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各领域内容安排和特点介绍

收藏

预览图
编号:10097680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9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10-23 上传人:mkjaf****3.com IP属地:贵州
20
积分
关 键 词:
人教版 小学 数学 教材 领域 内容 安排 特点 介绍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各领域内容安排和特点介绍 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兴隆分站 本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自身的特点,将《标准》中四个领域的内容分别化分为若干单元,以单元为单位穿插编排到各册教材中。全套(12册)教材共有95个单元,教材设计606课时内容(包括每册最后的“整理与自评”和最后一册的“回顾与整理”),新知识学习安排530课时。其中,数与代数53个单元,322课时,占全套教材总课时数的60%;图形与几何30个单元,108课时,占总课时的20%;统计与概率12个单元,38课时,占总课时数的7%;全套共安排67个综合与实践活动,69课时,占总课时数的13%。 一、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的内容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它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数、符号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语言,从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工具,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初步的应用能力。 在“数与代数”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数概念的建立、扩充以及数的运算,公式的建立和推导,方程的建立和求解等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信心,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初步的创新意识。与传统教材相比,本教材一方面在内容编排上做了较大创新。另一方面,更加强调通过大量的、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的意义,强调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出发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与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单元设置和内容安排 “数与代数”领域,包括六部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比和比例;探索规律。 各部分内容单元设置和安排如下: 1.数的认识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并在不同的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数感的建立是一个逐步体验和发展的过程,需要通过每一学段、每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循序渐进地培养。为了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本套教科书将数的认识分为整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负数的认识、数的整除六部分内容。 整数的认识分为1-1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6个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1-10各数的认识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分散在三个单元中教学,包括认识10以内各数,<、 =、>,1-10各数的顺序及序数意义,感知合与分的方法,知道10以内各数的组成。第一单元《准备课》中安排了两课内容,第一课《数一数》,通过活动认、读1—10各数,初步了解学生学前数数、认数、读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对1~1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而不是正式教学。第二课《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安排了《1-5的认识》、《比多少》、《第几》、《合与分》、《0的认识》5个内容,从数概念的不同方面:基数、数的顺序,书写,大小比较,序数、数的组成等几个方面进行认识1-5各数和0。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分《6、7的认识》、《8、9的认识》、《10的认识》三课时,这里增加了用点子图表示数。 11-20各数的认识安排在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分两课《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数的顺序和比大小》。仍然是从数概念的几个方面:数数、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来认识的。 100以内数的认识安排在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分《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几课来认识100以内各数、数的组成,个位、十位、百位。 千以内数的认识安排在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中,分《数更大的数》、《千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数的大小比较》三课进行教学。 万以内数的认识也在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中,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数位顺序》、《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总结万以内数的读法》、《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共7课时。 在这部分教材中,不仅安排了传统的有关万以内数概念的基本内容,还增加了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万、三位数、四位数的意义的教学。让学生在认识这些数的过程中感知和经历更多的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数的含义,使学生更具体、更准确地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使学生逐步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发展数感。万以内数的读写不再分开教学。把数的读、写、组成结合起来教学。 大数的认识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当中,分为《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5课时。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写时,先在万以内数读写法的基础上教学整万数的读写法,再教学含有两级的数的读写法,以便于学生的迁移类推,同时突出了我国的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内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选择突出了数学的文化特色。 分数的认识分为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再认识两个阶段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有《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认识几分之几》、《十分之几的认识》、《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共5课时内容。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 分数的再认识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教学,共六课时:《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中安排了《倒数的认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 小数的认识分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再认识两个阶段。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有《小数的认识与读法》、《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3课时。目的是达到课标中对第一学段的要求“能认、读、写小数”。 小数的再认识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中,有《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共7课时,还有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中的《循环小数》。这部分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开始系统学习小数。 百分数的认识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分《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3课时。编排上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选取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时代气息的素材。 负数的认识安排在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中,共4个例题。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学生以往所认识的数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负数”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材的编排,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逐步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这里还初步渗透了数轴的概念,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识结构,以及初步体会负数、零和正数的大小关系,初步认识数轴上数的顺序,加深学生对有关数的知识的理解。 数的整除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中,共3课时,《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不再以整除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与倍数,而是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乘法算式得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增加了直观和联系实际,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加强了拓展性和知识性,这样的编排使因数与倍数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与数论相关的最基础的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实际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逻辑思维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2.数运算 数的运算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四则运算(其中包括口算、估算和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四则运算是基础,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是对它的巩固和延伸。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是前提,掌握运算方法是重点,理解算理是关键。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的运算是按整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分数的运算和百分数运算的顺序进行的。本套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将整数的运算分布在1-4年级,具体编排如下: ●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加减法;0的加减法),本单元是认数与计算分开编排,先集中认识1~5各数,再教学加、减法。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本单元是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的。计算穿插在认数(6、7;8、9;10)的各段中,每段在认数之后都有相应的加减计算。这部分计算,主要是结合操作和图来教学(也就是“一图二式”“一图四式”)。教材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一图二式”“一图四式”老师们有一些现实问题: 比如◎◎◎ ◎◎在一图二式中,列两个加法算式。而它到了一图四式,不仅列了两个加法算式,还列了两个减法算式,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列减法算式?不好把握。 在列减法算式时,有的学生列出了把两部分相减的算式。3-2=1。学生的算式也是有道理的,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针对这些问题,教材进行了一些调整: ①改变了“一图几式”的编排:压缩“一图二式”(不再作为一小段),直接由“一图二式”过渡到“一图四式”,最后由“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三式”(一加两减)。 ②回避了两部分相减的算式。 对于写出把两部分相减的减法算式,我们并不要求,如果学生写出也是可以的。但为了避免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回避了这种问题,一般把被减数和减数都给出了,只要求学生根据图算出得数。这里要注意把数的组成练习和计算练习紧密结合起来。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主要是通过操作(摆小楱)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教学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 第八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计算的具体内容和结构,仍然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适当突出“凑十法”。) ●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解决问题。)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已经在前面学过,在这里重点是列竖式计算;加减法估算: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关于估算,《课标》中有明确的说明,它是这样描述的:“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两点:估算、解释过程))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2----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7-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这两个单元编排特点大体是一致的,但和原教材相比,实验教材在编排上主要有两个变化: 1、除法不再结合着乘法同时出现,主要是为了分散难点。 2、乘法的意义不变,但不再区分乘数、被乘数。 ●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结合计算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结合计算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整千数的加减法;整十或整百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第七单元: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一)(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加减法估算。) ●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万以内加法和减法(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超过100);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验算)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主要是利用2-9的口诀计算的;解决问题)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 ●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口算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除法的验算。)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这里先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口算: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笔算: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这里主要是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再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积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同时渗透函数思想;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用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商的变化规律)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同级运算顺序,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含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加法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乘法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简便计算) 小数、分数、百分数运算部分的教材编排与整数运算部分编排结构基本相同,都是先从认识数开始,再到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其中小数、分数的认识都集中到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学年——三年级,小数、分数的计算集中在第二学段,四至六年级完成。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关于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教材编排特点: 小数运算主要安排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包括: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第二部分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包括:小数加减法及混合运算和小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第三部分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包括: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第四部分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包括: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用计时器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去尾法进一法的应用)。 分数运算主要安排了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1减几分之几;第二部分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法,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第三部分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包括: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和混合运算;第四部分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包括:运算意义、分数除以整数、整数、分数除以分数、分数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 百分数的运算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一般应用、折扣和纳税。 3.常见的量 在小学阶段,常见的量主要包括:时间、人民币、长度、角度、重量、面积、体积和容积共计八个方面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多数都分布在第一学段里。 时间这部分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在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包括:认识钟面、电子表和整点;第二方面是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包括:认识“分”、认识几时几分和解决问题;第三方面是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时分秒,包括:秒的认识和时间的计算;第四方面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年月日,包括:年月日的认识1、年月日的认识2、24时计时法和制作年历。 人民币部分主要体现在一年级下册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包括:认识圆角分、进率、简单计算和解决问题。 长度部分包括两部分,分别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长度单位,包括:统一单位、认识厘米、认识米;第二部分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包括:毫米、分米的认识和千米的认识。 角度方面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认识,包括:认识角、认识直角、认识锐角和钝角以及解决问题;第二部分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包括: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画角。 重量方面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包括克和千克的认识、常见的秤和解决问题;第二部分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包括:吨的认识。 面积出现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这部分,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的进率以及公顷和平方千米。 体积出现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包括:体积与体积单位和体积间的进率。 容积与体积一样同样出现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主要包括:容积和容积单位。 4.式与方程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从算术学习转向代数学习的重要转折点,是学生后续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这部分教学内容都安排在第二学段,包括“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两个内容。“用字母表示数”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中,包含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和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这四方面内容。“方程” 也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中,包含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的解以及解形如ax=b、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问题、列方程解乘除计算的问题、ax-b=c、ax+ab=c、ax+bx=c这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在教学时要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5.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的知识是小学阶段数学最后学习的内容,比和比例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小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这部分包括“比”和“比例”两个内容。“比”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中,包含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应用这三方面内容。“比例”安排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中,包含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成反比例的量、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这几方面内容。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注重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概念;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6.探索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二两个学段把“探索规律”规定为独立学习的内容,并且指出“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小学数学中“探索规律”选取的内容主要是图形变化规律、数列变化规律和操作活动变化规律,内容设计的活动性、探究性比较强。《标准》在两个学段都有要求。第一学段内容标准是“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安排在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和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找规律中。一年级下册内容主要是探索图形与数字中的简单规律;二年级下册内容主要是探索图形与数的稍复杂排列规律。第二学段内容标准是“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和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三年级上册是探索99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中乘数和积的规律;四年级上册是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四年级下册是探索多边形边数和分成三角形个数的规律。此外,“探索规律”内容还以“数学广角”为题进行独立单元设计,并分布在各个年级。在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安排了简单的搭配问题;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安排了稍复杂的搭配问题;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安排了集合和等量代换问题;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安排了烙饼问题、沏茶问题、卸货和田忌赛马这四个内容;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了植树问题;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安排了数字编码;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安排了找次品;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安排了鸡兔同笼问题;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安排了抽屉原理。《标准》把“探索规律”置于突出的位置。一方面,在公式、法则、算法等规律性知识的教学中强调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的过程;另一方面,将“探索规律”作为数与代数中的独立内容,以加强这方面知识的教学力度。探索规律”的学习应当从一年级开始并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安排,探索规律的过程必须蕴含一定的思维质量,体现解决问题的探索性。 (二).“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表现在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从数学应用的角度讲,数感不单单是对数概念和数运算的理解,更重要是一种主动地或自动化的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和态度。《标准》认为,小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6个方面) 《标准》对数感的描述,为教材编写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依据。本套教材重视培养学生数感的主要体现是: 第一,在认识数的过程中,重视数感的培养。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整数、小数、分数、负数等数的概念,教材通过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生熟悉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让学生经历初步认识、理解、建立数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师生交流,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认识1~5各数,结合情境图,“看图说话”通过“1可以表示什么?2可以表示什么?经历数的认识抽象过程,估计、数一把花生、一杯花生有多少粒等”,体会实物与数的对应关系,解数的意义;一年级下册,安排红金鱼比黑金鱼多的多,黑金鱼比红金鱼少一些等内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数的实际意义,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二年级下册和四年级上册,通过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说,乃至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认识并感受1000、10000以内的数,乃至亿以内数,将一亿张纸摞起来了,量一量有多高,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数的概念;三年级上册,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认识分数;三年级下册,结合学生熟悉的商品标价认识小数;六年级上册,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和生活紧密联系认识百分数; 六年级下册,结合学生熟悉的天气温度,了解负数的意义等,无论教材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均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二,在数学运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首先,本教材特别重视估算。如,学习两位数加法时,讨论“二十几加三十几结果可是多少”;加减计算练习时,先估计一下结果,再计算;学习乘除法时,先估计积是几位数,再计算等。另外,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选择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如何运用计算结果,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三年级上册,租船问题,每条船坐5个人,44个人需要租几条船?在这个现实背景下,学生不能只是简单计算445=8…4,而要理解这个余数4是什么意思。4表示什么呢?44个人租8条船还剩下4个人。进而要想到剩下4个人也需要1条船,所以要租9条船。 (2)重视口算 “应重视口算”是《标准》提出的明确要求。一个人的口算技能水平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能熟练地进行口算,不但是一个人日常数学应用的基本技能,更是进一步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基础。本套教材把提高学生的基本口算技能作为一、二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改变传统教学中单纯进行计算训练的方式,而是设计丰富的、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练”口算。如,数学游戏,看数说口诀、数蛤蟆……,这种练习口算的方式,使学生感到新奇、有挑战性,而且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算式,更重要的是,这种口算训练,不是学生被动地看算式写得数,而是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形成算式与结果的过程。一、二年级每册教材都安排了多个这种游戏。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写算式的练习。把学生被动的、枯燥的口算训练,变为学生乐意参与的、主动地学习。 (3)重视算法多样化 《标准》明确提出:“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不同的人对数学理解的个性化表现,也是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本套教材把重视算法多样化体现在鼓励学生个性化算法的交流中,其主要理念和做法是: 第一,承认数学运算方法的多样化,尊重每个人数学计算方法的个性化,把让学生了解多种计算方法作为教材设计的重要内容。如,20以内加法中的“凑十法”,传统教材只讲把大数凑成10,即“拆小数凑大数”。本教材在介绍“凑十法”时,不但介绍把大数凑十,还介绍把5凑成10。 第二,把重视算法多样化体现在学生个性化算法交流、分享活动中。教材不是单纯呈现几种方法,让学生了解,更不要求学生掌握多种算法。而让学生在个性化算法的交流中,了解他人的计算方法,反思自己的方法,进而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方法 (4)注重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估算主要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估算也有利于把握结果的合理性。因此,估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套教材对估算的内容设计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做法: 第一,估算教学不是单纯的技能教学,更重要是一种意识、习惯的培养; 第二,估算技能的提高需要有一个不断的、反复尝试、练习的过程,数学教材和教学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更丰富的教材进行估算训练; 第三,把估算的内容贯穿在全部数学教材中。除把估算的内容穿插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全过程外,还在“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安排了大量的估算的内容。 (5)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一谈到“应用”两个字,人人往往想到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大家非常熟悉,过去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学生学习的应用题,有很大一部分远离学生的生活,有的虽然是生活中的问题,也被人为的进行文字修饰为数学语言化的典型问题。这样的应用题,不利于学生对问题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的理解,教师就只好用画“关键句”、找“关键词、字”,记模式化的方法来应付考试卷上的应用题。可想而知,这样学习的应用题,考试时,一遇到稍为灵活的、或是没见过的问题,学生会感到一头雾水,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是无从下手。所以,过去教材中的“应用题”,只能理解为“应用”某一解题方法解“标准化”的数学问题,而不是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标准》关于应用意识的刻画,为我们理解应用意识、设计教材内容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支持。本套教材主要有以下几做法。 第一,通过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和事物,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在数的认识及所有新知识的学习时,都力求选取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实际生活。 第二,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首先要让学生能够发现事物中的数学信息,理解“数学问题”与事物中信息的关系,进而培养数学的眼光,即数学问题意识。考虑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直觉思维较好,抽象的问题思维较弱的特点,在学习计算时,更多的选取学生生活环境中经常发生的事情,通过“情境+问题”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先观察情境图中,了解数学信息,再解决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选择图中的信息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与图中的信息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三,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本教材一方面,所有的加、减、乘、除计算都力争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以多样化的“问题”形式出现,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结合有关单元内容,中、高年级每册教材都设计了一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如,三年级上册,在乘除单元设计“玩碰碰车问题”;在吨的认识单元设计了“制定运输方案”等。这些数学活动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和机会。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结果,而更重视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图形与几何领域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工具。“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一)单元设置和内容安排 “图形与几何”领域,包括四部分:⑴图形的认识;⑵图形的测量;⑶图形的运动;⑷图形与位置。图形的认识包括:线、角、形、体、观察物体;图形的测量包括:长度单位及测量、周长、面积、体积;图形的运动包括:图形的运动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包括:位置、方向、路线、比例尺。 1、图形的认识 我们来了解一下人教版教材关于“图形的认识”的编排结构和特点。我们按照线、角、形、体、观察物体的顺序来一一介绍:关于“线”教材安排在了二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上册,在二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长度单位里安排了“认识线段”;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角的度量安排了“直线、射线和角”,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里安排了三课时:“平行和垂直”、“画垂线”、“画平行线”。人教版教材将“角”的内容安排在了二年级上下册和四年级上册,二年级上册三单元的角的初步认识里安排了三课时:“认识角、画角”,“认识直角、画直角”,“认识锐角和钝角”,二年级下册三单元的图形与变换再次安排了“锐角和钝角”,四年级上册的二单元角的度量里安排了“角的分类”。“形”的教学安排在了这五个学期,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里安排了2课时:“认识平面图形”、“图形的拼组”;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四边形里安排了“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课时;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里安排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和“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共安排了5课时,包括:“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图形的拼组”;六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圆里安排了认识圆。“体”的教学安排在了这三个学期,一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里安排了“辨认立体图形”;五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安排了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特征”、“正方体特征、比较长、正方体特征”;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里安排了“圆柱的认识”和“圆锥的认识”。“观察物体”被安排在了二年级上册和五年级上册,二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里安排了“从四个方向观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 “判断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看到是图形和根据看的图形想象立体”这两个课时;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里安排了3课时:“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2、图形的测量 在小学阶段,图形的测量包括长度单位与测量、周长、面积和体积四部分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图形的测量”的课程内容的安排,重视量与测量,并把它融合在有关内容中,加强测量的实践性。其要求主要包括:体会测量的意义,体会并认识度量的单位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基本图形的长度(包括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公式,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 具体来说,它们在教材中的分布如下: 长度单位及测量安排了三个单元,它们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及测量;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具体课时安排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及测量: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第二课时:认识米以及米和厘米间的进率;第四课时:画线段;第五课时: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第一课时:认识毫米;第二课时:认识分米;第三课时:认识千米;第四课时:米和千米的单位换算。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角的度量;第四课时:画角。 周长的内容共安排在了两个单元中,分别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和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具体课时安排如下: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第三课时:周长;第四课时:长方形周长第五课时:正方形周长;第六课时:估计。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第二课时:圆的周长。 面积的内容共安排在了五个单元中,分别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具体课时安排如下: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二课时: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对比;第三课时: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第四课时:例3利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第五课时: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第六课时:公顷和平方千米。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二课时:三角形的面积;第三课时:梯形的面积;第四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第三课时:圆的面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三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第四课时:正方体的表面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二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体积的内容安排在了两个单元里,分别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具体课时安排如下: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五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第六课时: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一);第七课时: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二);第八课时: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第九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三课时:圆柱的体积;第五课时:圆锥的体积。 3、图形的运动 “图形的运动”包括图形的运动和图形的变换。图形的运动在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里安排了: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里安排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图形的变换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里安排了: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设计镶嵌图案。 4、图形与位置 在小学阶段,图形与位置包括位置、方向、路线和比例尺四部分内容。具体来说,它们在教材中的分布如下: (1)位置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包括“上、下、前、后”和“左、右”两部分内容。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位置与方向》,本单元安排了四个例题,其中前三个属于“位置”的范畴,例1是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例2是根据方向和位置,在图上绘出物体位置;例3是体会位置的相对性。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本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教学用数对确定教室里座位的位置;例2教学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教学目标是(1)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方向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本单元共安排了五个例题,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路线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位置与方向》,本单元安排了四个例题,其中前三个属于“位置”的范畴,例4则是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由小组内的一名学生描述自己确定的那条线路,其他学生按这名学生的描述绘制线路图,然后在组内讨论每一个人绘制的路线图是否清楚、准确,并加以修改和完善。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借助不同的参照物确定物体的位置,并画出线路图,而且能够感受到合作的意义和交流的重要性。 (4)比例尺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本单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其中比例的应用属于比例尺的范畴,内容包括: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2)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通过这部分学习,一方面巩固比和比例的有关概念,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内容特点: (1)、重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首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本套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学生熟悉的、三维空间的内容,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描述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如,从观察学生身边的物体,把样子想象的放在一起,认识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交流看到的图形,亲身体验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一样的,再判断某个图形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初步形成他们对三维空间与二维平面之间的联系。再设计观察一个物体,先想象一下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再实际观察、判断等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重视动手操作。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多是直观的、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直觉动作思维是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本套教材,充分利用动手操作,帮助学生认识图形、感受图形特征,进行图形计算。如,通过用小棒拼图形认识角;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通过对折、剪纸认识轴对称图形;通过做风车、拉抽屉等活动认识旋转和平移现象;通过用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用小立方体摆长方体,探索长方形面积和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探索它们的面积公式等。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与过去教材相比,《标准》把《大纲》中的统计初步知识改为“统计与概率”,对小学阶段来讲,主要是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一年级开始了解统计的知识;淡化过去单纯统计量的计算和图表的认识,增加了可能性的认识,强调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强调对统计特征和统计量实际意义的理解,强调统计与其它内容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或观念)。 “统计与概率”领域1~3年级、4~6年级两个学段分别包括两部分。1~3年级:⑴数据统计活动初步,⑵不确定现象。4~6年级:⑴简单数据统计过程,⑵可能性。 本套从起始年级开始就安排了统计的内容,每册一个单元,具体内容如下:(知识树) 统计与概率具体分为统计与概率两部分。统计部分又具体分为统计表、统计图和统计量。统计表又有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之分;统计图分为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模糊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又为以一当一、以一当二、以一当五、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主要分为单式和复式两种;统计量主要有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个。概率部分在小学主要体现为可能性。 具体分布情况: 单式统计表主要在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一课时的内容:自己选定标准分类计数;复式统计表在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也有一课时的内容:复式统计表 象形统计图出现在一年级上册准备课单元,内容为:我们的校园;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主要在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在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在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在一、二年级主要是对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三、四年级才是对条形统计图的具体分析。单式条形统计图分布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具体又可以分为两部分的内容,主要为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又具体分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例1)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例2);单式折线统计图在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具体有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例1)和锯齿形折线统计图(例2);复式折线统计图在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在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两部分的教学内容分别为认识和应用;表述模糊的统计图在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要是能准确分析表述模糊的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达的信息。 平均数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两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平均数,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中位数的教学在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要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中位数,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特点并能够运用中位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众数在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要是理解众数的特征及在统计中的意义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具体分为体验并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及能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可能性的大小也在三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主要是能比较多种结果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方法和根据得出结果总数,再看哪种结果在总数占的比例多两部分内容;用分数描述概率在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具体又分为三部分的内容,即: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用几分之一表示可能性);用几分之几表示概率和根据罗列的结果计算可能性。 2.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发展自己的统计观念。《标准》认为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3个方面) 《标准》对统计观念的描述,为教材编写提供了具体的依据和要求。本套教材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设计学生亲身参与的统计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统计观念的建立需要多次的亲身经历,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是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最有效的方法。本套教材把让学生亲身参与统计全过程贯穿于各册教材中,除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外,还更多设计本班学生的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验统计的价值。如,三年级上册调查小组50米跑的成绩;四年级上册“个人及家庭收到贺卡的调查统计”;等等。 第二,结合具体问题,使他们体会到统计的价值和学习统计的必要性,从而培养统计意识(观念)。如,一年级下册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生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体会统计的必要;三年级下册通过讨论“篮球比赛,哪个队的身高高些”,认识求平均数的必要性等。 (2)重视对统计实际意义的理解 本套教材特别重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学习统计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图表和统计量的实际意义。主要做法是: 第一,把读“统计图表”贯穿在统计学习的全过程。如,三年级下册通过统计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四年级上册读个性化统计图。四年级下册 “读报刊、杂志、媒体上的统计图”等。 第二,结合具体的实例,使学生理解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如,认识平均数,结合求小组每个人收集矿泉水瓶个数的问题,讨论求出每个人收集矿泉水瓶个数的方法。再如,选择全班同学身高这一组比较典型的数据,认识众数的概念,然后讨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不同意义等。 (3)重视可能性,渗透概率思想 对于小学来说,“可能性”的内容是过去教材中没有的,《标准》在1~3年级、4~6年级都对可能性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本套教材在重视“可能性”方面,有以下两点做法: 第一,结合其它领域的内容,渗透可能性思想。如,学习11~20各数认识,“猜一猜,纸片盖住的小棒可能是几根?”,探索组合规律时,“三个人进行乒乓球比赛,结果可能有几种”等。 第二,两个学段分别安排了独立单元,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和亲身参与实验活动,研究可能性问题,并在可能性结果研究的基础上,渗透概率知识。如,五年级上册,“抛硬币有2种可能,那么,正面向上可能性是”,反面向上的可能性也是。这里不出现概率的名称。 四、综合与实践 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中设置了四个部分,综合与实践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和要求是:给学生提供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解决与生活经验联系密切,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一至六年级共安排了21个主题活动,其中一至三册每册安排了一次活动,其他册每册安排了两个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强调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关注学生参与活动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情况,重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和多样化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 一年级安排两次活动,分别是上册的《数学乐园》、下册的《摆一摆,想一想》。 《数学乐园》是安排在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后,具体活动是一个下棋游戏。本次活动的学习基础是学习了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比大小、数的顺序、基数和序数的意义、认读写)及加减法计算,“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位置和立体图形的认识。活动目标是让学生调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摆一摆、想一想》是安排在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后,具体活动是把一定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活动的基础是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组成、统计,活动目标是巩固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体验位值制思想。同时,让学生有所发现,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 二年级安排了三次活动,分别是上册的《量一量,比一比》和
内容简介: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各领域内容安排和特点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0097680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