:借:管理费用贷:待摊费用,自立,(三)其他费用的核算其他费用是指除上述各要素费用以外的费用,如差旅费、邮电费、保险费、劳动保护费、运输费、办公费、水电费、业务招待费等。费用发生时根据付款凭证按照费用的用途进行归类,分别记入“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的借方,“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贷方。,自立,第四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1、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原则2、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原理3、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企业的辅助生产,主要是为基本生产服务的,如提供水、电、气、运输等产品生产或劳务供应;从事各种生产工具、模具、刀具、修理备用件、非标准件等的制造;从事机器设备的修理等等。辅助生产发生的各项费用,先归集到“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然后再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转入:“原材料”、“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等账户,期末如有余额,则为辅助生产车间的在产品成本。,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1、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原则谁受益谁负担方法力求简便、合理、易行2、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原理某部门应该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某种辅助生产产品的单位成本,该部门受益量,3、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基本原理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个受益单位或产品。计算公式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的单位成本=辅助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总量(扣除对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各受益单位或产品应负担的费用=该受益单位或产品的耗用量,(1)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直接分配法,辅助生产单位成本,直接分配法的优缺点:优点:由于各辅助生产费用只是进行对外分配,分配一次,计算工作简便。缺点:当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量差异较大时,分配结果往往与实际不符。适用范围:适宜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以及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总额44972元和38008元,按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数量进行分配。,举例,76016,11243,机修车间费用分配率44972112434供电车间费用分配率38008760160.5,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2500乙产品17500制造费用33000销售费用6500管理费用13480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44972供电车间38008,编制会计分录,直接分配法练习题,某企业设有修理和运输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本月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及提供的劳务量如下表,请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交互分配法,1、定义:交互分配法是对各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费用进行两次分配。2、基本原理先将辅助生产费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进行相互分配,然后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原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向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或产品分配费用的方法。步骤:第一步,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第二步,将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在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以外的各受益单位公司之间进行分配。,3计算公式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交互分配法,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交互分配率,其他辅助车间应负担的该辅助生产费用,该受益单位的耗用量交互分配率,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对外分配率,=,直接发生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或产品耗用量之和,某受益单位或产品应负担的该辅助生产费用,=该受益单位或产品的耗用量对外分配率,优缺点:优:采用交互分配法,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部门之间全部进行了交互分配,从而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缺:各辅助生产费用要计算两个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进行两次分配,因而增加了计算工作量。,交互分配举例,解析交互分配,机修车间交互费用分配率44972118503.795供电车间交互费用分配率38008800000.4751机修车间分给供电车间的修理费6073.7952303.57(元)供电车间分给机修车间的电费38940.47511892.80(元),解析对外分配,机修车间对外分配费用449721892.82303.5744561.23(元)供电车间对外分配费用380082303.571892.838418.77(元)机修车间对外分配率44561.23112433.963供电车间对外分配费率38418.77760160.505,解析对外分配,甲产品应分配的电费250000.50512625(元)乙产品应分配的电费350000.50517675(元)基本生产车间应分配修理费80003.96331704(元)基本生产车间应分配电费20000.5051010(元)专设销售机构应分配修理费10003.9633963(元)专设销售机构应分配电费50000.5052525(元)管理部门应分配修理费44561.23-356678894.23(元)管理部门应分配电费38418.77-338354583.77(元),倒挤,编制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2625乙产品17675制造费用32714销售费用6488管理费用13478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44561.23供电车间38418.77,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1892.8供电车间2303.57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892.8机修车间2303.57,交互分配法练习题,某企业设有修理和运输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修理车间本月发生费用为9500元,运输部门本月发生费用为10000元,其提供劳务数量如下表。请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1、定义: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辅助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按照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2、基本的计算过程:A: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产品或劳务,一律按产品或劳务的实际耗用量和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B: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在内,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也就是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差异.C:分配记入“管理费用”科目。,自信,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分配计划成本法,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计算手续简单,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只计算分配一次,而且不是在辅助生产车间实际费用计算后再分配,加快了会计核算的速度,并且能考核各辅助生产车间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有利于厂内经济核算。但假若辅助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制定的不准确,会影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准确性。将较大的差异额列入“管理费用”科目中,则对当期的损益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按计划成本分配法一般适用于辅助生产计划单位成本制定的比较准确的情况下采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表200X年8月(计划成本分配法),账务处理如下:根据表3-14中的数字,应作如下的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28050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22200基本生产成本582500制造费用59000管理费用6525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374000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383000对于结转的差异额,应作如下的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1439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14390,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代数分配法,【分析】当企业存在两个辅助车间且它们之间存在业务往来时,就会出现两车间借方费用无法完全归集,进而无法顺利进行贷方分配的局面,整个分配过程陷入死循环状态。,【对策】既然我们分配的瓶颈在于借方部分费用的缺失,那我们就“按图索骥”,把缺失的部分设为未知数,通过寻找等式关系确定方程,并进行求解。,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代数分配法,对于上述机修和供电车间,分别设电量单价为X元/度,机修劳务单价为Y元/小时,根据各车间借方归集总数等于贷方转出金额的关系,设立方程:,辅机修车间,材料2000,辅供电车间,材料4000,薪酬5000,薪酬3000,电费500X,机修100Y,725小时劳务,16000度电,2000+5000+500X=725Y,4000+3000+100Y=16000X,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代数分配法,将以上方程联立求解,就能求出两辅助车间劳务或产品的单价,再进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就非常容易了:,机修车间,供电车间,2000+5000+500X=725Y,4000+3000+100Y=16000X,X=0.5,Y=10,说明供电车间电量的单价为0.5元机修车间劳务的单价为10元,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代数分配法,根据单价确定各受益单位承担费用的情况:,机修车间,供电车间,借:制造费用5000管理费用1250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00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7250,借:制造费用6250管理费用1500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25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8000,【例题】某企业有供水和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主要为本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等服务,根据“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汇总的资料,供水车间本月发生费用为4130元,供电车间本月发生费用为9480元。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或劳务见表。,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代数分配法,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代数分配法,参考答案,假设x是每立方米水的成本,y是每度电的成本,列联立方程式如下:41306000y82600 x解得y0.24948020000 x46000yx0.07,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代数分配法,【方法小结】当我们面对两个辅助车间的分配问题时,往往由于车间之间的相互制约而无法进行。在此我们借助数学上的计算技巧,把不知道而又想知道的部分设为未知数,并对其求解,以完成最终的分配工作,这就是代数分配法。,它的优点在于核算的结果最为准确,它的缺点则表现在计算烦琐,不适合较多辅助车间的同时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顺序分配法,定义顺序分配法是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费用的多少排成顺序,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少的辅助生产车间排列在先,先将费用分配出去;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多的辅助生产车间排列在后,后将费用分配出去的一种方法。例如供电修理两个辅助生产车间,若供电车间耗用修理车间的费用少,而修理车间耗用供电车间的费用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