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一中政治第6-7周教学设计(通用)_第1页
宜宾市一中政治第6-7周教学设计(通用)_第2页
宜宾市一中政治第6-7周教学设计(通用)_第3页
宜宾市一中政治第6-7周教学设计(通用)_第4页
宜宾市一中政治第6-7周教学设计(通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宾市一中政治第6-7周教学设计 NO.1 公民的政治生活【考纲定位】课标分解考纲细化考题预测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本部分考题集中于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国体与政府性质、政体的关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内容,题型主要是选择题,题目一般不难。复习过程中关注热点:运用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分析我国政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关注民生、关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的政治学依据和意义。从公民权利和义务角度,结合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统一等具体事例,分析公民该怎么做。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分析公民怎样参与政治生活。【知识体系梳理】【自行复习】 1课时(梳理框架,记忆基础)【课前检测】(2020天津卷)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意味着( )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公民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A B. C D. (2020浙江卷)从2020年10月1日起,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变传统养老制度把城镇从业人员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合理做法。这说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得到进一步的贯彻改革有助于保障广大人民的经济权益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应当受到国家保护公民在政治权利方面平等地享有基本的民主权利A. B. C. D.(2020重庆卷)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13-14题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战国。面对外敌的入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消灭并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仅保卫了国家,而且为二战的最终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2020年,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隆重纪念活动,以此铭记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1)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12分)2020天津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为此有专家建议,应建立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社区制度,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听取社区群众的意见。该建议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 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A B C D(2020福建卷)截至2020年,福建省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省定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 800元。上述改善民生的做法,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A政治保障B物质保障C法律保障 D制度保障【课前检测反映出来的普遍性问题】1.知识掌握的问题:2.能力方面的问题:【重难点突破】:2课时一个性质:就是认识我国的国家性质。两对关系:就是把握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四条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有序参与。四个途径:是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该讲主要回答我国国家性质以及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复习过程中把握一个本质,明确两对关系,认识三项原则。一个本质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即人民当家作主,并明确当家作主的体现。两对关系是指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三项原则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三项原则。该讲主要立足公民政治参与这一核心问题,从“为什么能参与”、“为什么要参与”、“怎样参与”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复习本课时必须处理好公民政治权利、义务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关系,并且明确参与的原则。立足整个教材,必须立足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维护与我国政治主体和政治体制的关系。考点一 我国的国家性质【归纳总结】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从本质上讲,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3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认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特点表现广泛性民主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民主主体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真实性保障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法律保障我国制定现行有效的法律达231件,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性法规70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00多件物质保障公民选举所需经费均由政府开支;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都为选举活动服务民主进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体现和维护人权角度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人,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知识拓展】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关系民主专政区别概念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适用范围统治阶级内部用于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力量实施方式以政治权利平等实现和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基本特征以国家强制力为实施特征【易错警示】1国家是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构成的,其中,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根本标志,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2社会主义国家也不是全民的国家,任何国家都不是全民的国家,因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3国家性质是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4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没有超阶级的民主、全民的民主。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5民主和专政是对立统一的,但不是对等、对称的。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而专政是统治阶级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只是一种统治的方式和手段,而不是国家制度。二者不属于同一层次,因此,二者不是对等的、对称的。6如何理解民主性质与民主程度的联系和区别。(1)二者的区别表现在:第一,二者含义不同。民主性质指的是民主的阶级属性。民主程度是指民主的实现程度,即民主原则和民主精神实施的程度、状况和水平,它是民主的量的规定性,由于民主建设受诸多条件的制约,它总表现为一个渐进的过程。第二,同一性质的民主,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阶段,民主的发展程度存在着差异。第三,民主的阶级性的转变和民主的实现程度的发展也不一定是同步的。(2)二者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民主的阶级性是制约民主程度的重大因素。另一方面,民主程度的发展对于维护民主阶级性质具有重大的作用。7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不够完善并不矛盾,前者是就民主性质而言的,后者是就民主程度而言的。8享有民主权利不等于是享有民主。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享有一定的民主权利,但他们不享有民主。9人是生而平等的,但世界各国的人权标准是不一样的,因为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是主权高于人权,而不是人权高于主权。10专制国家是没有民主的,在民主制国家民主和专政是对立统一的。民主是相对于专制而提出的,二者是根本对立的。11人民民主的特点与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不一样。前者的特点是广泛性和真实性,后者的特点在于它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考点二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归纳总结】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内容含义意义注意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政治自由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自由都是相对的,没有脱离法律约束的、绝对的自由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法进行,不能干扰公务活动2. 公民政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1)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权利的保障与实现,有利于促进公民更加自觉地履行义务;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为权利的实现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2)关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认识误区错误认识指正等同论:权利即义务,义务即权利权利与义务有严格的界限,不能等同割裂论: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离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能将二者割裂先后论: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这种理论实质上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侧重论:享有权利比履行义务重要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能说哪个重要均衡论:享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不能完全等量3.正确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第一,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虽然在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方面存在着差别,但在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第二,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国家在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第三,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国家在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知识拓展】1.公民与人民的区别(1)从概念上看: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按照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通常指个人。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通常指整体,它是以阶级内容来划分的。人民与敌人是相对的。(2)从范围上看:人民属于公民的范畴,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现阶段我国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2权利与权力的区别权利与权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权利属于法律上的概念,权力属于政治上的概念。第一,权利的主体不是特定的,公民享有权利。而权力的主体是特定的,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二,权利的内容比权力的内容广泛得多。第三,权利可以放弃,但是权力不能放弃。【易错警示】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仅是选举或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即人大代表的权利,其他选举活动中不存在此处所讲的选举权或被选举权问题。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最重要的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其他权利都不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3权利权力。(1)性质不同。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权力与义务相对应而存在。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力中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二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它同一定职务相联系,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法律规定的人们的权利和利益,即维护自身拥有的合法利益之权,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2)主体不同。国家、社会管理者行使的是权力,公民个人、被管理者拥有的是权利。同学们在学习中应注意区分。4不能认为精神病患者不享有选举权。如果精神病患者是无行为能力的公民,则不享有选举权,如果精神病患者是限制行为能力的公民,则是享有选举权但被限制行使权利的。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但并不是所有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未满18周岁和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6公民享有的权利并不都是一样的。如全国人大代表享有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特别保障权,而一般公民就不享有这种权利。7生存权是公民最基本的人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8宗教信仰自由不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9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没有被停止行使选举权利的,正在取保候审或者被监视居住的,正在被劳动教养或正在受拘留处分的人员,按有关规定是可以行使选举权利的,但是他们没有当选代表的资格。10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11自由是相对的,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政治自由并不是可以任意表达政治意愿,而是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1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而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是指守法平等和法律适用上的平等。1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要求法律赋予一切人以平等的法律地位,而平均主义则是要求取消一切差别,在各方面实行绝对均等,这种主张是不切实际的。如宪法规定,不满18周岁的公民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不等于说符合年龄的公民与不足法定年龄的公民之间存在不平等,而是由于参与政治生活的公民需要一定的行为能力。14不能认为只有享有权利才是当家作主的体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15不是受教育程度越高享有的公民权利越多。因为在我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6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和前提。但不是先履行义务后享有权利,或者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17权利与义务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