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申论热点:官员选拔和升迁大布局.doc_第1页
2015申论热点:官员选拔和升迁大布局.doc_第2页
2015申论热点:官员选拔和升迁大布局.doc_第3页
2015申论热点:官员选拔和升迁大布局.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官员选拔和升迁大布局票、分、GDP、年龄这类极容易操作因此也不需要创造性的东西,当然是不会被放弃的。但是,现在对于官员的选拔、升迁,已经有了超越于这些标准的政治考量。高层强力反腐带来一个自然结果:随着大小贪官的落马,一些位置被腾了出来;而且,随着反腐的继续掘进,权力结构会继续局部的“洗牌”或“换血”。于是,很多清廉或其清廉尚未被证伪的官员、公务员“有福”了。至少,那些抱怨很难爬上去的人,理论上有了更多希望。反腐的受益者,其实也是权力群体本身。一个人的“上位”需要有“关系”或“关系网”,这是中国社会的常识,无须强调。不过,更具励志色彩和形势特征的是,哪些人可能被提拔,在官场中“脱颖而出”,看的主要是他们是否符合特定政治结构的“需要”。现在需要哪些人能够占据权力结构的重要位置,或成为重要位置的“后备队”呢?政治考量高层的布局一环扣一环,在“打老虎”、“拍苍蝇”如火如荼时事实上还在这之前就已经考虑到底是哪些人才符合当下政治结构的需要了。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就其中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会议提出要“在完善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上下工夫,通过制度改革和严格执行制度,解决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另外,8月份以来中央调整省级组织部长,31个省的省委组织部长目前已全部到位,其中有7位出自中组部。这已经是拉开了政治结构局部“换血”的序幕。那么,哪些人才算“优秀干部”,从而可以选拔到新位置呢?这是有新标准的,它们当然不仅仅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只看到这些台面上的话显然不够。先来看一下中央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的说法:要解决“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取人用人问题。这等于明确表示:如果要提拔一个官员,那么,无论评价标准是否可以拿到台面上,都有了新的内容。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峰对中组部相关负责人的这个说法作了一个解读。他似乎是在澄清,不唯票不是不进行民主测评;不唯分不是不搞竞争性选拔;不唯GDP不是不重视经济发展;不唯年龄也不是不注重干部年轻化。看上去是这样,但也仅仅是这样。中国的官僚体系,在实践中,其运转受到两种东西的影响:领导意志(包括所说的话)、科层化。领导意志对一个人升迁的决定性作用,既有“关系”的因素,也有政治结构需要的因素,这方面的情况比较复杂。但无论多么复杂,还是需要在台面上有一个合法性的标准。这就涉及科层化。科层化的特征就是“无人格化”,比较死板,倾向于把某些标准推到极端,否则好像就难以操作。比如,以经济发展来评价一个官员的政绩,从而导致GDP影响一个官员的升迁,这在理论上并不是“唯GDP论”,因为升迁同时还要有别的标准。但是,如何操作呢?其他标准,明显就扛不过GDP这个标准,它在政绩合法性上的分量足以压倒其他的标准。换句话说,在两个构成竞争的官员中,只有在GDP的分量大致差不多的情况下,其他的标准才是构成他们谁胜出的因素。所以,很自然,当“经济发展”成为政治结构的一种需要(因为它是政治合法性的一个来源),官员们只能以GDP论英雄,“取人用人”难免走向“唯GDP”。这是在暗示,官员选拔、升迁的标准,可能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吗?当然不是。票、分、GDP、年龄这类极容易操作因此也不需要创造性的东西,当然是不会被放弃的。但是,南风窗记者想提醒人们注意的是,现在对于官员的选拔、升迁,已经有了超越于这些标准的政治考量。结构转型一个官员能够在权力阶梯上攀爬到高位,需要理由吗?答案很简单是的,需要,非常需要。这个现象值得注意:在某个时期能够升迁到高位的官员,在另一个时期则可能性不大。比如陈永贵,1952年从山西大寨的支书干起,1975年官至国务院副总理,而到1980年,就“请求”解除自己的副总理职务了。换句话说,陈永贵在“农业学大寨”这样的历史时期,非常符合政治结构的需要。所谓政治结构的需要,无非可以分解为这三样东西:哪些人能有助于当权者确立政治权威,或维护政治权威(简称政治权威的需要);哪些人能实现宏大的政治目标(简称政治目标);哪些人做什么,可以保证整个政治结构的合法性(简称执政合法性)。这三样东西,只要“国家领导层依法有序更替”,政治社会经济背景变了,都会变的。正因如此,改革开放后,那些还没有走出“极左”年代的人,除非已牢固地嵌入权力结构的某个位置里,否则只能被推到一边,如果是基层官员,就更不可能“上来”。改革开放后,一直到1992年,这一时期政治结构最欣赏哪些人呢?大致是:年轻、有文凭(所谓的“知识化”)、在改革开放上有闯劲、能干出些和地方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成绩。只有这些人占据各层级权力的重要位置,才可能有助于实现高层的宏大政治目标:四个现代化。他们还可以用经济发展来保证执政合法性。但政治结构的保守性仍是一个背景。所以,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中,“革命化”还是排在首位。1992年到2003年这一时期政治结构的需要,大致是改革开放后到1992年、2003年到2012年这两个时期的过渡,所以它同时具有这两个时期的色彩。在这一时期,中国已在改革开放之路上无法回头,改革本身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政治结构的保守背景逐步淡化。同时,社会不公平和官民矛盾开始变得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宏大的政治目标淡化,执政合法性更多地依赖于经济发展。它对官员的要求,是既年轻、有文凭,能“三个代表”,又能有一定的“改革”魄力,以及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最好还能够“维稳”。2003年到2012年,情况有些变化。社会不公平和官民矛盾非常突出,群体性事件频发。同时,改革共识破裂,改革甚至有些污名化。社会利益结构的洗牌大致完成,阶层固化。中国的社会结构存在高度风险。这一时期,宏大的政治目标同样也非常模糊,政治结构的主要职能是自我维护,维护自己的存在,以及更好地存在(包括利益上的)。这个时候,经济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作为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了,它还涉及稳定。所以,它最需要的是这样的官员:既有发展经济的能力,同时又能铁腕“维稳”。但漫长的20年,宏大政治目标的淡化,只会导致权力群体在精神上的下堕,它甚至都难以长时期地具备政治结构自我维护的功能。所以,2012年以后,政治结构注定要转型,它的需要也发生变化。高层布局过去的既已经成为过去,同时也没有成为过去。从以上的梳理可以看到,似乎是到了2012年,随着“中国梦”成为高层的政治目标,整个社会在政治上找到了一种新的感觉,这种感觉与当年20世纪80年代初搞改革开放似曾相识。当然,政治社会经济背景已经很不一样。不仅要下大力气解决“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要开创新局面。大概可以把这一点表述为“用理想来超越现实”。这意味着,政治结构所需要的人,既能够履行其自我维护的功能,同时,其政治素养和能力又可以作为实现宏大政治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力量。说得明白一点,执政党要长期执政,占据各层级权力结构重要位置的官员们必须跟上高层的思路和节拍,既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制造烂摊子,而且,还要看出有足够能力平衡经济发展、维安,及具有和“中国梦”联系在一起的政治抱负。为此,高层必须在整体上强化对官员升迁的主导权。这就是为什么31个省的省委组织部长有7位出自中组部的背景。同时,它也是要打破“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的原因这些东西都不是当下政治结构所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在权力结构内,强化自上而下的控制,和强化对公共舆论的主导,以及强化国家的社会控制,这是同一个东西的3个不同侧面,中心思想是一致的。所以,在庞大的官僚体系里,那些没什么能力和政治素养的人固然可以寄生(他们可以是维持政治结构运作的力量),但他要“脱颖而出”,就是很不可能的事情了。当下政治结构最需要的是这样的官员:不引发民怨,不捅出篓子;能强力“维安”;具有发展经济的能力;看上去有超越眼前个人利益的远大抱负;具有一定的“魄力”,威权而不专制。就这个意义而言,只会在体制内循规蹈矩的人,固然胜出的希望不大,但某些当年因“铁腕”“改革”,很不低调,饱受争议的人,在今天恐怕难以被委以重任。而即使一个官员能够把一个地方的经济推向峰巅,如果有“群体性事件”之类的烂摊子,被舆论广泛聚焦,事实上也悬。至于那些在民众面前表现蛮横的人,哪怕有“上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