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会议的内容() A.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B.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C.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将北平改名为北京,答案A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A项属于开国大典的内容;B、C、D三项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2.“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这首曾经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斗志的民族战歌是() A.义勇军进行曲B.游击队之歌 C.黄河大合唱 D.大刀进行曲,答案A从歌词“起来!把
2、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可知是义勇军进行曲。故选择A项,3.(2017广东中考)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A.全境解放B.社会主义 C.国家富强D.民族独立,答案D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毛泽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筹建新中国的会议。“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宣告结束了,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故D项正确,4.历史线索是观念化了的历史链条,它
3、是由产生重大事件或者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的历史链条。下列年份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历程中,更具标志性意义的是() A.1860年B.1894年 C.1917年D.1949年,答案D本题考查知识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历程,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故选择D项,5.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纷纷发表评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此评论的主要含义是() A.国内反动势力被彻底清除B.人民实现当家做主 C.“共同纲领”颁布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主
4、要体现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故选B,6.(2017甘肃武威等七市中考)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答案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7.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几乎在刚刚接触西藏问题时就考虑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然而,不久发生的“驱汉事件”使这一方针发生了一定程度
5、的动摇。尽管如此,综合考虑国内外各方面因素,毛泽东等领导人仍然把“政治解决”的选择放在首位,并最终决定以军事力量为后盾,采取和平谈判解决西藏问题。上述材料论述了解放西藏的() A.原因B.策略C.过程D.意义,答案B本题提供的主要信息有“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把政治解决放在首位”和“以军事力量为后盾”等,这些均是关于解放西藏的策略,8.(2017山东潍坊中考)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A.侵略与反抗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的探索D.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答案B19191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爆发的五
6、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B项正确,9.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下面四组人物,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王进喜、黄继光B.黄继光、董存瑞 C.黄继光、邱少云D.邱少云、董存瑞,答案C本题属于归类型单选题。切入点是“1950年10月”“赴朝作战”。选择C项,10.唇亡齿寒,中国人民深谙此中的道理,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它是()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根据题干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可知是抗美援朝战争,11.郭沫若
7、咏邱少云烈士中写道:“援朝抗美弟兄多,烈士少云事可歌。高地名传三九一,寇军徒念阿弥陀。戳穿纸虎功长在,缚住苍龙志不磨。邻国金星留纪念,英雄肝胆壮山河。”邱少云的事迹留给我们的深刻体会和感悟是() A.见义勇为B.遵守纪律 C.助人为乐D.拾金不昧,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上身仍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故选B项,12.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依次为()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
8、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A.B. C.D,答案A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反映的是北伐战争;反映的是红军长征;反映的是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13.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 A.知识分子B.贫苦农民 C.领导干部D.工人,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之后土地改革开始。土地改革法规定,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贫苦农民,所以,获得土地和财产的对象是贫苦农民,1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
9、政权,土地改革就是其中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有() 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A.B.C.D,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意义的记忆和理解。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一项巩固政权的措施,影响深远。这次改革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性质仍属于私有制,排除。辛亥革命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排除。故选择D项,15.毛泽东说:“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10、。”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这场“暴风骤雨”是指()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B.人民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答案D本题考查知识点土地改革,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关键信息是“很短的时间内”“几万万农民”“20世纪50年代”。1950年,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故选择D项,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2018江苏淮安洪泽黄集中学期中)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人民
11、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他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响了,54门礼炮齐鸣28响。随后,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盛大的群众游行 (1)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的“今天”指哪一天?材料中事件发生在什么地点?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3分) (2)材料中奏响的歌曲是什么?“28响”象征着什么?(4分) (3)为什么“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3分,答案(1)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中
12、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2)义勇军进行曲。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中国人民艰苦斗争2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 第(1)问考查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意义。 第(2)问考查开国大典上奏响的歌曲及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结合所学容易回答。 第(3)问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结合所学容易回答,17.阅读材料: 材料一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
13、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请回答: (1)请举出材料一中“历史的事实”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例子。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抗美战争是自卫?(4分) (2)材料二中揭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主要目的的语句是什么?(2分) (3)“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标志是什么?(2分,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2)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3)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可联系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来回答。第二小问从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角度说明中国人民支援朝鲜的抗美战争是自卫。第(2)问要注意用材料二中的语句回答。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材料二 拔除地主立的界碑,材料三1952年底,近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26.9%。 (1)上面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分) (2)用自
15、己的语言概述三则材料之间的联系。(6分) (3)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4分,答案(1)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材料一说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为此,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起进行了土地改革。材料二反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获得土地。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使农业
16、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解析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这一历史事件。第(1)(3)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作答。第(2)问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材料一说明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材料二反映了在土地改革中农民拔除地主立的界碑,获得土地,材料三反映了土地改革的作用。三者之间是因果关系,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材料三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
17、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写出其中的两位英雄人物。(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提到国家在农村推行了一项“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此历史事件和材料二中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2分) (4)结合所学知识,给材料一、二、三反映的事件拟一个主题。(1分,答案(1)历史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历史事件:抗美援朝。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政监理合同
- 婚车租赁没合同
- 贷款契约合同
- 医院建设合同
- 快手直播怎么上协议书
- 卡地亚代理协议书
- 公司财产协议书
- 酒店商务合作协议书
- 二手房补充协议书怎么写
- 抚养权协议书
- 2025年度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劳动教育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 GB/T 25747-2010镁合金压铸件
- 文创产品设计专题课件
- 李冬梅:第一讲+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理念目标与实施
- DB4401-T 6-2018园林绿地养护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建筑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完整版课件
- 体操鱼跃前滚翻教案
- 白鹿洞书院讲义
-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无答案)
- 润滑系统使用维护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