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2010年1月8日,关于平衡,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各个力互相抵消,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绕轴匀速转动状态。遵循的四字原则:动、等、定、变。,关于平衡,动:平衡不是一潭死水,是动态的。等:平衡中得到的与失去的总保持相等。定:保持平衡的特点:平横总保持稳定。变:当平衡的一边改变时,另一边也会随之改变以达到新的平衡。,关于平衡,平衡:当作用于物体的合力为零时物体所处的一种状态。平衡:人体处在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下以及不论处于何种位置时,当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人体平衡动作的力学原理,一、基本概念(一)力与力系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体运动中的力主要是人体与地面、器械、流体的相互作用。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系:是反映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组力。汇交力系:作用线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的力系。平行力系:作用线互相平行的力系。平衡力系:在力系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力系。,关于支撑面,支撑面:人在各种体位下(卧、坐、站立、行走)保持平衡所依靠的表面站立时的支持面为:包括两足底在内的两足间的表面支持面的大小和质地均影响身体平衡即身体的稳定性支撑面大,稳定性强,不容易移动维持平衡即是保持人体重心在支持面范围内,关于人体重心,概念:人体全部环节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就叫人体重心。特点:人体重心不象物体那样恒定在一个点上,不仅在一段时间内,要受肌肉和脂肪的增长或消退等因素的影响,即使在每仪瞬间,也要受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体育运动中,要受人体姿势变化的制约,随姿势的改变,有时甚至移出体外。例如;体操中的“桥”,背跃式跳高的过杆动作等。研究人体重心的意义:评定一个体育动作的质量,分析其技术特征和纠正错误动作等,都需要从人体重心的变化规律去分析,无论是动力性的动作还是静力性的姿势,探索其运动规律时,都离不开人体重心。,平衡功能正常时:1、保持体位2、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3、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映,影响平衡的因素,重心高度支持面的面积重力线到支持面边缘的距离(稳定角)稳定角:重力作用线同重心与支撑面相应边界的连线之间的夹角。稳定角越大,稳定性越好;稳定角越小,稳定性越差;稳定角为零,人体处于临界状态如蹲距式起跑预备中运动员尽可能将重心抬高并前移,以减小前进方向的稳定角,以便快速破坏平衡。,平衡的生理学机制,人体能够在各种情况下保持平衡,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的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参与、相互作用以及合作适当的感觉输入(视觉、本体感觉、前庭)交互的神经支配和抑制大脑的整合作用正常的肌张力骨骼肌系统产生适宜的运动,关于平衡的三个系统,前庭(内耳)系统感觉头部运动视觉系统观测运动本体感觉系统(肌肉和关节)感觉肌肉长度、张力的变化以及关节所处位置,本体感觉系统,本体感受器位于肌肉、腱和关节等部位。提供身体移动时肌肉长度、肌肉紧张程度以及关节位置的相关信息,躯体感觉系统,研究表明,正常人站立在固定的支持面上时,足底皮肤的触、压觉和踝关节的本体感觉输入起主导作用,此时身体的姿势控制主要依赖于躯体感觉系统,即使去除了视觉信息输入(闭目),摆动亦无明显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当体位或姿势变化时,中枢神经系统根据三种感觉输入必须迅速判断哪些感觉所提供的信息是有用的,哪些感觉所提供的信息是相互冲突的,从而选择出那些提供准确定位信息的感觉输入,放弃错误的感觉输入一旦中枢神经系统做出正确的决定,命令被传送给肌肉,相应的肌群以协同运动模式应对姿势变化,调整身体重心回到原范围内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通过下肢和躯干肌肉以固定的组合、固定的时间顺序和强度进行收缩的运动模式从而达到维持站立平衡的目的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通过三种对策来对付外力或支持面的变化以维护站立平衡,包括踝关节运动模式、髋关节协同运动模式及跨步运动模式,平衡的分类,静态平衡: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姿势的能力-等长收缩动态平衡:-等张收缩自动动态平衡:他动动态平衡:,损害平衡功能的常见疾病,神经学损伤(脑卒中、脑外伤、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脑瘫、外周神经损伤、肌病)周围性前庭系统障碍(迷路和前庭神经)老年人跌倒骨科创伤疾患(股骨颈骨折、颈性眩晕),平衡评定的目的,确定障碍是否存在确定引起障碍的原因确定治疗方向再评定,以确定治疗的有效性预测患者发生跌到的危险性,平衡功能评定的方法,观察法:单腿直立检查法、强化的Romberg检查法量表评定法: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BBS)Tinetti量表(performance-orientedassessmentofmobility)功能性前伸(functionalreach)跌倒危险指数(fallriskindex)平衡测试仪评定:,观察法,方法一:脚跟碰脚趾行走、足跟行走、足尖行走、走直线、侧方走、倒退走、走圆圈、绕过障碍物行走评价:4分:能完成活动3分:能完成活动,但需要较少的身体接触才能保持平衡2分:能完成动作,但为保持平衡需要大量的身体接触1分:不能完成活动由于较粗略和主观,且缺乏量化,因而对平衡功能的反应性差!,观察法,方法二:患者站位或坐位评价:0分:无法保持所处体位1分:没有任何支持,可以保持所处体位2分:在所处体位下,患者可以向任意方向转移重心3分:在所处体位下,治疗师从任意方向给外力,患者可以保持所处体位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评价方法较粗略,量表评定法-Berg平衡量表,KatherineBerg于1989年首先报道最初用来预测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性共包括14个项目,每个项目最低位0分,最高为4分,总分56分按得分分为020分,2140分,4156分三组代表的平衡能力分别相应于坐轮椅、辅助步行、独立步行总分少于40分,预示有跌倒的危险性信度较高,效度较好,被广泛应用,量表评定法-Berg平衡量表,在对患者进行评价时,要求给与示范和说明记录患者得分时,以每个项目完成情况的最低分为原则测试时仅需要一个助手、一块秒表、一根软尺、一个台阶和两把高度适中的椅子即可完成,应用非常简便具体到对每个动作评分时,则需要依据比较细致的评分标准进行,所以要求测试者能熟练掌握方可保证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平衡测试仪评定,包括压力传感器、计算机、应用软件分为:静态平衡测试和动态平衡测试,BIODEXBalance平衡测试及训练系统,4种标准测试模式,摔倒危险性测试,身体稳定性测试,单腿稳定性测试,动态平衡能力测试,5种训练模式,防意外训练,迷宫控制训练,体态稳定训练,动态平衡训练,重心移动训练,Balance适应症,下肢损伤康复-髋关节损伤(例如:关节置换、骨折)-膝关节损伤(例如:韧带损伤、关节置换、骨折)-踝关节损伤(例如:韧带损伤、骨折)腰背痛康复老年病康复神经科康复中风、帕金森综合症康复预防摔倒,Balance应用范围,平衡能力训练动态关节稳定性训练动态重心移动训练体态训练感觉和控制身体重心训练视觉、平衡和神经肌肉综合控制能力训练,复习题,人体调节平衡的三个系统是什么?平衡评定的目的是什么?简述平衡控制中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简述平衡控制中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静态平衡是_收缩,动态平衡是_收缩,包括_、_Berg评价中,总分少于40分预示有_人体能够在各种情况下保持平衡,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的_和_的参与、相互作用以及合作,谢谢,协调功能评定,2010年1月8日,概述一,协调(coordination)是人体多组肌群共同参与并相互配合,进行平稳、准确、良好控制的运动能力-共济要求患者能按照一定的节奏和方向,在一定的时间内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完成稳定的动作,达到准确的目标是完成精细运动技能动作的必要条件需要健全的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系统、运动系统,概述二,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协调控制的结构:小脑、基底核、脊髓后索感觉系统参与协调控制的结构:前庭神经、视神经、深感觉上述结构发生病变时,协调动作即会出现障碍,协调障碍的机制,小脑伤病:其主要功能是反射地维持肌肉张力、姿势的平衡和运动的协调基底节伤病: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和苍白球。作用于控制初始粗大的规律性随意运动(翻身、行走)、通过学习建立的不随意运动技能及姿势调整脊髓后索伤病:其功能是本体感觉信息的传入和传出通道,包括姿势觉和运动觉。脊髓后索病变的特征为同侧精细触觉和意识性深感觉减退或消失,而痛觉、温觉保存,因而发生感觉性共济失调,协调功能的发育过程,协调功能的发育过程:这种发育完善与视觉、感知觉的发育完善密切相关7岁左右平衡、精细动作、粗大运动的协调发育基本成熟,协调功能的衰退过程,协调功能的衰退过程:肌力减退运动反应时间减慢关节柔韧性消失姿势缺陷平衡障碍等,常见协调障碍,共济失调:表现为随意运动无法平稳执行,动作速度、范围、力量及持续时间均出现异常不随意运动:震颤、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偏身投掷症、肌痉挛其他:运动徐缓、强直,共济失调,上肢摇摆:完成穿衣、扣纽扣、端水、写字等动作困难醉汉步态:轮替运动障碍(alternatemotion,disdiadochokinesia)辨距不良:对运动的距离、速度、力量、和范围判断失误,达不到目标或超过目标肌张力低下:注意与脑卒中迟缓期相鉴别!书写障碍:患者在书写中不能适度停止(注意与失用症鉴别)其他:包括眼球震颤、构音障碍等返回,不随意运动,震颤(tremor):肢体维持固定姿势时震颤明显,随意运动时震颤可暂时抑制,但肢体重新固定于新的位置时又出现震颤。精神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可发生于上肢、头部、下颌和下肢舞蹈样运动:(choreicmovement):是一种快速的、不规则的、无目的、不对称、运动幅度大小不等的不自主动作,可发生于面部、躯干、肢体、由基底节病变引起。手足徐动症(athetosis):为间歇性的、缓慢的、不规则的手足扭转运动,肌张力忽高忽低,交替出现于相互对抗的肌群偏身投掷症(hemiballismus):锥体外系统疾病的一种,由于对侧丘脑底或其联系纤维的损伤所致。血管病变如出血或闭塞是常见的病因,亦可由于脑炎、风湿等引起。肌痉挛:为个别肌肉和肌群的短暂、快速、不规则、幅度不一的收缩,局限于身体一部分或数处同步或不同步出现返回,其他,运动徐缓:强直:被动活动时肌肉张力明显增高,呈齿轮样或铅管样改变,常采用的协调评定,1、指鼻试验2、指-指试验3、拇指对指试验4、示指对指试验5、对指试验6、握拳试验7、旋转试验8、拍手试验9、拍地试验10、指-趾试验11、跟-膝-胫试验12、画圆试验13、轮替试验,评分标准,5分:正常4分:轻度障碍,能完成,但速度和熟练程度比正常稍差3分:中度障碍,能完成,但协调缺陷明显,动作慢,不稳定2分:重度障碍,只能开始动作而不能完成1分:不能开始动作视频插入12,临床应用,适应症: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疾患、乙醇中毒或巴比妥中毒感觉性共济失调:脊髓疾病前庭功能障碍各种以震颤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帕金森、甲亢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脑瘫、脑基底核变性手足抽搐:低钙血症、碱中毒运动徐缓: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禁忌症: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协调的训练,协调训练主要是为了改善对主动运动的控制能力,恢复寂作的协调性和精确性,提高动作质量。协调训练时要考虑患儿的现有功能水平,从个别原动肌或肌群的控制训练开始,逐班发展到多组肌群的协调训练,要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有顺序地进行,如卧位训练熟练后再到坐位训练。(2)从容易做的动作开始,从单纯的动作到复杂的动作。(3)运动的范围和速度: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资及福利待遇聘用合同
- 2025版光伏发电项目施工劳务分包及运维服务合同
- 贵州省从江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固安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度存款质押式信用证合同样本
- 2025年度能源勘探设备采购安装与勘探开发合同
- 2025年度水电项目承包经营与技术支持合同
- 河北省丰润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所见所闻
- 2025-2026人教鄂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宁德时代应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西方艺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 实习合同范本(2篇)
- 金属热处理工(初级工)职业技能认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
- 完整版:美制螺纹尺寸对照表(牙数、牙高、螺距、小径、中径外径、钻孔)
-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二 多边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说课稿 苏教版
- 2024-2025学年重庆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入学数学试卷(含答案)
- 《机械常识(第2版)》中职技工全套教学课件
- 冷弯型钢项目可行性报告
- 咖啡学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南理工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