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B卷_第1页
太原市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B卷_第2页
太原市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B卷_第3页
太原市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B卷_第4页
太原市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原市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近几年来,各种各样的“奥数”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B . 在集中整治酒后驾车行动中,一些醉酒驾驶员丑态百出,让人叹为观止。C . 初中好友在毕业时送给我的那支钢笔,我敝帚自珍 , 一直保存着。D . 他的动机是好的,做法虽有欠妥善处,但也无可厚非 , 希望今后能有改进。2. (2分) (2017高三上南阳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汉字的演变、形成、起源、发展和传播轨迹,以及对中外历史和文化的贡献与影响。B . 我国传统的榨油工艺是先把花生、芝麻或油菜籽等油料产品经过烘、烤、碾、蒸等工序后,再放入特制的木槽内,加以外力挤压而榨出油来。C . 这是一所百年老校,在这里,百年古树掩映下的名人故居与现代教学大楼、图书馆完美融合的校园环境,营造出学校独特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D . 本刊严格遵守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关于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的管理规定与要求,从未以任何形式向作者收取版面费、审稿费、评选费等。3. (2分) (2017高一下钦州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在阅读中,我们若发现纰漏和谬说,大可不必当即斧正,以彰显自己的真知灼见。B . 自学成才的镇人民卫生院王大夫的抽拙作一经发表,就在国内医学界产生了巨大轰动。C . 小王的专业是珠宝设计,在原来的单位无法发挥所长,只好辞职另谋高就了。D .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4. (6分) (2017高二下武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搞美术理论的陈传席曾说过中国画若没有古意,格调便不高。美术的要义是通过画面将“美”传达给欣赏者。而客观美对于中国画来说只是一个方面,它还要求在客观之上有精神的追求。也就是说创作者在创作中不仅要表现客观现实的美,还要讲求中国文化中那种虚灵、澄澈的诗意的审美理想,更高一级的话,还要有哲学的意味,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一句话,中国画讲究的是气韵、格调,是要创造一种超自然的精神氛围,因而它比单纯的造型艺术多了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应该说,这是中国式的审美理想,还有宇宙观的延伸。那么中国画中的“古意”究竟如何表现,该如何理解呢?举个例说,李璨的词山花子开头的两句是“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是“荷花”的别称,如果将“菡萏香销翠叶残”改为“荷花凋零荷叶残”,阅读起来没有了障碍,但读词时的感觉随着词句的改变而起了变化。叶嘉莹说,这样一改就会失去原句所包含的那种丰富的“潜能”,也就是艺术品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意象。为什么呢?“菡萏”一词出自尔雅。尔雅是中国的第一部词典,距今至少2000年了,够古老;而且尔雅收集的都是近乎规范的雅言,本身就与现实的日常用语有着一定的美感距离。“因此有了一分古雅,也更加珍贵,格调自然出俗。”“香”是芬芳的香气,“翠”不只是绿的颜色,还能让人联想到美且珍贵的翠玉。这么多珍贵的、美好的意象,“销”了、“残”了,消失了、残破了,使人感受到的是极端的残酷,所以王国维读罢就有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所以,“荷花凋零荷叶残”虽然通俗易懂,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人这种强烈的感受。“距离”产生美,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用于诗词、绘画创作也一样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感。中国画中有“古意”,是因为它重“意境”,它所追寻的意象和美感是超现实的,有着一种现实生活的喧嚣躁动、急功近利遥不可及的静寂、旷远与超尘,所以古意盎然,珍贵且格调出俗,也因此有着丰富的意象和再创作的空间,令欣赏者可以尽情地驰骋自己的想象,也能给欣赏者以安宁、超然的感觉,而不只是享受它的客观美所带来的感观享受。中国画与西洋画最大的区别不仅是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问题,而更是中国画中有“我”的存在,有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创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在与自己对话,如同一次心灵的散步。西洋画强调逼真地描摹出画面的情态,中国画肇始就是在客观之上表现作者自己,特别是自从宋代的文人参与绘画以后,中国画便有了一种特别的追求文人气。文人们将自己追求的诗意精神需求融入笔墨之中,重意趣自然,追寻高古清幽、离尘绝俗,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愿望。所以说,中国画的精神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延伸,强调文人诗意情怀,强调高古的气韵格调。无论画山水、人物,还是花鸟,画中可以无人影,但“境”中一定有一个人,就像中国人论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选自玟英中国画为什么要讲究古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美术的任务是把“美”传递给欣赏者,中国画强调在让欣赏者领略其客观形象“美”的同时,更要能体会到气韵、格调的美。B . “菡萏香消翠叶残”,若改成“荷花凋零荷叶残”,语意明确通俗易懂,但叶嘉莹认为失去了原句所包含的古老、香气和绿色三个要素。C . 中国画中有“古意”,因为它重意境。这种意境和美感是超现实的,远离现实中的喧嚣躁动和急功近利,让人宁静超然。D . 中国画中有创作者的“我”存在,创作的过程就是作者与自己的对话,画中可以无人,但画境中一定有一个人。(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本文所说的“古意”是指中国画艺术追求的一种境界,它强调意趣自然,离尘绝世,文人画中的这种境界能让人驰骋想象。B . “距离”产生美,这一审美规律表明越大的审美距离越会激发人联想,从而丰富意象的蕴涵。例如,比“菡萏”更 “古雅”的词,更能产生格调。C . 西洋画的特点是强调外形的逼真,中国画更强调意蕴,重视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前者更重其形,后者更重其神。D . 中国画表现了中国式的审美理想和宇宙观,它蕴含的精神是中国文人精神的延伸,欣赏时要把握这种笔墨之外的旨趣。(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国维说,读罢“菡萏香消翠叶残”就有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这是因为王国维自己情绪低沉才会引起的共鸣。B .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是因为他的诗有鲜明的画面感,也因为他的诗能够营造出意境,表现出气韵和格调。C . 中国画中的“我”既指绘画的作者,也指中国的文人精神,画面呈现的是绘画者个人的和中国文人普遍的审美趣味两者的融合。D .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强调作诗要含蓄。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全是写景,没有写人,但离情沁润在景语中,景中含人情。5. (13分) (2017晋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秋来查干湖(李旭光)查干湖美,美在秋天。秋湖的长天,极为疏朗。站在环湖路上,依稀看得见天宇的穹顶与湖水交割的弧线。惊鸿照影,间或掠过几朵祥云。夜幕乍落,伫立在湖岸高坡上的妙因寺,不时传出阵阵晚课的钟鼓和诵经的吟唱,剪影里,空气也凝固了一般。到了晓夜当空,繁星拱月时,天上湖中,已辨不出哪里是真实的,哪里是虚幻的。查干湖美,美在秋水。秋水如娴静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妇,深邃的眼睛定定地凝视着你。从松花江引入湖中的百里运河,已放慢了流速,使得这时的湖水波澜不惊,清澈见底。泥沙已经淘尽,水中的游鱼和水草分明可见。夏日肥得如油的湖水,已经显得清瘦,是湖水中的鱼虾和健硕的蒲苇把它的营养吸吮殆尽。湖水从暑热变为秋温,鱼儿多半向湖的深处游去,垂钓的人们便懒于来此蹲守。随着秋一天天走向肃穆,湖区的游人也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老人、情侣、画家、摄影家、迁客骚人来此小住。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查干湖美,美在秋草。轻露染过的蒲草依然葱郁滴翠,很深的一截还在水里,蒲棒却透出橙黄。渔民介绍,蒲棒采摘下来,可以作为驱赶蚊蝇的香炷,一支蒲棒,可以燃上几介小时。有些地方用蒲草做床垫,铺在下面厚厚的、暖暖的,还散发着蒲香,销路很被看好。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一枝枝、一簇簇,泛着轻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张开双臂,弓起腰肢,献出哈达。而泛着油光的银白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啸般地狂舞。修长的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阵。待到湖上结冰时,这些蒲草和芦苇都要被渔民割掉。割去固然可惜,但为了将一腔热血回报养育它们的大地,为了来年春天新生命的再一次萌发,想一想,也就释然了。湖中还有铺天盖地的菱角与荷花。花期过后,尚有一片片圆得可人的叶子浮在湖面,新绿里透着油一般的光泽,圆叶的下面,是一枝细蔓连到湖床。这时,肥硕的菱角,黑黝黝的已经成熟。记得小时候开那达慕大会时,总有一些小商贩,将菱角煮熟后对半切开,用粗瓷碗盛着叫卖。孩子们用菱角那略朝里弯曲的锋利的尖儿,把果肉从菱角壳里抠出来,送到嘴里,吃起来真香。荷花的莲蓬籽,连同泥里鲜嫩稚白的藕都已成熟,渔民们却不舍得去捡拾,任由它们在湖中自在地散落,肆意地蔓生。秋天的查干湖,是水鸟的王国。从8月底到10月初,在北国圣水中完成季节性侨居、顺便又繁衍后代的候鸟,几十万只之众,从四面八方向湖中翔集。对水禽颇有研究的鲍鹏友局长告诉我,这里面有天鹅,有丹顶鹤、白鹤、灰鹤、苍鹭、白鹳,有大雁以及其他近百种水禽,其中,光是野鸭,就有针尾鸭、绿头鸭、赤颈鸭等20多种。一时间,湖中用来接待“客人”的蒲苇显得容量不足,鸟儿们吵闹着、争抢着、嬉戏着,一边庆幸着对圣湖的占领,一边抓紧时间在这里捕鱼啄虾,补充能量,同时讨论着生活琐事,谋划着南归的路线。秋天,湖中的鱼也肥了。南湖的水草茂密,草根鱼、青根鱼长得特别快。夏天到南湖垂钓,听到“咔哧”“咔哧”,那是草根鱼进食的声音,“咯嘣”“咯嘣”的声响则是青根鱼的。青根鱼被渔民归类为牙鱼,它们非常爱吃田螺、河蚌等贝类,因此青根鱼的牙床后面有个冲压床一样的凹凸槽,骨头自然是极硬的。渔民在食用青根鱼前,都要先把这块骨头取出来,做成小饰件。青根鱼的肉雪白、细腻,口感极爽,是湖中的上佳之品。每年冬捕时,南湖的青根鱼一出水就极畅销,大的四五十斤重,一两米长,一斤就要卖到100多元钱。在北湖,鲢鱼、鳙鱼、鲤鱼、湖虾,俱为上佳之品。尤其是北湖的鳙鱼,俗称胖头鱼,是经过国家认证的绿色有机食品。冬捕时,湖面上人潮涌动,车如穿梭,冰晶雪国里蒸腾着节庆的热浪。秋天的查干湖,最美的还是渔民。春天投放鱼苗,夏天管护,到了秋天,终于眼见着湖里的鱼肥了、大了,将整个湖都胀满了,渔民便美在了心里。他们这时开始收拾冬网,做着冬捕的准备。干活累了,几杯酒落肚儿,他们在一起海吹神聊,什么泥鳅用皮肤、肠道呼吸啦,胡罗鱼要在河蚌里产卵啦,老头鱼会冬眠啦,更别有一番情趣。(选自2011年中国散文精选)(1) 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 A . 第一段主要写秋天查干湖天空的高明澄远,如人们可以看见天水交割的弧线,看到鸿雁掠过,可以在夜幕中聆听寺庙的钟声和吟唱,欣赏梦幻般的静谧。B . “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是说,游湖契合着人们对人生美妤的眷恋之心,游湖看到的不止是湖中美景,还有人生过往的回忆。C . 菱角煮熟对半切开,用菱角把果肉抠出来吃,渔民食用青根鱼把硬骨头取出来做成精美饰件,这些写出了查干湖特有的生活场景和当地人的慧心巧思。D . 第四段对秋鸟进行了详细描写,不仅用数字写出了水禽的数量之多,种类众多,而且生动地描述了鸟儿们的争抢、捕食的场景和它们的靓丽的身影。E . 本文语言清新优美,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来展现秋天的查干湖之美,以“查干湖美,美在秋天”为开头,照应题目,以它为主线,脉络清晰。(2) 请赏析文中第三段中画线部分的句子。 (3) 查干湖的秋天美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 6. (13分) (2017榆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实施的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调查11月18日在京发布。调查显示:2013年末,全国流动人口达245亿,超过总人口的1/60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教授陆铭指出,一个国家在市场统一、生产要素得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结果一定是空间上的“高度集聚”。“这是现代经济的共同特征。”空间的“高度集聚”是怎样的?比如年轻人涌向北上广,比如沿海城市成热门选择,这就会让“不平衡”那三个字呼之欲出了。陆铭将此形容为“统一、效率、平衡”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国家让市场来决定资源配置,每个人都有选择权,资源自由流动;而人们在衡量自己的收益和成本时,都会最大化自己的效益,有一个效率追求。在统一和效率都实现的情况下,空间的配置一定是高度不均匀的,这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不平衡。”他甚至断言,如果要同时追求统一、效率和经济活动均匀分布意义上的“平衡”“不可能!”(摘自澎湃新闻网中国城市化问题:你要大城市一张床?还是小城镇一间房?,2015年2月2日)材料二:【本报讯(记者卫敏)】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实施的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调查日前在京发布。该报告以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为重点,分专题对人口流动迁移和城镇化、流动人口的生存发展与社会融合、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和流动人口生育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相关的政策。报告指出,近年来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加,2013年年末全国流动人口达245亿,超过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流动人口流向集中的趋势不变,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加强。东部地区跨省流入人口所占比例为905%,与2010年基本持平;西部地区为71%,比2010年下降0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24%,比2010年上升05个百分点。同时,不同省份的跨省流入人口数量发生较大变化,上海、北京吸纳跨省流入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两市的全国流入人口数量上升,广东、江苏跨省流入人口减少幅度较大。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呈上升态势,随迁子女比例增加。2013年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平均年龄增至337岁,比2011年的331岁提高了06岁。流动人口6一15岁子女随同父母流动的比例为625 %,比2011年上升52个百分点。流动人口婚育年龄推迟,流动育龄妇女在流入地怀孕、生育的比例提高。2012年流动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237岁,平均初育年龄为255岁,与2000年相比分别提高13岁和16岁,其中农村户籍流动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提高 17岁,平均初育年龄提高14岁。2012年生育的流动育龄妇女中,孕期一直生活在流入地的比例为576%,在流入地生育的比例为592%,分别比2011年上升59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福建卫生报2014年11月20日01版)材料三: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指出,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聚集了千万以上的城市人口,形成一个多元异质、丰富多样的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结构。这对青年们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然而,随着人口的高密度聚集,北上广也日益暴露出“大都市陷阱”的一面:住房昂贵、交通拥堵、通勤距离过长、工作节奏快、高竞争压力、环境恶化、孤独感、亚健康,等等。在北上广谋求发展的全国各地青年经常处在一个“向下的青春”“摇摆的青春”和“放逐的青春”的迷茫漩涡里。(摘自2013年5月13日中国青年报)材料四:社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人口不断流动的过程。也就是说,人口在城市之间自由流动,是现代社会的应有之义。一个人应该趁年轻的时候到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哪怕最后遭遇失败,两手空空地回来,在你的人生旅途中也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事实上,到大城市去,到资源最集中、机会最多的地方去,是每一个时代的永恒主题。一者,在今天的中国,大城市在资源配置与机会均等上,确实有高人一等的优势,这里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原因。大城市也有熟人规则、也有拼爹窘境,但就像不少求职过的大学生说的,在不少二三线乃至不入“线”的城市,“关系”更像硬通货、更容易升值。二者,在2010年的时候,“逃离北上广”就成了年度热词。人人控诉高房价之祸,铺陈着梦幻田园般的归隐生活。只是躲过了高房价,却完全找不到现代生活的节奏。三者,市场是一个动态平衡机制,人力资源流动带来生产的压力,自然会带动劳动者这劳动价值的升高。(摘自光明网别鼓动年轻人“逃离北上广”,2013年9月10日)(1) 阅读以上几则材料,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人口流动趋势的总体情况相同:流动人口流向集中的趋势不变,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加强。B . 在数据使用方面,材料一指出截止到2013年末全国总共的流动人口总数达到245亿,而材料二还将2014年的情况与2010年做了对比。C . 以上几则材料均指出了我国的流动人口基本为青年人,也是主要的劳动力,这样的特点对国家经济会形成比较重要的影响。D . 材料一,二侧重于对流动事实的列举和分析,材料三四主要是分析了人口流动现状的利与弊,引发我们对当下人口问题的思考。E . 材料四中指出大城市在资源配置与机会均等上,确实有高人一等的优势最主要原因是那里平等竞争机制,他们的逃离主要也是这些机制的渐渐丧失。(2)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澎湃新闻网记者与福建卫生报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3) 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外地青年选择在北上广谋求发展会遭遇哪些压力或困扰?材料四对鼓动青年离开北上广一事提出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7. (15分) (2017高一上玉溪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项羽曾被楚怀王封为鲁公)号葬项羽毂城。(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释: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新安,秦县,故地在今河南渑池县东。(1) 下列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其将,罪六王:封王B . 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都:建都C . 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徙:迁移D . 为政不平,主约不信信:相信(2) 下面句中划线字的解释,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汉王数项羽曰范增数目项王B . 汉王欲引而西归秦王惊,自引而起C . 汉王伤胸,乃扪足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 . 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以乱易整,不武(3) 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 . 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愿大王少假借之C . 以为汉尽得楚地复为慷慨羽声D . 至固陵,不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B .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是我国古代文学与史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对后世史书、小说、戏剧的写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它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 . 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开国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本文中的高祖即汉朝开国皇帝刘邦。(5) 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相持很久,使士兵产生了厌战的情绪,于是刘邦和项羽约定在广武涧谈判。项羽要跟刘邦单独决一雌雄,刘邦却把项羽的所作所为归纳了十条罪状,不屑应和他的挑战。B . 项羽听了刘邦的话非常生气,趁刘邦不注意,抽出暗藏的弓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部。刘邦为了迷惑对方,假装自己伤了脚趾,并且在重伤的情况下,还去慰劳军队,鼓舞士气。C . 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马上罢兵撤走了,而刘邦却没有遵守约定,继续进兵追击项羽,还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共同进击楚军。后来,终于在垓下之战中消灭了项羽。D . 项羽与刘邦在数年的楚汉之争中,互有输赢。但是,由于项羽有着好逞一人之勇、遇事急躁等缺点,而刘邦能够从大局出发,遇事冷静,多听谋士意见,所以最终项羽失败,刘邦夺得了天下。(6) 请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8. (8分) (2017高一上湛江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恨然吟式微。【注】雉雊(gu):野鸡鸣叫。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古典诗歌中多以“式微”为“归隐”意象。(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诗的第一句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气氛。B . 第二句描绘穷巷牛羊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