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优秀PPT课件_第1页
世说新语二则优秀PPT课件_第2页
世说新语二则优秀PPT课件_第3页
世说新语二则优秀PPT课件_第4页
世说新语二则优秀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诚信的句子,句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典故:信:信用;其:疑问语气词,可译为:怎么;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意思:轻易得到的许诺总是缺少信用,多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做起来一定有很多困难。词语:一诺千金言而有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2,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还需要诚信吗?,.,3,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2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容。3,客观评价人物,学习古人的智慧、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4,作者简介,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5,刘义庆像,.,6,作品介绍:,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其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7,.,8,.,9,.,10,世说新语两则,要求: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模仿语气。,自学指导一、读通课文。,.,1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朗读课文,.,12,世说新语两则,自学指导二读懂课文,要求:结合注释,自读自译课文,圈画出重要的文言字词和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5分钟),.,13,圈点勾画示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增添符号示例:,.,14,字词热身,与友期行期日中太丘舍去尊君在不相委而去下车引之入门不顾去后乃至,约定不期而遇,约定的时间,舍:舍弃,去:离开去世,通“否”,读“fu”,委:丢弃,去:离开,引:拉,之:代词,代指元方,回头看瞻前顾后,才,.,15,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正午),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与,和,朋友,约定,出行,超过,到,离开,才,到,舍弃放下,三人行:走路,翻译,.,16,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当时年龄,在门外,名作状语,玩耍,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Fu现在写作“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回答,等待,古代尊称对方,“您”,很久,已经,离开,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便,于是,生气,不是人,语气助词,啊,丢下,抛弃,顺接,就,离开,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名用状,.,17,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便,就,不,没有,信用,守信用,对着,礼貌,讲礼貌,惭愧,走下,牵引,拉,代词,代元方,走进,进入,回头看,.,18,3.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文言句式:省略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友人,太丘,友人,元方,我父亲,.,19,4。翻译课文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他们)约定在正午时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20,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一同出发),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21,自学指导三、细读课文质疑探究,.,22,1,下列人物是什么关系?,陈太丘元方友人,父亲长子父亲的朋友,默读课文,问题探究,2,“君”“尊君”“家君”这三个称谓各表示什么意思?,君:对别人的敬称,如今天的“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3,你能绘声绘色地讲讲这个故事吗?注意:起因,经过,结果,.,23,1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你如何评价这种行为?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友人的行为是一种不遵守时间的行为,正因他不守时,才导致陈太丘独自走了的结果。失信的是友人。因此陈太丘“舍去”是正确的;但是,陈太丘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问明情况,因为既然已经知道友人不守时,不讲诚信,那自己就一定要做到诚信,一定要再等等。,.,24,2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人物形象往往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地表现。元方驳斥“友人”并“入门不顾”,可见他对无信无礼之人的态度。当朋友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不”,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由此可见,他是一个从小就知道守时守信有礼的人。,.,25,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失礼。理由: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不失礼。理由: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26,1、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知错能改,粗鲁,“期日中,过中不至”“友人便怒”“非人哉!”“对子骂父”“友人惭,下车引之”,无信,暴躁易怒,无礼,认真思考,.,27,2、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父亲友人的?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1、无信,性格:明白事理(懂礼识仪),性格直率,聪敏。,“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无礼,.,28,3、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主旨)?,更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做人应当诚信、有礼。,借元方责客之语,赞扬元方的聪敏,懂礼识仪。,.,29,友人,元方,问怒引之,答曰不顾,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暴躁易怒,知错就改,对话,动作展示人物性格,.,30,教师寄语,做人诚信相伴你将一生无憾,.,31,乘船,选自世说新语德行,乘船,第二课时,.,32,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正确道理。,.,33,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和着色文字的读音,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xn,zh,xi,y,zhng,nng,hu,熟读课文,.,34,乘船,1.正音,华歆()俱()避()辄()贼()舍()携()纳()邪()遂()拯(),xn,j,b,zh,zi,sh,xi,n,y,zhng,su,还读“xi”,乘船避难()歆辄难之(),nn,nn,.,35,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一起,都,想要,顺便借光,就,形作动,对感到为难,代词,这件事,恰巧,幸而,还,同意,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对这件事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上恰巧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倒装句,“为何”,释义,.,36,3.字词、句子理解,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感到为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一起,逃避,灾难,想要,归依,依靠,当即,代词,代搭船这件事,幸而,恰巧,还,宽松,为何,为什么,.,37,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抛弃,先前,的原因,迟疑,犹豫不决,罢了,接受,请求,难道,能够,可以,因为,于是,救助,当初,作乱的人,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凭,根据,评定,助词,的,.,38,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作乱的人,现指偷窃行为的人,扔掉,抛弃,携带,先前,的原因,古今异义,犹豫不决,因为,语助,相当于“罢了”,既然,已经,接纳,接受,代词,他,难道,可以,因为,相当于“吗”表疑问,请托,请求,紧急,抛弃,.,39,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于是,就,携带,像,当初,世人,根据,代词这件事,评定,结构助词的,救助,.,40,翻译下列句子(1)本所以疑,正为此耳。(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41,贼:古:作乱的人。今:有偷窃行为的人。所以:古:的原因。今:表结果。耳:古:罢了。今:耳朵。宁:古:难道。今:宁可。可以:古:是能愿动词“可”与“以”两个词连用,“能因为”。今:“可以”两字连用,只作能愿动词。,古今异义字,.,42,、如将乘船一文分为三个层次,你准备怎样分?,第一层:(开头到“何为不可”)写二人对别人搭船一事各持己见。(故事开端,起因)第二层:(“后贼追至”到“遂携拯如初”)写王朗欲毁约,华歆坚守诺言。(故事发展、高潮)第三层(末一句)写世人以此事评定二人品行。(结局),问题探究,.,43,乘船,开端:华歆王朗据乘船避难,发展,有人想要搭船华歆:为难王朗:幸尚宽,高潮,后贼追至情况紧急王朗:欲舍所携人华歆:宁可以急相弃邪,结局:,遂携拯如初,轻诺寡信,重诺守信,对比,全文内容结构图:,.,44,1、“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华歆“优在”哪里呢?,华歆,为人谨慎,考虑实情细心周到,重信守,临危不惧,一诺千金,帮人帮到底的气概。,2、读完乘船,它给了你什么启发性思考?,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轻诺寡信。,讨论探究,.,45,讲故事,.,46,.,47,5.读背课文及注释、理解译文,完成练习,(1)讨论比较期行和乘船在主旨与写作特点上有何异同?,主旨:相同点都涉及“诚信”,都讲到为人要讲信用。,不同点期行主要讲要守时,突出地揭示了“信”是立世之本的道理;乘船主要讲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48,写作特点:,相同点:行文简洁,故事情节紧凑,完整。,不同点:期行侧重(语言)对话描写,乘船除了对话,还用对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