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变态与诊断.ppt_第1页
2变态与诊断.ppt_第2页
2变态与诊断.ppt_第3页
2变态与诊断.ppt_第4页
2变态与诊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 李迪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 Eail:,心理诊断技能专题,变心与健心 心理诊断技能(三级),第一部分: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一、变态心理学 二、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三、常见异常心理症状(重点) 四、常见精神障碍 五、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重点) 六、健康心理学 七、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重点) 八、压力与健康,变心与健心结构图,心理健康 压力与健康 正常 一般心理 心理不健康 严重心理问题 变心 可疑神经症 与 认知 健心 常见异常症状 情感 意志行为 异常 精分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心境障碍 常见精神障碍 神经症 应激相关障碍 人格障碍、心理生理、癔

2、症,诊断分类,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生理心理障碍,癔症,重性精神病,人格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常形,变形,有 主动,三原则,一般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无 被动,正常,异常,有无自知力,冲突性质,健康,不健康,十标准,一、 关于变态心理学,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P294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行为主义的理论解释 人本主义的理论解释,二、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第二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 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 医学、统计学、内省经验、社会适应 心理学

3、的区分原则(郭念锋)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区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三、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1、认知障碍 2、情绪障碍 3、意志行为障碍 要求:掌握理解每个名词的概念,并且能够识别,1、认知障碍,感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感知障碍 知觉:错觉、幻觉幻听内脏性幻觉、 感知综合 奔逸、迟缓、贫乏、松弛、破裂、不连贯、 形式 插入、剥夺、云集、强制性思维、 思维障碍 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语词新作、逻辑倒错 妄想 关系、被害、影响、自罪、钟情、内心被

4、揭露感 内容 强迫观念 超价观念 注意:减弱、狭窄 注意/记忆/智能 记忆:减退、增强、遗忘、错构、虚构 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 自知力障碍,辨析:不容易区分的概念,真性幻听 vs 假性幻听 真性幻听:多为言语性幻听,也就是说其内容多为言语性质,就像平常人说话一样,有节奏、语音、语调等的变化,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假性幻听:和前者的主要区别是所谓“听”到的声音是直接在脑内呈现的,不是通过听觉器官听到的。 内感性不适vs内脏性幻觉 内感性不适:身体里面性质不清楚.部位也不具体的不适感特点:定位不明确,性质不清楚甚至多变,不易与躯体疾病所引起的症状区分。 内脏幻觉: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

5、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肺扇动、肝破裂、心脏穿孔、腹腔内有虫爬行等。特点:定位明确,性质怪异,缺乏相应的躯体表现。,辨析:不容易区分的概念,疑病观念 vs 疑病妄想 疑病观念是一种超价观念,是在一定现实基础上形成的,患者担心或相信罹患严重躯体疾病。 疑病妄想是毫无根据的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是内容荒谬的,坚信不疑的思维。 二者在表现很相似,但区别就在于:前者内容是有现实基础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或解释。后者是没有现实基础,是荒谬的,无法解释或理解。 前者见于神经症,后者见于精神分裂症。 疑病妄想vs内脏性幻觉 疑病妄想常常是继发于内脏性幻觉的,就是说先有内脏性

6、幻觉-我的肝腐烂了,再有疑病-我的肝有病,并对此坚信不疑。 内脏性幻觉是知觉,是患者的主观体验,疑病妄想是思维,是对主观体验作出的主观判断。,辨析:不容易区分的概念,强迫 有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 例如每天洗手100次,总觉得洗不干净,明知道没必要,还是忍不住不停的洗手 强制性思维 vs 强迫观念 相同点:都是求助者不能自控的思维。 不同点: 强制性思维量大而杂,混乱,内容一般不重复。 强迫观念具体,一般在同一时刻只有一种,反复出现。,2、情绪障碍,情感高涨 情绪低落 以程度变化为主 焦 虑 恐 怖 情感迟钝 以性质改变为主 情感淡漠 情感倒错 情感脆弱 脑器质性损伤 易 激 惹 强制性哭笑

7、 欣 快,辨析:不容易区分的概念,焦虑 vs 恐惧 恐惧有对象,焦虑没有固定对象。焦虑指向未来,恐惧指向当前。 “考试焦虑”,是对将要来到的考试的焦虑。 焦虑:“经常有不安感,害怕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情感淡漠 vs 情感迟钝 情感迟钝是量的减少,表现为一些高级的、精细的情感逐渐受损。 情感淡漠是对什么都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3、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 意志缺乏 意志减退 协 调 精神运动性兴奋 不协调 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 违拗 腊样屈曲 缄默 被动性服从 刻板动作 模仿动作 意向倒错 强迫动作,变态理论易错题举例,单选1、患者对别人的要求不做出任何行为反应,这是( )。 (A)缄默(B)主

8、动性违拗 (C)被动性违拗(D)木僵 p316 多选2、下列哪些心理障碍可有情感高涨的表现( )。 (A)躁狂发作 (B)抑郁发作 (C)双向障碍 (D)精神分裂症 答案:C、AC,四、常见精神障碍,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第二单元 心境障碍 第三单元 神经症 第四单元 应激相关障碍 第五单元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第六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 第七单元 癔症,1、典型精神病性障碍的分类 精分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心 境 障 碍: 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向、持续性 神 经 症: 应激相关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适应障碍 人格障碍: 心理

9、生理障碍: 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癔 症: 分离性癔症、转换性、流行性癔症,2、典型精神病性障碍的判断,精神分裂症: 如出现幻觉、妄想,精神活动脱离现实 心 境 障 碍: 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 神 经 症: 持久心理冲突,病人能觉察到痛苦但无器质 性病理基础。 应激相关障碍: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 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人 格 障 碍: 人格特征偏离正常(和一般人不一样) 心理生理障碍:与心理因素有关,表现为生理活动异常 癔 症: 无器质性病变,以人格为基础, 以解离(精神)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五、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 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

10、康的标 许三: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 郭十: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 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交、适应 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P326,心理不健康分类,1、一般心理问题 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严重心理问题 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3、可疑神经症 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A 心理不健康分类表,B 许又新神经症诊断标准P320,常形心理冲突 V

11、S 变形心理冲突 简易计分方法,诊断:总分3 不是神经症 3总分6 可疑病例 总分6 诊断为神经症 3 6,六、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一单元 概述 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诊断分类,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生理心理障碍,癔症,重性精神病,人格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常形,变形,有 主动,三原则,一般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无 被动,正常,异常,有无自知力,冲突性质,健康,不健康,十标准,七、 关于健康心理学,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问题 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八、 压力与健康,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第二单元 压力的

12、适应 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心理诊断技能,课程纲要,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摄入性会谈 一、初诊接待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了解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 确定造成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工作范围 二、初步诊断 形成初步印象,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提出心理评估报告,诊断的基本流程,课程结构,学习目标 工作程序 相关知识 注意事项,一、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1、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2、摄入性会谈 3、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4、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5、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1、初诊接待

13、工作要点,直接逼问VS间接询问 初诊接待需要表明态度 初诊接待需要说明咨询性质、权利义务、保密原则、 需要协商咨询方式,2、摄入性谈话,A 确定会谈内容依据的参照点 1、求助者主动求助的内容 2、咨询师观察的疑点 3、心理测评发现的问题 4、上级咨询师下达的目标,B 控制会谈的方向P6,释义:征得患者同意后,把患者的话重复一下并作解释, 解释完以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 中断:在谈话中暂时休息一下,当患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 障碍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强行让他停止说话。 可以:请抽烟,给倒水,请取东西,或者换个地方 继续谈。时间到了可以中止,下次再来。 情感的反射作用:有意识的激一下患者,使他把谈

14、话方 向转到某类话题。初诊一般不用 引导:由原来的话题经由一段中介而引出新话题。,C 关于谈话法P8,倾听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谈话的态度中立性原则 区分与鉴别辨识程度和真伪 谈话法的种类5个 怎样提问题不恰当问题的消极作用P12 谈话内容的选择原则,摄入性会谈:了解病史,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 鉴别性谈话法: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测验; 治疗性谈话:针对精神变态和行为异常所进行的谈话 咨询性谈话:涉及的往往是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的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子女教育培养问题等等。 危机性谈话:这是一种特殊情况,针对发生意外的求助者,如遭到强奸、想自杀

15、、突然受精神创伤等。,会谈法的种类(P9),D 不恰当问题的消极作用,责任转移 造成依赖 产生不准确信息 减少求助者自我探索 产生防御 影响必要的概括和说明,不恰当的提问方式-凯利,E 使用摄入性谈话的注意事项,态度保持中性 提问中避免失误 不讲题外话 不能用指责、批判阻止或扭转求助者 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 结束语要诚恳,不能生硬,3、正确使用心理测验,选择适合求助者使用的心理测验 征得求助者同意,方能使用心理测验 常用的心理测验有: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与行为评定量表、应激及相关量表。 注意:避免乱用,测量结果仅供参考,4、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整理一般资料 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 整理目前精神、

16、身体和社会交往状态 证明材料可靠性 按材料性质进行分类整理 环境、认知、情绪、行为,5、了解既往史、寻找有价值资料P20,询问是否去过医疗机构 询问是否去过心理咨询机构 就诊原因 诊断结果 治疗方法 用药情况 治疗效果,二、初步诊断,1、确定关键点 2、确定是否属于本职工作 3、形成初步印象,分析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十标准、测验) 4、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5、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6、提出心理评估报告,1、关键点的内涵,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形式持续变化而本身性质不变。,2、形成初步印象,分析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使用“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对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

17、进行衡量。 选择有效测验工具对问题进行量化系统评估。 对某些含混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初步区分出是哪类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3、确定是否属于心理咨询范围,使用三原则进行判断P25 主客观统一、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的相对稳定 根据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异行为表现定性P28 确定工作范围P28 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的要及时转介,4、心理问题的诊断,5、提出心理评估报告,临床资料的核实 评估求助者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 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合以上三项内容,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及产生原因,写出报告。,总结:心理诊断的思路(案例题用),A 找到主导症

18、状 B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判断是否属于精神障碍 如果是,再大致确认为何种精神疾病。 C 判断心理冲突类型,常形冲突 Vs 变形冲突,判断是否为神经症。 如果是,再根据主导症状,确认神经症类型。 D 根据持续时间、泛化程度、痛苦程度及功能受损情等情况,确定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顺序:从严重到不严重),总结:下诊断,诊断的整体思路和方法 找到主导症状 根据三原则,判断是否属于心理异常 根据求治动机、自知力、精神病性症状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根据心理冲突类型,判断是否为神经症性问题 根据病程、症状、痛苦程度、社会功能,确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根据刺激类型、持续时间、泛化与否、痛苦程度及功能

19、受损等情况,确定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定性,A 正常 Vs 异常: 三原则 B 健康 Vs 不健康: 许又新三标准、郭念锋十标准 C 不健康分类: 引发原因、时间、社功、泛化 D 神经症的鉴别: a 神经症Vs 心理问题: 冲突性质 b 神经症Vs疑似神经症:许又新神经症评分标准 c 神经症Vs重性精神病:有无自知力,常见问题的鉴别诊断依据,判断神经症和疑似神经症,神 经 症: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心理冲突,即神经症性心理冲突,同时符合神经症及亚型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为神经症,并确认亚型。(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神经症、抑郁神经症、神经衰弱) 可疑神经症: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心理冲突

20、,病程、痛苦程度、社会功能受损伤尚未达到诊断标准,则可诊断为可疑神经症。,诊断标准,二级心理诊断技能,第一节 鉴别诊断 与神经症相关的鉴别诊断 识别其他常见精神障碍 常见人格障碍的特点 第二节 识别病因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因素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区分不同类型的神经症,常见神经症的诊断要点,特点:焦虑的情绪体验、身体表现 主要类型:急性焦虑发作、广泛性焦虑,特征:对健康过虑、对身体过分注意、感觉过敏,疑病观念 临床相:各种主观症状、未发现器质性疾病,医生解释不能消除其疑虑、多合并焦虑抑郁,临床特征: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 种类:原发性强迫、继

21、发性强迫动作,特点:害怕与处境不相称、痛苦及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回避、社会功能受损 种类: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殊恐惧症,神经症案例,小军,25岁,某大学在读研究生,8个月前的暑假,小军邻居家的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病去世。虽然知道老人是因心血管疾病而亡,但小军听后仍十分害怕,担心自己也会害“心脏病”而亡。 此后,小军多次到心血管内科进行心电图检查,并未发现有心电图异常,医师保证他不会有心脏病,但他认为医生不负责任,检查不认真,因而对医生的保证嗤之以鼻。为了证实自己“有病”,小军还进行了24小时的心电图监测和进行了心脏彩超等项检查,但均未能发现小军的心脏有任何异常。小军此时仍不相信

22、医生的判断结果和检查结果,认为医生有意隐瞒病情。为找到证实有病的确实证据,小军每天数十次把自己的脉搏,一旦发现脉跳有增快或减慢,就认为是“心脏病”发作而到医院就诊。,神经症诊断的整体思路,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基础; 根据三原则、求治动机、自知力、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 分析心理冲突类型,与非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找到主导症状,确定神经症亚型; 根据病程、痛苦程度、社会功能(许又新的6分法),确认神经症或可疑神经症; 鉴别诊断(定性、亚型、症状),识别病因,心理因素(认知),错误认知或错误观念 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事的持久偏见 记忆中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价值观的偏离 心理发育停滞 个性因素一般包含在心理因素里面,案例问答题举例,一般情况:柳某,女,二十一岁,某科技大学三年级学生。 求助者自述:认为自已是个怪人,有害羞的怪毛病。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神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浑身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最害怕接触男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