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技术--第3章信令系统_第1页
现代交换技术--第3章信令系统_第2页
现代交换技术--第3章信令系统_第3页
现代交换技术--第3章信令系统_第4页
现代交换技术--第3章信令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章 信令 系 统,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通信网信令的基本概念、信令的分类、信令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标准。, 对中国No.1信令进行了简要讨论,然后系统地介绍了No.7共路信令系统的消息传递部分、电话用户部分、ISUP用户部分、信令连接控制部分和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最后简要介绍了信令网的相关知识。,3.1 概述, 通信网由终端、传输系统和交换节点组成。建立通信网的目的是为用户传递各种信息。 为此,通信网中的各种设备之间必须相互交换相关的控制信息,以说明各自的运行情况,提出对相关设备的要求,从而使各种设备协调运行。, 在通信设备之间相互交换的控制信息就称为信令。 信令包括一系列标准化的协议。,

2、用户网络之间、网络节点之间,以至于不同网络之间的互通,都要通过共同的、标准化信令协议来实现。 按照不同应用和需要,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信令协议和信令方式。, 交换节点的信令系统可以理解为实现和配合各种信令协议与信令方式而需具有的所有软硬件设施的总称。 信令系统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信网的神经系统。,图3-1 随路信令方式示意图,图3-2 共路信令方式示意图,3.2 随路信令, 随路信令是传统的信令方式,局间各个话路传送各自的信令,即信令和话音在同一信道上传送,或在与话路有固定关系的信道上传送。, 随路信令技术实现简单,可以满足普通电话接续的需要,但信令效率低,不能适应电信新业务的发展。 我国

3、采用的中国No.1信令就是一种随路信令。, 随路信令方式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1)信令全部或部分地在话音通道中传送。 (2)信令的传送处理与其服务的话路严格对应、关联。,(3)信令在各自对应的话路中或固定分配的信道中传送,不构成集中传送多个话路信令的信道,因此也不构成与话路相对独立的信令网络。,3.2.1 用户线信令, 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如图3-3所示。 图3-3(a)所示是两个用户通过两个交换局进行通话的连接示意图,图3-3(b)所示是其接续过程中使用的信令及其流程。,图3-3 用户通话信令及其流程, 用户线信令是用户和交换局之间在用户线上传送的信令。 图3-3(b)中主叫发端局、终端局

4、被叫间传送的信令就是用户线信令。, 用户线信令包括:用户状态信令、选择(地址)信令、铃流和各种信号音。 用户状态信令由话机叉簧产生,通过闭合或切断直流回路,用以启动或复原局内设备,主要包括摘机、挂机等。 一般用户状态信令为直流信令。, 选择信令是用户发送的拨号(被叫号码)数字信令。 在使用号盘话机及直流脉冲按键话机的情况下,发出直流脉冲信号;在使用多频按键话机的情况下,发送的信号是由两个音频组成的双音多频信令。, 铃流及各种信号音是交换机向用户设备发送的振铃信号,或在话机受话器中可以听到的可闻信号,如拨号音、回铃音、忙音、长途通知音和空号音等。, 随着数据通信和ISDN的发展,ITU-T针对端

5、到端的数字连接提出了数字用户信令规范(DSS1,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ing No.1),其呼叫控制信令由Q.931定义,并在实际网络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3.2.2 线路信令与记发器信令, 局间信令采用随路信令方式时,从功能上可分为线路信令(Line Signaling)和记发器信令(Register Signaling)。,1线路信令, 线路信令用于监视中继设备的呼叫状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信令: (1)占用信令 (2)应答信令 (3)挂机信令 (4)拆线信令,(5)重复拆线信令 (6)释放监护信令 (7)闭塞信令 (8)再振铃信令 (9)强拆信令 (10)回振

6、铃信令, 线路信令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形式。 (1)直流型线路信令。 (2)带内(外)单频脉冲型线路信令。 (3)数字型线路信令。,2记发器信令,记发器信令是在电话自动接续时,在交换机记发器之间传送的控制信令,主要包括选择路由所需的选择信令(也称地址信令)和网络管理信令。, 记发器信令按照其承载传送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十进制脉冲编码方式,另一类是多频编码方式。, 由于后者采用多音频组合编码方式实现信令的编码,因此无论是信令的容量还是信令传送的速度和可靠性都有较大的提高。 在这种方式中,普遍采用多频互控(MFC,Multi-Frequency Compelled)方式。,3.2.3 中国No.

7、1信令, 中国No.1信令是国际R2信令的一个子集,可通过2线或4线传送。 按信令传送方向,有前向信令和后向信令之分;按信令功能,有线路信令和记发器信令之分。 下面主要介绍数字型线路信令和局间记发器信令。,1数字型线路信令, 在PCM E1数字传输系统中必须采用局间数字型线路信令。 为提供30个话路线路信令的传送,提出了复帧的概念,即由16个子帧(每子帧为125s,含32个时隙)组成一个复帧。, 这样,一个复帧中就有16个TS16,其中第一帧的TS16的前4个比特用作复帧同步,后4个比特中用1个比特作复帧失步对告,其余15帧的TS16用作30个话路的线路信令传送。 PCM E1系统的帧结构及T

8、S16的分配情况如图3-4所示。,图3-4 PCM 30/32路的复帧结构及TS16的分配,2MFC记发器信令, 多频方式的带内记发器信令有脉冲多频信令和互控多频信令两种方式。 我国采用多频互控(MFC)信令方式或称多频互控记发器信令。 在这种信令方式中,前向信令和后向信令都是连续的,对每一个前向信令都用一个后向信令加以证实。, 并且前向信令和后向信令互相控制传送进程,故称为多频互控方式。 记发器信令主要完成主、被叫号码的发送和请求,以及主叫用户类别、被叫用户状态及呼叫业务类别的传送。 采用多频互控方式可靠性较高,但传送速度较慢,约每秒钟发送67个信令。,3信令编码, 线路信令分模拟线路信令和

9、数字型线路信令。 模拟线路信令用中继线上传送的电流或某一单音频(有2600Hz或2400Hz两种)脉冲信号表示;数字型线路信令用数字编码表示。, 记发器信号一般采用双音多频方式编码,采用120Hz的等差级频。 前向信号采用13801140Hz频段,按“六中取二”编码,最多可组成15种信号。 后向信号采用7801140Hz频段,按“四中取二”编码,最多可组成6种信号。,4信令传输, 对模拟线路信令,一般通过话音信道传输;对数字型线路信令,则通过PCM系统的第16时隙传输。 记发器信号的传输可采用互控方式(MFC)或非互控方式(MFP)进行。 采用互控方式时,一个互控周期分四个节拍。, 第一个节拍

10、主叫端发送前向信号;第二个节拍被叫端收到前向信号,回送后向证实信号;第三个节拍主叫端收到后向信号,停发前向信号;第四个节拍被叫端检测到前向信号停发,停发后向信号。, 记发器信号为带内信号(频率在话音频带内),因此既可通过模拟信道直接传输,也可经PCM编码后由数字信道传输。 因为记发器信号是在话音信道内传输的,所以No.1信令是一种随路信令。,5中国No.1信令接续示例, No.1信令通过转接局进行发送的信令过程,如图3-5所示。 设被叫用户号码为PQABCD。,图3-5 NO.1信令局间传送示例, 发端局通过MFC记发器信令与转接局1、转接局2和终端局之间端到端传送拨号字冠(PQ)和被叫号码(

11、ABCD),终端局根据被叫号码将呼叫建立至被叫用户,完成主叫与被叫用户之间的呼叫接续任务。,3.3 共路信令,共路信令也称为公共信道信令,它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用于局间接续的信令方式。 ITU-T/CCITT提出的第一个共路信令是No.6信令,主要用于国际通信,但也适合国内网使用,信令传输速率为2.4kbit/s。, 经现场试验和应用证明,No.6信令用于模拟电话网是适合的。 为适应数字电话网的发展需要,ITU-T/CCITT于1972年提出了NO.6信令的数字形式建议,信令传输速率为3.8kbit/s和56kbit/s。, 但No.6信令的数字形式并未改变其适于模拟环境的固有缺陷,不

12、能满足数字电话网特别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发展需要。 所以其数字形式并未真正得到应用。,3.3.1 No.7信令概述, No.7信令主要用于:电话网的局间信令;电路交换数据网的局间信令;ISDN的局间信令;各种运行、管理和维护中心的信息传递;移动通信;PABX的应用等。, No.7信令系统除具有公共信道方式的共有特点外,在技术上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具体表现如下。,(1)功能模块化。,图3-6 No.7信令系统结构,(2)通用性。 (3)消息传递功能的改进。,3.3.2 No.7信令的功能结构, No.7信令系统将消息传递部分分为三个功能级,并将用户部分作为第四功能级。 按功能级划分的结构

13、如图3-7所示。,图3-7 No.7信令系统的四级功能结构,1第一级信令数据链路功能级 2第二级信令链路功能级 3第三级信令网功能级,(1)信令消息处理(SMH,Signaling Message Handling)功能, 消息鉴别 消息分配 消息路由,(2)信令网管理(SNM,Signaling Network Management)功能, 信令业务管理功能。 信令链路管理。 信令路由管理。,4第四级用户部分, 第四级由各种不同的用户部分组成,每个用户部分定义和某种电信业务有关的信令功能和过程。, 已定义的用户部分有以下几种: (1)针对电话网基本电话业务的电话用户部分(TUP,Teleph

14、one User Part); (2)针对电路交换数据业务的数据用户部分(DUP,Data User Part)。,(3)针对综合业务数字网业务的ISDN用户部分(ISUP,ISDN User Part); (4)针对移动电话,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移动应用部分(MAP,Mobile Application Part)。,(5)操作维护管理部分(OMAP,Operation,Mainte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Part); (6)智能网应用部分(INAP,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Part)等。,3.3.3 No.7信令

15、单元格式,图3-8 No.7信令单元的基本格式,图3-9 业务信息八位位组,图3-10 状态字段组成,3.4 电话用户部分, No.7信令系统第四级最早规定的是电话用户部分(TUP)。 ITU-T/CCITT在1980年的黄皮书中就提出了TUP,经过几年的修改完善后,形成了1988年的蓝皮书建议。 我国No.7信令技术规范的TUP就是基于蓝皮书制定的。, 电话用户部分主要规定控制电话呼叫建立和释放的功能和过程,即规定了局间传送的电话信令消息和信令过程。 TUP的呼叫处理程序和随路信令方式相似,只是信令的内容比随路信令要丰富得多,信令信息的表现形式与传送方式也不同。, 此外,TUP除了可以提供用

16、户的基本业务外,还可提供一部分补充业务。 补充业务又称附加业务,它是对基本电信业务的补充,如提供主叫识别号码、呼叫转移、三方通话等。,3.4.1 TUP消息格式和编码,图3-11 电话消息信令单元格式,(1)标记。,图3-12 消息标记编码格式,(2)电路识别码。 (3)标题码。,3.4.2 TUP消息,1前向地址消息(FAM,Forward Address Message) 2前向建立消息(FSM,Forward Setup Message)和后向建立消息(BSM,Backward Setup Message),3后向建立成功消息(SBM,Successful Backward Messag

17、e) 4后向建立不成功消息(UBM,Unsuccessful Backward Message),5呼叫监视消息(CSM,Call Supervision Message) 6电路监视消息(CCM,Circuit Supervision Message),7电路群监视消息(GRM,Circuit Group Supervision Message) 8电路网管理消息(CNM,Circuit Network Management Message),3.4.3 信令传送程序示例,图3-13 呼叫经汇接局接续的信令过程,3.5 ISDN用户部分, ISDN用户部分,即ISUP是在TUP基础上,由增加

18、非话音承载业务和补充业务的控制协议构成的。 它提供了基本承载业务和补充业务所需要的信令消息、功能和过程。, 同TUP相比,ISUP具有如下特点: (1)消息结构灵活,在消息中引入了任选参数,因此虽然消息数量比TUP少,但消息的信息容量却十分丰富,能够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2)能支持各种电路交换的话音和非话业务,包括ISDN补充业务。 (3)规定了许多增强功能,尤其是端到端信令,可以实现ISDN用户之间的透明信息传送。,(4)TUP主要考虑国内网应用,ISUP从一开始就同时考虑国际网络和国内网络共同使用,编码留有充分的余地;ISUP除了支持基本的承载业务外,还支持主叫用户线识别(提供及限制

19、)、呼叫转移、闭合用户群、直接拨入和用户至用户信令等各种补充业务。,3.5.1 ISUP消息结构,图3-14 ISUP的消息结构,(1)消息类型编码。 (2)必备固定长参数。 (3)必备可变长参数。 (4)参数的任选部分。,3.5.2 常用ISUP消息,1初始地址消息 2后续地址消息 3信息请求消息 4信息消息 5地址全消息,6呼叫进展消息 7应答消息 8连接消息 9释放消息 10释放完成消息 11用户到用户消息,3.5.3 ISUP功能和支持的业务, ISUP是为支持ISDN中话音和非话基本承载业务和补充业务而提供的信令功能。, ISUP所能支持的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承载业务。 (

20、2)用户终端业务。, ISUP支持很多新功能和补充业务,如端到端信令、用户到用户信令业务、呼叫前转等。,下面简要介绍这些功能。 端到端信令是指在发端局和终端局之间透明传送不直接与电路控制相关的现有呼叫某个补充业务的请求和响应信息。, 用户到用户信令允许ISDN用户经由信令通路向另一个ISDN用户发送有限量的信息,或从另一个ISDN用户接收有限量的信息。, 呼叫前转是指将呼叫从一个原来已接通的目的点改发至另一目的点,主要包括CFU(无条件呼叫前转)、CFB(遇忙呼叫前转)和无应答呼叫前转CFNR(Call Forwarding No Response)。,3.5.4 基本的呼叫控制过程,1本地局

21、间成功的呼叫信令流程 2本地局间不成功的呼叫信令流程,图3-15 局间成功呼叫ISUP信令流程,图3-16 局间不成功呼叫的ISUP信令流程,3.6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3.6.1 SCCP概述 No.7信令系统采用消息传递部分(MTP)和用户部分(UP)组成的四级功能结构,能够有效地传送各种呼叫控制信息,是电话通信网特别是数字电话网理想的信令方式。, 在电话网中,所有信令消息都与呼叫和电路有关,消息传送路径一般和相关的呼叫连接路径有固定的对应关系。 但是,随着通信网和通信新业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务需要在网络节点间直接传送控制消息,这些消息和电路无关,有的甚至根本与呼叫无关。, 例如,节点和网

22、管中心之间的信息传送;移动网中,移动交换中心和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或访问位置寄存器(VLR)之间的信息传送;智能网中,业务交换点(SSP)和业务控制点(SCP)之间的信息传送。, 其中有些消息(如网管消息)与呼叫完全无关,有些消息(如移动网和智能网中的信令)虽然与呼叫有关,但是消息传输路径不一定与呼叫或连接相关联。, 要满足在电信网中开放各种智能网业务,移动通信业务,网络运行、管理和维护业务,支持向以分组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演进和互连互通,No.7信令系统必须具有更强的寻址和端到端的信息传送能力。, 而MTP功能还存在下列局限性: (1)信令点编码没有全局的意义,每个信令点的编码只与一个给定的

23、国内网或国际网有关,如果与别的国内网信令点互通时,就不能被识别。,(2)受编码长度限制,信令点编码总数有限。 (3)对于一个信令点来讲,业务表示语SI只有四位,只允许分配16种应用,不能适应未来电信业务发展的需要。,(4)目前的电信业务大多只需要信令传送实时的短消息,随着网络中智能设备的引入,需要在网络节点之间传送大量的非实时消息(如网管消息等)。, 虚电路是最好的方式,即预先建立连接,进行面向连接的信息传送。 而MTP只能实现无连接的信息传送。, 因此,SCCP具有如下特点: (1)能传送各种与电路无关的信令消息。 (2)引入子系统号和全局码,大大地增强了网内和网间信令的寻址能力。 (3)提

24、供无连接和面向连接服务。,3.6.2 SCCP的功能结构与业务, SCCP的功能结构如图3-17所示,主要由SCCP路由控制、面向连接控制、无连接控制和SCCP管理功能模块组成。 路由控制完成无连接和面向连接业务消息的选路。,图3-17 SCCP功能结构, 面向连接控制根据被叫用户地址,使用路由控制完成到目的地信令连接的建立,然后利用信令连接传送数据,数据传送完后,释放信令连接。, 无连接控制根据被叫用户地址,使用SCCP和MTP路由控制直接在信令网中传送数据。 SCCP使用无连接业务的UDT消息来传送SCCP管理消息,实现对SCCP的管理。, SCCP与SCCP用户及MTP传送层间采用标准的

25、原语进行交互,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SCCP提供的业务可分为如下四类: 0类:基本无连接类; 1类:有序的无连接类; 2类:基本面向连接类; 3类:具有流量控制的面向连接类。,图3-18 SCCP无连接业务信令过程示意图,图3-19 SCCP面向连接业务信令过程示意图,3.6.3 SCCP消息格式, SCCP消息封装在MSU的SIF中,MTP通过SIO中的业务指示语(SI = 0011)来识别SCCP消息。 SCCP的消息格式如图3-20所示。,图3-20 SCCP消息格式,图3-21 SCCP路由标记格式,3.6.4 SCCP地址编码, SCCP在网络寻址方面对MTP进行了拓展。 MTP寻

26、址利用的是目的信令点编码(DPC);SCCP则采用了更丰富的地址方式,并且还具备地址翻译功能,寻址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SCCP地址有下列三种类型: (1)信令点编码(SPC)。 (2)子系统号码(SSN)。,(3)全局码(GT,Global Title)。, 地址表示语。,图3-22 SCCP地址结构,图3-23 SCCP地址表示语结构, 全局码(GT)。,图3-24 全局码GT的编码结构,图3-25 全局码GT地址信息结构, 例3-1】 操作人员录入的GT码的GT表示语为4,翻译类型为0(目前只允许输入0),编号计划为陆地移动编号计划(编码为6),地址性质表示语为用户号码(编码为1),地

27、址信息为1234567。 由于地址信息为奇数个,故编码设计为0001(即1)。, 则GT地址信息如下。 GT码内容为:0400610121436507,GT 长度(指示八位位组的字节长度)为8。, 例3-2】 操作人员录入的GT码的GT表示语为4,翻译类型为0(目前只允许输入0),编号计划为陆地移动编号计划(编码为6),地址性质表示语为国际号码(编码为4),地址信息为123456。 由于地址信息为偶数个,故编码设计为0010(即2)。, 则GT地址信息如下。 GT 码内容为:04006204214365,GT 长度(指示八位位组的字节长度)为7。,3.6.5 SCCP寻址与选路,1SCCP寻址

28、方式 SCCP地址信息中的地址表示语指明了SCCP 寻址方式。, SCCP的寻址方式包括两种: (1)按DPC寻址(消息发送到SCCP 用户消息目的地,无需SCCP 转接)。 (2)按GT寻址(消息发送到SCCP 转接点,非直达用户消息目的地)。,2SCCP的选路原则, 由于在INAP、CAP 以及MAP应用中目前只用到了SCCP 无连接服务,下面主要讨论无连接服务时SCCP的选路原则。 对来自本地SCCP用户请求发送的无连接SCCP消息的选路原则如下。,(1)若SCCP 地址包含DPC,且DPC非本节点,则直接送MTP 发送。若DPC为本节点,则回送本地SSN。 (2)若SCCP 地址不包含

29、DPC,则查GT码翻译表,获得DPC后按(1)处理, 对来自MTP层的无连接SCCP消息的选路原则如下。 (1)如果路由表示语=1(按DPC寻址),则本节点为消息目的地。 消息送本节点SSN。,(2)如果路由表示语=0(按GT寻址),查GT翻译表,得到DPC,若DPC为本节点DPC,则送本节点SSN。, 若DPC非本节点,作为新的SIF路由标记,送MTP 传送。,3GT翻译表, 上面提到的GT翻译表也称全局码翻译表,以GT码作为索引,查找该表即可得到新的SCCP地址和寻址方式: (1)DPC+SSN(目的地):按DPC寻址。 (2)DPC+OLD_GT(STP):按GT寻址。,(3)DPC:按

30、DPC寻址。 (4)DPC+NEW_GT:按GT寻址。,4SCCP消息传送示例,图3-26 SCCP消息传送示例,3.7 事务处理能力,3.7.1 概述,图3-27 事务处理能力TC的构成,3.7.2 TCAP的功能结构,图3-28 TCAP的功能结构,1成分子层, 事务处理子层负责传送对话消息的基本单位是成分。, TCAP定义的成分类型包括下列5类: (1)操作调用(Invoke,INV)。 (2)回送结果。 (3)回送结果。 (4)回送差错(Return_Error,RE)。 (5)拒绝成分(Reject,REJ)。, TCAP定义的操作类型包括下列4类: (1)1类:成功失败均报告 (调

31、用INV,响应RR 、RE)。 (2)2类:只报告失败 (调用INV,响应RE)。,(3)3类:只报告成功 (调用INV,响应RR)。 (4)4类:成功失败均不报告(调用INV)。,2事务处理子层,(1)非结构化对话。 (2)结构化对话。,3TCAP的消息格式和编码,图3-29 TCAP消息结构,3.7.3 TCAP应用示例,图3-30 TCAP对话过程,3.8 信令网,3.8.1 基本概念 (1)信令网 (2)信令点(SP,Signaling Point) (3)信令转接点(STP,Signaling Transfer Point),(4)信令链路(SL,Signaling Link) (5

32、)信令链路组(Signaling Link Set) (6)信令链路群(Signaling Link Group) (7)信令关系(Signaling Relation),(8)信令传送方式(Signaling Mode), 直联方式(Associated Mode) 非直联方式(Non-associated Mode)、 准直联方式(Quasi-associated Mode),图3-31 信令传送方式,3.8.2 信令网的结构和特点, 信令网可分为无级网和分级网两类。 如图3-32所示,无级网不设独立的STP,除网状网外无级网的共同特点是:需要很多综合STP;信令传输时延大;技术性能和经济

33、性能较差。,图3-32 无级网和分级网拓扑结构, 网状网虽然传输时延小,不需设独立STP,但互连需要大量的信令链路,在信令点数量较大时,经济性较差。 分级网的特点是:网络容量大,且只要增加级数就能容纳更多信令点;信令传输只经过12个STP转接,传输时延较小;网络设计和扩充简单。, 另外,在信令业务量较大的信令点之间,特别是STP之间,还可以设置直达信令链路,进一步提高信令网的性能和经济性。, 因此,较为理想的信令网结构是一个复合的分级网络。 一般将STP分成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和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两级。 为提高可靠性,HSTP可采用网状互连。,3.8.3 信令网的可靠性措施,图3

34、-33 双平面冗余结构,3.8.4 我国的No.7信令网, 我国的No.7信令网由全国长途No.7信令网和大、中城市的本地No.7信令网组成。,1全国长途No.7信令网, 根据网络的发展规划和厂家能提供的STP设备的容量和处理能力,我国长途No.7信令网采用三级结构。, 如图3-34所示,第一级是信令网的最高级,称为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Higher Signalling Transfer Point),第二级是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Lower Signalling Transfer Point),第三级是信令点(SP)。,图3-34 我国信令网与电话网的对应关系, 长途No.7信令网

35、各级功能如下。,(1)第一级(HSTP)负责转接它所汇接的第二级LSTP和第三级SP的信令消息。 HSTP应尽量是独立式信令转接点。,(2)第二级(LSTP)负责转接它所汇接的第三级SP的信令消息。 LSTP可以是独立式STP,也可以是综合式STP。,(3)第三级(SP)是信令网中各种信令消息的源点或目的地点。,2大、中城市本地No.7信令网,图3-35 大、中城市本地No.7信令网结构,3信令点编码,图3-36 我国国内信令网信令点编码结构,4我国信令网与电话网的对应关系,3.8.5 信令路由及路由选择原则, 信令路由的选择原则为: (1)首先选择正常路由。 如遇故障,则选择替代路由。,(2)如果某信令点到目的地有多条替代路由时,则优先选择经过STP最少的第一替代路由;当第一替代路由不能使用时,再选择第二替代路由。 依此类推。,(3)如果在正常路由或替代路由中有多条(N)同一优先等级的路由,且它们之间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则每个路由上将载送1/N总信令负荷。, 当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的某个路由故障时,应将该路由上的信令业务转移到采用负荷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