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材料解读】_第1页
【高考作文材料解读】_第2页
【高考作文材料解读】_第3页
【高考作文材料解读】_第4页
【高考作文材料解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共享时代已经来临,但有些东西又似乎不能共享或无须共享。共享作文【材料解读】这则材料有一定的偏向,命题人想就此看看考生对“共享”这一热点问题的看法,借此考察考生对外在世界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思辨能力。本次作文指导,谈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如何“审得准”首先要辨明概念核心内涵。共享的本义是共同分享,与其他人一起使用或分享,现在的意思有些复杂,比如将一件物品或者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所有人共同拥有,有时也包括产权,这也是共享。抽象的信息、知情权是可以共享的,这样说来,说思想能共享,或者不能共享是可以的,但是个人认为这个似乎论证价值不大,因为思想本是脑中所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我觉得肯定是无法共享的,最多是洗脑式的思想控制,但是那不属于共享。另外,议论文要想阐述证明浅显而人所共知的道理,论证难度是比较大的。其次是注意相似概念区别。共享不是独享,两者区别“共”和“独”;共享不是分担,两者区别在“享”和“担”,这是立论根基,搞不清这个问题,就满盘皆输。第三要注意合理设置背景。如,有的学生写“守住自我”,有的学生写“保持人格独立,不要让共享湮没自我”则是可以的。前一个如果不以共享为背景,或谈在共享时代如何守住自我,属于严重偏题。二、如何“想得深”我们很多同学习惯于背素材,对作文只想一个“套”,但是光指望“套”是不行的,还必须要学会“想”,想得深才能写得深,想得透才能写得透。一是要学会“砍刀式”分析材料,二是要学会“补刀式”深入追问,三是要学会“背刀式”反向参照。一是要学会“砍刀式”分析材料:材料就像西瓜,一刀砍下去,看得要精准,这样才能分析到位。第一句话“共享时代已经来临”,这句话是社会现象,是材料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共享”已经被人们熟知,共享单车在许多城市已随处可见,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第二句话“但有些东西又似乎不能共享或无须共享”,这是命题人的感悟,意在提醒人们:共享的时代也有东西不能共享,或者无须共享。换一个表达就是:虽然共享很便利,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共享、需要共享。因此,本次作文,命题人想知道的第一点就是:你对共享时代的“共享”持何态度?二是要学会“补刀式”追问:作文不深刻,主要问题还是想的不深入,追问不到位。共享的时代,哪些东西不能共享或无须共享?这些东西为什不能共享?为什么无须共享?这是就材料进行“补刀式”追问的第一步,把材料的缺损的信息补全,这样,材料就可以转化为对外部世界的一个完整判断,或者对生活现象的一个完整表述。再问:共享时代有何误区?导致这些误区的原因是什么?消除这些误区的策略是什么?还可以这样问:我们如何面对共享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共享?今天的我们究竟该如何共享?还可以这样问:共享时代中又如何保持个体的独立?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写作时既可以侧重写共享,强调共享的好处,也可以侧重写独享(注意表述为不要事事共享),强调个体独立,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还可以两者兼顾、辩证思考。【立意引导】共享使供给和需求精准匹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共享时代要有分担精神,共享与分担是生活中两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共享有限,共享也有度;尊重独享,发展独享,为共享创造更坚实的物质基础;保持人格独立,不要让共享湮没自我;尊重个人权益,反对道德绑架。三是要学会“背刀式”反向参照。审题如果能联系生活的现象来进行反向思考以作参照,往往会让文章更有针对性。当然,这不是倡导写反向立意。因为有的反向立意可以写,有的反向立意不可以写,有的反向立意不太好写,不过,如果我们学会往反向的角度去思考一下,也能让思路更深入:以共享时代的“朋友圈”为例,身处“共享时代”的人们却似乎越来越不爱共享了,原因可能有哪些?其一、共享或分享的内容并不想被所有人都看到,但屏蔽和分组又太麻烦;其二、看到超棒的电影想分享给朋友,怕无人问津甚至被人妄加评论;其三、这东西挺有趣但不符合我朋友圈的人设啊,还是不发了;其四、不想被过度解读:刚发两句伤感歌词就被亲切关怀“是不是分手了?”其五、一些独特有趣的观点想发但是忍住了,因为怕碰到杠精。另外,作文反向参照还可以帮助我们不说过头话。虽然说议论文最怕没态度,但是有态度也要当心,不能说过头话,如班长同学的标题:莫让共享侵占你的生活。这就是全面否定“共享”,虽然你的文章里面表述还是相对客观的,但是这样的标题容易让人误导,是考场作文拟题大忌。家族戏华阴老腔上春晚华阴老腔是明末清初发展形成的剧种,久为陕西省华阴市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华阴老腔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听起来颇似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构成了该剧种的特点。但由于该剧种是一种家族戏,不传外人,一度处于行将消亡的状态。几年前,被一位音乐人发现,才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走进了春晚的舞台,自此才响彻中华大地,被大家所认识和赞赏。共享诚可贵,独享价亦高有一对好友学习成绩有所差异,但生活上几乎不分你我,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成绩较差的朋友不无遗憾地说:“我们一切都可以共享,偏偏考试成绩不行。”他无意中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共享能够创造和谐,但是,共享是有范围的,也是有限度的。这是一个共享的时代。近几年,以“共享经济”之名闯入日常生活的新事物越来越多,普及速度也越来越快,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马扎、共享雨伞,“共享”已经成为近年来最受欢迎的热词,成为国内经济一个现象级的新型商务模式。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一贯追求,共享经济可以互通有无,是真实的社会需求,也寄予着人们的美好期待。因此,对于共享经济,我们只可发展,只可强化,不可削弱。“共享”是和“独享”相对的概念,但两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所谓“共享”,其实就是把个人“独享”的东西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共享”始于“独享”,“独享”为“共享”提供基础。“共享”是建立在“独享”的社会基础之上的,正因为“独享”是那样普遍,“共享”才显出特别的意义,要是压根儿就没有“独享”,也不会出现诸多新鲜的“共享”事物。所以,我们在发展“共享经济”的同时,不能取消独享行为。比如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个人财产,绝对是个人“独享”的,容不得共享。谁要是觊觎他人财物,将他人“独享”之物视为“共享”,非法据而有之,轻则曰偷,重则曰抢,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捍卫“独享”,不只是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打击懒惰行为,也是在维护社会正义,促进社会进步。如果没有“独享”,只有“共享”,谁还愿意劳动,谁还愿意去创造财富,而社会又怎么能够存在和发展呢?再比如,知识产权、个人隐私等,其实也都是只能“独享”,不能拿来“共享”的。任意扩大“共享”的范围和限度,围剿扼杀“独享”的合法存在,这是一种极端思想,有害无益。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曾捐款3亿元,用于母校的校区建设和学术研究。这是企业家的一种高尚情怀,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要求所有人都像刘强东一样,捐出自己的财产,那样就架空了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的法律规定,破坏了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则。汶川地震时期,有人嫌有些企业捐款不多,故而搞出了一个所谓“铁公鸡排行榜”,这种道德绑架行为,正是一种错误的“共享”思维在作祟。共享诚可贵,独享价亦高。共享时代已经来临,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共享,也无须共享的。共享诚可贵 底线价更高【化用名言、诗句】“共享”是当下热词,它指的是将拥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所有者让渡出一部分使用权,从而更高效地利用资源的行为。【描述界定】近年来,共享单车、共享车位等事物的出现的确起到了节约社会资源、降低使用成本的作用。但是,“共享”一词热度越高,我们越需要冷静反思“共享”是无限的吗?有没有什么是不能或无须共享的呢?【提出问题,下面全文都是在解答这个问题】私有财产不能共享。【分论点1】“(穷人的破茅屋)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十八世纪中叶,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在一次演讲中,如此强调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点。【引用+解释】但是时至今日,这种观点是否真正地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呢?我看未必。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天津爆炸,每当灾难来袭,总少不了“键盘党”的“英武”身影他们来到马云、王健林、王石等人的微博下面,“问候”他们、逼其捐款。【举例论证】诚然,富豪捐款是行善,值得提倡。【辩证,退一步】但是主动捐款则千金不多,被动捐款则毫厘不可。【进两步,以退为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代已经过去,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现代社会已然来临。私有财产不能共享,应是“共享”时代的原则和底线。【总结分论点1】个人隐私不须共享。【分论点2】“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蹙缩得像一个核桃的柳妈笑起来,她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举例论证中有引用课文也是例证的素材宝库】每读至此,我都会倒抽一口冷气当今时代,网络发达,人们的隐私更容易被更广泛地传播了。不仅是主动贩售自己隐私的明星,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人信息也都比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容易暴露于世。搜索中的女主人公不就是被不明真相的“正义之士”给“人肉搜索”出来,并被逼到绝境么?【电影也是素材,当然,最好是好电影】键盘侠们各个都是升级版的“柳妈”,他们对别人的隐私保持着高度敏锐的嗅觉,熟练地运用着高科技的手段,诛心于无形。一百年过去了,我还能依稀从狂人留下的手稿中辨认出字缝里的“吃人”!【这一句的表达值得借鉴哦,这其实是化用了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句子】个人隐私不须共享,吃人诛心我辈戒之。【总结分论点2】独立思想不必共享。【分论点3】“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先生的治学理念至今听来振聋发聩。“自由”的前提是“独立”。这“独立”是思想上的自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