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温州》郑秀康的创业故事_第1页
《话说温州》郑秀康的创业故事_第2页
《话说温州》郑秀康的创业故事_第3页
《话说温州》郑秀康的创业故事_第4页
《话说温州》郑秀康的创业故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艰辛的创业故事,机械工人成为鞋业集团总裁,郑秀康,中国鞋王的创业故事,郑秀康是温州市知名的民营企业家,他一手创办了家喻户晓的“康奈集团”。就是他为温州摘取了第一个“中国鞋业大王”的称号,就是他为温州获取了第一个“真皮鞋王”的桂冠,就是他为温州背回了第一块“中国驰名商标”的金牌,就是他为温州捧回了第一个“真皮领先鞋王”的荣誉称号,健康发展,其奈我何,从不足3平方米的工厂变成占地160,亩的现代化企业;从卖掉家产才值240元到现在的资产达五亿多元;从一人打拼到现在的4000多员工分工。,个人简历,19591960温州电声器材厂工人19611979温州市通用机械厂,行政管理19801988温州市鸿盛皮鞋皮件厂厂长19892000温州市长城鞋业公司总经理2001年至今康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皮鞋和旅游鞋专业委员会主任,创业故事,“到目前为止,康奈在全国已拥有2500多个专卖店(柜)。”接受记者采访时的郑秀康表示,目前康奈在海外拥有100多个专卖店(柜),康奈十一五规划将在海外开店达到1000多家。谁能想到如今的中国鞋王,20多年前,因为养家糊口这个简单的生存原因,郑秀康在租来的8平方米住房里开始了自己的制鞋之路。,33岁拜师悄悄学做鞋“那时,我决定做消费品,要么做沙发要么制鞋,而最终选择制鞋,是因为家里的住房太小了,一家老小挤在只有8平方米的小屋里,连个沙发都放不下”,回想起当年已经33岁还拜师学艺的经历。郑秀康说,比自己小6岁的师傅直摇头说:不要学了,我只招十五六岁的学徒,学起来很难,而且最起码要3年才能出师的。,“我得养一家人的生活,教我吧,我能行的!”郑秀康的诚心最终打动了师傅,由于当时还在工厂里上班,郑秀康只能偷着学习制鞋技术,往往是熬夜到天明。凭借做机械工十几年的经验,仅仅40天,郑秀康就做出了自己平生的第一双皮鞋。卖价贵过师傅两块钱。,媳妇卖掉陪嫁物品副厂长下海甘当小鞋匠穷则思变,郑秀康还是向单位正式提出了辞职,下海当了一名小鞋匠。“最难的就是没有场地,没有资金”,回想起当年的艰难,如今的郑秀康说,非常感谢自己的老婆,家里8平方米的房子成了车间,老婆将陪嫁过来的物品全拿出来了,那个年代最稀罕的5块毛料和手表全部按照半价贱卖了。,家庭作坊式地干了5年时间,1985年的一天上午,郑秀康获悉了国家政策允许个体户办厂的消息,当天下午,他就去注册了鸿盛皮鞋厂,并注册了鸿盛商标,鸿盛皮鞋也很快进入了杭州、上海等大城市。资金短缺两次举债房东不要欠条借了500元,武林火烧温州鞋后,郑秀康开始酝酿机械化生产皮鞋,但一条流水线就要100多万元,靠着手工作坊积累的原始资金非常有限。此时,亲朋好友都向郑秀康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没有现金,都是将家里的房产、地契交到了郑秀康手里。“摞起来足足有一尺厚啊”,郑秀康边告诉记者边用手比划着,终于从银行顺利贷款50万,成为温州制鞋业成功机械化生产的第一家。郑秀康告诉记者,借助这次资金上的助力,康奈鞋业开始步出温州鞋一向低廉的名声困扰。,启发,每个创业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可是温州商人的吃苦耐劳、勇于开拓创新是一笔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