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在沙漠中心》.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在沙漠中心》.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在沙漠中心》.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在沙漠中心》.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在沙漠中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郑州外国语学校 程媛媛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郑州外国语学校 程媛媛【教学目标】1. 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2. 体会探险的意义,人生的真谛。【教学重难点】1. 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2. 体会探险的意义,人生的真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情感导入,激发兴趣:圣埃克絮佩里的小说小王子导入。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1. 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2. 体会探险的意义,人生的真谛。二、 欣赏沙漠的图片,说出联想到的词语或诗歌,感受沙漠的特点。词语:风沙肆虐、渺无人烟、没有生命诗歌: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唐白居易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伏懒。唐岑参三、(一)整体感知,倾听文本的声音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的文意。学生迅速浏览课文,明确文意。学生回答,各抒己见。教师展示:“我”在沙漠中心的感受和思索。学法指导一:如何概述课文内容?扩展标题,概述文意。(二)把握内容,触摸生命的跳动1、作者深陷沙漠中心忍受了哪些痛苦和煎熬?跳读课文17段,明确内容。明确:面临的危险:寒冷,严重的缺水,饱受寒风鞭打无处藏身 ,呼吸困难,感到疲倦、错乱,产生幻影,濒临死亡。2、如果是你深陷沙漠,你会怎么做?3、作者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自救?链接图片新闻:216小时的生命奇迹(附后)面对困境,奋起自救是最重要的方法,同时,求生的信念是支撑生命的最伟大力量!4、面对困境,“我”的思想情绪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变化?学生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明确:痛苦绝望平静乐观学法指导二:如何梳理人物心理变化?1.筛选表示心理的词句2.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3.参考情节的发展变化4.抓特殊的句子:抒情句、议论句。(三)精读课文,诠释文本的深意。 1、面对困境,痛苦绝望是人之常情,为什么能在痛苦绝望后变得平静、乐观?2、交流文中富含哲理的句子,评论“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预设重点句子:“除了你们的痛苦,什么我都不在乎了。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卷土重来。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我们和大自然的力量斗智斗勇。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我再也不能理解那些乘坐郊区火车的芸芸众生,他们自以为是人,然而他们却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当他们空闲的时候,他们用什么来填满他们那些荒唐而短促的礼拜日呢?”“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我觉得自己是中途站的农人。在郊区火车上,我感到的垂死的感受和在此地的感受大不相同!在这里,不管怎么说,我都是死得其所!” “领略过一次海风的滋味的人,永远都忘不了这种滋养。不是吗?我的同志们?这并不意味着要过冒险的生活。这种说法有点夸张。我一点儿也不喜欢斗牛士,我喜欢的不是危险。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明确: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勇于为事业牺牲;坚毅执着,乐观进取;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学法指导三:如何分析人物形象?1.通过情节的发展分析2.通过具体的人物描写手法分析3.通过侧面描写分析4.抓住关键的抒情议论句分析(四)材料链接,感受心灵的悸动。(1)传奇的一生:圣埃克絮佩里的一生主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从1921年服兵役学习飞行;1926年进入法国的一家航空公司工作;1929年协同法国著名飞行员梅尔莫兹、吉约梅开辟非洲拉丁美洲航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流亡美国;1943年潜回北非,参加法国抵抗运动,至1944年驾驶侦察飞机殉难为止,他的一生是飞行员的生涯。(2)“死亡仅仅意味着抛弃遗骸,抛弃外表,向着一颗星星,向着自己的使命升去。” 小王子 “去发现未知事物是很美的,为此我愿意抛弃家园,财产,妻子,书和狗 ” 玫瑰信札“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 夜航序言(3)如果是你,你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吗?你渴望什么样的生活?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4)你如何理解作者的冒险和他的人生追求?明确:“探险”是人类对自然地认识探索,也是人类对自我体能和智能的挑战,更是人类文明发达的内在动力。探险是为了寻求真理,履行职责,实现生命的价值,是热爱生命的表现。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也不是年少冲动,是对责任的承担。五、 (五)拓展延伸,说说探险的故事。尧茂书:首漂长江第一人。余纯顺:只身徒步探险中国,遇难于罗布泊。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之父,遇难于冰原。阿蒙森: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麦哲伦:首次实现环航地球。他们用信念、青春,乃至生命,开辟了人类的未知领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让我们也能够大胆探索未知领域,实现自己的使命!六、学法小结:概述文章内容的方法。梳理人物心理变化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课文小结:本文主要写“我”因飞机失事被困沙漠的体验和思索,文章细致描写了“我”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在生存面临严重威胁的情况下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态度。由刚开始的痛苦绝望到后来的平静乐观,到最后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冒险意义的思考、对生命生存的渴求,全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勇敢的人、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七、布置作业1、阅读人类的大地和夜航2、搜集古今中外的探险家的故事,整理成论据素材。八、在沙漠中心 圣埃克絮佩里遭受环境的折磨(痛苦)陷入绝望的幻觉(绝望)获得心灵的平静(平静)鼓起前进的信心(乐观)九、在沙漠中心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练习快速阅读,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为目标。在沙漠中心主要描写了飞行员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飞机坠毁沙漠,濒临死亡之时的心理活动。大部分同学对沙漠探险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但往往关注的是这一领域的神秘和惊险刺激的情节,忽视心理活动的体味与思想内涵的挖掘。我们每一次阅读也是一次探险的过程和心灵得到洗礼的过程。这篇文章比较深奥,所以对心理描写的句子的品味理解和对探险意义的挖掘、人生真谛的领悟是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由于课堂的环节时间不够,品读比较仓促。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思维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我想以后应当在如何真正的做到深入浅出上下功夫,以及自己对文本的细读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之前应扎实的把课文读懂读透,才能上出好课来。预设性,在学法总结的环节花的时间较多多,在后面分析品读文中哲理性的语句附:崔昌会216小时的生命奇迹躺在华西医院骨科病房的重症监护室内,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模糊的崔昌会仍然在反复嗫嚅着“我要活下去,一定要坚持下去”。汶川地震发生时崔昌会在一个临时工棚内,被倒塌的工棚压住。由于余震不断,没有食物和水,为了不连累两名没受伤的工友,胳膊、腰等部位严重受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