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 部分:工 艺 分 析
一、 产品分析-------------------------------1
二、冲压工艺分析----------------------------1
三、冲裁件的排样----------------------------2
四、展开材料的尺寸--------------------------3
第二部分:落 料 模 设 计
一、凹模、凸模的尺寸及公差-----------------4
二、冲裁力的计算---------------------------7
三、压力机的选择---------------------------9
四、固定与支承零件-------------------------9
五、导向零件-------------------------------10
六、落料模具零件材料的选择-----------------10
第三部分:拉 伸 模 设 计
一、拉伸模分析-----------------------------12
二、判断能否一次拉成-----------------------13
三、压边装置的确定-------------------------13
四、凸模、凹模的尺寸及公差-----------------15
五、冲裁力的计算---------------------------18
六、压力机的选择---------------------------20
七、固定与支承零件的确定-------------------20
八、导向零件-------------------------------21
九、拉伸模具零件材料的选择-----------------22
十、提高拉伸模寿命的措施---------------------------22
第四部分:冲 孔 模 设 计
一、凹模、凸模的尺寸及公差------------------24
二、冲裁力的计算----------------------------26
三、压力机的选择----------------------------28
四、固定与支承零件--------------------------28
五、导向零件--------------------------------29
六、落料模具零件材料的选择------------------30
(一)工艺分析
一、产品分析
本产品为安徽江淮客车有限公司扬州工业部的一协作产品。根据用户要求设计一整套模具。
二、冲压工艺分析
本产品的外型是中间凹下去且有通孔,四周有翻边的零件,其制品图如下如是:
由制品的外形可确定两套方案如下:
第一道工艺方案:落料----拉深----冲孔----翻孔
第二道工艺方案:落料---冲孔----拉深----翻孔
下面对两套方案进行比较筛选:
上两种方案的不同就拉伸放在第二道工序还是放在第三道工序,我认为这要考虑到在拉深过程中所引起的起趋和应力变形因素。如果先冲孔再拉伸,有可以会因为孔与零件边的距离太小而引起控的变形。拉深时凸缘变形区每个小扇形块在切向均受到压应力的作应,当应压力过大,扇形块又较薄超过此时扇形块所能承受的临界应力时,扇形块就会失稳弯曲而拱起。当沿着周围的每个小扇形块都拱起时,在凸缘变形区沿切向就会形成高低不变的皱褶,这种现象称为起皱。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到应力变形所产生的影响。拉深过后其四周必然会出现应力变形而变得有些弯曲,而如果弯曲则第二道工序所做的冲孔则徒劳,影响了孔间距的精确性,同时孔也会发生变形。
综合上述因素选择第二道工序方案进行加工。所以本制品采用四道工序加工完成。
第一道 落料
第二道 拉伸
第三道 冲孔
第四道 切边
本制品批的批量在5万件左右,综合各因素的考虑与分析,本制品的材料选用10号钢,材料厚度t=1mm,其力学性能如下如示:
抗剪强度τ= 260~340MPa
抗拉强度= 300~440MPa
伸长率δ= 29%
屈服强度= 210M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