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杜甫北征,.,2,千古诗圣杜甫,南宋刻本杜工部草堂诗笺,.,3,杜甫(711-770)字子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是晋朝名将杜预之后,祖父杜审言,初唐著名诗人。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要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正是时代的苦难,玉成了杜甫的伟大,使他走向人民,走向社会,并逐渐攀登上现实主义的高峰。,一、诗人生平与创作,.,4,一生分四个时期:1、读书和壮游时期(35岁前,712746,“开元盛世”),创作准备时期。“读万卷书”,为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化艺术修养基础。“行万里路”,二十岁后,漫游吴越,随后北游齐赵,扩大了眼界和胸襟。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他有巨大抱负,自谓能立登要路,致君尧舜。但这幻想在天宝五载()到长安之后,便彻底破灭了。,.,5,2、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746755),创作趋向成熟,也是走向现实主义的开始。十载长安,历尽辛酸。“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献三大礼赋表)。“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书左丞)。这对于他的诗歌创作来说,是意义巨大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丽人行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6,3、战乱流离与为官时期(4548岁,756759),现实主义完全成熟。安史乱起之后,杜甫落入叛军手中,被押解到陷落的长安。此后还写了羌村三首、北征、“三吏”、“三别”。乾元二年(759年)秋,他终于弃官,携家入蜀,于岁末抵达成都,开始了他晚年飘泊西南的生活。,.,7,4、漂泊西南时期(4959岁),人生的最后时期,漂泊,这时期,直接反映人民疾苦的诗歌比前期相对减少,而在抒情诗里渗透进爱国热情,并带上浓重悲凉的时代色彩。,.,8,二、杜甫的思想可以作如下概括:“穷年忧黎元”关心人民。经常推己及人。这种思想和他所受教育及儒家“仁政”有关关心政治。突破了儒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局限,始终关心国家,“葵藿倾太阳”忠君。既有愚忠色彩,又与爱国、爱民联系。,.,9,.,10,杜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把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阶段。杜甫的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遗产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它的许多诗歌是当时社会的正式写照,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过程。,.,11,杜诗的特点及成就1、深广的忧国忧民思想;2、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3、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4、雄浑跌宕的作品结构;5、苍凉悲壮的语言风格;6、出神入化的律诗成就。,.,12,北征,.,13,一、背景简介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逃往四川,长安陷落,756年,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只身从鄜州投奔肃宗,半路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期间亲眼目睹叛军罪行。至德二载(757年)四月,杜甫冒生命危险逃出长安,赴肃宗行在凤翔。后因疏救好友房琯,得罪肃宗,险遭杀身之祸,经宰相张镐相救,幸免一死。是年闰八月,肃宗特许杜甫会鄜州探亲,实则有意疏远,对杜甫是一次沉重打击。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杜甫走上了探亲之路,写下了千古名篇北征。鄜州在凤翔的东北方,故诗题为北征,.,14,二、内容述评(一)返家之前辞别皇帝的经过,交代回家的时间和原因。郑重、严肃,表明主要写国家大事交代此行目的为归省家人回念国事开篇将“家”“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思家、恋主,是全诗的纲领。”最后指向忧国忧民的宗旨:“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诗人内心矛盾冲突之一:恋阙与归家(犹豫而恋恋不舍),.,15,北征可以说是作者在被放逐的背景下所作的陈情表,.,16,(二)返家途中所见所闻按白天到入夜的时间顺序描写一路上山川地貌的变化、好恶不齐的景色,交织着随时触发的感想,刻画出一个背负沉重精神负担,在寒山荒谷、战场旷野中踽踽独行的诗人形象。,.,17,(三)备述到家景况悲喜交加、百感交集1、先从大乱之后衣衫褴褛的艰难景况着笔,琐细而又切合人之常情。2、妻女梳妆一节,以幽默风趣笔致描摹女儿模仿母亲描眉涂唇情状,憨态可掬,极为传神。3、天伦之乐,谐趣热闹4、因种种喜悦欣慰皆发自乱中生还的独特感受,所以“翻思在贼愁”四句自然将家庭琐事转到国家大事上来,引出了最后两大段忧国忧民的议论。诗人内心矛盾冲突之二:恋家与忧国(喜忧参半,身在家而心在国),.,18,(四)记叙了唐肃宗向回纥借兵的事件,并表达了诗人对此事的看法。议论当前形势。充分肯定了回纥骁勇善战、破敌迅猛的特点,含蓄点出此辈少用为贵的道理。表达了破贼应以官军为主的主张。此段议论重在说明当前谨慎处理军国大事是争取中兴的关键。诗人内心矛盾冲突之三:对战争及回纥的态度,.,19,敏感而又有洞察力的杜甫,一面对回纥兵的帮助表示担忧,另一方面又歌颂着他们的骁勇善战,因为他们可能是能使国家安定的有生力量,也有可能是新的动乱根源。,.,20,(五)表达对唐朝中兴的希望以今比古,将马嵬之变与商、周之亡相比较。赞美陈玄礼扭转国运的功绩,肯定了朝廷除去奸臣祸根的意义,分析唐运未衰的原因,表示了寄中兴于肃宗的希望。,.,21,四、五部分阐明了第一部分所说的“恐君有遗失”的主题思想,同时兼顾了对两代皇帝的批评和希望。诗人思绪几起几落之后,在篇终达到高潮,以振兴太宗宏业的远大展望收束全诗。,.,22,这篇长篇叙事诗,实则是政治抒情诗,是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履职的陈情,是艰难度日、爱怜家小的平民当家人忧生的感慨,是一位坚持大义、顾全大局的爱国志士述怀的长歌。,.,2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元763年),.,24,三、艺术赏析1、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两头议论,中间叙事,夹杂抒情。叙探亲私事,议国家大事,以家国之忧和身世之感贯穿全篇。加上起势浑厚,收势高远,因而能使沉雄博大的气概和细致琐碎的情趣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艺术结构之中。,.,25,2、沉郁顿挫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跌宕起伏、反复低回。杜甫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26,3、高度写实,小中见大(1)“杜诗万景皆实”(清,王琦)善于刻画真实具体事物,间接表现内心情感。第二段景物描写自然的写实笔法(2)从小处实处落笔,却推广至有关国家人民命运的全局性问题。第三段儿女情态和衣着描写写生活本来面目,间接抒情,含而不露。而细节描写给人们带来的情感冲击却是巨大的,从家人衣着之补丁,可见国家之动荡。,.,27,杜甫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力图以写实的诗笔忠实的记录下这满目疮痍的大地上发生的种种苦难。,.,28,4、以赋为主,兼用比兴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为铺陈、写景、叙事。长诗以叙事为主,严谨写实,对征途上之见闻,娓娓道来,具有“史”之意味。比用一事物给另一事物打比方兴感物起兴,借助他物引起咏唱之物。“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路途之艰险“阴风西北来,惨澹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房撤出合同
- 法律服务所合伙人协议书
- 酒厂入股协议书
- 二手房卖房协议书
- 房屋中介服务协议书
- 创投机构合作协议书
- 蓝牙spp协议书文档
- 直招士官协议书
- 国企托盘协议书
- 2025年党史知识竞赛题库70题及答案
-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概述
- 学校体育俱乐部管理办法
- 商贸消防安全培训班课件
- 《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课件-第三章:光器件
- 城投公司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弘扬奥运精神+争做强国少年》主题班会课件
-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情绪支持措施
- 2025至2030中国超纯水处理系统市场前景展望与企业营销策略分析报告
- 配电类“两种人”题库(2025年3月修编)改
- 《饮食业油烟管道系统清洗规范》
- 残疾人托养中心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运行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