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数学二面角、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例题解析一. 本周教学内容: 二面角、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二. 重点、难点: 重点: 1. 二面角的有关概念: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二面角的棱。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2. 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常有以下方法: 若构成二面角的两个面有特殊性(如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可根据特殊图形的性质作出平面角。 若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面的垂线,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称为垂面法。 若已知二面角一面内一点到另一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它的逆定理作出平面角,称为三垂线法。 由定义找到棱上有关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出(或找出)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二面角的平面角。 当直观图上只给出两个平面的一个交点而没给出交线时,要先延展平面找到棱,用上述方法之一作出平面角。 3. 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相交,所成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作用:用于证明两个平面垂直,证明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直角。 两平面垂直,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平面角的二直线互相垂直。 4. (1)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不仅是判定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依据,而且是找出垂直于一个平面的另一个平面的依据。由判定定理的内容可知,证明面面垂直,可以转化为证线面垂直。 (2)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的垂直于它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简言为:“面面垂直,则线面垂直”。 难点: 1. 二面角平面角的作法与计算。 2. 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应用。【典型例题】 例1. 如图。AC为圆O的直径,B,D为圆上在AC两侧的两个点,SA平面ABCD,连SB,SC,SD,试写出图中所有互相垂直的各对平面并说明理由。 解:SA平面ABCD。 过SA的平面垂直于平面ABCD。 面SAB,面SAC,面SAD都与平面ABCD垂直。 又CDAD。 CDSD(三垂线定理)。CD面SAD。 经过CD的平面垂直于平面SAD。 面CDS,面ACD分别垂直于平面SAD。 同理,面CBA,面SBC分别垂直于平面SBA。但其中面SAD面ACD,面CAB面SAB。在第一种情况中已得到。 故共有五对平面互相垂直。 例2. 在四面体ABCD中,DA面ABC,ABC90。若,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证明:过点A作AECD于E,AFBD于F如图。 AD面ABC ADBC 又ABC90。 BCAB BC面DAB。 DB是DC在面ABD内的射影。 AFDB AFCD(三垂线定理)。 又AECD CD平面AEF。 CDEF CD面AEF CD面BCD 面AEF面BCD 由EFCD,AECD AEF为二面角BDCA的平面角 在中 在 又AFDB,AFCD,BDCDD AF平面DBC, 例3. 在60的二面角MaN内有一点P,P到平面M、平面N的距离分别为1和2,求点P到直线a的距离。 分析:设PA、PB分别为点P到平面M、N的距离,过PA、PB作平面,分别交M、N于AQ、BQ。 同理,有PBa, PAPBP, a垂直于面PAQB于Q 又 AQ、BQ 平面PAQB AQa,BQa。 AQB是二面角MaN的平面角。 AQB60 连PQ,则PQ是P到a的距离,在平面图形PAQB中,有 PAQPBQ90 P、A、Q、B四点共圆,且PQ是四边形PAQB的外接圆的直径2R 在PAB中, PA1,PB2,BPA18060120,由余弦定理得 AB214212cos1207 由正弦定理: 评注:本例题中,通过作二面角的棱的垂面,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4.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棱AA1的中点。求截面MB1D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分析:如图。面MB1D与面ABCD只相交于点D,因此,要求二面角的大小,需先找或作出它的棱。由公理2及二面角棱的定义知,这条棱必过点D。只要再找出两个面的另一个交点即可。 解:M是A1A的中点,MAB1B是直角梯形。 延长其腰B1M与BA必相交于一点N。 MB1面B1DM,NMB1。 N面B1DM。 同理:N面ABCD。 连结ND即为二面角的棱。 连结DB,NABAAD,ADBADN45。 BDN90。 BDND。 B1B平面ABCD。 NDB1D(三垂线定理)。 B1DB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RtB1DB中, 【疑难解析】 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是两个平面相交的特殊情形。 1. 定义用于证明两个平面垂直,即它们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首先作出它的一个平面角,然后证出这个平面角是直角。 2. 判定定理不仅是判定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依据,而且是找出垂直于一个平面的另一个平面的依据。 3. 从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中,可看出平面与平面的垂直问题仍可转化为直线与平面的垂直问题即从线面垂直可得出面面垂直。反之,由面面垂直又可得出线面垂直所以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1也可看作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当面面垂直时,作辅助线一般作交线的垂线,当线面垂直时可利用三垂线定理求二面角、求线面角。 二面角的求法: 求解过程:1. 作出二面角 2. 认定(证明) 3. 计算 4. 结论 作二面角最重要的方法是应用三垂线定理或用定义。无论用三垂线定理还是用定义作二面角都是利用二面角所在的平面垂直棱这一性质,先找棱的一条垂线(或者作一垂线)进一步作出二面角。 1. 已知三棱锥SABC,ASBASC45,BSC60,求证:侧面BSA侧面CSA。 2. 如图,PC平面ABC,ABBCCAPC,求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3. 在60二面角MaN内有一点P,P到平面M、平面N的距离分别为1和2,求点P到直线a的距离。 4.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EBB1,截面A1EC侧面AC1。()求证:BEEB1;()若AA1A1B1;求平面A1EC与平面A1B1C1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度数。注意:在下面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使之成为()的完整证明,并解答()。 ()证明:在截面A1EC内,过E作EGA1C,G是垂足, _EG侧面AC1;取AC的中点F,连结BF,FG,由ABBC得BFAC, _BF侧面AC1;得BFEG,BF、EG确定一个平面,交侧面AC1于FG。 _BEFG,四边形BEGF是平行四边形,BEFG, _FGAA1,AA1CFGC, _ 5. 拿一张边长为10cm的正三角形纸片ABC,以它的高AD为折痕,折成一个二面角,如图所示。 (1)指出这个二面角的面、棱、平面角; (2)若二面角BADC为直二面角,求B、C两点的距离; (3)求AB与面BCD所成的角; (4)若二面角BADC的平面角为120,求二面角ABCD的余弦值; (5)设二面角ABCD的大小为,试推导ABC与DBC面积关系式。 6.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E、F、G分别是AB、C1D1、B1C1的中点,求:(1)直线AB与平面A1ECF所成的角;(2)求平面AFG和平面AB1D1所成的角;(3)求二面角B1A1CC1。参考答案 1. 分析:利用所成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证明:过B作BDSA于D,过D在平面SAC内作EDSA交SC于E,连BE,BDE为二面角BASC的平面角 ASCASB45 EDSDBD 设SDa,则SBSEa 在BSE中 BSE60BEa 在BDE中 BDE90 二面角BASC为直二面角 侧面BSA侧面CSA 2. 分析:由PC平面ABC,知平面ABC平面PAC,从而B在平面PAC上的射影在AC上,由此可用三垂线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PC平面ABC 平面PAC平面ABC,交线为AC作BDAC于D点,据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得BD平面PAC。作DEPA于E,连BE,据三垂线定理,则BEPA,从而BED是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 设PCa,依题意知三角形ABC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 D是AC的中点,且 PCCAa,PCA90,PAC45 在RtDEA中, 则在中, 评注:本题解法使用了三垂线定理来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后,再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来求解。 3. 分析:设PA、PB分别为点P到平面M、N的距离,过PA、PB作平面,分别交M、N于AQ、BQ。 同理,有PBa, PAPBP, a面PAQB于Q 又 AQ、BQ 平面PAQB AQa,BQa AQB是二面角MaN的平面角 AQB60 连PQ,则PQ是P到a的距离,在平面图形PAQB中,有 PAQPBQ90 P、A、Q、B四点共圆,且PQ是四边形PAQB的外接圆的直径2R 在PAB中, PA1,PB2,BPA18060120,由余弦定理得 AB214212cos1207 由正弦定理: 评注:本例题中,通过作二面角的棱的垂面,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 4. 解:(I)面A1EC侧面AC1,面ABC侧面AC1,BE侧面AC1,BEAA1,AFFC, (II)解:分别延长CE、C1B1交于点D,连结A1D。 CC1面A1C1B1,即A1C1是A1C在平面A1C1D上的射影,根据三垂线定理得DA1A1C。 所以CA1C1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CC1AA1A1B1A1C1,A1C1C90 CA1C145,即所求二面角为45. 5. 解:(1)二面角BADC的面为:面ABD,面ACD棱为:直线AD BDAD,CDAD,平面角为BDC (2)在BCD中,由(1)知BDC是二面角BADC的平面角 BDC90,又BDCD (3)AD面BCD, ABD为直线AB与面BCD所成的角 ABC为正三角形, ABD60,即AB与面BCD成60角 (4)当BADC为120的二面角时,即BDC120, 取BC中点M,连结DM、AM,如图 BDDC,则DMBC AD面BCD,由三垂线定理,BCAM, AMD是二面角ABCD的平面角 在BDC中,CDM60, SDBC、SABC、三者中任知两个数值便可求出第三个数值。其中SDBC的面积可视为ABC在面DBC上的射影面积。 6. 解:(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B、C1D1中点 A1EECCFFA1 A1FCE A1ECF为菱形 EFA1C 设A1CEFO, O为A1C EF中点 B1EB1F 在B1EF中,有B1OEF 又EFA1C EF平面A1B1C 又EF 平面A1ECF 平面A1ECF平面A1B1C 在平面A1B1C内作B1HA1C于H,则B1H平面A1ECF A1B1AB A1B1与平面A1ECF所成角等于AB与平面A1ECF所成角等于B1A1H 设正方体棱长为1,则A1C B1H(1*)/(A1H) sinB1A1H B1A1Harcsin 即:AB与平面A1ECF所成角是arcsin 由于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的射影只有一条,所以,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时,关键是找出它在这个平面的射影。 (2)分析:由于平面AFG和平面AB1D1有一个公共点,所以交于过A点的一条直线。本题关键是作出交线,求交线的方法: 是根据公理1和公理2找到两平面的另一个公共点。 是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证明交线于其以知直线平行。此题后面比较简便。 解:F、G分别是D1C1和B1C1的中点 FGD1B1 FG平面AD1B1 设面AFG面AB1D1l FGl 连A1C1交B1D1和FG分别于M、N, 则M、N分别为B1D1和FG的中点。 AB1AD1 AMB1D1 AGAF (AFD1 AGB1) ANFG B1D1FGl AMl ANl MAN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设为q 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 AM AN MN cosq qarccos 即平面AFG和平面AB1D1所成的角是arccos(3)解法(一):连B1D1交A1C1于O1 CC1平面A1B1C1D1 CC1B1O1 又A1C1B1O1 B1O1平面A1CC1 作O1EA1C于E,连B1E,则B1EA1CB1EO1为所求二面角B1A1CC1的平面角q 在RTB1O1E中,B1O1,B1E(B1EA1CA1B1B1C) sin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中国计数电子秤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6年中国煤炭机械采样系统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25四川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下半年编外人员招聘74人考试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中国建科校园招聘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生殖内分泌科多囊卵巢综合征护理规范培训指南
- 餐饮业员工培训协议模板
- 肝动脉瘤外科治疗方案
- 重组基因生物体风险评估
- 2026年百色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2026年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新版
- T-ZZB 2937-2022 推车式(干粉、水基)灭火器
- 作业设计讲解
- 2026年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2030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方向规划分析报告
- 2025江苏苏州市姑苏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医保协理员招聘6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我国农业数字化技术发展现状与数字经济发展策略
- 2025至2030中国煤矸石应用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预测与投资报告
- GB/T 14977-2025热轧钢板表面质量的一般要求
- 税务保险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珠海市辅警笔试真题2025
- 中国国新2026校园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