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边缘效应与乡村旅游规划优化设计探讨_以临潼区乡村旅游规划实践为例_井晓鹏JOURNALOFANHUIAGRISCI2011,39(1)334338安徽农业科学,责任编辑朱淼责任校对卢瑶以临潼区乡村旅游规划实践为例边缘效应与乡村旅游规划优化设计探讨井晓鹏(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摘要引入边缘效应理论,界定了乡村旅游规划中边缘区与边缘效应的概念、内涵,指出乡村旅游规划应重视边缘效应,并以临潼区乡,。村旅游规划实践为例从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次深入探讨了乡村旅游规划中边缘效应的挖掘及其实现途径关键词边缘效应;乡村旅游规划;临潼区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5176611(2011)010033405EDGEEFFECTANDTHEOPTIMALDESIGNOFRURALTOURISMPLANNINGJINGXIAOPENG(ARCHITECTURECOLLEGE,CHANGAN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61)ABSTRACTINTRODUCINGEDGEEFFECTTHEORY,THECONCEPTANDCONNOTATIONOFEDGEAREAANDEDGEEFFECTINRURALTOURISMPLANNINGWASDEFINEDWITHLINTONGAREARURALTOURISMPLANNINGPRACTICEASANEXAMPLE,THEREALIZEWAYSFOREDGEEFFECTWEREDISCUSSEDFROMTWOASPECTSOFGENERALPLANNINGANDSPECIFICPLANNINGKEYWORDSEDGEEFFECT;RURALTOURISMPLANNING;LINTONGAREA因具有较高生态(旅游)价值(如生态、景观林地)或因特殊的地貌、地质属性而不适于建设用途(如湿地、河流、山体、地质灾害区等)的非建设用地,在客观上构成界定建设用与建设单元之间蕴涵源于生态关联的地单元的边缘环境区,1“边缘效应”。然而,错误的认识往往使得边缘区成为旅游边缘区是相对于非边缘区而存在的,非边缘区的性质和特性决定了边缘区的属性特征,如城乡边缘区是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与乡村旅游自然生态系统的交接地,其旅游开发与发只不展的特点及方向受城市和乡村这两大异质系统的影响,过相比较而言,其受毗邻城市经济社会的影响更大而已,这在其发展初期尤为明显。边缘区良好的区位优势(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相对丰富的异质信息、高质量的生态位使其相如城市近郊风景区,它是农业、对于非核心区更有比较优势,城市化和自然植被组成的混合体,往往兼具自然与人文的景观类型,以其信息丰富性而增加了景观魅力,有利于大众旅游向个性化旅游发展4“鸡肋”重视对旅游规划区本身的保护,却疏于对规划中的其边缘区的整治和合理利用;重视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却忽“可相容性”布局,其最终结果不是视其内部功能单元的空间边缘区的边缘(正)效应被抑制,就是被沦为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的公害区,这不仅限制了旅游区进一步健康发展乃至可而且也使旅游区自身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持续发展的空间,危害,直至消土特色伴随边缘区环境的不断恶化而遭侵蚀、。“唇亡齿寒”失殆尽是对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如何在乡村旅游规划这一核心环节规避和消除这一潜在可能的负面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景区尤其是乡村旅游景区的可效应,持续发展,实现旅游区生态和旅游功能的有机耦合共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笔者试图通过西北大学城市建设与区域规划研临潼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究中心编制的工程实践案例(20092020)汉代万亩石榴休闲观及区内重点项目之一,光园详细规划(20092020)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次,来深入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规划途径。111边缘区与边缘效应边缘区边缘作为一个地理学概念指的是沿边的部。再如森林边缘、农田边缘、水体边5建筑物的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往往是生物群落缘以及村庄、最丰富、生态效益最高的地段。在空间层面上,边缘区具有垂直结构的层次性和水平空间分布的镶嵌性,垂直结构上各地区或城镇间的交接地从国家层面上的沿海与沿江地带、城乡交错地带、旅游规划区各建设用地单元与自然地理带、单元以及各异质自然地理单元交错地带,到链接旅游区各功建筑廊檐等,在地理区位上都属于边缘区,边能单元的道路、缘区为相邻地域所共有的属性赋予其地域间的关联纽带作用2。此外,在时间上,边缘区亦具有动态演进的特性,如随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张,边缘区着国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随之发生变化,即已有的城郊型乡村旅游地(城乡两大异质系统作用交汇地)可能会不断消失或者逐渐演变成城市型而新的城郊型乡村旅游地则会不旅游地(受城市系统作用),断涌现。12边缘效应边缘区的上述特性,应赋予其某种效应,即6即相邻地域(自然地质、地貌单元或人为划分的功能单分,23。在旅游规划视域中,元)间共有的边界线或者界面边边缘效应。学界对于边缘区边缘效应的关注,最早始于对群落的边缘长度和鸟类种群密度关系的研究,由于交错区生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境条件的特殊性、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加了交错区而且增大了某些物种的活动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物种密度,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之为边缘效应7缘区指的是相邻地域间具有一定空间范围且直接受到边缘效应作用的边缘过渡地带23。该研究的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边缘区特指旅游规划区建设单元边缘地带的自然或者人工环境区(总体规划层次)或区内重点项目规划区建设地块与相邻外围环境之间的边缘交接地带(详细规划层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08ZD027)。井晓鹏(1975)男,陕西西安人,讲师,硕士,从事城市与区EMAILJING_XPCHDEDUCN。域规划教学,1028收稿日期2010基金项目作者简介。随后,这一研究“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性质逐步深入并扩展到社会经济领域的生态系统(或其他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可能是物质、能量、信息、时机、地域)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同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如种群密度、生产力、多样性39卷1期井晓鹏边缘效应与乡村旅游规划优化设计探讨3358等)的较大变化,被称为边缘效应”。边缘效应即缀块边缘促进生态旅游功能有机融合的催化剂。这在客观上要求以建设单元为空间载体的乡村旅游区建设土地利用系统与以自然生态环境区为空间载体的开放空间土地利用系统在功能和行为方式上有机互动,并在这一有机互动中,有效激在乡村旅游规划中,有必发边缘区边缘效应的作用。因此,要重新审视并确立边缘区及边缘效应的重要性,并通过合理的规划途径,实现并挖掘边缘区的边缘效应,以促进旅游区复合系统的健康运行。3临潼区乡村旅游规划中边缘效应的挖掘与实现2临潼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总面积约915KM。部分由于受外围环境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9。笔者认为,在旅游规划中,边缘效应应是指“在异质地(含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属性与用地性质、权属、活动域”方式等社会属性的区别)间的公共交接地带,由于社会、经济、生态等各类因子的互补性集聚,或地域属性的非线性相互协同作用,产生超越各个地域单元功能叠加之和的增值效应,赋予并实现边缘区、相邻腹地、乃至整个区域综合效益的现象23,10。边缘效应有正负之分,以下边缘效应特指建设单3,10元与外在环境区之间的边缘正效应乡村旅游规划应重视边缘效应。区内农业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且乡村旅游区又都靠近“农旅合一”“陕西城乡大型旅游景区,易形成的格局。作为,临潼区是典型的城乡边缘区,其内在的乡村旅一体示范区”游规划建设单元则又构成次一级的边缘区和核心区。因此,在不同阶段的规划修编中审视边缘效应,挖掘并实现乡村旅游规划中边缘区的边缘效应,是实现生态效益和旅游效益的重要保障。31311总体规划层面孕育并激发边缘效应的总体规划构想。从区域旅游乡村旅游区是一个区域的复合系统,是区域内相互关联的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总体以及自然与人文现象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体1112,其特征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拥1213有集中的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与旅游接待设施整个区域具有美学意义和吸引力1112,使。乡村旅游规划的一个主要手段和目的就是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实现旅游规划区的生态功能和旅游功能生态功能是指维持人具体可细分为生物生产、净化环境、涵养类生存的生态效用,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内容水分、14联系区内建设单元的的自然或者人工环境区空间层面来看,它是联系区内各旅游板块的纽带构成了建设单元的边缘区,和前沿地带,无论是生态上还是旅游服务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总体规划层次,边缘区的战略定位成为关注的焦点,科学的规划总体构想是激发其边缘效应的关键。依据临潼区的资源特点,突出强调边缘区与非边缘区之间的有机联系,突破单纯的旅游开发,并开始转向旅游区生态旅游的有机融合,期望通过激发边缘区边缘效应来整合这一过程。其规划的具体思路为保持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真性,维护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促进临潼区生态旅游的有机融合创造战略前提;突出重点,注重产品的多样化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即依托地域特点和产品特定,通过空间的统筹安排,创造并激发边缘区土地边缘效应,在这一过程中依托边缘区的纽带作用有机整实现旅游区可持续发展。把乡村旅游合生态旅游功能,分期限、分层次开发,一方面有利于农业产与农业有机融合,业转型;另一方面,亦为未来乡村旅游的发展预留成长空间。312构建功能有机融合的分异组团并孕育边缘效应的乡村旅游板块。乡村旅游板块的组织、设计是旅游土地分类利用的基础,也是旅游规划中进行空间布局的基础。如果把各旅游板块(建设单元)比作细胞体,那么外围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则构成了穿插于各细胞体之间的异质边缘区,病态的细胞体之间没有功能联系,也不与外围自然生态环境交流互动,而健康的细胞体则恰恰相反,不仅可以有机融合外围生态型边缘区,提升自然生态环境,避免环境破坏和污染,还可以促生最大实现土地利用集约效益(图1)。边缘效应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对特色乡村旅游板块的划分依据旅游资源优化组合、地域特色、重点项目带动等原则,充分把握临潼区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与组合特征,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和重点项目的区域布局安排,结合新一轮城市规划中对地域的功能定位,规划将临潼区乡村旅游从空间上划分为4个特;相应的旅游功能可细12化为满足旅游者基本旅游需求(包括精神、文化、生态等的效用)和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社会效益。资源配置不合理如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损害地区经济极易引起不良后果,等,而旅游区生态旅游功能的有机融合正是对这一可能负面效应的有效规避,是乡村旅游区得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充要条件。将这一融合思想折射到乡村旅游规划中,则应通过合理布置旅游景观的空间组织、维持和发展旅游景观的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生物与异质性,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而创造一个自非生物、净和自我调节能力强、外向容纳型的独特的自然空间人类系统15。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区生态旅游功能的有机融合程度取决于其系统的健康运行状况。而系统功能运行强度和方向。状况产生于系统内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因而,这也就意味着需把系统内各要素有机地联系并融合起来,即将单一的物理环节、生物环节、经济环节和社会环节组建成一个强生命力的生命系统功能的有机耦合共生。然而,旅游区生态旅游功能的有机融合是以一定的空间系统作为其物质载体的,即一定的土地利用系统,其系统运行必然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结构和空间结构。而边缘区作为土地利用系统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是各土地单元得以是边缘(正)效应得以有效发挥最终有机联系并融合的纽带,的空间载体,其存在状态直接反映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健康性,重要性不言而喻。如前所述,边缘(正)效应是以邻近地域生态因子的互补性汇聚或地域属性,行为活动的非线性相干协同作用为前提,是建设地块土地利用活动与环境区生态特性良性互动为结构,是积极外部效应的具体体现1616,其目标是优化旅游区的景观生态系统,促进旅游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旅游和生态,是336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现途径。依据总体规划的定位,结合园区空间几何形态特性及资源布局特点,以各功能单元旅游功能耦合为基础,保持园区采用点轴布局,区划4个功能单元(图2)自然生态原真性,休闲度假中心、乡土田园养生中心、民俗娱乐体验中心、卧龙“核式环”谷科技园中心。次一级景点布置依照布局(图2)一方面优化功能布局板块,通过比较与调整,形成性质分类、功能分区、成组分布、整体最优的多维网络结构,诱导边缘效应的发挥;另一方面维护生态景观单元的完整性、协调性,这有利于促进其边缘正效应的发挥,有利于生态旅游功能的有机融合。图1FIG1乡村旅游板块空间结构THESPATIALSTRUCTUREOFRURALTOURISMPLATE色地域板块,并通过边缘区这一有机纽带促成一个有机的整“一轴线、4板块、11个重点项目”。一轴线指体,具体表现为11个临潼乡村旅游精品旅游轴带,贯穿乡村旅游四大板块、重点项目。四板块即依托骊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外围东段区域形成山岳度假板块;依托秦陵和兵马俑景区外围的秦俑村、下和村和秦陵村形成特色的民俗风情体验板块;以渭河附近的新丰垂钓园、宋家百花林和百果林、五星绿色生态农庄等形成的农业观光垂钓板块;以临潼2个5A级景区间万亩石榴种植集中地区形成石榴观光休闲板块。11个重点项目为溪源山庄、下和村、芷阳湖休闲度假区、五星绿色生态新丰渭河休闲度假区、芦林湾农庄、秦俑村、骊山牡丹路园、农家乐、汉代石榴休闲观光园等。32详析规划层面为进一步说明问题,采用11个重点项2图2FIG2观光休闲园空间布局THESPATIALLAYOUTOFRECREATIONANDSIGHTSEEINGGARDEN322不同类型环境区土地利用相容性分析。景区功能分级布局最终还是要具体落实到不同类型的土地斑块上,而不因同类型环境区土地斑块之间又构成次一级的边缘环境区,此客观、科学地分析各土地斑块之间的相容性,是土地利用边缘效应得以实现的核心环节,也是产生功能和利益互补的重要保证。规划中,从土地利用现状出发,结合景区的建设需要,分析了不同类型环境区土地斑块之间的相容性,并以此为据,组织实施具体建设,其目的在于通过相容性的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与外围开敞空间融合成一个开放系统;诱导和促进不同相容性环境单元之间的边缘效应,优化旅游“边缘景观生态系统。组织融合生态旅游功能为一体的(表1)。共享开敞网络空间”目中汉代石榴休闲观光园为例,详细分析规划设计,该规划总面积约为3333HM。321“点轴核式环”复合型功能分级布局。如前所述,区域层面上的各功能板块和外围自然环境交错地带构成一级边缘区,相应的各功能板块内部的重点项目功能单元和外围的自然环境的交错地带则构成次一级的边缘区。因此,在详细规划阶段,进一步挖掘边缘效应不仅是对总体规划中边缘效应的有益补充,也是边缘效应得以体现的具体方式和实表1TABLE1观光园自然环境与相邻地块土地使用相容性分析ANALYSISONUSECOMPATIBILITYOFSIGHTSEEINGGARDENINGNATURALENVIRONMENTANDNEIGHBORINGPLOTS不同环境区类型可相容性COMPATIBILITYOFDIFFERENTENVIRONMENTREGIONS相邻地块土地使用对环境及景观的影响EFFECTSOFNEIGHBORINGLANDSUSAGEONENVIRONMENTANDLANDSCAPE项目ITEM地形地貌地下水回景观屏蔽环境质量核心保护区水滨绿地林地园地三废污染破坏灌及质量及阻挡影响TOURISMRECEPTION旅游接待科普及办公SCIENTIFICANDOFFICE交通运输TRANSPORTATION游憩设施RECREATIONFACILITIES文娱设施RECREATIONALFACILITIES餐饮设施CATERINGFACILITIES商业建筑COMMERCIALBUILDING社区住宅COMMUNITYRESIDENTIAL农业生产AGRICULTURALPRODUCTION注不相容,重损害低度相容,中度损害中度相容,轻度损害充分相容,无损害。NOTEINCOMPATIBLE,HEAVYDAMAGE;LOWDEGREEINCOMPATIBLE,MEDIUMDEGREEINCOMPATIBLE;MEDIUMDEGREEINCOMPATIBLE,LIGHTDAMAGE;FULLYCOMPATIBLE,NODAMAGE323道路公共系统设计。道路公共系统作为园区景观休闲娱乐的各个环节,促成一个开放旅游空间系统的建立。“以园区环路为骨架,规划将道路公共系统设计为以众多园林小路为经络”的交通网络(图3),尽量依托原有道路,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的重要载体,合理的设计布局将激发土地单元边缘效应,以整合整个园区自然生态保护、39卷1期井晓鹏边缘效应与乡村旅游规划优化设计探讨337融合地形、植物、建筑物、构筑物、绿化、小品等组成的各种物理状态,材质上充分考虑的人和园区的生态要求,有效促进建设用地单元与外在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干扰互动。324建筑空间布局设计。对于建筑空间布局设计,乡土图3道路系统设计FIG3THEROADSYSTEMDESIGN特色的保留和挖掘一直都是规划师们关注的焦点,生态性往往受忽视。他们往往专注于建筑平面本身的设计,只在建筑“环境”,的边角草草加上几笔企图通过建筑的造型来掩饰所有环境的缺陷,这在实质上不利于建筑空间充分介入环境,不利于建设土地单元与外围自然环境的有机整合,也不利于旅游区生态效益和旅游效益的实现。规划设计中,打破以往单纯地把建筑理解为一种物理结构的观点,以生态建筑为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标准,把乡土建筑作为整体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延长边缘长度,降低建筑高度和密度,打造根植于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乡土建筑(图4)。4结语挖掘并实现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边缘效应,关键在于观念的改变以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只有立于系统优化的角度图4外向型建筑空间布局4雷巍近郊风景区的边缘效应初探J南方建筑,2005(6)89915俞孔坚,M北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20016京中国园林出版社,6BEECHERWJNESTINGBIRDSANDTHEVEGETATIONSUBSTRATEMCHICAGOCHICAGOOMITHOLOGICALSOCIETY,19426869M重庆科学文献出版社7赵志模,郭依泉群落生态学原理与方法(重庆分社),199098WANGRS,MASJEDGEEFFECTANDITSAPPLICATIONINECONOMICECOLOGYFIG4THESPATIALLAYOUTOFOUTWARDARCHITECTURE来审视规划的边缘区和核心区,边缘效应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也只有这样,乡村旅游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邢忠,J城市王琦,李新城市环境区边缘地带的土地利用规划导控2005(3)47规划学刊,2邢忠边缘效应与城市生态规划J城市规划,2001(6)44483邢忠边缘区与边缘效应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98212338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JJOURNALOFECOLOGY,1985,238429DRAMSTADWE,OLSONJD,FORMANRTT,ETALLANDSCAPEECOLOGYPRINCIPLESINLANDSCAPEARCHITECTUREANDLANDUSEPLANNINGMWASHINGTONDCISLANDPRESS,1996910郭荣朝“边缘效应”J城市规划汇刊,与城镇发展空间组合研究2003(4)3411陈彦光,J人文地理,1997,12王义民论分形与旅游景观生态系统(1)626612蒋依依,张小飞,王仰麟,等旅游景观生态系统功能优化研究初探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3)12813黄艺农旅游景观生态系统形象设计审美性原则探讨J湖南师范2003,32(3)116120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4欧阳志云,苗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J生态学报,1999,19(5)607613步研究15岸根卓郎迈向21世纪的国土规划M高义琛,译北京科学出版1990830社,16邢忠,“边缘效应”应文,颜文涛,等土地使用中的与城市生态整以荣县城市规划实践为例J城市规划,2006,30(1)8889合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上接)由表4可知,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所测定水体均为严重污染,综合评价水质指数分别为8786和8366,TN、TP严重超标,在20092010年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所测定水体都暴发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的蓝藻水华;南京财经大学水体水质级别为重污染,综合评价水质指数为1663;南京大学水体水质为中污染;结合表3来看,以上4个而南京中医药大校园水体水质单因子评价结果均为劣类,学水体和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水体水质尚清洁。从各种水质指标的分指数的均值来看,因南京师范大学水体和TP超标倍数高,南京邮电大学水体TN、导致TN和TP超标说明高校水体水质污倍数均值已分别达到3789和3464,TP超标。染严重的主要因素为TN、3讨论南京仙林大学城6所高校新校区的小型景观水体内的污染藻类主要由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种类组成,蓝藻门的最多。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所测水体夏季暴发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的蓝藻水华。单因子评价指标显示,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的水体富营养化,均为劣类水体;南京中医药大学水体为类水体;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师范大学水水体为类水体。综合加权评价指标显示,体和南京邮电大学水体水质为严重污染,南京财经大学水体水质为重污染,而其他3所高校水体污染程度相对较轻。导TP超标,而TN、致上述学校水体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TN、TP适宜蓝藻生长,具备水华暴发的物质条件。N是南京大学和南京森林公安从氮磷浓度比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高等专科学校水体浮游生物生长的限制因子,限制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水体的单因子评价和综合加权评价的水质类别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综合加权评价法相对全面地反映了调查水体的综合水质类别。通过对南京仙林大学城6所高校水体浮游藻类和水质各种评价指数显示被调查的校园小型景观水体都存的调查,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所高校水体富营养化,校园景观水体的治理和保护已刻不容缓。参考文献1宦海琳,王一宇,韩岚,等一株椭圆小球藻对微囊藻生长的竞争抑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22(3)2932研究2宋益峰,兰林,吴江我国典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治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工程测量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土建施工人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动物检疫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优化与教育质量监控研究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海南-海南环境监测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海南-海南无损探伤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浙江-浙江电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水文勘测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印刷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地图绘制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校服供货服务方案
- 呼吸机断电的应急演练
- 玉兰花的栽培与管理方法
-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专家共识
- (完整)中医症候积分量表
- 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基础及应用
-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课件 第11、12章 定性比较分析、写作
- 融资入股合作协议
- 上门按摩项目创业计划书
- 模块三 环境感知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