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介绍.ppt_第1页
原子结构介绍.ppt_第2页
原子结构介绍.ppt_第3页
原子结构介绍.ppt_第4页
原子结构介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子结构,发展史和结构介绍,SGZ Workroom 2004,原子的由来,“原子”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不可分割的”。,几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是连续的, 并不存在基本粒子。而同样有一群人,坚持物 质由粒子构成。 1803年,英国化学家兼物理学家约翰道尔 顿指出:化合物总是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 从而为“粒子论”派提供了事实依据。,然而争论真正的结束是到了20世纪初,爱因 斯坦在1905年(相对论发表前)指出:悬浮在液 体中的尘埃小颗粒进行和无规则的随机运动(也 称为“布朗运动”)这可以解释为液体原子和 灰尘粒子碰撞的效应。,原子结构的发展史,一.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组成物

2、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 分的实心球。,二.汤姆逊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 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中性原子。,注:汤姆逊通过实验证明了电子这种粒子的存在。,三.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中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 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 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四.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扩展卢瑟福原子模型,指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 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五.电子云模型(1927-1935年),基于量子力学中海森伯提出的“测不准原理” 无法同时

3、测定粒子某一个时刻所处的位置和 运动速度,通过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内各位置出 现的概率,来描述电子在原子中的存在情况。 同时指出,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 电的中子组成。,原子结构分析,一.原子核,如果将 一个体 育场比 做整个 原子,则原子核的大 小相当于体育 场中的蚂蚁,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相当于总体积 的几千万亿分之一,但却包含了原子绝大部分质量。,质子,中子,原子核由 质子和中 子组成,原子结构分析,1.整个原子不带电,但原子核带正电核,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 电荷,并与核外相同数目的负电荷抵消,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中子和质子的总质量就是原子核质量,由于

4、电子质量极小,原 子核质量近似于整个原子质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原子结构分析,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出现的概率大,电子出现的概率小,量子力学指出微观粒子的位置存在极大随机性(从微观 过渡到宏观的过程中,随机性降低直到近乎稳定),而测不 准原理认为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势必会改变其速度(观测影 响了物质本身),反之则然。 因此,我们无法准确地描述出一个电子在原子中的位置 和运动轨迹,只能通过电子云的形式,通过疏密的对比来表 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各位置出现的概率。,原子结构分析,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原子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 子则常在离原子核较远的区域运动。,我们把核外电子运动的不同区域看作不同的电子层,并用 n=1、2、3、4、5、6、7来表示从内至外的电子层,这七个电 子曾又分别称为K、L、M、N、O、P、Q。,通过科学研究证明,核外电子的排布中, 电子总是尽可能先排满能量较低的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