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和浩特市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下期(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五)历史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小明正在归纳以下关键词:四月提纲,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他正在学习哪个历史人物?(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2 . 它将世界各地连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它是指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A原子能技术B航天技术C计算机网络技术D海洋技术3 . 1933年,一位著名记者先后游历了苏联、美国、德国和日本,发表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报道错误的是A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B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C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上台D西方国家进入经济发展“黄金时期”4 .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就是要( )A加强中央集权B引进西方技术C学习欧美生活方式,努力发展教育D推行中国礼仪5 . 这幅世界名画是1937年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作的,它是20世纪绘画艺术中的珍品。这幅世界名画什么?其作者是( )A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B毕加索格尔尼卡C德莱塞美国的悲剧D达利记忆的永恒6 . 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家关系学院演讲中指出:“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物。”结合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指出下列哪一表述不正确A埃及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C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D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7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指( )A日本偷袭珍珠港B莫斯科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战役8 . 1964年斯坦利库布里克在电影核战狂人中,将美国和苏联领导人塑造为极为愚蠢的人,正是他们在不合理政策使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受到核战争的威胁。这部电影拍摄的背景是( )A俄国十月革命B东欧剧变C冷战D戈尔巴乔夫改革9 . 罗斯福“新政”过程中,复兴是指A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B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C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D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任10 . 1933年美国实行“新政”,对“新政”表述不正确的是A实行“新政”的是罗斯福B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调整政策C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本质D取得了一定成效11 . 在大国崛起中,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曾说:“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他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大国。”在当前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军事实力B经济实力C政治地位D霸权主义12 . 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什么会议有关( )A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B巴黎和会议,华盛顿会议C巴黎和会,开罗会议D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13 . 目前,中国海尔公司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已经建立了13家工厂。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设计、生产和销售本地化。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B地区经济呈现区域化发展趋势C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D中国经济出现本土化发展趋势14 . 促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调整发展的原因有美国的扶植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重视科技和人才培养 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ABCD15 . 列宁说:“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一场无耻掠夺。”而当时的某官员则说:“人民腰杆挺起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下列对材料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列宁的观点正确,某官员观点错误B变革是俄国历史的一次倒退C变革对农奴既是解放也是一场掠夺D变革使俄国摆脱了殖民压迫16 .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等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C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D维护国家统一17 . 货币是国家的名片。如图货币上人物分别是华盛顿、玻利瓦尔、毛泽东,对此三人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领导了反抗侵略的民族解放斗争B都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国家C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专制D都得到所在国家人们的尊敬18 . 下列人物的行为不能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的是A玻利瓦尔B章西女王C华盛顿D林肯19 . 当飞机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快捷交通工具时,当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在空中自由翱翔的快乐时,我们不应该忘记飞机的发明者( )A莱特兄弟B卡尔本茨C亨利福特D瓦特20 . 1914年某事件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条件苛刻的最后通牒,塞尔维亚几乎接受了奥匈帝国全部要求,但最终奥匈帝国仍在德国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宣战。“某事件”是指( )A“三国同盟”建立B萨拉热窝事件C“三国协约”建立D凡尔登战役二、简答题21 . 根据提示,写出相关要求的答案:(1)“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体现了哪位抗日名将的英雄气概? (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会议: (3)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哪个行业?(4)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5)第三次科技革命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是什么?三、综合题2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46年,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材料二 泰晤士河被英国人习惯地称为“老父亲泰晤士”。它曾经是一条清澈、美丽的河。然而进入19世纪之后,泰晤士河却风光不再河中行走着很多轮船,喷发出的浓烟都十分呛人;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污秽不堪。(左图)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右图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吴国盛科学的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为英国工厂机器提供动力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英国笨拙周刊这举动的历史背景。(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一例论证科学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存在“潜在的危险”。(4)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人类应如何应对科学“潜在的危险”。23 . 【世界局势】材料一:“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摘自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的演说(1)分析材料一中德国在19世纪末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的含义。德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最终导致了哪一战争的爆发?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2)材料二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材料三:领土方面: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上: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某条约(3)材料三的内容出自哪一条约?该条约中,哪条内容最能说明德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的企图完全落空了?材料四: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的“国际关系制度”的名称,它的实质是什么?24 . 近代以来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图一图二(1)写出图一中一战前的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名称。并指出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文件甲文件乙主要内容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德军于1938年10月1日-10日分阶段完成对上述地区及其他日耳曼人占居民多数地区的占领。慕尼黑协定(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仆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联合国家宣言(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等国对法西斯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的原因,这种转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材料三联合国2017年2月10日电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10日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新华网(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什么能被联合国决议采纳?25 . 20世纪初期,人类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做出的选择,发人深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偶然爆发的。没有哪个欧洲政府希望这是一场全面战争,另一方面,除意大利之外的主要欧洲国家,在面对敌人的外交挑衅时都倾向于战争而不是退缩。中信经典历史之世界史篇(大卫克里斯蒂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偶然爆发”的事件是什么?“偶然爆发”的背后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在1919年的头六个月里,巴黎成了世界的首都,世界的头等大事便是巴黎和会,世界上最具权势的人则成了和平缔造者。和平缔造者们日复一日地会面,提案,辩论,争吵,然后再重复这个过程;他们达成交易,拟定条约;他们创立新的国家与新的机构。缔造和平(加拿大)(玛格丽特麦克米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上最具权势的人”是谁?他们在巴黎六个月里“缔造和平”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材料三 1936年3月7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