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小论文)学 号:S315220022专 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姓名:赵军任课教师:陈坤 教授2015年10月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必然性及当代价值赵军哈尔滨工程大学摘 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思潮为基础的,创造性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民本”等概念来解释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概念,从而促进了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我们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提供现实价值。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逐渐成熟之时,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不断地被西方列强侵略,受到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于是,在一个长时期中,我们一直处于模仿西方国家走过的道路,并未找到适合我们的一种主义。但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成为了现实,马克思主义不断地被更多人所接受和传播,更好地“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1(P1360)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传播有它的历史必然性。 一、当时中国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条件 第一,20世纪初的中国受到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外部条件。 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文明的耀眼的光明,它不仅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且也超越了地域的局限,成为有“世界性意义”的一种主义。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时,处在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的俄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十月革命的消息,就像星星之火遇到干柴,立刻燃烧蔓延。马克思主义也冲出欧美国家,成为全世界的关注焦点。据学者考证,1989年夏天我国第一部系统讲解各种社会主义学说的著作泰西民法志在上海出版。这部著作是英国人克卡朴的社会主义史中文译本,书中这样写道:“马克思是社会主义史中最著名和最具势力的人物,他及他同心的朋友昂格斯(即恩格斯)都被大家认为科学的和革命的社会主义派的首领。”2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和研究之际,1919年7月25日列宁的苏俄政府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和与1920年9月27日发表的第二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帝俄与中国、日本协约国签订的一切秘密条约,放弃在中国的中东铁路方面特权,还建议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和缔结友好条约。长期以来,中国经历了帝国主义将不平等条约强加中国,而苏联政府主动废除在华特权,这也促进了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向往。这是马克思主义在早期中国传播的时代条件。 资本主义间歇性经济危机爆发,又进一步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第二大段的逻辑关系。 “进一步”好像不太合适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中经济危机爆发,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这让世界人民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人民也不再一味的崇拜所谓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而是通过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暴露,逐渐看到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替代的规律性,不断地开始宣传马克思的正确性。这一次的经济危机,影响范围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持续时间长,破坏性严重,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冲突、贫富差距等展现的淋漓尽致,为了摆脱危机稳定社会,在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了要求资本主义文明向中国封建文化“回归”的怪异现象,如德国兴起的辜鸿铭“热”。范例如果更相识点就好了但是历史不会倒退,这样只会让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体现的更加生动。正是这次的经济危机也为马克思主义能够在早期中国传播奠定了国际条件。 在一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中国的外交失败又是马克思主义在国内传播的又一转折点。一战的胜利,给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民带来了久旱逢甘露般的希望,中国人民渴望用战争胜利的果实来证明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公理主义”的胜利。中国的爱国人士相信按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的十四条中国能从日本手中收回战败德国在山东掠夺的非法权益。但是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却将战败德国在山东擢取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不仅无情的抹去了和平宣言的迷人色彩,也给乐观等待的中国人泼了一盆冷水,使中国人清醒地认识到了所谓的“公理”只是掌握在西方列强手中的公理。感觉好煽情,考虑客观描述。尤其当中国人熟悉巴黎和会上的丧权辱国不仅与西方列强的瓜分有关,而且也与中国的军阀政府对日本施行的政策有直接关联,这时中国人愤怒的矛头不仅指向日本,也指向本国军阀。3 巴黎和会的结果使中国人从模仿西方、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自由到否定资本主义。 第二,在国际背景影响下的同时,中国国内具也备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部条件。标题可以不提“在国际背景影响下的同时”,直接指明此段核心“国内条件”。 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对文化运动做了反思。五四运动之前,支配先进知识分子世界观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这样的世界观曾经引导知识分子投身中国社会的改造,具有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意义。五四运动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的序幕,知识分子被新的思想所吸引,形成了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经过十月革命的洗礼,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文化运动对社会的改造是有局限性的,中国想走向独立,必须像俄国那样经过革命才能挽救中国。这构成了马克主义传播的内部条件。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志趣相同,努力探求新思想的青年,纷纷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者是李大钊。他在1918年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的胜利,初步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局,揭露帝国主义的本质。李大钊在1920年3月,在北京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当然在这一时期先进知识分子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除了研究会,还通过创办报刊,经营书刊,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而让更多的先进的中国人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时的知识分子一方面通过自己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提高自己理论功底同时也培养了其他更多的马克思主义者,另一方面通过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走上街头,走进工厂宣传,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这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群众基础。此段只做了关于“先进中国人”的条件,考虑加上马克思主义得以传播的土壤,例:社会形态、矛盾。进一步说明马克思得以在中国传播、发展、壮大的必然性。 二、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使它能够满足当时中国理论的需要 “一切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个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4(P544)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也是这样的,它是在欧洲长期工人运动中实践,并完善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大清王朝,日渐衰落,沉沦风雨飘摇,腐败无能,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封建社会日趋走向灭亡,完全与世界的形势格格不入,闭关锁国,更是让中国与世界隔离开来,使中国走上了历史的分水岭。而此时中国国内的先进分子试图通过变法、革命改变现状,如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主张伸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国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思想等。随着这些爱国救亡运动纷纷宣告失败,广大的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压迫的无产阶级、农民和知识分子开始为了自己的权益而斗争。到1913年全国工人阶级人数约100万人左右,并在不断扩大,而且此时工人阶级已经开始有了罢工。在1912年到1916年间,中国工人先后进行了约60次罢工斗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在不断的罢工中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实践。这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在20世纪初的中国,除了有马克思主义外,还存在其他主义,如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实验主义,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马克思主义也在这些错误思潮中经过斗争,逐步生根发芽,来满足中国的理论需要。这期间进行了多次论战,主要的三次论战有: 第一次是“问题与主义”之争。挑起这场论战的是资产阶级右翼代表人胡适。胡适用实用主义为依据,认为在中国经济困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只有改良主义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所以少谈一些“主义”。针对他的挑战,李大钊在1919年8月出版的每月评论第35号上发表给胡适的公开信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中国的社会问题“必须求一个根本解决,才能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手段必须是革命此句是否属引用?。用已学的专业知识解释一遍?!因为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马克思主义则从。解释了。让广大。认识到,中国。必须走。与后文形成衔接?!马克思主义者通过这次论战,使中国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摆脱了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自觉的用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和认识解决中国的问题。 第二次是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当时以梁启超、张东荪为代表的研究系的论战,来划清了与假马克思主义者的界限,肯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假马与走资本什么关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建立中国共产党,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第三次是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先说明无政府主义、其危害(大量知识分子混淆了。,误解了,。在中国革命道路上走入歧途)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时与无政府主义开展了阶级斗争以后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论战。经过论战,大量知识分子清晰的明白了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区别。还有许多无政府主义者抛弃了原来的信仰,走上了信仰马克思主义道路。 通过这三次论战,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树立了自己的优势,使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得到提高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指导思想。 三、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特定土壤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5(P11)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被传播,使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这不仅根源于中国国内的需要,还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的常理上存在一致性有关。在社会结构方面,马克思主义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国思想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一致性太肯定,选用相似性。早在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就各自对大国世界进行了描述。孔子所讲的“大国”社会,讲求“天下为公”。老子提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君,乐其俗”的要求。6到了近代以后,洪秀全设计了一个有衣同穿有饭同食的理想天国。所以不难发现,当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时,这正是由于这些相似性影响着人们对现实发展道路的选择。这就是更容易被进步人士接受的原因。在民主思想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民本思想更为丰富。孔子主张重民、富民、教民,孟子提出“民重君轻”,荀子把君臣关系比喻为“舟和水”的关系,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无不体现出民本思想。而这与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有某些契合之处。这为在水深火热时期的近代中国人民提供了理论指导,唤醒先进的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革命。在集体价值观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使用宗法制为基础的社会,在这社会中受“三纲”“五常”思想的影响,个人是被包围在家族群体中的,每个人先考虑的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而马克思主义思想虽讲个人的自由与独立,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核心是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原则,这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强调个人服务集体,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这些与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产生了共鸣,所以在早期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时能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综上,不难看出在中国早期马克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传统文化起到了一个中介作用使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当代价值 当代世界,虽然发展中国家在崛起,但仍然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放弃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打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更加隐蔽的方式,多途径多角度的不断地干涉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独立性,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此时,我们回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的必然性,对更好的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第一,客观认清国际形势,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要是适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和革命斗争需要而传播的,当时中国了解、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也是通过对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和学者的介绍、宣传,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掌握较少,从而出现了一些弯曲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而今天现实社会中,有太多拐弯抹角或阴阳怪气地丑化和矮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论,似乎“中国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中国不民主”欧美国家就是文明的,民主的,自由的思想似乎不断出现在我们视野中。刘少奇曾经说过:“中国党有一极大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党在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是比较幼稚的。”7(P220)因此,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使更多的人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让马克思主义始终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旗帜。第2、 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重视以人为本指导国内建设。毛泽东同志指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8(P839)五四运动前后,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号召深入工人群众,进入无产阶级队伍中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2月,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一文中希望中国的青年应该到农村去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断言:“只要知识阶级加入劳工团体,那劳工团体就有了光明。”紧密结合劳动群众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的特点。当前,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发展缓慢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贫富差距还是较大,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众多,但是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可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产生新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附上第三条、开创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上文传统文化呼应)与时代、与国情接轨,深化、发展马思,以马思为指导,结合中传统文化,重铸适合我国,当今的马思之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午餐科学搭配课件
- 硬笔点画教学课件
- 课件桥梁教学课件
- 应急处置培训课件
- 课件标准尺寸
- 课件末班教学课件
- 儿童创意口罩设计入门
- 表演基础全套课件
- 课件显示快捷方式
- 锂电行业考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人际关系题人际关系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乡镇畜牧站动物检疫员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梳理与解析
- 2025年中国电信招聘考试题库与答案解析
- 土地合作协议书合同模板
- 2025-2030中国废弃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技术路线与经济性分析报告
- 2025水利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Unit 1 This is me!第5课时 Integration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译林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
- 一级建造师-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专题突破教学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试题库及答案
- 新沪教牛津版九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 全校教学质量提升会上校长讲话:把每一节课教好是我们最实在的荣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