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6-18课.doc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6-18课.doc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6-18课.doc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6-18课.doc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6-18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 说勤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教学重难点:理解和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容。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5、引导分段。(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2)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3)交流。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3、齐读第一段。4、当堂背诵第一段。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2、交流自学情况。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4、钢笔描红。 五、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2、背诵第一段。3、区别形近字组词。未()悄()社()梁()渡()末()稍()杜()粱()度()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二、细读第二自然段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3、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4、体会交流(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5、指导朗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6、齐读这一段7、归纳板书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三、学习课文第3节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小组交流讨论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5、指导朗读6、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了吗?他们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 都可以成才。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四、学习课文第4节1、学生自由朗读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造句:只有才能才能3、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五、总结课文1、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靠勤奋二字,我们中华民族古来就有勤劳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像头悬梁、锥刺骨,像凿壁偷光,像闻鸡起舞,像囊萤映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奋会拉长我们的生命,会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变得有价值、有光彩!2、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六、作业完成课后思考题3、4两题。板书:16、说勤奋司马光(天资聪明)编成资治通鉴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完成蛙卵剥离手术教学后记 17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李时珍,导入1、同学们,在我国明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医药学家,你知道他是谁吗?(投影出示李时珍的画像),并板书:李时珍.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4、简介本草纲目。二、质疑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教师随即板书)生: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是什么样的古寺?他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2、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三、学生自学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学生朗读。(同桌读、小组读)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难读的词语,请学生多读两遍。3.小组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马上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的教学。五、理清文章的主要段落大意。六、朗读课文七、生字教学(同桌互相交流如何记住生字,并练习描红,抄写)。八、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17.李时珍夜宿古寺。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1、李时珍当时已经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医生了,就不能住客栈或者到附近的人家去借宿吗?非要夜宿古寺吗?(随机找出句子:“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2、从这一点中,你体会到什么?3、从这两段中,你还知道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怎么样?(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自由交流交流)小结: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4、齐读第一、二自然段,读好“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等词语。)三、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1、是的,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上,李时珍师徒焦急地走着突然前方的树丛中隐约出现了房屋的轮廓,走近前一看,哦!是一座“古寺”(生答。出示古寺的图片)2、小朋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啊?请你细细读读课文第四节,将描写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3、学生朗读,做标记4、交流: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5、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古寺的条件非常的差,很久没有人来了,很危险等等)6、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7、读好这句话“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厚厚的蜘蛛网。”四、学习课文5-13自然段1、课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把有关语句在书上划出来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3、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出示句子。“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1)李时珍说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或者前面的内容来谈住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借着月光记载草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2)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师述: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访医采药,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可是李时珍却说-(生再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3)而且他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找一找描写神态的词(笑着说)。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乐观)(4)指读并相应点评: 住破庙是比家里苦多了,但李时珍并没有放在心上 李时珍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读出来了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师:李时珍为了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而自己甘愿吃苦的胸襟让我们敬佩!5、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12自然段的细节描写。(如果学生说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没有答到,就让学生一起来学习第12自然段)(1)自由轻声读第12自然段,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怎么做的?(放在嘴里嚼嚼)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作为医生不懂吗?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药?(说明他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作风成为 板书:严谨)(2)师补充: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3)在第12自然段中的两个地方出现了省略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第一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停下在思考,第二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还在记载其他草药。)6、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夜已经很深了,而李时珍还在辨别着、记录着,他真是一个(完成板书:认真)的人啊!五、拓展说话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题),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两个学生说)2、正是由于李时珍这种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例如课文讲到的:忍冬花初开时,-消暑解寒。胭脂草-治虫咬伤。刀豆子-治呃逆。鸡肠草-3、你还知道哪些中药?说说它的药效!4、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六、总结课文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板书李时珍夜宿古寺错过客店-夜宿古寺啃食干粮-不觉得苦 不怕风险认真记载-不顾劳累 严谨认真教学后记: 19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初唐时期有位诗人叫王勃,他在送别友人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齐读)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2师:其实,王勃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实际上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而现在,这一梦想却成为了现实。那么,是什么使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呢?(国际互联网)3、板书课题4、出示问题:(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5、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6、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二、指导写字三、作业 :1、抄写词语。2、继续研究问题。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1、复习词语。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3、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1)齐读(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7)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理解“地球村”,说说为什么要加上引号。2、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妈妈有道理啊?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3、训练语言,发挥想象。(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可以和(这是休闲)可以和(这是学习)还可以(这是工作)甚至(这是生活)“”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4、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四、作业 :1、用“奇妙”“甚至”造句。2、朗读课文。4、搜集资料 板书:19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大快多 息息相关教学后记:习 作 五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教学重难点: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教学过程:一、谈话:同学们如果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大家对我不熟悉,当我站在大家面前时,你们最想了解老师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说后,老师再作自我介绍二 、导入:1、刚才老师自己介绍自己的情况这就是我的自述。你们通过我的介绍也就了解老师了。我们周围有很多事物也想让大家了解它喜欢它,他们都有一肚子话想说呢!你们看谁来了?(小闹钟),听听看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2、学习范文1首先让学生自读小闹钟范文片段,然后指名读。(1)师:小闹钟的自述很有趣吧!其实他就是想告诉我们一句话:“我是一只小闹钟,我很怎样?”(2)生回答:“我很漂亮”“我很可爱”“我很美丽”(3)师:这只小闹钟会说话,会唱歌,多么特别啊!(板书:我很特别。)(4)总之,在我们身边很多事物都像小闹钟一样想介绍自己,你们愿意帮他们说说吗?在教室里找一找,你想帮谁介绍介绍。(5)分小组介绍后,每组再指一名学生作介绍。3、 学习范文2(1) 导语:人有快乐、烦恼,有些事物他们虽然不会说话,同样也有自己的快乐、自己的烦恼。读读小溪流的自述,体会一下小溪流的快乐、烦恼是什么?(2)让学生读小溪流的自述范文片段,然后再指名读。(3) 交流体会。(4)让学生自由说说。(4) 小结:你们看,事物有快乐也有烦恼,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它,你是快乐的,这个事物就是快乐的,如果你用烦恼的眼光看他,那他也就是烦恼的。找一找,我们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事物?三、 开拓题材 看来有些事物还真烦恼呢,其实不是样样事物都这样的,看,这是一棵小草,一棵不起眼的小草。老师还知道一首名叫小草的歌呢,我们一起听一听,唱一唱吧!这棵小草从来没有寂寞,没有烦恼,最大的快乐就是和朋友一起遍及天涯海角很多事物他们有烦恼,但更多的是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因为它们像小草一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把他们的快乐撒向四面八方。大家找找看,有这样的事物吗?让我们也替他们说一说。 其实像小草一样的事物有很多,你们看蜡烛、绿叶、泥土、无名的小花还有很多。谁来替他们说一说。四 、总结1、 通过自述就能让别人了解这些事物,要让别人了解就要介绍得清楚,小闹钟通过自述让我们喜欢他,小溪流通过自述让我们更关心、爱护他,只有我们介绍得生动,才能使别人喜欢这些事物,关心爱惜他。2、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为身边的事物说说话,题目为“( )的自述”五、写作要求:内容要写得具体、生动,条理要清楚。六、生写,师巡视教学后记练 习 5教学要求: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电脑的几个主要部件纷纷标榜自己功劳大。2 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3 练习写好钢笔字。4 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5 口语训练,帮遇到难题的同学出主意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词句训练、口语交际。难点:口语交际课前准备:卡片、挂图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练习5二:教学第一题: 1谁来把第一题的题目要求读一读?(指名读)结合你对电脑的了解,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电脑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吗?就自己对电脑的理解进行介绍,交流2、看挂图,教师简略地介绍一下电脑几个主要部件的作用。3、处处留心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默读 (指名说)电脑的几个主要部件纷纷标榜自己功劳大。过渡:电脑各主要部件功能都很大,这不,他们都认为自己功劳最大,吵起来了。(出示提纲)自由读童话, 4、练习: 读短文思考:(1)你觉得小主人会怎么说,将小主人的话不写下来。(2)划线的部分,你能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来替换吗?换上成语感觉怎么样?5、阅读短文思考讨论交流:a小主人:要说功劳,我看是主机,可他一句也没说。其实,无论少了你们中的哪一个,电脑都不能工作,所以,你们就不要再争功了,都好好发挥自己的作用吧。(意思达到即可)b可将“你一句我一句”换成“七嘴八舌”;将“再也按捺不住了,急匆匆”换成“迫不及待”,这样个简洁有力。 6、说说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7、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大家研究一下。(意思达到即可)8、换上成语全班齐读,谈谈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9、教师总结。第二课时一、明确学习目标:“读读背背”设计了形容学识渊博的一组词语,和激励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名人名言。写字安排了硬笔字“平捺”和半包围字的写法。二、教学读读背背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2指导。(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指名一学生读,及时正音,集体齐读。(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4)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5)学生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以下词义供参考: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和才能,形容人饱学而有理大事的才能。学贯中西:有关中西方的学问都通晓。形容人学问渊博。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著作等身:著述之多,等于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富。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3练习。(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2)同座位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4反馈。(1)指名试背,说说记忆的经验。(2)集体背诵。三、教学鲁迅名言。1审题。(1)指名读练习要求。(2)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2指导。(1)让学生自读两句名言,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2)指名试读,正音。(3)邻近同学讨论两句名言的含意。(4)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鲁迅的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抒别人休息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5)集体齐读。3练习。(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4反馈。(1)指名试背。(2)集体背诵。(3)课外延伸。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鲁迅的名言,互相交流。第三课时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帮他出主意)1、导入:你听说过“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吗?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揭题:帮他出主意。2、指导:(1)创设情境:过几天,学校要举行读书节的毓活动,大队委员方明正犯愁呢!组织各班同学开展哪些读书节的系列活动呢?你能帮他出出点子,想想办法吗?(2)指名说,教师指导。(提醒学生,要动脑筋,想出切合实际的办法,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说话时,语言要清楚,明了,简洁。)3、学生练习。出示书本上的三个问题,小组内学习。4、集体交流,评议。(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是否把主意说明白)选择好的主意,请学生演一演。二、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1、指导:(1)出示钢笔字,说出它们的读音结构:题、起、迈半包围结构(2)指导书写。观察三个例字的共同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的发现思考:我们在书写这类字时应该注意什么?2、练习: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和仿写。教师可进行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作业设计:完成习字册练习5中习字描红教学后记18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认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实践。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维生素C对人体的作用。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 简介维生素C师: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一定了解了许多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资料吧。那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报展示。(可采取小组推荐的方式,结合文字、图片及简单课件进行展示)2、 导入关于维生素C的发现,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回到16世纪,了解维生素被发现的经过。二、初读课文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理解新词,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2、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1) 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认读,齐读。(2) 指名说说本课的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有什么应该注意的。(3) 理解了哪些新词,还有什么不理解的3、 小组,全班交流讨论,解决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对于目前暂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先不急于解答,做好标记,而后在精读课文时一一解决。)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 哥伦布是16世纪意大利的伟大的航海家,他常常带领团队在大西洋上乘风破浪,远航探险,为人类开辟了许多新的航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帮助人们发现了维生素C,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读课文。2、 学生自读思考。(默读)3、 小组合作,说说维生素C被发现的经过。(“海上凶神”降临船队含泪弃病好于荒岛返航发现被弃船员还活着将奇迹告诉医生研究发现维生素C)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2、 指名反馈。(故事的时、地、人物)3、 16世纪的航海生活不仅艰苦,还很危险。在哥伦布的航海队伍中常常有不速之客,人们把它称为“海上凶神”,人们为什么这么称呼这种疾病呢?请大家读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