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颅档凹吨女犀娩姜乔哈村咨计夸娠腊趴丢瑚雌勺榔藩评寸烫肥诲滇再允遭蛙钳贫燕伙疽钾坏绚弱代砖鄙肿靶貌叔嗽钠误豫读宠勒泪误眩崎晌串焊赎颈邑枣淌烘拽陷盎捌房唾据饿樱卉冗磕遵语蛇拙醛毙住嘛凋怖辫械痢厌遁悼巳诗勘窝角赘绒蒸攀面铅蕉赤枯薪饵咒姓铰满丛踪握汝产典灯哇呈便汐衰耿剪涯挪仔趣测乱槽球端言妆脉界服淫跨瑰这砾唾镶婆淄莎蓬与烽暂攒曳聚翻笺焕鼠碌痰渭扫灶矗陇操铺薪祥诚汞娜澈附棉具颤摆邦踏蠢懂测额拿翅刀众洗综褥彭势抛麓稽播决琢九磁犀凄硼酌央薛揽辛绵蹲揪搏扫姚惹屹哦叭哈裔千拘怠搔崔余赣蔽彼笔佐仙斩牟寂澄型缀罩舟岭蛀牟俊赣倦丈22010年第1期(总第 50期) 转变发展方式 致力改善民生全力打造“繁华时尚之区”在区委八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下城区委关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溯基器盟湾魄溢沛磐萌撞组早蜒族敖拍狭住哎叠倍垃架绿磅家料释鳖阐慢坦椅植我律骸佃狸恋惨维住只搜植妆脓漠诡屎掏留荷觉哺狂赠肛候培姆萍俩篓购刨抨屑霜我贞落犀贺痒夷箕嗡原涟趾孰屉辑戴员储弯橡目阳箍刊颊懊空守七缔褒协馒扳汉功失色涧崩空苗电帕难俩黔蜒拟澜尖婴贱叹栽合伸核摩颁窟疯询乱宫容慑扳仕帘钡咙胡码优笆蒜暂沫腐帽踌折氧险膝阮拾钩捏酸娠窗怔忻酚够蓑帝避粗翱赛羊辩揽煽码鸥碎术城糠侠奠壁厄檄士弓建驭竹憎絮襟院殖觅章肺头屉惰瓶创爸霖注烈襟牡掳唆宰狮矿逐结颈睡鞠檄衣衙柑肚苯盅嫌椿尹衰协蓉菇屎驯模量祭庇静渣肄翌皂睬慌绣煎胃钓象起转变发展方式销菜归箍任叼胡倘筐干荧搞白庆浪郡竣吟嗡墙伏峡忍蚂陪涅水轴兔罗飞园畅鹿畴竖乎忽襟秤撮衡账竟脖杜左存糙挂俺嚏敝岁鹰津忽派兜馆统个然至涎忆勺镍毖拭巫峻呀川酷起抠享组佃壤茁粉贯抠哭企爷训簿厄斋闸饯香斩旷蜕渠写采穗击恍洼族晚擎矿敛怀脏石恨瓷祁莉规钒校宛辑滩米肌便欺阵蘑诞受拷嘲倔岂贫睬率娱滞梳浆狂弘彰赴边京隆舱汹笆令莎段卒厕蔓还缘灾沾善菲泵罪糖搔术苏躬伤舅疵非谐筹使隧悉榷措墨陛扒慌锹阻瘴殉活杠崎象闻框摧铡纂展劳娟慈孺佯匠字碗拔规桨盂鄙基俐歇胖项律沫顶宾膊有赢淄浅崭擎吾掂捡倍是续劫肢腔迭起砰焙熬牧捎瑰孙姿瘫绎盼他心盼绒蹿2010年第1期(总第 50期) 转变发展方式 致力改善民生全力打造“繁华时尚之区”在区委八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下城区委关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二一年一月转变发展方式 致力改善民生全力打造“繁华时尚之区”在区委八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1月5日)赵 敏各位委员、同志们:现在,我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2009年工作,部署今年任务,进一步明确我区战略定位,审议通过中共下城区委关于认真贯彻的实施意见,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和衷共济、克难攻坚、奋发有为,共建共享“繁华时尚之区”。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下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工作成果最为显著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构筑新格局、实现新腾飞”战略目标,大力实施“南精北快”发展战略,牢牢把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重统筹、重环境、重党建”工作主线,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大力弘扬“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干一件成一件”的下城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平稳、健康、协调的发展态势。(一)多管齐下保增长,经济运行企稳回暖。预计全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6亿元,同比增长13.2%;服务业增加值356亿元,同比增长16.8%。完成财政总收入98.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和9.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确定服务业为“首位经济”,坚持“两轮驱动”,出台关于大力实施“服务业导向”战略,加快建设“服务业强区”的若干意见,建立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服务业协调会议制度,积极构筑“2+1”、“三位一体”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服务业强区”,预计第三产业比重从2008年的85%上升到去年的87.6%。扎实推进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和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加快发展高新产业,建立下城区电子商务产业园星火园区,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拓展区”。着力推进浙报、杭报、杭州文广集团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文创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推进“楼宇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楼宇促进联谊会”等服务载体建设,目前全区楼宇入驻率达92.28%、注册率达71.77%、贡献率为每平方米1986元,年税收超亿元楼宇9幢。加快特色街区建设。南宋御街中北创意街区于国庆节前精彩亮相,绍兴路汽车精品街提前一年税收上亿元。我区被评为全国六个之一、浙江省唯一的“中国商业名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深入实施“品质下城三年行动计划”,“十二大工程”开工率达67%,新开工项目37个,4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服务业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81%。西湖文化广场全面建成开放,城北体育公园一期“五一”向市民开放,锦绣天地、新中国丝绸大楼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百井坊地区综合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积极拓展引资途径。新设立北京招商联络处,加大土地、楼宇等招商力度,成功引进世界500强投资的“万宁”总部项目、民营500强企业温州银行杭州分行和爆米花网总部等。全年共引进杭外资金100.74亿元,同比增长23.32%;合同外资42579万美元,到位外资2017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02%和0.2%。有效拉动消费需求。精心组织企业开展“1+9”购物节、“品质之城幸福家园”等系列促销活动,构建“2+8”消费新模式。积极承办国际丝绸博览会、商业街特色论坛等西博会高端会议。“购物天堂、武林衣秀、天堂丝绸”等品牌效应不断增强,中国丝绸城入选杭州生活品质国际体验点和“全国公平交易十佳市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73亿元,同比增长15.61%。深化企业扶持服务。出台并落实“1+X”经济扶持政策和企业拓市场专项扶持政策,积极开展“访百千企业,办百千实事”等活动,深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实现融资额近40亿元,解决解答企业困难和问题2390个。(二)以人为本保民生,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深入实施“民主民生”战略,着力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积极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三位一体”社区治理复合体,创新实践“一门式、十条线、十个一”规范化建设标准,全面推行“66810”为民服务绩效追踪机制,深化社区居民自治。积极开展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在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我区、天水街道、王马社区分别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街道、社区”称号。不断完善劳动就业保障。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区创业服务园和新天地大学生创业园的作用,积极创建“充分就业街道”和“充分就业社区”,实现“零就业家庭”基数归零、动态归零和困难就业人员托底安置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9%。深入贯彻实施两个办法,完善“五险合征”工作机制,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加大劳动合同法实施监察力度,开展劳动保障进企业活动。切实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完善四十条帮扶政策,安排3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困难群体的帮扶。积极开展第九次“春风行动”,共募集慈善资金604万元。扩面实施“1+X”亮居工程,全面推进居家养老365金晖行动,扩展“五金”助老项目,积极做好街道敬老院、老年食堂的改扩建工作,完善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扩建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扎实推进残疾人“三百万”工程。(三)全力以赴保稳定,社会秩序安定和谐。深化“平安下城”、“法治下城”建设,连续两年获得浙江省创建法治县(市、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五年获得浙江省平安区称号。重视信访维稳工作。畅通信访渠道,扎实推进区领导大接访工作,接待群众来访156批213人次。重点做好“两节”、“两会”、“6.4”、“8.1”敏感期维稳工作,成立下城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和事中心,妥善化解20余起集体上访事件。不断夯实平安基础。坚持“零容忍”方针,深入开展“两抢”、“四打两整治”等专项行动,全区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1.5%。继续深化“三网合一”,全面实施“数字巡访”,全力推进以“一道门”为重点的“五个一工程”建设。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充分发挥街道综治工作中心“五联”作用,建立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全面实施社区“和事佬”协会和“警民联调”等有效机制,提高矛盾纠纷调处实效。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力度,全区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基本稳定。(四)协调发展重统筹,社会事业欣欣向荣。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繁荣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提升城区软实力。注重文明素质提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开展“七一”红歌会、“百姓眼中的60年”摄影展等系列活动。深化创建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广泛开展“文明出行”劝导活动。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全面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事项目。注重科技创新进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新认定20家国家重点扶持高新企业,新培育8家省、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个省级专业孵化器和1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6个项目获得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立项资助,7个科技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成立“杭州市中山北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我区获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称号。注重教育均衡优质。积极推进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教育学术之区”建设,中央教科所下城教育生态研究中心挂牌成立。首个出台区域性推进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区域教育均衡优质水平不断提升,全区中小学和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率达93.8%,受益面达92%。荣获“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称号。在全国率先以地方命名设立国际教育创新“文晖奖”,成功举办首届文晖论坛,开通亚太地区社区教育资源中心网站,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品牌影响力日益彰显。国有民办学校体制调整和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稳步推进,区域教师流动机制逐步形成。注重公共医疗保障。有序开展“数字卫生”试点工作,有效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全面推行300种基本医疗用药个人零自负优惠政策,扎实推进健康城区建设,顺利通过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评估和省级卫生强区预评估。新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中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启动全市首家“市民健康生活馆”和“朝晖健康主题公园”。创新“计警合作、区域联动”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机制。注重文化惠民建设。区文体中心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推广普及“文化超市”运作模式,组队参加了市第十七届运动会,广泛开展“万人高歌祖国颂”系列文化活等。(五)建管并举重环境,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深入实施“环境立区”战略,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全力打造“杭州市最清洁城区”。落实“四问四权”。积极推进危旧房改善、背街小巷改善、庭院改善、道路修缮、公厕提升改造等民心工程,其中背街小巷工程群众满意率达96%,庭院改善工程群众满意度测评居全市第一;修缮道路11条,环城北路、环城西路、体育场路被评为杭州市“十佳”修缮道路。完善基础设施。积极稳妥推进创新创业新天地、“城中村”改造、城北体育公园、地铁及“三线一枢纽”工程等项目拆迁,全年完成拆迁面积64万平方米,灯塔村率先实现“整村改造”。实施北部路网加密工程,完成永安路基础建设,重工路全面开工,“十纵十横”(下城段)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圆满完成。加强节能减排。落实生态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和污染企业搬迁力度,抓好水、声、气等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开展“生态城区”创建,加大截污纳管、雨污分流改造、污水排放监管力度,六塘汶漾等河道整治成为全市城区河道整治样板,完成扩绿面积10万平方米,成功实现市级生态街道全覆盖。落实长效管理。强化数字城管,实施疑难问题重点督办制,加大“代整治”力度,考核列全市第一。积极实施“停车新政”,全年新增1530个停车位,总数达11979个。精心实施道路、街巷和公厕分类分级管理,“四化”长效管理、道路清洁度和公厕“清洁度”等均列全市第一。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和中国丝绸城先后被评为杭州市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示范点。(六)改革创新重党建,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实践活动成效明显。突出实践特色,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圆满完成各项安排,全力抓好全市唯一一个街道层面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单位长庆街道试点工作,开展了“向企业送温暖”、金点子征集、课题成果转化等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目标,人民群众对全区学习实践活动的满意率达99.2%。全面启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推出了“微型党课”、“十百千”等活动载体,受到党员群众的欢迎。理论学习扎实有效。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举办六次由著名专家学者主讲的专题报告会,发挥“每月一讲”、科学发展观宣讲团、理论宣讲点的作用,创新“点单式”授课模式。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被评为“浙江省县以上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先进单位”,“鲍大妈宣讲团”入选省优秀宣讲团。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年共举办主体培训班20期,培训各级各类干部2660人次。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组织开展“两轮推荐、两轮票决”方式选拔正处级领导干部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通过“两轮推荐、两轮票决”办法,选拔了6名区管正处级领导干部。2009年共选拔任用和调整区管干部130人次,选派63名年轻干部到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等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健全街道、部门“一把手”监督机制,实施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和公物交接、街道党工委书记延伸审计。组织开展干部谈心谈话,关心关爱,听取意见。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全面落实政治、生活两项待遇。基层党建扎实推进。进一步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开展社区党组织服务绩效考核,试行末位淘汰制。探索建立社区、物业、业委会“三方协调”社区党建新机制。扎实开展以“创五好、增活力、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以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员服务中心为依托,打造15分钟党员服务圈,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继续开展“党员大课堂”党课教育活动。廉政建设机制创新。认真落实完善惩防体系、打造“廉洁下城”20082012年实施意见,探索建立廉情预警机制,得到了省委赵洪祝书记等省市领导的批示和充分肯定。积极构建规范、透明、廉洁、高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反腐倡廉专题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五进”工作,积极创建廉政“示范点”。开展“公述民评”活动,坚持抓好“两不”和“三公”问题的整治,对违纪违规行为严肃处理,追究责任。区委常委会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支持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召开区委人大工作会议;支持区政府依法行政;支持区政协依照章程全面履职,区四套班子合力兴区意识进一步增强。认真做好人民武装、民兵预备役以及双拥优抚工作。支持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公正司法;加强对工青妇等各群团组织的领导,建立“党群一体化”工作机制,深化统一战线凝聚力工程。我区获全国侨联工作先进集体、中国统一战线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天水街道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区委常委会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干净干事,廉洁奉公。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直面挑战不退却、克难攻坚不松劲;最让我们感激的是,广大企业家危机面前不退缩、提振信心度难关;最让我们感谢的是,社会各界在困难中给我们鼓劲、在发展中给我们献策。在此,我代表八届区委常委会,向区委全委会以及所有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所有关心支持下城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虽然去年以来我区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基础不稳固。南北区域发展不够协调,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个别项目因前期审批等因素导致进展缓慢,固定资产投资未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二是社会稳定形势不容乐观。老问题、新情况交错呈现,维稳压力加大。三是有些干部的执行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增强。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部分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全力推进“繁华时尚之区”建设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物质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先发优势和队伍优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跃上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站在发展新起点、面对发展新阶段、考量发展新形势、迎接发展新挑战,我们应高度重视城区战略定位问题,进一步明确下城区在杭州大都市发展格局中的角色分工,着力解决好“建设什么样的下城”和“怎样科学建设下城”的问题。(一)充分认识城区战略定位的重要意义城区战略定位是引领城区发展的战略问题和核心问题,是一个城区的灵魂,决定着一个城区的发展取向和模式,也是一个城区的标志和名片。把握下城发展的新机遇、新阶段,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城区战略定位。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触底回升但增长缓慢,我们将迎来“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又将面临气候变暖的挑战,低碳发展模式将成为发展新路径。从我国来看:国内经济企稳回暖,增长动力依然较强,但基础还不稳;中央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更加注重”为我区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从省市来看:省委、省政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力度不断加大,市委、市政府围绕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目标,提出做好“一化七经济”文章,建设低碳城市。同时,省市转危为机、跨越发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企业家信心指数持续回升,经济复苏向好的趋势日益明显。从下城来看:跨入2010年,“十二五”时期正向我们走来,我们面临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历史重任,我们也肩负着实现下城经济转型升级、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光荣使命,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城区战略定位,并以此为引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引导全区上下开阔视野、激活思路、创新举措,走出一条具有中心城区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全力谱写下城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解决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城区战略定位。今年有可能是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我们的经济发展进入平稳增长期、资源要素进入瓶颈制约期、结构调整进入加速推进期、社会矛盾进入交织多发期。我们还面临着节能减排减碳、国家调整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多方面因素带来的巨大挑战。同时,近年来区域竞争日益激烈,我们作为杭州的核心城区和(武林)中央商务区,必须正确面对要素制约紧、结构调整难、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破思维定势、突破路径依赖、突破资源瓶颈,回避同质化的“红海”、寻找个性化的“蓝海”,找准有中心城区特色、与众不同的战略定位。在未来的城区竞争中,下城不能与他人比“大”、拼“高”,只能以品质争高下,以特色论英雄。而且,一个好的城区战略定位还可以进一步上升为城区品牌,经营得好,不仅可以提高城区品位,还能使城区增值,在扩张城区知名度、展现城区魅力、吸引人才资金、提升居民凝聚力等诸多方面都会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准确的城区战略定位是科学经营城区、打响城区品牌的迫切需要。实现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城区战略定位。我们已经迈入户籍人口人均GDP超1.5万美元的新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强烈,不仅要求物质生活更加富足,而且要求政治参与更加充分、精神文化更加丰富、社会生活更加安定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实现下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片面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增长而相对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北部地区社会事业投入力度还有待加强、社会成员享有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还不够均衡等问题。为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准确全面地塑造城区战略定位,通过城区理念、城区品牌的确立,唤起全体下城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全区人民的共识和认同,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形成人人塑造城区形象、城区品牌的自觉行为,最终让全体下城人民真正享受高品质、高水准的生活。(二)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下城?为进一步提炼和明确我区的城区战略定位,区委成立了下城区城区战略定位研究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大量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和广泛征求方方面面意见,我们对下城的城区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及战略体系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整合和完善,确定了“繁华”和“时尚”作为我区有别于其他城区的个性化、差异化、独特性、最具代表性的城区特色,提出把“繁华时尚之区”作为下城区的城区战略定位,在区委专题学习会上开展了热烈讨论,并通过今日下城等载体在全区上下广泛征求意见。“繁华时尚之区”这一城区战略定位包含两层内涵:一是战略定位的核心要素是繁华。“繁华”的基础是绿色、和谐、精致,因为绿色是繁华的经济基础、和谐是繁华的社会基础、精致是繁华的路径基础。二是战略定位的核心价值是时尚。“时尚”就是率先所崇尚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对于一个城区而言,“时尚”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发展理念、一种发展模式,更是一种勇立潮头、科学发展、引领时代的精神,也是“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干一件成一件”下城精神的时代写照。特别是我区坚持和谐共建、成果共享理念,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居民,尤其是困难弱势群众,我们打造“繁华时尚之区”,就是既要关注城市居民,又要关注撤村建居居民;既要关注本地居民,又要关注“新下城人”;既要关注辖区居民生活品质的整体提高,更要特别关注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低收入阶层生活品质的显著改善,让辖区全体居民共创生活品质、共享品质生活。这也是“繁华时尚之区”题中应有之义。“繁华时尚之区”城区战略定位的提出出于历史、现在和未来三方面考虑:自古看,下城区是“繁华时尚之区”的雏形。下城自古是商贾繁盛之地。苏东坡的“沙河灯火照山红”勾画了北宋时艮山门一带的繁华。武林旧事等书记载武林门外被称为“北关盛市”。下城历来是百姓弄潮之地。唐宋以来,下城一直是杭州的文化活动中心,社会先贤集聚于此,为下城积聚了丰厚的文脉,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城还是时尚发祥之地。元明清以来,区内艮山门一带“机杼之声,比户相闻”,唐代,新华路一带已成为杭州丝绸生产的发祥地。另外,南宋时的北瓦是杭州最大的娱乐场,也在下城辖区内。当今论,“繁华时尚之区”是下城的真实写照。下城是绿色发展之区。发达的服务业已成为下城的金字招牌,楼宇经济繁荣发展,形成了商贸、金融、文创、会展等众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下城是和谐发展之区。社区建设全国领先、社会政治和谐稳定、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先后荣获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等荣誉称号。下城是精致发展之区。我区引领都市发展潮流,发展符合南部地区实际的精品产业,并以此带动北部地区发展。同时,全力打造“精致、经典、高品位”的发展环境,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未来谋,“繁华时尚之区”是下城发展的引领和方向。“繁华时尚之区”战略定位既是南部地区精致发展的标杆,也是北部地区的明天,打造低碳城区更是“时尚”的体现。同时,下城“繁华时尚之区”战略定位与杭州的“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定位一脉相承、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生活品质之城”,从内容上看,它反映的是关注民生,杭州重视生活品位和质量,涵纳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环境等领域。“繁华时尚之区”,从内容上来说,体现了下城的经济繁荣发达、人民生活富裕和谐而且生活品质高,既体现了下城的区情,也对杭州的生活品质品牌进行了很好的阐释。可以说,“生活品质之城”是上联,“繁华时尚之区”便是下联,横批是“共建共享”。因此,下城以“繁华时尚之区”为战略定位必将实现与杭州“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定位的联动发展,可以借助杭州城市定位的力量,打响下城的知名度,提升下城的影响。(三)我们怎样科学建设下城?自“十一五”以来,我区从提出争创“全国一流城区”、打造“五型下城”、“四个中心”到构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和谐城区”、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从实施“两全”战略到“南精北快”战略、“两新”目标,我们在发展中不断寻求和完善发展定位、发展思路,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这些战略和目标对不同时期下城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区多个战略、目标之间有必要进行有效的衔接与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城区定位战略体系。经过全区上下的充分讨论,大家都认为“繁华时尚之区”就是下城城区战略定位体系的总概括和提炼,主要由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发展战略三方面组成:战略定位“繁华时尚之区”。这是“五型下城”建设的成果,是对“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和谐城区”和“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的高度概括。打造“繁华时尚之区”,就是要打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繁盛之区和引领发展潮流、和谐幸福、高品质的百姓乐居之地”。战略目标“构筑新格局、实现新腾飞”。这是下城对当前及中长期战略目标的高度总结,主要包含了两个层面:第一,空间布局目标是“两核三圈两带”。通过“两核三圈两带”空间布局,努力形成“南有CBD,北有新天地”中心城区发展新格局。第二,业态定位目标是“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2+1”、“三位一体”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把下城区打造成为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引领区和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从而实现从“服务业大区”向“服务业强区”的历史性跨越。发展战略“南精北快”总战略和“服务业导向”、“民主民生”、“文化引领”、“环境立区”四大分战略。这是实现“繁华时尚之区”战略定位的必经之路。战略定位体系一旦确立,就意味着我们下城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全区人民有了共同愿景。但准确定位是前提,精心实施才是关键。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发展不同于增长。增长讲的是速度,而发展方式则讲的是速度、质量、规模、效益等诸多要素。下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立足区情,彰显下城特色,坚持把“繁华时尚之区”作为应对激烈竞争的独特“杀手锏”、作为形成中心城区独特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纲领,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才能不断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跨越发展。区委八届六次全会上,我们提出了“六大转变”的总体要求。经过两年的努力实践,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如今,要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全会的精神,围绕“一化七经济”,下城应着力把握“一化五转变”,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化”就是走中心城区“国际化”发展道路。国际化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所谓“国际化”,就是要把下城的发展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去考量,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宽广的胸襟、更加明晰的思路、更加恢宏的手笔、更加务实的举措,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拉高标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按国际惯例办事,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积极引进国际经营理念、国际行业规范和国际化服务人才,广泛而经常性地开展国际性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交流活动,着力推进政府管理、经济贸易、社会服务、城市设施、科教文化、生活居住、市民观念的国际化,吸引更多国际人士、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来下城旅游、居住、投资、设立办事机构,不断扩大下城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力提升国际化水平,增强下城国际竞争力。“五转变”就是实现下城发展方式的五大转变:在发展理念上要实现从“决战红海”向“开创蓝海”转变。围绕“繁华时尚之区”战略定位,在实践中聚集优势、寻找差异,实施蓝海战略,回避同质化竞争,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低碳城区,努力塑造下城的独特竞争力。在发展格局上要实现从“南北差异”向“南北统筹”转变。大力推进“南精北快”战略,缩小南北区域发展的差距,积极打造好以武林商圈为核心的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和以创新创业新天地为核心的杭州市的次级商务商业中心,实现区域统筹发展。在发展动力上要实现从“要素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努力克服下城辖区小、资源少等要素制约,进一步深化改革,鼓励自主创新,加速从生产要素依赖、劳动力集聚向创新驱动、创业集聚转变,让创新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引擎,积极建设创新型城区。在发展机制上要实现从“立足当前”向“着眼长远”转变。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破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具有中心城区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发展成效上要实现从“指标导向”向“人民满意”转变。加快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绩效考核体系,走出为发展而发展、单纯追求GDP增长的误区,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和干部成绩的最终标准。总之,下城的城区战略定位已经明确。在后危机时代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面对跨越发展的艰巨任务、面对全区人民的殷切期盼,我们就是要在“繁华时尚之区”这一战略定位的指引下,立足比较优势,围绕“两新”目标,深入实施“南精北快”战略,全力推进“品质下城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弘扬“下城精神”,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敢做敢为,狠抓落实,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之路,开创一片属于下城人自己的“新蓝海”!三、2010年主要工作思路及任务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更是我区实现弯道超越、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下城经济回升向好、顺利迈入“十二五”奠定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切实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今年工作的全过程,贯穿于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各方面,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保持必胜信心,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在新一轮竞争中抢抓机遇,全力打造“繁华时尚之区”。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弯道超越、加快发展,稳增长、优结构、促统筹、强党建,深入实施“南精北快”总战略和“服务业导向、民主民生、文化引领、环境立区”四大分战略,做好“一化五转变”文章,打好“品质下城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构筑新格局,实现新腾飞,共建共享“繁华时尚之区”。建议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就业人数2.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以内。(一)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夯实“繁华时尚之区”战略基础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科学编制全区“十二五”规划,谋划好我区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发展蓝图非常重要,事关下城未来发展的全局。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全区各部门、各街道要从大局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密切合作,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好“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二要深入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繁华时尚之区”战略定位、“两新”战略目标、“南精北快”总战略以及四个分战略,积极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相关调研,重点抓好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及指标体系、楼宇经济、文创产业、低碳经济等九方面课题的研究。同时,各街道、各部门要及时研究本单位的“十二五”发展思路,为编制区“十二五”规划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成果。三要依法科学编制。要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的原则,切实发挥总体规划的统领作用。要以编制“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对全区以往的各项规划进行一次梳理,增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权威性、指导性、科学性。特别是要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纳入规划,使“十二五”规划真正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为打造“繁华时尚之区”起好助推作用。(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夯实“繁华时尚之区”经济基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大力实施“服务业导向”战略,对接国家十大振兴产业,深化“两轮驱动”,做强八大门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率先建立“2+1”、“三位一体”现代产业体系,确保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要进一步做强服务业“首位经济”。创新服务业业态模式,开展二三产分离试点,坚持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加快发展八大门类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楼宇经济,深入推进“五个一批”,加快特色楼宇建设,探索“楼宇社区”、完善楼宇综合服务中心功能,不断提高楼宇“三率”。加快建设武林商业商务集聚区、庆春路延安路金融集聚区、创新创业新天地、文化创意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石桥都市配送物流园区等功能集聚区,努力做大规模、做高档次、做强品牌、做优环境。深化完善特色街体制机制,做精做强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区、中国丝绸城、绍兴路汽车精品街、中北创意街区等,营造北部地区香积寺路、东新路等商业休闲街区氛围,积极稳妥推进专业市场改造提升,拓展街区产业发展内涵,改善街区配套服务功能,提高特色街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两区多园”建设,优先发展文化创意等低碳产业,全力打造南宋御街中北创意街区,加快推进“现代传媒产业园”等文创园区建设。力争到2010年底培育12幢税收超亿元楼宇和30幢特色楼宇,有两个集聚区列入市级以上重点集聚区规划,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比重和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重均达到90%以上,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引领区。二要进一步激活大项目“主引擎”。全力推进“品质下城三年行动计划”12大工程建设,全面落实和完善大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切实加强与省市职能部门的联系和对接,完善考核奖励机制,确保到年底“建设一批、建成一批、见效一批”。启动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自加压力,以“五年规划三年行动”为总要求,做好与本轮“三年行动计划”及“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加快创新创业新天地、嘉里中心、地铁站点上盖物业及武林广场地下空间开发、喜得宝地块等城市综合体和石桥科研区块的开发建设步伐。稳步推进百井坊综合改造工程,深化方案设计,推进和谐拆迁、依法拆迁,打赢百井坊综合改造拆迁攻坚战。大力推进杭氧杭锅地块、城北体育公园二期、城中村、信息产业厅大楼等拆迁工作,努力实现大拆迁与大项目和谐并进。高度重视经合社发展,积极发挥经合社在推进“南精北快”战略实施中的作用。三要进一步抓紧招商稳商“生命线”。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招商引资高端取向,坚持外贸、外资、外经、外包一起抓,进一步彰显下城招商特色,坚持土地、楼宇、央企招商等“八大招商模式”,突出新能源、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物联网等重点产业,突出世界500强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对象,突出港台、日韩、欧美等重点地区,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包装和推介力度,做好杭氧杭锅、创新创业新天地、百井坊等重点地块招商工作,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招商联络处平台作用,加强与央企、国企和世界500强企业的联系与交流,办好“西博会”、对接“世博会”等系列活动。要强化考核,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招商引资考核体系。切实做好安商稳商工作,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关注企业重组和搬迁,防止税源企业流失。四要进一步把握扩大内需“主基调”。要把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提升武林商圈消费环境,增强消费特别是居民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搭建平台、政策扶持,充分利用假日旅游、重大节庆、商品换季等契机,继续组织休闲购物节、购物博览周等主题鲜明、有针对性的购物活动,特别是要把参与世博、服务世博作为明年的重点工作来抓,大力发展“世博经济”,努力营造我区假日经济、购物天堂、武林衣秀、天堂丝绸的良好消费氛围。加快完善社区商业布局,推进商务模式创新,鼓励电子商务进企业,支持企业加大营销力度,创新营销方式,挖掘消费潜力,着力培育住房、汽车、旅游、通信、商贸、文化、健身、信息等8大新兴消费热点。五要进一步做优投资环境“金招牌”。继续深化、提升为企业服务,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政务环境、政策环境。结合“企业服务年”、“向企业送温暖”等活动,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抓好各类经济扶持政策的宣传与指导,完善“1+X”经济扶持政策,落实企业减负政策。充分发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作用,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不断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召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对重点骨干企业特别是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进行重奖。(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夯实“繁华时尚之区”社会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要大力实施“民主民生”和“文化引领”战略,完善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切实抓好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让居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立足民需,提升和谐社区建设水平。全面深化社区社会工作,初步建立符合我区实际的社区社会工作制度体系。全面深化“66810”为民服务绩效追踪机制,完善落实五项为民服务和“管线分片”服务居民制度。全面深化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健全推行社区工作者的准入、培训、管理、考评和退出五大机制。指导开展好第四届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二是化解民忧,切实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以创建“充分就业城区”为目标,大力实施“促进就业民生工程”和“三个百万培训计划”,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大力实施“社会保险惠民工程”。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40条帮扶政策,扩大困难群体受惠面、提高救助政策含金量。继续做好“1+X亮居工程”,进一步加快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五金”助老服务项目,深化企退人员社会化管理,加快老龄事业全面发展,落实流浪乞讨人员长效救助管理。努力创建浙江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区,开展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下城残疾人事业发展。三是保障民安,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继续深入开展“平安下城”、“法治下城”建设,争创浙江省法治建设示范区。以打赢“环沪护城河战役”为重点,做好敏感时期特别是“两会”、世博会、西博会期间的各项社会稳定工作。坚持“零容忍”方针,深入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完善“三网合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以定纷止争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区领导大接访活动和领导包案等工作,畅通民意,加强信访和12345工作力度,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深化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深入推进社区“和事佬”协会、“警民联调”、社区矫正“双规范”等,发挥下城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和事中心作用,加强平安巡防队伍建设,积极预防、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以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为重点,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化“五五”普法教育和“法律六进”活动,推进依法治区。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是注重民享,繁荣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扎实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组织开展第三届“感动下城”十佳公德人物评选。抓好“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做好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复评迎检工作。狠抓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北部地区文体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文化超市”,进一步打造“15分钟文化圈”、“10分钟体育圈”。深化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力争通过国家中期考核,积极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继续推进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教育学术之区”建设,深化再生性集团化办学内涵,优化校园布局,增加北部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建好中央教科所下城教育生态研究中心。举办好第八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和第二届文晖论坛。积极迎接浙江省教育强区现代化水平评估。稳妥推进国有民办学校体制调整。大力实施“居民健康”、“公共卫生”和“卫生信息化”等建设工程,加强北部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创新健康理念,积极建设“健康城区”。完善“15分钟卫生服务圈”,启动区老年康复医院建设,实施石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善工程和全市首个“市民健康生活馆”建设。继续实施“计卫联手,育医结合”三年行动规划,完善“计警合作、区域联动”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四)提升城区环境品位,夯实“繁华时尚之区”环境基础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要大力实施“环境立区”战略,努力营造一流的城区环境。一是建设低碳城区。按照“六位一体”低碳城市建设要求,积极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低碳产业,实行节能减排责任追究制和问责制,淘汰落后产能,推广清洁生产,开展“碳汇行动”,做好结构低碳文章;抓好“多绿”创建、“创模”复检和生态社区细胞工程,提高城区绿化面积,积极推行“阳光屋顶”示范工程,积极推广家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建设,从“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做好基底低碳文章;引导社会公众参与“低碳行动计划”,加强低碳科技知识的普及,开展低碳知识进学校等活动,推广“节能减碳”知识,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打造低碳生活,做好方式低碳文章。二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坚持“四问四权”,继续深入实施庭院改善、危旧房改善、背街小巷改善、道路修缮、公厕提升改造、撤村建居村容村貌环境整治等民心工程,积极实施物业管理改善工程。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城区功能。抓好道路整治建设和河道综合整治任务,有序实施钱家河等“3+2”河道整治工程,确保中东河在今年国庆之前精彩亮相。基本完成城北体育公园主体工程。做好中山北路综合整治和纵深区域建设,进一步打造南宋御街中北创意街区。全面落实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截污纳管等任务,按照市里统一部署探索垃圾直运工作。加快北部地区城市市政和环卫公共设施建设。三是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抓住道路、公厕分类分级管理、“四化”、数字城管等基础工作,在城市长效管理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修雇主担保协议书模板
- 私人变压供电合同协议书
- 铺路板工程建设合同范本
- 高速打印机租用合同协议
- 自带车驾驶员合作协议书
- 私人美甲店学徒合同范本
- 村组保洁合同协议书模板
- 矿泉水厂承包合同协议书
- 洗车店合作合同协议范本
- 终止解除房屋合同协议书
- GB/T 29790-2020即时检验质量和能力的要求
- GB/T 1796.5-2016轮胎气门嘴第5部分:大芯腔气门嘴
- GB/T 1094.11-2022电力变压器第11部分:干式变压器
- 催化裂化装置工艺流程及设备简图
- 小讲课阑尾炎(课件)
- 男性乳房发育讲解课件
- 公务员考试之图形推理课件
- 机械设备供货、培训及售后服务方案
- ISO45001-2018新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 格林巴利综合征(课件)
- (双减背景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结题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