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作业答案1 7考试重点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答案1 7考试重点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答案1 7考试重点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答案1 7考试重点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答案1 7考试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红色为重点(2016年考题) 第一章 1-2 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 解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反转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 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图为水温控制系统示意图。冷水在热交换器中由通入的蒸汽加热,从而得到一定温度的热水。冷水流量题1-41-4

2、 变化用流量计测量。试绘制系统方块图,并说明为了保持热水温度为期望值,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系统的被控对象 和控制装置各是什么? 若低于给定温工作原理:温度传感器不断测量交换器出口处的实际水温,并在温度控制器中与给定温度相比较, 解度,其偏差值使蒸汽阀门开大,进入热交换器的蒸汽量加大,热水温度升高,直至偏差为零。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冷水流量加大,则流量值由流量计测得,通过温度控制器,开大阀门,使蒸汽量增加,提前进行控制,实现按冷水 流量进行顺馈补偿,保证热交换器出口的水温不发生大的波动。 给定量实际热水温度为被控量,(希望温度)在控制器中设定;冷水流量是干扰量。热交换器是被控对象,其中, 系统方块图

3、如下图所示。这是一个按干扰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 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及各部件的作用,画1-515 / 1 出系统方框图。 UcUc增高,炉温就上升,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Uc的平方成正比,解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Ue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Ur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电压Uf。Uf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au,Ue=Ur-Uf=0Ur。此时,C,热电偶的输出电压Uf正好等于给定电压在

4、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 T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Uc=Ua=0,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故U1 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控制的结果,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当炉膛温度T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T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C (表征炉温的希望值)。系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ru 统方框图见下图。 . 检测的是被控量方框图中被控对象和被控量放在最右边,非被控对象注意: 第二章 x其中所示,x为输入位移,为输出

5、位移。试分别列写各系统的微分方程式及传递函数。5722-2 设机械系统如图oi 解:图(a):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在不计重力时,可得15 / 2 -t-2t ,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和脉冲响应。r(t)=1(t)2-6若某系统在阶跃输入时,零初始条件下的输出响应c(t)=1-e+e H(s)G(s)2-602-8 在图中,已知和两方框相对应的微分方程分别是15 / 3 E(s)/R(s)。且初始条件均为零,试求传递函数及C(s)/R(s)及 (s) (s)/U 2-53 所示有源网络的传递函数U2-9求图io 2-55所示。已知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2-11 试通过结构图等效变换求系统传递函数C(s)

6、/R(s)。 解:15 / 4 15 / 5 第三章)53.1sin(1.6t() =10 ?12.5et + ho t ?1.2 3-3已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试求系统的超调量、峰值时间p和调节时间s。1?t?2?)(c1t)?1t?sin(?e?nn2?1 解:?3.5?t?tps2?2?1?arccos?/?1?e%? nn0?6?cos53?cos1.0. 222?1/?6.1?00.6.?0.6/1?06/?9.?ee%?5%e? ?t1.?96(s?)p61.2?1 n3.553.?2.?t?92(s)s?1.2 n或:先根据c(t)求出系统传函,再得到特征参数,带入公式求解

7、指标。 3-6设图3-46是简化的飞行控制系统结构图,试选择参数K和Kt,使系统n、。 分析:求出系统传递函数,如果可化为典型二阶环节形式,则可与标准二阶环节相对照,从而确定相应参数。 解 对结构图进行化简如图所示。 15 / 6 平面根的个数及纯虚根。3-10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试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在右半s23540?s?4812s?24s?32?D(s)?s3s?)1 (235448?32s?12s?24ssD(s)?s?3解: =0 5 32 列劳思表:S 12 1 4 48 3 S 24 483?2432?123?164? 3 330 S 16?24?3412? 2 448 S

8、48?16?412?0? 2 S 12048?12s?, 0 辅助方程 024s? 辅助方程求导: S 24 0 48 S 2?j?s 系统没有正根。对辅助方程求解,得到系统一对虚根 。 21,23654010?8s-4s-4s)(Ds?s4?s7-s) (2 列劳思表: 15 / 7 系统不稳定。 3-12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试用劳思稳定判据确定能使系统稳定反馈参数的取值范围。 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0。所以 : 3-13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 ) G(s (1) 2s?1) 10(= G(s) 22100)6s + (s +s 3)(t + ) = 2 2t rr(

9、t) = 2t (t2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和 试求输入分别为 (1)因为是二阶系统,且系数大于零,所以系统稳定。limlimlim2 = 0 =,= 0 Ka sG(s)sG(s) ,20 K p=G(s) Kv= s00s0s 3()应先检查系统的稳定性。 15 / 8 limlimlim2G(s) = , Kv= sG(s) = , Ka = sG(s) = 0.1=Kp 00s0s s 第四章 4-2 所示,试概略绘出相应的闭环根轨迹图。已知开环零、极点分布如图4-28 另附其他地方例题: 15 / 9 。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概略绘出相应的闭环根轨迹图4-3 (要求确

10、定分离点坐标d) 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要求:4-5*K?G(s))10s1ss(?)(?确定(1) 产生纯虚根的开环增益值。15 / 10 *K1?s)HG(s)?,(2)?5)(s?s(s2设反馈控制系统中 4-8 要求: (1) 概略绘出系统根轨迹图,并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2) 如果改变反馈通路传递函数,使H(s)=1+2s,试判断H(s)改变后的系统稳定性,研究由于H(s)改变所产生的效应。 第五章 -4t-9t,试确定系统的频率特性。+0.8e c(t)=1-1.8e5-2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15 / 11 5-8绘制下列传递函数的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2002?s)?)G(s(G2s(s?1)(10s?1)(8s1)?1)(2s )(1(2) (1) (2) 5-17根据题5-8所绘对数幅频特性渐进曲线,近似确定截止频率c,并由此确定相角裕度的近似值。 5-9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 线如图所示,试确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右图中的10000100,1001) 15 / 12 T/t1)t)?10(2?e(nTnT/1)10(2?10(2?1)?)(enT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