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1页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2页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3页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4页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信息化建设方案一. 成都疾控现状(一) 疾控业务体系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以传染病监测报告、地方病(非传染病性)与寄生虫病监测、慢病与死因监测、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突发事件监测五大模块为主要业务职能。 对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食源性疾病、学生常见病及中毒、污染等事件的发生、分布和发展规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 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和中毒、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处理,为救灾防病和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实施预防接种和对预防用生物制品使用的管理; 对影响人群生存环境卫生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食品、职业、环境、放射、学校卫生等卫生学监测,并提

2、出相应的预防方案和干预措施; 开展卫生防病检验和实验室质量控制,承担卫生监督监测检验、健康检查、健康相关产品的技术审核和卫生质量检验、鉴定; 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及公共卫生信息的报告、管理和预测预报,向社会提供预防保健信息、健康咨询。(二)应用软件系统现况1、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是由卫生部委托国家疾控组织开发并由各网络报告和审核单位实施的网络直报系统。该系统现已实现国家疾控、省疾控、成都市疾控、各区(市)县疾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联网报告,按国家统一部署开展工作,实现数据收集-分析-共享,主要包括传染病数据监测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3、系统、健康相关因素监测系统、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死因报告管理系统、单病专病监测系统、新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症状监测直报系统、救灾防病系统等信息数据。2、成都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及处理分析系统成都市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及处理分析系统由成都市投资建设,已覆盖成都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和辖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死因、慢病、院感、症状监测的网络报告,目前该系统是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有益补充。3、中心内部应用软件情况中心内部在用应用软件较多,既涵盖行政管理也包括业务工作,同时还有对

4、外门户宣传等,包括自行开发、购置共计22种,主要有: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中心网站、死因统计专用软件、社区慢病管理信息系统、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系统、离退休工资管理系统、成都市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全国离休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医师联网注册及考核管理系统、广力人事管理软件系统、个人剂量管理系统、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系统、放射工作单位信息管理系统、职业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温湿度监控系统、全国碘盐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学生健康监测统计软件、紫晶文档管理系统、中国共产党基本信息管理系统、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成都市办事处保险管理系统、金算盘财务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肠道传染病信息报送平台、医药连锁管

5、理系统。(三)疾控信息化基础设施现况1、硬件方面成都市疾控中心目前有台式电脑和笔记本总计375台,pc服务器7台,磁盘阵列1套,核心交换机2台,接入层交换机21台,防火墙和多功能安全网关各一台,利用上述设备已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局域网,外网采用8m电信光纤和电子政务外网双线路接入。20个区县疾控中心合计有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743台,pc服务器13台,刀片服务器4台,磁盘阵列2套,交换机59台,路由器26台,防火墙4台,绝大部分疾控中心已组建覆盖全中心的计算机局域网,还有小部分疾控中心局域网只覆盖部分科室,没有完全覆盖全中心。各疾控中心均已实现互联网接入。2、软件方面已购置windows20

6、03 server操作系统(5用户)和sqlserver数据库(5用户)各一套,用于成都市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及处理分析系统建设。(四)现存问题分析1、现有系统条块分割,缺乏整合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各类业务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疾病预防控制信息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现有各系统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实现共享和整合利用,行政单位和技术支撑单位不能在一个平台交换数据,省、市、区三级疾控间存在信息孤岛,未实现省、市、区三级互联互通,难以满足不同层级业务开展的需求。2、现有系统功能尚不完善目前,成都市疾控各项业务工作信息化程度发展不均衡,信息化建设仍未覆盖全部疾病预防控制业

7、务,如缺乏应急指挥系统、病媒生物监测系统等。部分疾控业务工作仍处于传统的手工作业阶段。3、公众信息发布不畅市疾控网站已建成运行,但公众信息发布仍有不畅,且针对公众服务的形式仍较为单一,始终未与社会、公众形成良好互动。4、信息标准化建设需完善卫生部颁布了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分类与基本数据集标准、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中国电子病历标准、中国医院基本数据集标准等疾病预防控制相关数据元数据集标准。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信息建设除遵循参照国家标准外,还需要结合实际业务工作需要,完善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标准化的建设。5、基础数据缺乏与疾病控制相关的基础数据,如卫生人口,气象数据、地理数据等缺乏,且基础数

8、据与现有系统没有有效衔接。6、信息基础设施待完善按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工作要求,中心硬件建设工作还有部分指标没有达标,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行完善,其中主要包括内、外网物理隔离和中心机房按照国家二类标准要求缺乏的除尘设备购置等。二. 成都疾控信息化建设目标1、符合国家标准,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无缝结合目前卫生部已制定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数据集数据元的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市疾病防控业务的需求,完善疾控信息标准化体系,使其更有效、更科学地规范和指导全市疾控信息化建设和全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区域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整合,达到与市区

9、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无缝结合。2、加强疾控数据与各类数据的交换和共享疾控数据与各类卫生业务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是目前成都疾病防控信息化的重要目标之一。第一,对成都市全区域范围内各级疾控中心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疾病控制数据的获取和有效共享,并达到全覆盖;第二,政府相关部门基础数据获取和共享;第三、管理层数据的获取与共享;第四、绩效考核有关数据的获取与共享;从而实现领导决策支持、实现智能统筹管理的前提。3、加强疾控及各类数据的综合利用逐步建设市疾控元数据管理子平台、数据质量控制子平台、综合利用子平台及资源库等,通过分析、挖掘等方式充分利用疾控各类业务数据,从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4、提升疾控内部信息化管理

10、水平建立完善的疾控专业业务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将疾控手工作业流程全方位向信息化管理转变,提升疾控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5、保障信息安全与隐私鉴于疾病预防控制数据存在特殊性,采用多种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信息安全和隐私,同时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信息安全工作责任,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检测,做好等级保护相关安全测评工作。三. 成都疾控信息化建设原则(一) 统筹规划,分步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在医改的大背景下,按照成都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疾控实际对未来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根据业务需求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分步实施。(二) 保障应急、强化服务以业务为根本,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关注业

11、务价值实现,立足于提供公共卫生应急信息支持和公共卫生信息服务与共享。(三) 先进成熟,遵循标准采用国际上成熟的流行开发技术,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稳定的应用系统支撑平台。遵循卫生信息标准,功能符合国家医疗卫生、医疗保障相关指标规范和技术要求,保证在将来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四) 经济实用,着眼长远坚持经济实用原则,注重投入产出效益,不盲目追求技术超前,力图以较少投入,产出适宜效果。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持合理的硬、软件投资比例。在保证成熟性、实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满足现在业务应用和未来业务扩展应用的需要。四. 成都疾控信息化建设内容基于“全域成都”的理

12、念,成都疾预信息化建设将充分考虑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并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研究并解决当前整个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信息化建设所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以便更有力地配合全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一)疾控业务应用整体规划对成都疾病防控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从业务上宏观把握疾控信息化建设方向和建设需求,结合本市信息化实际情况、国家卫生信息标准等,并考虑与成都市区域平台的有效衔接,进行详实的信息化整体规划。具体规划内容可包括业务架构规划、数据架构规划、应用架构规划、技术架构规划。(二)疾控系统平台建设1、建立元数据管理子平台,实现业务数据元、统计指标数据元、编码的管理2、建立数据交换共享子

13、平台,实现与相关政府部门基础数据的交换、与各疾控内部各专业系统数据的交换、与各级疾控中心数据的交换、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数据的交换3、建立数据综合利用子平台,提供即席查询、统计分析、绩效考核、决策支持、公众访问等功能,4、建立数据质量控制子平台,对业务系统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并根据不同数据质量问题进行数据处理。(三)业务系统改造与扩建1、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市级平台。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与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结合,实现全市数据免疫接种数据的上传、下载与共享,实现与省级、国家级数据平台的对接和数据交换。建立成都市居民二类疫苗注射档案,能够查询受种者二类疫苗注射情况,疫苗注射相关

14、检查结果。同时,可获取统计局关于人口、卫生、经济资料的统计数据,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的发病、诊断数据,通过建立市级免疫规划工作论坛(含即时通讯功能)提供全市免疫规划工作信息交流平台。2、完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系统。在原有慢性病管理的基础上扩展肿瘤登记管理,并基于成都市区域卫生平台与相关社区、医院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人群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实现高危人群、慢性病管理。3、建立病媒微生物监控系统,实现病媒微生物相关信息的采集和管理。4、环境卫生与环境危害因素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填写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的报告、社区或者区县级控填写的环境危险因素报告、突发事件情况下的现场调查(如流行病学调查、采

15、样送检等)、各类统计分析和环境危险因素评估等功能。5、职业病监测系统建立职业病监测系统,实现对成都市职业病危害企业信息、职业病病人信息、职业危害因素暴露强度信息、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评价信息、职业病暴露人群健康监护信息、职业与放射卫生信息的监测管理。并开发建立职业病体检数据库,配合此类业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6、从业人员体检系统建立成都市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档案系统,能查询某从业人员历年体检数据。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建设整合和利用各系统数据,建设成都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实现应急指挥的信息化。8、整合现有业务系统将目前现有的包括国家卫生部下发的,也有市卫生局的,

16、市疾控中心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并和相关政府部门基础数据结合,实现数据的二次挖掘和利用,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四)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旨在改进传统的实验室应急管理模式,提高应急状态下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加快样本受理速度、检测状态反应速度、实验数据流通传输速度、检验结果发送速度,进一步提升实验室应急处置能力、辅助决策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一时间为领导和防病现场提供实验室检测依据,构建在应急状态下本市疾控系统各实验室实验数据、仪器设备、人力资源、消耗材料的共享平台。实验室信息管理对外接口主要包括应急样品的送检处理,日常监测和委托检验。 应急样品检测主要来源于市卫生局、

17、市卫监所、医院、市民防办、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技监局、市药监局以及其他相关部门。 日常监测是中心业务科室根据疾控监测计划采集样品后开展的一类检验,达到监测预警的目的。不论应急检验还是日常监测检验,其流程都是一致的,都要经过样品受理、实验室检验、报告制作和归档处理等环节。针对不同的样品或检验要求、日常工作或应急情况,在采样、现场调查、确认检验项等方面有所区别。 委托检验主要是面向社会和其他政府部门,也是实验室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五)行政管理系统的改造与扩建行政管理应用包括区域内疾控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升级改造、领导查询和决策支持系统、中心网站升级、电子地图应用等全局综合性的应用,即构

18、成各专业条线系统中未涉及到的内容,这部分应用系统带有成都市疾控整体应用系统的普遍性和共享性,但其操作和管理更多体现为全局层面上。1、办公自动化升级改造包括短信平台、与其他疾控电子公文交换、远程登录等。实现市疾控与市内区县疾控公文往来、特定数据交换和即时通讯等。2、疾控资源管理系统全市基本信息收集,包括:仪器设备储备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检验能力管理等。实现成都市疾控与市内区县疾控资源的统一管理。3、领导查询和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财政投入情况查询统计、工作指标评估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等。4、中心网站升级改造以市疾控原建门户网站为基础,进行完善。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业务协作的基础上,形成更完善、更科

19、学、更具互动性的公众门户。包括:完善网站内容及各频道功能,如新增公开信息查询,服务质量满意度追踪调查等与公众互动性功能。5、电子地图建立基于gis平台的基本数据处理、查询、统计、报警等业务系统,数据包括卫生资源的地理分布,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突发事件空间分布。 (六)关键数据资源库建设为夯实疾控数据资源综合利用,消除数据孤岛,确保数据综合利用唯一权威来源和决策可信度,并能科学合理地整合疾控及其他单位提供的已有信息资源,建立一系列关键数据资源库,包括元数据库建设、资源库群建设等。(七)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根据国家对疾控机构绩效考核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内外网物理隔离系统的建设、中心机房按照国家二类标准要求购置的除尘设备等。同时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信息安全工作责任,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