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doc

铜片冲压成形工艺及冲孔落料级进模模具设计【接触环、焊片、垫片】(含CAD图纸、说明书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8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0964963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25.14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1-10 上传人:机****料 IP属地:河南
40
积分
关 键 词:
接触环、焊片、垫片 铜片 冲压 成形 工艺 冲孔 落料级进模 模具设计 接触 垫片 CAD 图纸 说明书
资源描述:


内容简介:
铜片冲压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 摘 要本设计题目为铜片冲压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通过对该零件模具的设计,进一步加强了设计者冲压模设计的基础知识,为设计更复杂的冲压模具做好了铺垫和吸取了更深刻的经验。本设计运用冲压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介绍了模具设计时要注意的要点,并较多的考虑了模具结构的调整性、易更换性及模具成本。从控制制件尺寸精度出发,对铜片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的各主要尺寸进行了理论计算,以确定各工作零件的尺寸,从模具设计到零部件的加工工艺以及装配工艺等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应用CAD进行各重要零件的设计。关键词:冲压模 工艺分析 模具结构 Copper stamping forming process and die design Abstract The design forming the subject for the copper stamping process and die design. Parts of the mold is through the design, designers have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 basis for stamping die design knowledge, for the design of more complex stamping die to do a good job of paving the way and draw a more profound experience. The design is use of punch forming process and is die design of the basic knowledge on the mold design to the main points of attention and more consideration of the mold structure, and easy to replace and the cost of mold. Size precision parts from the control, the shape of the copper stamping process and die size of all the major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size of the working parts, the parts from the mold design process and the assembly are process in detail, etc.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AD for the design of the important parts.Keywords: stamping die, mold structure, Process Analysis目 录1 绪论 11.1 国内模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1.1 国内模具的现状 11.1.2 国内模具的发展趋势 2 1.2 国外模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2 工艺性分析71.2 制件的外形分析 71.1 制件的工艺性分析73 工艺方案的确定94 确定模具总体结构方案 104.1 模具类型104.2 操作与定位方式 104.3 卸料与出件方式 104.4 模架类型及精度 105 工艺与设计计算 115.1 排样设计与计算 115.2 计算冲压力与压力中心初选压力机 125.3 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 135.3.1 落料凹模刃口尺寸 135.3.2 冲孔凹模刃口尺寸 155.3.3 侧刃孔尺寸 15 6 设计选用模具零件、部件、绘制模具总装图 166.1 凹模设计 166.2 凸模设计 176.3 准模架的选用 196.4 卸料部件的设计与标准化216.5 卸料板的设计 226.6 侧刃的实际 226.7 弹簧的选用 236.8 承料板的选择 246.9 导料板的选用 247 总装配图 26 结论 27致谢 28参考文献 301绪 论从现在的发展形式可以看出,我国冲压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的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冲压基础理论及成形工艺、模具标准化、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的国家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导致我国模具在寿命、效率、加工精度、生产周期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相比差距相当大。1.1 国内模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1.1国内模具的现状我国模具近年来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我国模具生产厂点约有2万多家,从业人员约50多万人,2004年模具行业的发展保持良好势头,模具企业总体上订单充足,任务饱满,2004年模具产值530亿元。进口模具18.13亿美元,出口模具4.91亿美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18%、32.4%和45.9%。进出口之比2004年为3.69:1,进出口相抵后的进净口达13.2亿美元,为净进口量较大的国家。在2万多家生产厂点中,有一半以上是自产自用的。在模具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模具企业只有20多家,中型企业几十家,其余都是小型企业。近年来,模具行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主要表现为: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中高档模具及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快于一般模具产品;专业模具厂数量增加,能力提高较快;三资及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国企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等。虽然说我国模具业发展迅速,但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第一,体制不顺,基础薄弱。 “三资”企业虽然已经对中国模具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私营企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国企改革也在进行之中,但总体来看,体制和机制尚不适应市场经济,再加上国内模具工业基础薄弱,因此,行业发展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总体水平和高新技术方面。 第二,开发能力较差,经济效益欠佳.我国模具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低,水平较低,且不重视产品开发,在市场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我国每个模具职工平均年创造产值约合1万美元,国外模具工业发达国家大多是1520万美元,有的高达2530万美元,与之相对的是我国相当一部分模具企业还沿用过去作坊式管理,真正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企业较少。 第三,工艺装备水平低,且配套性不好,利用率低虽然国内许多企业采用了先进的加工设备,但总的来看装备水平仍比国外企业落后许多,特别是设备数控化率和CAD/CAM应用覆盖率要比国外企业低得多。由于体制和资金等原因,引进设备不配套,设备与附配件不配套现象十分普遍,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较好解决。装备水平低,带来中国模具企业钳工比例过高等问题。 第四,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的程度低、协作差 由于长期以来受“大而全”“小而全”影响,许多模具企业观念落后,模具企业专业化生产水平低,专业化分工不细,商品化程度也低。目前国内每年生产的模具,商品模具只占45%左右,其馀为自产自用。模具企业之间协作不好,难以完成较大规模的模具成套任务,与国际水平相比要落后许多。模具标准化水平低,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低也对模具质量、成本有较大影响,对模具制造周期影响尤甚。 第五,模具材料及模具相关技术落后模具材料性能、质量和品种往往会影响模具质量、寿命及成本,国产模具钢与国外进口钢相比,无论是质量还是品种规格,都有较大差距。塑料、板材、设备等性能差,也直接影响模具水平的提高。1.1.2国内模具的发展趋势 巨大的市场需求将推动中国模具的工业调整发展。虽然我国的模具工业和技术在过去的十多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尚不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未来的十年,中国模具工业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模具日趋大型化; 2)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广泛应用CAD/CAE/CAM技术; 3)模具扫描及数字化系统; 4)在塑料模具中推广应用热流道技术、气辅注射成型和高压注射成型技术; 5)提高模具标准化水平和模具标准件的使用率;6)发展优质模具材料和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7)模具的精度将越来越高; 8)模具研磨抛光将自动化、智能化; 9)研究和应用模具的高速测量技术与逆向工程;10)开发新的成形工艺和模具。1.2国外模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模具是工业生产关键的工艺装备,在电子、建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讯器材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用模具生产制作表现出的高效率、低成本、高精度、高一致性和清洁环保的特性,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无法替代的。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近几年,全球模具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世界模具市场年交易总额为600650亿美元左右。美国、日本、法国、瑞士等国家年出口模具量约占本国模具年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国外模具总量中,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比例占到50%以上;国外模具企业的组织形式是大而专、大而精。2004年中国模协在德国访问时,从德国工、模具行业组织-德国机械制造商联合会(VDMA)工模具协会了解到,德国有模具企业约5000家。2003年德国模具产值达48亿欧元。其中(VDMA)会员模具企业有90家,这90家骨干模具企业的产值就占德国模具产值的90%,可见其规模效益。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国外的一些掌握和能运用新技术的人才如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工艺设计、高级钳工及企业管理人才,他们的技术水平比较高故人均产值也较高我国每个职工平均每年创造模具产值约合1万美元左右,而国外模具工业发达国家大多1520万美元,有的达到 2530万美元。国外先进国家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达70%以上,而我国才达到45模具技术的发展应该为适应模具产品“交货期短”、“精度高”、“质量好”、“价格低”的要求服务。达到这一要求急需发展如下几项: (1)全面推广CAD/CAM/CAE技术模具CAD/CAM/CAE技术是模具设计制造的发展方向。随着微机软件的发展和进步,普及CAD/CAM/CAE技术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各企业将加大CAD/CAM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力度;进一步扩大CAE技术的应用范围。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正使CAD/CAM/CAE技术跨地区、跨企业、跨院所地在整个行业中推广成为可能,实现技术资源的重新整合,使虚拟制造成为可能。 (2)高速铣削加工国外近年来发展的高速铣削加工,大幅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并可获得极高的表面光洁度。另外,还可加工高硬度模块,还具有温升低、热变形小等优点。高速铣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对汽车、家电行业中大型型腔模具制造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它已向更高的敏捷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3)模具扫描及数字化系统高速扫描机和模具扫描系统提供了从模型或实物扫描到加工出期望的模型所需的诸多功能,大大缩短了模具的在研制制造周期。有些快速扫描系统,可快速安装在已有的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上,实现快速数据采集、自动生成各种不同数控系统的加工程序、不同格式的CAD数据,用于模具制造业的“逆向工程”。模具扫描系统已在汽车、摩托车、家电等行业得到成功应用,相信在“十五”期间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4)电火花铣削加工 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也称为电火花创成加工技术,这是一种替代传统的用成型电极加工型腔的新技术,它是有高速旋转的简单的管状电极作三维或二维轮廓加工(像数控铣一样),因此不再需要制造复杂的成型电极,这显然是电火花成形加工领域的重大发展。国外已有使用这种技术的机床在模具加工中应用。预计这一技术将得到发展。 (5)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 我国模具标准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估计目前我国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已达到30%左右。国外发达国家一般为80%左右。 (6)优质材料及先进表面处理技术 选用优质钢材和应用相应的表面处理技术来提高模具的寿命就显得十分必要。模具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是否能充分发挥模具钢材料性能的关键环节。模具热处理的发展方向是采用真空热处理。模具表面处理除完善应发展工艺先进的气相沉积(TiN、TiC等)、等离子喷涂等技术。 (7)模具研磨抛光将自动化、智能化 模具表面的质量对模具使用寿命、制件外观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自动化、智能化的研磨与抛光方法替代现有手工操作,以提高模具表面质量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8)模具自动加工系统的发展 这是我国长远发展的目标。模具自动加工系统应有多台机床合理组合;配有随行定位夹具或定位盘;有完整的机具、刀具数控库;有完整的数控柔性同步系统;有质量监测控制系统。如今,我国模具成型工业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完整体系,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诞生,并将应用在模具产业中,这将促使我国模具工业的飞跃发展。同时,我国模具工业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要大力推进模具产业的科技进步,开展新技术,新材料研究开发,并进一步加强对模具工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使之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模具成型加工技术超赶世界先进水平作出贡献。大学三年的学习即将结束,毕业设计是其中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及所掌握的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采用模具的生产技术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在完成大学三年的课程学习和课程、生产实习,我熟练地掌握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方面的知识,对机械制造、加工的工艺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对于模具设计这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设计课题,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习。经过在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洛阳中国一拖的生产实习,我对于模具特别是冲压模具的设计步骤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丰富了各种模具的结构和动作过程方面的知识,而对于模具的制造工艺更是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和在工厂师傅的讲解下,同时在现场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并亲手拆装了一些典型的模具实体,明确了模具的一般工作原理、制造、加工工艺。并在图书馆借阅了许多相关手册和书籍,设计中,将充分利用和查阅各种资料,并与同学进行充分讨论,尽最大努力搞好本次毕业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将有一定的困难,但有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努力,相信会完满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由于学生水平有限,而且缺乏经验,设计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肯请各位老师指正。2 制件的工艺性分析工件名称 :接触环生产批量:大批量材料:QSn4-4-2.5厚度:0.3mm工件简图见图图1-工件简图1.1制件的工艺性分析该制件为接触环,所用材料为锡磷青铜QSn4-4-2.5,且为软态,带料,抗剪强度断后伸长率。因此,该材料有良好的弹性和良好的塑性,冲裁结构较好,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1.2制件的外形分析制件形较为简单,形状对称,尺寸较小。只有落料和冲孔两个工序,但是工件较小有1个1.9mm的椭圆孔,一个2.5mm的半椭圆孔,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也满足要求。工件的尺寸精度较低,只需要采用普通冲裁。为避免工件变形和保证模具强度,孔边距和孔间距不能过小,其最小许可值当取:C(11.5) t根据已知工件的尺寸可得:C1=1.2 C2=1.35 t=0.3 所以工件的尺寸符合上述要求。冲孔时因受凸模强度限制孔的尺寸不应太小,否则凸模易折断或压弯,查表2.7.3而知工件上孔的直径当大于或等于0.35倍的料厚,即d0.35t,由任务书零件图易于看出工件尺寸符合要求。R2.1、R0.9mm、5.2mm、2.5mm、20.4mm、4.2mm、1.8mm均为自由公差可看作IT14级,尺寸精度较低。孔心距的公差为12.10.2属于T11级精度,可以通过模具结构的正确性设计来实现。3 工艺方案的确定该零件包括:冲孔、落料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供选择: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对各种方案的分析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该零件的年产量要求。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冲压件的料较薄边距也小,考虑到凸凹模强度的影响图一采用复合模。方案三、只需要一副模具,生产率也很高,且零件较小,锡铜板较薄,出件和废料清除也较易,工作安全性和生产率较高。通过以上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该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三为佳,并选择级进模。4 确定模具总体结构方案4.1 模具类型根据零件的冲裁工艺方案,采用级进冲裁模。本零件的冲压包括冲孔和落料两个工序,为方便小孔废料和成形工件的落下,采用正装结构,即冲孔凹模和落料凹模都安排在下模。4.2 操作与定位方式因是大批量生产,但工件简单,所以采用手动送料方式比较好,能够使模具制造简单。由于零件尺寸较小且厚度较薄,可采用双侧刃前后对角布置的导料板导向,以及侧刃定距的定位方式。4.3 卸料与出件方式本模具采用正装结构,冲孔废料和工件留在凹模孔洞中,为了简化模具结构,可以在下模座中开有通槽,使废料和工件从孔洞中落下。考虑到零件的厚度较薄,可以采用有卸料螺钉卸料板,弹簧组成的弹性卸料装置卸搭边条料,并采用由凸模直接从凹模洞口推出的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4.4模架类型及精度考虑到零件的工艺特点,可以采用导向平稳的对角导柱模架。由于零件的精度要求不高可以采用级模架精度。 5 工艺与设计计算5.1 排样设计与计算设计级进模时,首先要设计条料排样图。根据工件的形状选择有废料排样,且为直排的形式,虽然材料的利用率低于少废料和无废料排样,但工件的精度高,且易于保证工件外形的圆角。采用45的斜对排,如下图所示。根据排样图的几何关系可以算出两排的中心距为18mm查表得:因采用IC型侧刃,所以料宽没边要增加燕尾形切入深度。故条料长度为冲裁后废料宽度为:进距为:导板间距为由零件图可以近似算出一个零件的面积为,因为一次进距内冲料两件。一个进距内的坯料面积为。因此材料的利用率为排样图如下所示:图2-排样图5.2 计算冲压力与压力中心,初选压力机冲裁力: 根据零件图可算出一个零件的内外周长之和为L1=77mm,侧刃冲切长度L2=13.8mm,根据排样图一模冲两件和双侧刃的布置,可以算出冲裁长度为:。则卸料力:查表得取则推件力:根据材料厚度取凹模刃口直臂高度好h=5mm,故n=h/t=5/0.5=16. 查表得取则所以,总冲裁力应选的压力机公称压力,因此可选压力机型号为J23-6.3.型号为J23-6.3的压力机的主要技术规格:滑块行程(mm)35工作台尺寸(mm)前后200左右310最大闭合高度(mm)150工作台孔尺寸(mm)前后110左右160闭合高度调节量(mm)35垫板尺寸(mm)厚度30直径滑块中心线距床身距离(mm)110模柄孔尺寸(mm)直径30深度55立柱距离(mm)150床身最大可倾角度角度45表1-压力机参数因冲裁尺寸较小,冲裁力不大,且选用的是对角导柱模架,使其受力平稳,压力中心不会超出模柄端面积之外,故不必详细计算压力中心的位置。5.3 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由于材料薄,模具间隙小,故采用配作加工。加工时一凹模为制造基准,只需要计算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并将尺寸标注在凹模图样上即可。各凸模仅按凹模对应的尺寸标注其基本尺寸,并说明按凹模的实际刃口尺寸配双边间隙0.03mm。侧刃则按侧刃孔配单边间隙0.015mm。5.3.1 落料凹模刃口尺寸落料凹模刃口尺寸计算需按磨损情况分类计算。(1)凹模磨损后增大的尺寸,按公式计算(2) 凹模磨损后减小的尺寸,按公式计算(3) 凹模磨损后不变的尺寸,按公式计算5.3.2 冲孔凹模刃口尺寸冲孔凹模为长圆形,故可按公式计算 5.3.3 侧刃孔尺寸可按公式计算,取则6 设计选用模具零件、部件6.1 凹模设计凹模采用矩形板状结构和直接用螺钉、销钉与下模座固定板的固定方式。凹模刃口采用直刃壁结构,刃壁高度取5mm,漏料部分沿刃口轮廓适当扩大。凹模轮廓尺寸计算如下。沿送料方向的凹模型孔壁间的最大距离为垂直于沿送料方向的凹模型孔壁间的最大距离为(取侧刃厚度为6mm)沿送料方向的凹模长度为(取c=20mm)垂直于沿送料方向的凹模宽度为凹模厚度为根据算出的凹模轮廓尺寸,选取于计算值向接近的标准凹模板轮廓尺寸,其大小为凹模的材料选用 CrWMn,工作部分热处理淬硬为。凹模如下图所示:图3-凹模板6.2 凸模设计落料凸模刃口部分设计成阶梯型结构,安装部分设计成便于安装的长圆形,通过铆接方式于固定板固定。凸模的尺寸根据刃口尺寸、卸料装置和安装固定要求来确定。凹模的材料选用 CrWMn,工作部分热处理淬硬为。 图4-落料凸模冲孔凸模刃口部分为长圆形,结构简单。因冲孔凸模尺寸很小,所以要对其进行强度校核和刚度校核。(1)凸模最小直径校核(强度校核)孔径远大于材料厚度,故凸模的强度和刚度足够。取凸模于卸料板的双边间隙为0.2mm(不起导向作用)。查表得,凸模的最小直径的d应满足(取,而因故凸模强度足够。(2)凸模最大自由强度的校核(刚度校核)查表得,凸模最大自由强度L应满足所以小冲孔凸模的工作部分的长度不能超过13.6mm。取小冲孔凸模的工作部分的长度12mm。图5-冲孔凸模6.3 准模架的选用 由凹模周界可以选取标准模架凹模周界125mm,B=80mm材料GB/T281.3-1990导柱导套H6/h5配合导柱标记:20110 GB/T 22110 GB/T2861.19导套标记:207028 GB/T2861.690227028 GB/T2861.690上模座标记:1258025 GB/T2855.190下模座标记:1258030 GB/T2855.290 该模具的闭合高度由(4)为 H闭=H上模+H垫+L+H+H下模h2130mm模柄压入式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主要参数为: 图6-模柄6.4 卸料部件的设计与标准化卸料螺钉的选用卸料板上设置4个卸料螺钉,公称直径为8mm,螺纹部分为M810mm。卸料钉尾部应留有足够的行程空间。卸料螺钉拧紧后,应使卸料板超出凸模端面1mm,有误差时通过在螺钉与卸料板之间安装垫片来调整。联接件的选用与标准化本模具采用螺钉固定,具体讲内六角螺钉标记:35钢M845 GB7085螺钉标记:35钢M620 GB6876圆柱销钉标记:35钢850 GB 11986 d(m6)6C=1.2产品长度50冲裁度Ra0.8m表2-圆柱销钉参数止动圆柱销标记:35钢820 GB11986 6.5卸料板的设计弹性卸料板具有卸料和压料双重作用,多用于冲裁薄料,使平面度提高。其平面外形尺寸等于或稍大于凹模板尺寸,厚度取凹模厚度的0.6-0.8倍。卸料板与凸模的双边间隙取0.3mm。当卸料板对凸模起导向作用时,卸料板与凸模间按H7/h6配合,但其间隙应比凸、凹模间隙小,而凸模与固定板按H7/h6配合。为了便于卸料,在模具开启状态时,卸料板工作平面应高出凸模刃口端0.3-0.5mm卸料板的周界尺寸与凹模的周界尺寸相同,厚度为12mm。在前面已经确定了采用弹性卸料板,设计卸料板为一整体板。卸料板采用Q45钢制造,淬火硬度为4045HRC。如图所示:图7-卸料板6.6 侧刃的实际侧刃用于控制条料的不进距离,其定距准确、效率高,但是增加了材料消耗、冲裁力和模具的制造难度。侧刃主要用于连续模或不适宜采用其他定位方式的冲裁,选用对角布置的侧刃。图8-侧刃固定图6.7 弹簧的选用冲裁中常用的圆柱压缩弹簧是用60Si3MnA、60Si2Mn或碳素弹簧钢丝卷制而成,热处理硬度为43-48HRC,弹簧两端拼紧并磨平。根据卸料力估算出弹簧的个数算出每个弹簧所承受的负荷,初选出弹簧的规格,进行校核检查弹簧最大允许压缩量,满足下列条件后合适。即根据计算可选用的弹簧。材料直径d(mm)弹簧中径D(mm)许应压力p(Mpa)试验载荷Fs(N)长度(mm)2.512710198.040表3-弹簧主要参数6.8 承料板的选择承料板与一导料板用螺钉固定,在条料送进过程中起到支撑平衡作用,选用45钢加工,其尺寸为42mm20mm6mm。图9-承料板6.9 导料板的选用此模具用两个导料板其导向作用,并且有侧刃槽为侧刃步距下落其定位作用,其一导料板还为承料板其固定作用。其上有固定承料板的两个螺钉孔。在导料板上开有侧刃定距槽,如下图: 图10-导料板7 总装配图条料送进时采用固定双侧刃进行定位,而有导料板保证送料沿正确的方向送进。当条料送到指定位置时,上模在压力机的作用下进行冲压。当冲压完成时,上模上行回程,卡在凸模上的废料由弹性卸料板卸下,冲孔废料和落料制件被凸模直接从凹模口中退下。然后,上模回程条料再次送进由侧刃定距为下次冲压做准备。然后,上模下行再开始下一个行程。图11-模具总装图结论大学三年的学习即将结束,毕业设计是其中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及所掌握的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采用模具的生产技术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在完成大学三年的课程学习和课程、生产实习,我熟练地掌握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方面的知识,对机械制造、加工的工艺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对于模具设计这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设计课题,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习。经过在新飞电器有限公司、在洛阳中国一拖、中信重型矿山机械厂的生产实习,我对于冷冲模具、塑料模具的设计步骤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丰富和加深了对各种模具的结构和动作过程方面的知识,而对于模具的制造工艺更是有了全新的理解。在指导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和在工厂师傅的讲解下,我们对于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有了系统而深刻的认识。同时在实习现场亲手拆装了一些典型的模具实体并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通过这些实践,我们熟练掌握了模具的一般工作原理、制造、加工工艺。通过在图书馆借阅相关手册和书籍,更系统而全面了细节问题。锻炼了缜密的思维和使我们初步具备了设计工作者应有的素质。设计中,将充分利用和查阅各种资料,并与同学进行充分讨论,尽最大努力搞好本次毕业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将有一定的困难,但有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努力,相信会完满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由于学生水平有限,而且缺乏经验,设计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肯请各位老师指正!致谢首先感谢本人的导师原红玲老师,他对我的仔细审阅了本文的全部内容并对我的毕业设计内容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原红玲老师渊博的知识,诚恳的为人,使我受益匪浅,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特别是遇到困难时,他给了我鼓励和帮助,在这里我向他表示真诚的感谢!毕业设计是我们进行完了三年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后进行的,它是对我们三年来所学课程的又一次深入、系统的综合性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践的训练。它在我们的学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铜片冲压成形工艺及冲孔落料级进模模具设计【接触环、焊片、垫片】(含CAD图纸、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0964963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