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法规标准介绍PPT课件_第1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法规标准介绍PPT课件_第2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法规标准介绍PPT课件_第3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法规标准介绍PPT课件_第4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法规标准介绍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相关法规标准介绍,伍云山 2010年9月,2,4.3.2 法规和其他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和获得适用法规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组织应及时更新有关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3,我国主要OHS法律法规 宪法 法律: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 行政法规:条例、办法、规定、实施细则、决定等 地方法规 经我国批准生效的国际劳工公约 标准,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

2、待遇”第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第48条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 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36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38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第40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3、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07年12月14日修订) 第41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4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4、(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第45条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8年1月1日)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2008年7月17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 第52条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第53条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题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5、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54条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第55条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第56条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第57条国家建立伤亡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9,中华人民

6、共和国劳动法,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58条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第59条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第60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第61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第62条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 第63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

7、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第64条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第65条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9月1日 国务院)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1990年1月18日劳动部发布)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1994年12月9日 劳动部),10,劳动法主要相关法规标准,11,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节,放假1天

8、(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12,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三条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15-34岁的人为青年);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13,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

9、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14,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

10、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15,职业病防治主要相关法规标准,1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2条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第15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之日起三十日

11、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目录和分类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17,职业病目录,一、尘肺(13种) 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三、职业中毒(56种) 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 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六、职业性皮肤病(8种) 七、职业性眼病(3种) 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九、职业性肿瘤(8种) 十、其他职业病(5种),18,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一、粉尘类( 13种) 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

12、辐射)(射线、射线)等 三、化学物质类 (56种) 四、物理因素(4种) 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局部振动 五、生物因素(3种) 六、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8种) 七、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3种) 八、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3种) 九、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8种) 十、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5种),19,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1.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 2.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4.3.2 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

13、分级法相结合原则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检查表法 依据评价标准、规范,编制检查表,逐项检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有关内容与国家标准、规范符合情况。 类比法 利用同类和相似工作场所监测、统计数据,类推拟评价的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定量分级法 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性、劳动者接触时间进行综合考虑,计算危害指数,确定劳动者作业危害程度等级。,20,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2.4.3.3 评价内容和指标 2.4.3.3.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 2.4.3.3.2 选址、总平面布置按国家有关职

14、业卫生标准。 2.4.3.3.3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a. 采用无毒、低毒或避免劳动者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工艺; b. 在生产许可的条件下,隔离含有害作业的区域,使其避免对无害区域或相互之间的污染和干扰; c. 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布置在工作地点机械或自然通风的下侧; d. 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热作业应设在建筑物的最上层;热源应尽可能设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有天窗下方。 2.4.3.3.4 建筑物卫生学要求 建筑物容积应保证劳动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量,设计要求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建筑物的构造应使产生粉尘、毒物的车间结构表面不易积尘沾毒,并易于清除;热发散车间应利于通风散热;高湿

15、车间应设置防湿排水设施,防止顶棚滴水和地面积水; 建筑物采光、照明符合现行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作废)、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等。,2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2.4.3.3.5 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主要包括: 除尘设施 排毒净化设施 通风换气设施2.4.3.3.1 事故应急设施 噪声控制设施 防暑设施 防寒设施 防湿设施 振动控制设施 非电离辐射防护设施 电离辐射防护设施 2.4.3.3.6 应急救援设施 2.4.3.3.7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4.3.3.8 卫生设施 2.4.3.3.9 职业卫生管理 2.4.3.3.10 职业卫生经费概算,2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3

16、.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3 现场调查 3.3.1 生产过程的卫生学调查:了解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和确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化学因素(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原料、半成品、中间产物、产品和废弃物的名称、生产和使用数量、理化特性、劳动者接触方式和接触时间;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低温、振动、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 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致病病原体。 3.3.2 作业环境卫生学调查: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学卫生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3.3.3 调查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现行工业企业设计

17、卫生标准规定进行施工,是否落实各阶段设计审查时提出的职业卫生审查意见。,2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3.3.4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善情况; 职业健康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健康监护情况; 职业卫生资料归档情况。 3.4 现场监测: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 3.4.1 测试方法:按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3.4.2 测试条件:按设计满负荷生产状况。 3.4.3 测试频次:根据生产工艺、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变化情况以及危害程度分类,一般连续采样测定三天,每日上、下午各一次。 每次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取

18、样品不得少于三个,测试结果取其均值(放射、噪声等物理因素测试结果除外)。 特殊情况按相应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3.4.4 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测试点的设置原则见附件。,24,GBZ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引用标准,25,GBZ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引用标准,2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其它与职业卫生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程和规范,如:,27,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规定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当在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用人单位申报后,因采用的生产

19、技术、工艺、材料等变更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改变的,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内容。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不收取费用。,28,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修订,将22号令规定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为一般和严重两种”修改为“轻微、一般和严重三类”,同时49号令还将一些原来列为严重职业病危害的项目,考虑到其防护措施完善有效、接触人员少或接触时间较短、发生职业病危害风险较小,改为一般或轻微危害项目,对轻微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实行备案管理。 对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作了调整。如:原22号令把放射性危害因素均列为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本次修订将一些防护严密、活度低(如料

20、位计、液位计等)的含放射源设备以及乙、丙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作业等职业危害调整为一般职业危害。另外,对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因素也根据高毒物品目录规定作了相应调整。,29,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按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确定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30,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二)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

21、害因素监测结果; (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四)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31,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预防性健康检查是指对食品、饮用水生产经营人员、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有害作业人员、放射工作人员以及在校学生等按国家有关卫生法律、法规规定所进行的从业前、从业和就学期间的健康检查。 受检单位应按规定向卫生监督机构提交受检人员名单;并由受检单位负责建立个人健康档案。,32,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预防性健康检查的内容: 对从事食品、饮用水生产经营人员、化妆品生产人员、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人员,主要检查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活动性肺结核和皮肤病

22、等疾病。 对有害作业人员和放射工作人员主要检查职业禁忌症、职业病及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对在校学生主要检查生长发育、健康状况以及常见病、传染病和地方病。 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对预防性健康检查内容另有规定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 根据实际情况,确需增减的预防性健康检查的具体项目,须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33,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预防性健康检查的频次依照相应的卫生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进行。 全国预防性健康检查统一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性健康检查用表,包括: 1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表; 2有害作业人员健康检查表; 3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 4学生健康检查表。,

23、3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第23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24条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29条 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

24、人员签字。 第三章 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第五章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35,安全生产相关的主要法规和标准分解,安全标志 化学品使用管理 劳动防护用品 机械安全 电气安全 防爆 防雷 ,防静电 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消防 建筑 应急准备和响应 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36,安全标志和适用标准,37,GB2893-2008安全色,38,GB2893-2008安全色,安全色与对比色的共同应用,39,GB 15630-1995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40,GB 7231-2003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41,GB 7144-1999气瓶颜色标志检

25、验色标,42,化学品使用管理相关的主要法规,43,化学品使用管理相关的主要标准,44,化学品使用管理相关的主要标准,45,GB/T 16483-2008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内容和项目顺序,SDS将按照下面16部分提供化学品的信息,每部分的标题、编号和前后顺序不应随意变更。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2) 危险性概述;3) 成分/组成信息; 4) 急救措施;5) 消防措施; 6) 泄漏应急处理;7) 操作处置与储存;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9) 理化特性;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11) 毒理学信息; 12) 生态学信息;13) 废弃处置; 14) 运输信息;15) 法规信息; 16) 其他信息

26、。,46,GB/T 16483-2008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内容和项目顺序,确定是否应当制作SDS的标准: 应当为符合GHS中物理、健康或环境危险统一标准的所有物质和混合物及含有符合致癌性、生殖毒性或靶器官系统毒性标准且浓度超过混合物标准所规定的安全数据单临界极限的物质的所有混合物制作安全数据单。 主管当局还可要求为不符合危险类别标准但含有某种浓度的危险物质的混合物制作安全数据单。,47,劳动防护用品相关的主要法规和标准,48,机械安全相关的主要法规,4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是指: 锅炉; 压力容器(含气瓶); 压力管道; 电梯; 起重机械; 客运索道; 大型游乐设施; 场(厂)

27、内专用机动车辆。,50,气瓶的检验周期和报废期限规定,51,机械安全相关的主要标准,52,特种作业人员,(1)电工作业; (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 (3)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 (4)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 (5)登高架设作业; (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 (7)压力容器作业; (8)制冷作业; (9)爆破作业; (10)矿山通风作业; (11)矿山排水作业; (12)矿山安全检查作业; (13)矿山提升运输作业; (14)采掘(剥)作业; (15)矿山救护作业; (16)危险物品作业; (17)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其它作业。,53,电气安全相关的主要法规和标准,54,防爆相关

28、的主要法规和标准,55,危险区域的分级,GB 3836.14-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4部分:危险场所分类 根据爆炸性气体环境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把危险场所分为以下区域: 0区: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GB 12476.3-2007:存在或可能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所分类 20区:以空气中可燃性粉尘云持续地或长期地或频繁地短时存在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场所。 21区:正常运行时,很可能偶然地以空气中可燃性粉尘云形式存在于爆炸

29、性环境中的场所。 2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以空气中可燃性粉尘云形式存在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场所,如果存在仅是短暂的。 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0、1、2区; 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10、11区; 火灾危险环境:21、22、23区。,56,防雷相关的主要法规和标准,57,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由具有相应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或者施工。 本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

30、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称。 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每年1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1次。,58,防静电相关的主要法规和标准,59,非电离辐射相关的主要法规和标准,60,非电离辐射相关的主要法规和标准,61,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办法要求对列入“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的应在建设项目立项前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使用名录中的设备应在购置设备前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62,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63,工作场所超高频辐射职业接触限值,64,工作场所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65,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

31、值,66,激光照射皮肤的职业接触限值,67,工作场所微波职业接触限值,68,工作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69,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70,工作场所脉冲噪声职业接触限值,71,电离辐射相关的主要法规和标准,72,消防相关的主要法规和标准,7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消防宣传教育。 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和抽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74,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对本规定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建

32、设单位应当在取得施工许可、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七日内,通过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网站的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备案受理系统进行消防设计、竣工验收备案,或者报送纸质备案表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录入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备案受理系统。,7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三)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四

33、)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五)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六)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76,GB 50444-2008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77,GB 50444-2008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78,灭火器的检查内容和要求配置检查,79,灭火器的检查内容和要求外观检查,80,建筑相关的主要法规和标准,81,应急准备和响应相关的主要法规,8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二条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

34、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8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目 次 1 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3 应急预案的编制 4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5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6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7 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8 附件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8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3 应急预案的编制 3.2 编制程序 3.2.1 应急预案编制工

35、作组 3.2.2 资料收集 3.2.3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3.2.4 应急能力评估 3.2.5 应急预案编制 3.2.6 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85,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4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 4.1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

36、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4.2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4.3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8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

37、制导则,5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5.1 总则 5.1.1 编制目的 5.1.2 编制依据 5.1.3 适用范围 5.1.4 应急预案体系 5.1.5 应急工作原则 5.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5.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5.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5.3 组织机构及职责 5.3.1 应急组织体系 5.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5.4 预防与预警 5.4.1 危险源监控 5.4.2 预警行动 5.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5.4.3 信息报告与处置,5.5 应急响应 5.5.1 响应分级 5.5.2 响应程序 5.5.3 应急结束 5.6 信息发布 5.7 后期处置 5.8 保障措施

38、5.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5.8.2 应急队伍保障 5.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5.8.4 经费保障 5.8.5 其他保障 5.9 培训与演练 5.10 奖惩 5.11 附则,8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6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6.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6.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6.3 组织机构及职责 6.3.1 应急组织体系 6.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6.4 预防与预警 6.4.1 危险源监控 6.4.2 预警行动 6.5 信息报告程序 6.6 应急处置 6.6.1 响应分级 6.6.2 响应程序 6.6.3 处置措施 6.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8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7 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7.1 事故特征 7.2 应急组织与职责 7.3 应急处置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7.4 注意事项,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