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_第1页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_第2页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1. 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2. 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3. 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第二课:天气日历1. 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2.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3. 常用的天气符号有:第三课:温度与气温1.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2. 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第四课:风向和风速1.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

2、标测量,一般用 8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2. 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风速的仪器叫风速仪。3.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 13 个等级,即:012 级。我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 级(无风)、1 级(微风)、2 级(大风)。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1.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2.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3. 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共 6 个等级。第六课:云的观测1. 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2. 根据云量

3、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3. 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云; 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1. 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2. 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小学科学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整理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 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如:沙、面粉)。2. 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3. 过滤时,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

4、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第二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1.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2. 高锰酸钾是一种紫色的、颗粒状、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用。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1. 有些液体相互之间也可以溶解。如:胶水、醋、酒精能溶解在水中。2. 胶水放入水中,一开始沉入水底,经过充分搅拌,会均匀分布。醋放入水中后快速扩散,并均匀分布。酒精放入水中先在上层扩散,再慢慢向下扩散,最后均匀分布。3. 食用油放在水中,会浮于水面,充分振荡后还是浮在水面。(不能溶解于水。但可以溶解在洗洁精中)第四

5、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食盐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2. 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一些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水中的动植物就是靠溶解于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3. 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第五课:溶解的快与慢1. 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温的高低、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2. 水果糖在水中加速溶解的方法有:弄碎、加热水、搅拌等。第六课:100 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1. 在一定的水量中,物质溶解是有限度的。2. 常温下,100 毫升水里大约能溶解 36 克食盐。第七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1. 溶解在水中

6、的食盐可以通过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出来。加热可以使食盐水蒸发更快。2. 加热蒸发实验要用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角架等噐材,用石棉网可以使蒸发皿受热均匀。3. 酒精灯的火焰从外到里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一般用外焰给物体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4. 酒精灯用完后要用灯帽盖灭,盖灭后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下次使用打不开灯帽。资料库海水里蕴藏着丰富的盐。世界上只有 3%的淡水适合人类使用。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第一课:听听声音1. 我们周围的声音在 强弱、高低、长短 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2. 音叉是一种 发声仪器 ,用来 调试乐器 和 测试音高 。3. 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

7、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 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 振动 。2. 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 产生的,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第三课:声音的变化1.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2.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振动得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1. 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 ,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2

8、. 尺子伸出桌面越短, 发出的声音越高 ;尺子伸出桌面越长, 发出的声音越 低。第五课:声音的传播1. 声音以 波 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2.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3.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真空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第六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 我们的耳朵可分为 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有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有耳蜗和听觉神经。2. 一个 振动的物体 会使它周围的 空气 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外耳的耳廓 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 耳道 传到鼓膜,引起 鼓膜 的振动。耳中

9、的 听小骨 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 液体 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 听觉神经 产生了信号, 大脑 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第七课:保护我们的听力1. 耳朵 是我们的 听觉器官 ,需要精心呵护2. 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远离噪声 、控制物体发声 。小学科学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知识点整理第一课:身体的结构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 头、颈、躯干、四肢 四部分组成。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 直接观察 ,内部特点可以 借助一些工具 ,也可以用看、听、闻、摸的方法感觉。第二课:骨骼、关节和肌肉1、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 骨骼 。骨骼 支撑 着

10、我们的身体, 保护 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2、人体的活动由 骨骼、关节 和 肌肉 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第三课:运动起来会怎样(一)1、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 、肺 等。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 气体交换,使 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4、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时多的气体。第四课:运动起来会怎样(二)1、人体需要

11、的氧气由 肺 吸入后进入 血液,再由 心脏 通过 血管 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2、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的氧气增加,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出更多的血液来运输氧气。第五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1、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口腔、食道、胃、小肠 和 大肠。食物被食道 运输 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 磨碎 和 分解 ,在小肠里被 吸收 。2、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运动、生长提供能量。第六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1、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 牙齿、舌头、唾液 共同完成的。牙齿有咬碎食物的作用;舌头有搅拌的

12、作用;唾液有湿润食物的作用。2、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 门齿、犬齿、臼齿。门齿有咬断食物作用;犬齿有撕裂食物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作用。3、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第七课: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1、 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2、 我们身体的各部分器官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

13、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