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师版_第1页
过秦论教师版_第2页
过秦论教师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2014 学年度 下 学期 高一 年级 语文必修3 科导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 编写人 吴荷荫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过秦论导学案(教师版)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词的一词多义,七个通假字、三种古汉语特殊句式,逐步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2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过程和方法:品评鉴赏本文广用排比、对偶,极力渲染夸张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重点:背诵课文,理解并积

2、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难点: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 运用规律。教法:讲练结合 教时:2课时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2.写作背景: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秦末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

3、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而写的,借说秦之过劝汉文帝“安民”。 3解题: 过:指出的过失,动词。“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议论文文体的标志。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鲁迅曾称赞本文为“西汉鸿文”。 第一课时一、学生预习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理解大意。二、阅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崤(xio)膏腴(y) 逡(qn) 镞(z) 黔(qin)首 氓(mng)隳(hu)鞭笞(ch) 轸(zhn) 恬(tin) 藩(fn)瓮(wng) 牖(yu) 孝公既没(m) 召(sho)滑系(x)颈践华(hu)为城劲(jng)弩不及中(zhng)人墨翟

4、(d)蹑足行(hng)伍朝(cho)同列 将(jing)数百之众 度(du)长絜大 比权量(ling)力 万乘(shng)之势一夫作难(nn)三、完成本课知识点梳理1、通假字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 孝公既没 (没,通“殁”,死亡)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 (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2、古今异义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5、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在这时)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3、一词多义固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因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制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6、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兵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策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致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及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北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度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

7、度长絜大(量长短)遗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4、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

8、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名词作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帝王,称帝称王)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作窗户;枢,系户枢)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 过秦论(过,指摘过失)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弱,变小变弱)形容词作名词据崤函之固 (固,险要的地势。)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 (亡,逃跑的人;北,溃败的军队)使动用法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使争斗) 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弱,削弱) 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 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亡,使灭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 (

9、却,使退却) 以愚黔首(愚,使愚蠢)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朝拜)5、特殊句式判断句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被动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省略句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聚之(于)咸阳。 铸(之)以(之)为金人十二。 身死(于)人手。 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宾语前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定语后置铸以为金人十二状语后置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锄耰棘矜

10、,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第二课时一、理清文章结构,完成下面填空:按表达方式可将全文分为两个部分:(一)记叙部分(1-4段):写秦王朝的兴亡过程 第一层:(1-3段):写兴起的过程。 第二层:(4段):写灭亡的过程。(二)议论部分(5段):写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二、研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1、第一段写秦国处于什么阶段?在位的秦国国君是谁?采取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崛起:秦孝公政策: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结果: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2、第二段秦国处于什么阶段?写在位的秦国国君是谁?采取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发展: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政策

11、:蒙故业,因遗策结果:强国请服,弱国入朝。3、第三段秦国处于什么阶段?写在位的秦国国君是谁?采取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鼎盛:秦始皇政策:前期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后期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民) 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以弱天下之民。(弱民)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防民)结果: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却匈奴七百余里4、第四段秦国处于什么阶段?写在位的秦国国君是谁?灭亡:秦二世5、第5自然段写了哪些对比? 攻天下的秦国和守天下的秦朝进行对比陈涉的起义与诸侯国合纵抗秦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比。一比地位。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

12、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二比兵器。 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三比士卒。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 四比人才。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6、全文中有哪些对比?这些对比有何作用?全文共有三大方面的对比:一是六国与秦之对比。文章在叙述惠文、武、昭襄的业绩时,以诸侯国军队之众,谋士之多,土地之广等作对比,并不厌其烦地列举国名、人名。与秦抗衡的六国,地广、人多、俊才云集,且“合纵缔交、相与为一”,似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结果却是“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从散约败”、“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这样夸张的对比,足以衬托出秦国实力之强。这第一层对比是极强者与较强者的对比,形成一个

13、反差。二是陈涉与秦王朝的对比。文章叙述始皇统一中国的功业与陈涉以一介戍卒率众起义的情景,确是又一个强烈的对比。虽然“始皇既没”,但陈涉面对的仍是“余威震于殊俗”的强大秦王朝。而陈涉,作者极写其穷困平庸,出身卑贱,才能平平,没钱没势,士卒稀少而疲敝,更无装备可言,但一旦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影响所及,“山东豪俊遂并起”,以致显赫一时的强秦亡于一朝。这第二层对比是极强者与极弱者的对比,形成的反差较前更为强烈。三是陈涉与六国的对比。陈涉与诸侯“不可同年而语”,强弱对比如此悬殊,它们同是秦的对手,然而人多势众的六国,却一一为秦所灭,区区一个陈涉,竟然使秦“七庙隳”,对比将前面形成的反差,进一步深化、强化了。作用:随着对比的层层深入,形成的反差亦步步强化,更留下串串悬念,人们急待答案,作者一个“何也”,终于把焦点逼示出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就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全文结论之所在。这一结论如金石掷地,铿然有声,又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更如磐石置地,不可移易。课外拓展文学文化常识补充1、天下的别称 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2、战国四公子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又称“战国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