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力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_八年级物理教案什么是力(一)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2知道力所 生的效果。3知道物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教具 簧、 条、气球、磁 、磁 、大 、 。(三)教学 程一、引入新 教 :我 在 一章中要学 一个新的物理概念 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 生 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一章我 就来学 有关力的一些知 。二、力是物体 物体的作用教 :我 常常提到 “力 ” 个字, 但是在物理学中所 的力的含 要比生活中所 的力的含 狭窄、确切得多。人推 需要力; 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 拉 需要用力。 些有力出 的 例中都伴随有肌肉 。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
2、肌肉 而来的。但是在大量的情况下, 然没有出 肌肉 的情况, 仍然有力存在。 因 生了和肌肉 相同的效果。 大家看,用吸 石吸引 些大 , 尽管没有肌肉 , 不是也有力存在 ? 大家 出有力存在的 例。(学生 例,教 适当的例子写在黑板上。教 也可 充具有启 性的 例)教 :火 拉着 箱前 , 运 踢足球, 吸 石吸引 , 重运 起杠 , 等等。以上 例中都有力存在。 大家考 ,当有力存在(或出 ) 有几个物体?教 :有力存在 ,一定有两个物体 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 等等是 些作用的具体描 。吸 石吸引 ,吸引就是吸 石 的吸引力。运 杠 , 就是运 杠 的力。火 拉 箱,拉就是火 箱的力
3、上述的例子 明,有力存在 , 有一个物体 另一个物体 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 物体的作用。教 : 在我把上述有力存在的 例中的物体分 两 , 大家分析 两 物体有什么区 。(引 学生答:一 物体是施力的,另一 物体是受力的)教 : 一个力来 ,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 在 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教 出示小黑板。汽 拖 的拉力推土机 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学生回答)教 :力是物体 物体的作用。 力的理解 注意以下两点。 里所 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 , 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 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三、物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2演
4、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教师:吸铁石对铁钉有吸引力,这是大家熟知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铁块对小磁针也有吸引力。这说明磁铁吸引铁,同时铁也在吸引磁铁。3演示实验:把钢锯条固定在台钳上,用弹簧将锯条拉弯。教师: 用弹簧把锯条拉弯,弹簧对锯条有一个拉力,同时弹簧也被拉长,这说明锯条对弹簧也有一个拉力。可见,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甲物体对乙物体有一个力, 同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有一个力。四、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哪些效果呢?(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教师:
5、锯条受到力时变得弯曲。( 3)实验:手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自己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论是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还是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所以,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五、练习
6、1用手将弹簧拉长,弹簧受_力,力的效果是2用力推桌子,桌子动起来,力的效果是_。_。3玻璃杯落在地上,杯子给地一个力,同时杯子也会破碎,原因是_ 。六、作业1复习课文。2章后习题1、 2。(四)教学后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声音
7、的发生和传播; ( 2)发声体在振动; ( 3)声音靠介质传播;( 4)回声教材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出发,提出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问题,点明了这节知识的中心为阐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安排了用音叉弹起泡沫塑料球用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同时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由实验得出结论后,又列举了人、鸟等发声器官发声时都在振动的事例,既加深对实验结论的印象, 又扩展学生的知识教材中通过课本图3-2 音叉的实验说明声音靠空气可以传播, 为了解释此现象,教材类比石块激起水波讲了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让学生对波动这种运动形式有个初步印象而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讲解液体、固体能够传声,
8、告诉学生 “真空不能传声 ”,教材中没有选用真空铃的实验对声音的发声和传播有了基本认识之后, 简介了回声现象,教材最后通过“想想议议 ”再次激发出学生探索的欲望教法建议1.本节为声现象的第一节课,简要简述声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和声现象在技术声的应用(如超声波探伤等)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也可简介几个奇妙的声现象(如回声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本节是典型的现象教学,应以实验为主声音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 对声音, 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仍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它是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的(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
9、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3.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要分层次进行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应分层次进行,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最常见、最简单的发声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不常见的物理实验,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熟悉但又不曾认真观察过的发声物体是否在振动并用实验加以验证,从而概括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这样既能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4.利用回声现象及应用,既调动学生情趣又巩固前一章简单运动的知识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何渗透物
10、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在启蒙教育的初二物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工具:音叉、共鸣箱、铁架台、塑料小球、彩纸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先用收音机播放一段音乐,大家听到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声师:声音与我们生活和生产劳动有密切的联系,本节课学习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新课教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教学方法:由学生对发声现象的观察,概括出上述结论供老师参考选择的实验如下:用音叉和乒乓球演示如图 3-1-1,将没有敲响的音叉靠近并接触乒乓球,球不弹起敲响音叉,缓慢移近并接触乒乓球,叉股将悬吊在铁架台上的乒乓球弹开,如图3-1-2 同时我们的耳朵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 通过前后实验对比
11、,引导学生思考乒乓球在什么情况下弹起?总结结论触摸喉头让学生用手摸着喉头部分,分别体会不说话和说话时手的感觉,认识人发声时, 声带在振动用碎纸屑和收音机演示(纸盆外露,上放碎纸屑)请同学观察播放音乐前后,碎纸屑在纸盆上的情况用纸人和少先队队鼓演示用彩纸做成高约 10的纸人,放在少先队队鼓上,敲响队鼓,观察彩色纸人在跳动,犹如少女翩翩起舞 纸人的跳动是敲鼓时,鼓皮振动,鼓皮由于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鼓皮,鼓皮停止振动,纸人停止跳动,声音也没有了用音叉和水演示(可视范围小,若有实物投影仪则可选用)分别观察不敲击和敲击音叉,把音叉放入水中时,是否溅起水花注意:每个实验都应对比观察,由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1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简介: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教学方法:由实验现象概括归纳得出结论可共选择的实验:演示:如图 3-1-3 所示,左边音叉被敲响, 右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生将小球弹起启发学生说出右边音叉的发生是靠空气传播的解释此实验: 用石块激起水波类比振动在空气中激发声波(可看书图3-4 解释,也可做成课件)叉股振动 压缩周围空气振动空气发生疏密变化 形成声波 向远处传播敲击一次音叉, 将叉股放入水中,跟没有放入水中时比较声音有什么不同表明: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学生随堂实验: 两人一组, 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上,另一位同
13、学在同一张桌子离耳朵较远的地方轻敲桌子,耳朵可清晰的听见敲桌声,然后两人互换“土电话 ”表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真空罩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简介:月球上宇航员用无线电设备通话结论: 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声速:引导学生回忆电视电影中看过的情景,讲解 “伏地听声 ”的故事: 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啼声,人耳可伏在铁轨上听到远处的火车轰鸣声问题: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入声速的概念,并能表明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固体物质中的声速最大,其次是液体,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空气中:( 15C)340回声引导学生展现已有感性认识:对着高山喊话,在大礼堂中大
14、声讲话等出现回声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为什么在屋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听起来响亮?回声是否能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你知道哪些?结论: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以上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通过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思考物力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简介:回音壁、 三音石、 圆丘等建筑, 扩展知识, 激发兴趣,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板书设计第三节熔化和凝固 (2 课时 )(一 )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熔化
15、和凝固现象。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二 )教具学生实验, 三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 酒精灯、 铁架台、 石棉网、 温度计二支、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 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 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 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二、进行新课1.熔化和凝固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学生回答 )春天来了
16、, 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 )冬天到了, 气温下降, 湖面上的水结成冰; 工厂的铸造车间里, 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水铸成工件是凝固。刚才铁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2.学生实验:观察海波的熔化。(1) 讲述实验的做法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将搅
17、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 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 用酒精灯加热。 等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2) 注意事项为了做好实验, 每组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 一位同学搅动, 一位同学读数, 并观察海波的状态, 第三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 实验中, 搅动必须不停地进行,以保证海波受热均匀。(3) 学生操作,等各组的熔化过程完成后继续加热,教学活动继续进行。3.海波的熔化曲线的分析(教
18、师选择一个组的熔化曲线,请该组同学画在黑板上)教师:其他各组的曲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状如图所示。我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B 、 BC 和 CD 三段,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B 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答: AB 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固态,温度升高)(2) 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答: B 点 )(3) 在 BC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答: BC 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海波的温度保持在48左右不变。此时仍在继续对海波加热,即海波仍在吸热)(4) 在 CD
19、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答:海波的状态是液态,海波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海波的温度升高)4.熔点教师: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与海波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 只是熔化时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已。 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物质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纯海波的熔点是48 。我们实验用的海波不纯,熔点低于48 。5.凝固曲线教师: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 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下图的形状。请大家思
20、考并回答:(1)DE 段。海波是 _ 态, _热( 填 ”吸 ”或 ”放 ”),温度 _ 。(2)EF 段。海波的状态是_, _热,温度 _ 。(3)FG 段。海波的状态是_, _热,温度 _。教师: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6.学生练习(1) 读物质的熔点表。请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教师读一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教师:钨的熔点是3 140 。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 140 不变。(学生模仿教师读几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2) 学生回答温度是 70 的萘是 _态。水在 -5 时是 _态。铁、铜、铝在常温下是_态。水银在 -3
21、0 时是 _态。酒精在 -100 时是 _ 态。锡在 232 时是 _态。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到-52.3 ,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应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在 -52.3的情况下, 酒精是液态的。 水银的凝固点是-39 ,在气温低于 -39 时, 水银的固态的。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漠河无法工作。)7.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教师:现在请大家结合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听一段海波的自白,并回答问题。“我叫海波, 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 。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48 ,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 ?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 ” (学生讨
22、论并回答 )48既是海波熔点也是它的凝固点。此时海波是熔化还是凝固,关键要看海波是吸热还是放热。固态海波在温度到达熔点时,吸热则熔化。液态海波在温度到这一温度时,放热则凝固。所以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8.学生实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教师:物质除了晶体还有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等属于非晶体。我们现在利用实验研究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我们所用的实验装置还是刚才用过的装置,实验步骤也完全相同。(学生操作、实验)教师:请一个组把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画在黑板上。从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可知,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跟晶体不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石蜡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固态石蜡由硬变
23、软,然后再变为液态。凝固时放热,石蜡由液态变为粘稠,然后由软变硬,形成固态。三、归纳总结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有明显的区别: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这个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 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但是不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吸热,凝固时都放热。所以,晶体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2.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考虑以下两个问题。(1)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 ?(学生思考并回答 )冰水混合物中有冰又有水, 冰和水的物态变化有两种可能:
24、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毕, 冰熔化时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另一种可能是尚未凝固完毕, 温度也应保持在凝固不变。 所以冰水混合处于热平衡状态,温度为0。(2) 人们常说 ”下雪不冷化雪冷 ”,这句话是什么道理 ? (学生思考并回答 )雪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 0 不变,但是要吸热。雪从空气中吸热,气温下降,所以化雪时更冷。3.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 15 40 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 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 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
25、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四、作业1.完成课文后的练习。2.习题 3、 4、 5。(四 )说明1.本节课文内容丰富,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教学重点应是熔点和凝固点及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建议安排好学生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对图像分析得细致、透彻,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突出重点。2.教学难点是晶体熔化或凝固时,虽然伴随有热的得失,但是温度不变。受初中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教师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解,只要通过学生实验,观察现象,从事实出发,学生能记住这一事实即可。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做好学生实验。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海波的纯度尽可能高。 二是对海波开始加热时,
26、不要用温水, 温水会使试管内靠管壁的海波先熔化,而中央部分的海波的温度还没有达到48。三是搅拌要及时、不停顿。由于海波是粉末状,导热性能差,只有不停搅拌才可望实验成功。4.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的教学, 采用海波自白这种拟人化的方法, 颇具趣味性和启发性,教师不妨一试。(一)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27、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 并参阅图 1323 、图 1324 ,图 1325 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引出杠杆一节。“板书:第十三章简单机械一、杠杆 ”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杠杆?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 132 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给出杠杆的定义。教师指出: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板书: “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
28、,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板书:“2名词术语: ”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标出。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 或 F 动标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 或用 F 阻标出。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 或 L 动标出。(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 或 L 动。力臂常用虚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长沙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b卷)
- 2024年南充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2024年哈密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吉林省汪清六中数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信阳市重点中学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南充市重点中学2026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3年长治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外语听说》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制药过程自动化技术实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一中2025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高清版)DG∕TJ 08-2068-2019 超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标准
- 环球广电考试试题及答案
- 茶叶营养与功能 课件 第二章 茶叶的化学成分
- 贷款过账协议合同协议
- 工厂7s管理制度
-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技术规范》
-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
- 无人机飞行管理规定
- 磨工考试(中级)磨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校家社协同育人专题家长培训
- 带式输送机培训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