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7.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7.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7.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7.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7.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教材在学习了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了燃料及其利用的知识,要求学生认识燃烧的重要意义,同时要求学生能根据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使燃烧能充分被利用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可以说对我们的生活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本课题中,主要以实验探究的方法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在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掌握灭火的基本原理的方法。知识要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学生分析】燃烧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地比较多的现象,而且生活经验已经告诉了学生一些燃烧的条件,而且学生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探究技能,因此只要经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就能比较顺利的掌握本课的重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2)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3)认识易燃易爆物的使用安全常识,掌握一些必要的火场逃生方法。2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2)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教学策略】首先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燃烧的条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准确地对出现不同现象物质的相同条件、不同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再根据燃烧的条件顺势推导而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此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在描述的时候不要把原理和具体方法混淆在一起。【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明确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课前自主学习1请根据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和整理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2请回忆前面所学,有哪些物质可以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完成下表。事例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磷的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课堂情景导入学生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提问设疑: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家中主要以什么作为燃料?汽车用什么作为燃料? 为什么要砍柴割草、购买煤或煤气,而不挑些石头、泥沙或担水来作燃料呢? 砍的柴、割的草堆放在柴草间,购买的煤或煤气存放在一定的位置,为什么不会自发燃烧起来呢? 种种迹象表明:燃烧必须要有一定的条件,什么条件呢?课中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燃烧的条件猜想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 、 实验探究根据本小组的猜想,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将小木条和小石块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到的现象是: 燃烧,而 不燃烧;将醮过水的棉花和醮过酒精的棉花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到的现象是:醮过 的棉花燃烧而醮过 的棉花不燃烧;分析归纳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只有 才能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探究实验71,分析讨论: 对照实验实验现象分析结论铜片上的白磷铜片上的红磷铜片上的_燃烧而_不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相同的条件有:都是_,都与_接触,加热的温度_(“相同”或“不同”)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铜片上的白磷热水中的白磷_燃烧而_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相同的条件有:都是_,温度都达到_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_进一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讨论归纳根据前面的实验,阅读课本,讨论归纳:1燃烧是可燃物与 发生一种的 、 的 的氧化反应;2燃烧需要的条件是:(1) ;(2) ;(3) 。点拨 1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如图76;2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通常情况下是不可改变的,就好象物质的熔点、沸点等一样。3用火将物质点燃的原理就是用火给物质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着火点;使物质温度升高到着火点的方法并非只有用火加热这一种,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等等都可以。 归纳小结一、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与_与_发生一种的_、_的_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2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3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通常不能改变;练习1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可燃物 B氧气 C 压强 D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2“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3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有燃烧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 D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4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与氧气隔绝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知识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讨论交流 完成课本P129“讨论”的内容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原理具体措施(方法)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将可燃物搬离火场;开森林防火带;2隔绝氧气(或空气)锅中着火盖上锅盖;酒精洒出在实验台上着火用湿抹布扑盖;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烧烤后燃烧着的木炭浇水灭火;用嘴吹灭蜡烛;实验探究课本P130“探究”,各小组竞赛:用尽量多的方法使烧杯中燃着的蜡烛熄灭。灭火方法理论依据1.2.3.4.讨论交流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成语或俗语: 钻木取火 水火不容 釜底抽薪 杯水车薪 死灰复燃 煽风点火 抱薪救火 火上烧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纸终包不住火自学阅读教材P130131,自学灭火器的原理及几种常见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等。练习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2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油着火,用水浇灭 B扑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 C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D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灭3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 ) A隔绝空气 B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 C隔离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4用灯帽熄灭酒精灯,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着火点C隔绝空气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5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A隔绝了氧气 B可以燃烧 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 D清除了可燃物6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课堂归纳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 随堂练习应用P135 “练习与应用”136题5分钟随堂测评1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跟氧气接触 B木炭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 C用水灭火时,水的作用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为防止发生火灾,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3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实例的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实例原理A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C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隔绝空气或氧气D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燃物与物隔离4右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直接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 ;(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 。5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课后巩固训练1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做了右图所示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了。对这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表明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火焰不会很快熄灭C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金属丝吸热使烛焰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金属丝阻碍了气体对流,导致烛焰缺氧2元宵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是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对其盛况的写照,我国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燃灯放焰、共吃元宵的风俗。(1)某红焰烟花的配方中包括硫、木炭粉、硝酸锶Sr(NO3)2等。硝酸锶中Sr的化合价为 ;写出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燃放孔明灯(如右图)祈福成为了元宵节的新风尚。小新同学想自制孔明灯,为了使它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选择作为灯罩的材料应质轻且 ;选择的燃料应燃烧热值大且 ;(3)我市已禁止燃放孔明灯,因为孔明灯燃烧时外焰温度高达300多度,一旦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孔明灯会 而引发火灾。A提供可燃物 B供给氧气 C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如图是探究物质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条件有: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 ,水的作用是 。4据媒体报道:一辆行驶在某乡村102国道上运送镁粉的罐车起火,消防队员采取了覆盖沙土的方法将火扑灭看到这篇报道某同学产生疑问:消防队员为什么不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于是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镁遇热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镁和氢气;燃烧的镁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的炭请你利用已学知识和查阅信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覆盖沙土灭火的原理是 ;(2)解释镁粉着火不能用水灭火的原因 ;(3)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课后延伸拓展2020年1月7日,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的一个装有液化气等轻烃的罐区发生爆炸。消防官兵在灭火中使用了很多水炮对着火的罐体不断喷水,经46小时终于将火扑灭。环保部门监测发现:空气中粉尘颗粒增多,比正常值超出八倍。(1)水炮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2)目前计人空气污染物的项目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人颗粒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