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程氏源流略考讲解_第1页
莱州程氏源流略考讲解_第2页
莱州程氏源流略考讲解_第3页
莱州程氏源流略考讲解_第4页
莱州程氏源流略考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莱州程氏源流略考程皓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存世的程氏族谱资料的梳理、考辨及对族人的访谈,叙述了程氏家族自明初迁居山东省莱州府掖县 (今莱州市) 繁衍至今 600 余年的大体脉络, 主要谈及程氏家族在当地形成的几大支派以及分布迁徙情况,并介绍了部分族中人物。 关键词 莱州程氏 天井山石印本掖县程氏族谱 起名定例元末明初,战乱不已,水旱瘟疫频发,胶东地区人口锐减。 蓬莱县志稿中曾提到: “元末明初,山 东为元、 明争夺要地, 明将常遇春血洗山东, 山东半岛人口被杀戮殆尽, 残存土著极微。 明朝建立后, 开始向半岛大批移民。 ” 1据山东通志记载,即便到了明代开国 20 多年后的洪武二十四年(

2、1391 年)莱州府辖区二州五县2 的在籍人口总和也只有 76 万,登州府辖区一州七县 3 的在籍人口亦只有 73 万。到嘉靖五年 (1526 年)100 多年间, 莱州府的人口仅增加了 16 ,而登州府的人口更减少了 394 。葛剑雄先生在 中 国移民史中指出,这时期登、莱二府人口减少,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当地居民大批越海迁入辽东半 岛所致。明代前、中期,登、莱二府人口锐减一直相当明显。弘治年间(1488 1505 年),登、莱地区的土地抛荒和人口外流已十分严重。尤其是沿海地带,时人王世贞指出:“倭诚可忧,忧不在山东也,青、登、莱,沿海也,皆瘠卤,数十里,无人烟,不足中倭欲也”。5 人口之稀少

3、已到了对倭寇没有吸引力的地步。由于上述原因,整个明朝,掖县不断有大量移民涌入,其后代构成了今天莱州人的主干。莱州现有资料可考的 1042 个村庄中,明代以前建立的只有 64 个,明代建立的则多达 805 个,其中洪武年间就占了 579 个,建文至崇祯年间亦不断有移民建村。清代建立的183 个村,则多由本地析出6在移民潮涌的背景下,程姓先民历经千山万水,从遥远的大西南来到莱州府繁衍生息。 据莱州市公安 部门户口抽样调查,程姓约占全市约 88 万人口的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即大约 3500 人。据考,主 要分成以下几大系统:埠上程家支派、柳林头支派、前吕支派及元岭陈家支派等。民国二十四年( 1935

4、 年)莱阳县天井山村 7 在该村程氏家庙北祠堂召开大会,由程翔九(民国陆军 上校)、程展初(民国陆军军长) 、程绍馨、程绍益等族人发起重修联宗族谱,三年后刊出石印本程 氏族谱 14 册,包括:莱阳 5 册、海阳 2 册、掖县 2 册、平度 1 册、即墨 1 册、黄县(今龙口市) 招远栖霞三县合 1 册,共涉及胶东地区 100 多个村庄;另有 2 册为程氏重修谱书议决案与河 南程氏正宗世系 。此套族谱为树状格式,体例完备,印刷精良。其中掖县族谱 2 册:柳林头村一册, 共 112 页;埠上程家、元岭陈家、凤凰庄、崔家、桥头、掖邑程家村合一册,共59 页。以下详细介绍莱州程氏各支派。一、埠上程家支

5、派“埠上程家 ”是虎头崖镇下埠村和上埠村以往的统称,两村位于莱州城区西南 8 公里、虎头崖镇政府驻 地 神堂村西南。其中下埠村在北,约160 户, 460 人;上埠村在其西南,约 65 户, 260 人。清代前、中期此二村隶属神山乡曹村社,宣统二年( 1910 年)属寒同区曹村社。民国二十年( 1931 年)属第一区三合乡(区驻城内,乡驻神堂村) ,二十七年属第一行署第一区,二十九年属掖南县第 一区,三十二年属掖南县朱马区。 1951 年属掖南县虎崖区, 1955 年属掖南县第十区, 1956 年属掖 南县虎崖区朱马乡, 1958 年属掖县神堂公社, 1967 年神堂公社更名为 “红卫公社 ”

6、, 1982 年 “红卫公 社 ”复名神堂公社, 1984 年属神堂乡, 1988 年属神堂镇, 2000 年起隶属虎头崖镇。据民国五年( 1916 年)族人程绍濂等所修谱载: “尝考程氏本颛顼、重黎之后,周宣王时程伯休父入程氏之为名族久矣为大司马,封于程,遂以国为氏,其后散居四方历汉、魏、晋、唐以来代有闻人,指不胜屈。至 于赵宋,其族居河南,炳耀于人之耳目者则有明道、伊川二夫子,为万世儒宗,而本族 “先祖蜀之细民也,世传原籍河南 8 ”, “南宋之季避乱于蜀 9 ”,“明洪武二年由四川成都铁碓 臼程家东迁山东莱郡,卜居于城西十八里处” 10,因村建在高埠之上而得名 “埠上程家 ”。后来 “分

7、南北二村 ”,一在高埠之上而得名 “上埠程家 ”或“上程家 ”,一在高埠之下而得名 “下埠程家 ”或 “下程家 ”。 民国三十四年,简称 “上埠 ”、 “下埠”。“按旧谱分三大支,以东、西、南三支别之 ”:下埠村一部分与 居郎村者为东支, 下埠村一部分与居上埠村一部分及居神堂村者为西支, 下埠村小部分与居上埠村一 部分为南支。三支始祖分别是一世祖程钮的三个儿子 大宝、大本、大宾。“埠上程家 ”支派除包含下埠村、上埠村之外,还包含由此迁居的附近神堂村和郎村的程姓族人。神堂村位于虎头崖镇政府驻地,共 256 户,约 1000 人。明洪武二年 ( 1369 年),四川移民巴姓立村 相传曾有一过路人在

8、此遭劫,得附近关帝庙中关公显灵相救,故名 “神堂 ”。有马、丁、陶、程等姓氏 其中程氏系清代下埠村西支族人程洪富、程文浩相继迁入,所繁衍之后代共约 30 户。郎村位于神堂村西北 1.5 公里, 历史上曾是储积乡郎村社、 第二区郎村乡的所在地, 约 560 户, 1720 人。宋朝时郎氏居此立村。有孙、王、程、郑等姓氏。其中程氏系清初下埠村东支族人程至高迁入所 繁衍之后代共约 30 户。本族起名定例为:“敦仁广义、远绍显谟、培基振绪、益奋伟烈、德泽绵延、时久弥芳、和蔼充盈、毓秀钟灵 ”。 11原谱记载 “十二世当以 敦字起,而名登鬼 箓,末如之何,今将十三世人之生存者改名仁某 ,以下则按次循序

9、”。据此,未按起名定例取名者除已死者外都要另起谱名。另外 “十八世宜遵 显 字,因犯祖 讳,谨以 嘉 字代之 ”。本族现繁衍至第二十一世,宗亲共约 1200 多人,世系相传不紊。另据考证,文峰路街道田家村系埠上程家支派上埠村的一个分支。该村位于市区东南 6 公里,明中期田姓由即墨县迁此处一条沟的东西两崖立村,分别取名 “上田家东 崖”和“上田家西崖 ”。抗战前属第二区联合乡,后分别简称“田东”、“田西”,统称“上田家”。1957 年,两村合并,称作 “田家 ”。后隶属南十里乡(镇) ,2000 年起隶属文峰路街道。全村约230 户、 750 人, 有杨、王、田、苏、程等姓氏。文革 ”,族人程贵

10、堂介绍,本村程氏族人约 30 户,世传一族人为赡养姑母迁此,遂定居。家谱毁于 族人命名未有定例。二、柳林头支派城港路街道柳林头村位于市区东北约 12 公里,民国时期曾是第三区柳林乡驻地,后分为柳林头一、 二、三村。民国三十二年( 1943 年)隶属沿海区, 1956 年隶属平里店区柳林乡, 1958 年隶属朱由 公社, 1959 年隶属大原公社, 1962 年复属朱由公社, 1984 年属朱由乡, 1988 年属朱由镇, 2000 年属城港路街道。全村共 500 余户、约 1700 人, 20 余个姓氏,程姓约占三分之一,为本村最大族 姓。据嘉庆十年( 1805 年)、道光十九年( 1839

11、年)两次重修程氏家谱序记载: “溯我族之受氏也, 由来久矣。周宣王时有休父者,系出重黎,身为程伯,后人以国为姓,遂著籍焉。越至宋朝,大夫子 豫国公颢,号明道;二夫子洛国公颐,号伊川;籍隶河南,名显天下,其后徙居四川者又数世矣。我 祖宗海于大明之初永乐时( 1403 1424 年)奉旨自四川成都东门里铁碓臼迁于莱郡(莱州府)掖 北,卜居柳林头。继有岗、广、福整三人,而(中、东、西)三支于以分焉。 ”西支后分为 “西支东 ”、 “西支西 ”两支,遂有四支。序言还记载: “嘉庆十年冬族长光顺念家乘之未立,宗派失序,于是协同族人勤修家谱五编:总支一 编、中支一编、东支一编、西支东一编、西支西一编。使三

12、支分明、前后有序。”但 “惜三四五世各世莫能备考,次序不敢妄定 ”,“世系不考其详,故统著之 ”。道光十九年族人十二世程修平(谱名作新) 又续修此谱, “向者忽略之名又从而补之,差错之名又从而改之 ”。民国二十五年( 1936 年)程善超、程国安等再次续修掖县柳林头程氏族谱 ,收在莱阳天井山石印 版族谱中。本村族人命名本应沿用前文所述的三十二字起名定例,但 “特念户大丁繁,命名之例如一世一字,非 重复即诡异耳 ”,于是安徽差遣程绍堂传来清代提督程文炳所订新定例: “三支命名各订三十二字,或 以敦、仁 等字为经,或以 广、义 等字为纬 ”。如: “中支十二世从 敦 字起,十六世从 远字起;东支

13、十三世泛 仁字起,十七世从 绍 字起;西支东十四世从 广字起,十八世从 显字起;西支西十五世从 义字起,十九世从 谟 字起。由是三支命名一世一字,各遵所订三十二字,则一支顾一支之名即一支 思一支之义,庶命名不至诡异,亦不至于重复。 ”遂成为四套起名定例。由于原起名定例中有个别字犯祖宗名讳,于是另起的分支定例个别字有所更改: “中支二十世名例本 该培字,因东支十世有从 培 字起者,故以 涵字代之;二十四世本该 益字,因与西支西十五世 义 字音同,故以 克 字易也。西支东十四世名例本该 广字,因东支九世有从 光 字起者,故以 泰 字代之 也。”四支起名定例如下:中 支:敦笃连启,远存谱体,涵深懋赏

14、,克开奠丽。德业焕发,时会顺适,和厚感孚,毓祥梦锡。东 支:作仁全善,勤绍足凭,端基养正,悦奋务恒。受泽淳淑,蓄久能兴,多蔼待举,抡秀书升。西支西:宗文泰清,登朝显荣,名望振拔,功效伟隆。沼化绵赓,参赞弥宏,乾美充满,杰才钟生。 西支东:廷敏集义,国俊肇谟,念敬先绪,统接前烈。旬宣来延,勋高信芳,安庆丰盈,天宝地灵。据旧谱载,公布之日, “一时宗族毕至,少长咸集,无不以为有深意存焉 ”。目前本族长房 中支已繁衍至二十二世。柳林头村程氏分支村庄主要有以下几个:(一)三山岛街道崔家村本村位于城区西北约 18 公里,全村约 800 户。明宣德五年( 1430 年)崔姓由四川迁此立村。民国 时期隶属第

15、四区马坊乡,后隶属过西乡(镇), 2000 年起隶属三山岛街道。目前全村 800 余户、约2760 人。族人程肇云介绍,其始迁祖系柳林头村 “西支西 ”第十代族人程中魁,清代中期欲渡海去关东,至此地 为其亲戚劝阻,遂留居。另据掖县柳林头程氏族谱载,程中魁生子程廷瑚,仍居柳林头。其族兄 程中矩之子程廷柱又迁居此,村中现有族人约 40 户。本支沿用柳林头 “西支西 ”起名定例,即: “廷敏集义,国俊肇谟,念敬先绪,统接前烈。旬宣来延, 勋高信芳,安庆丰盈,天宝地灵 ”。(二)程郭镇桥头村本村位于城区东约 8 公里,明洪武年间于姓由四川迁此立村,取名 “于家疃 ”。清末因村北建有一座石 桥而更名 “

16、桥头”。民国时期曾隶属第一区双凤乡,分东西二村,后统称 “桥头”。全村 300 余户、 1100 余人。族人程学儒称本族世传为柳林头村分支,另有族人程培智称当为东坊北村分支。 天井山石印本 掖县 程氏族谱中载有本村世系,其族始于程宜安、程宜宁,按现有族人行辈推算当为第八世,但八至十 五世仅罗列名字,无从考证传递关系,十五世以下方世次分明,至今已传至第二十三世,有族人约50 户。(三)程郭镇清明沟村本村位于城区东北约 10 公里,明末程姓与张姓、王姓分别由柳林头、后王门、四川迁居在一条大沟 两旁立村,取名 “清明沟 ”。全村约 180 户、 600 人。本村程氏世系在天井山石印本掖县程氏族谱未载

17、,今族人程谟诒续编有清明沟程氏族谱 ,其 族始于第七世程朝卿,自柳林头村迁居,生七子,但孙辈仅载程仲吉一人,至十三世有七人,但世系 难考,亦仅罗列名字。第十三世以下仅续有程之法一支至今九代,有族人 50 户左右。本村自第十七 世“绍”字辈始用总起名定例,现传递至第二十一世。(四)程郭镇东坊北村本村位于城区东郊约 4 公里, 明洪武三年, 部分移民由四川迁此立村, 因村周围有一座石牌坊而依据 方位分别得村名 “东坊北 ”、“西坊北 ”、 “前坊北 ”。其中东坊北村宣统二年( 1910 年)为淇水区坊北社 驻地,民国二十年( 1931 年)为第一区坊北乡驻地。目前全村约 160 户、 490 人。

18、据族人程汝敬统计,本村现有族人 53 户,前坊北村有数户系由本村迁出。族人程汝桂介绍,世传程 姓由柳林头迁来,家谱已毁于 “文革 ”,其宅有挂谱,始于八世程守祖,但非全村始迁之祖。(五)程郭镇西蚕庄村本村位于城区东北约 14 公里,世传明洪武年间程姓由柳林头迁此立村, 因柳树环绕而得名 “柳行头 ”。 后因村内果树成林、村东清水环绕,故更名“西璨庄 ”。1958 年演变为 “西蚕庄 ”。历史上曾经是第七区花岭乡的驻地,后隶属宋家公社、曲家公社、曲家乡(镇), 2000 年起隶属程郭镇。全村仅有约 80户、 270 人。族人程勤堂介绍,本村未曾编修家谱。虽世传程姓于明洪武年间迁居,至今亦仅有 2

19、0 户族人,再者, 柳林头村永乐年间立村,本村应不早于此时,故怀疑 “明洪武年间迁此立村 ”当为讹传。族人使用柳林 头东支一套起名定例,现传递至第十七世。(六)郭家店镇凤凰寨村本村位于城区东南约 29 公里,明万历年间仲姓由四川迁此立村, 传说曾有凤凰在此栖息, 故取村名 “凤 凰庄”。民国时期隶属第八区凤凰乡,因城西亦有凤凰庄,为避重名, 1982 年更名 “凤凰寨 ”。 全村仅 有 80 余户、约 260 人。据天井山石印本掖县程氏族谱载,本族始于程百祥,以下数代宗支零落,至民国年间方有族人二 十余口。族人程显章称,世传自柳林头迁居,其族人民国年间多移居关东,目前村中族人支脉不盛, 仅有

20、3户。但 “程百祥 ”之名在柳林头族谱中未见记载。三、前吕村支派本村位于城北约 18 公里, 1984 年由徐家、程家、吕家、张家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民国时期曾隶属 第四区河北乡,后隶属西由镇, 2000 年起隶属三山岛街道。全村约 300 户、 950 人。本族始祖程才广,世传明洪武二年( 1369 年)自四川迁居。据族人程尚年介绍,目前程家村族人约 有百户,天井山石印本掖县程氏族谱中有 “掖邑程家村 ”一至十八世族人名册,但无从考证历代宗 亲传承关系,目前传递至第二十一世。四、元岭陈家支派本村位于城区东南约 28 公里,明正统十三年( 1448 年)陈姓由四川迁此立村,因附近有一座元岭庙

21、而得村名 “元岭陈家 ”,后简称 “陈家 ”。因重名, 1982 年恢复原名。民国时期曾经隶属第八区柴棚乡, 后隶属柴棚镇, 2000 年起隶属郭家店镇。全村约170 户、 600 人。据天井山石印本掖县程氏族谱载,先世名 “朝宗、朝元 ”,至今共传十七代,族人 40 户左右。族 人程远亮称, 世传本村程氏为柳林头村分支, 使用总起名定例。 但柳林头村族谱中并无此二人, 且 “朝 宗、朝元 ”若为柳林头村族人,依据辈分应为第二世,但柳林头村始祖程海生三子 (第二世) :岗、广、 福整,故本村非柳林头村分支,可能由邻近的莱阳县迁入或系四川移民后代。五、族中人物程志保,明代下埠村第五世。民国五年(

22、 1916 年)谱载为: “明万历年间( 1573 1620 年)河南 禹州递运所大使 ”。民国年间坟谱载有其父墓,碑题曰 “程公虓之墓 ”,并称其墓地 “归郎村管业 ”。程孙氏,清代康熙年间下埠村人。掖县全志 续掖县志 列女传载:孙氏,农家女,埠上庄程自哲妻,生有至性,奉亲相夫, 媞媞 静婉。夫故,藐孤生甫八月,抚育成立,守志五十余年而终”。民国旧谱记载: “在程家村正南半里许,朱马道东南茔沟西崖有一小岗,程自哲府君夫人孙孺人贞节碑”。碑文正中曰: “清贞节妇程孙氏之碑 ”。右侧曰 “年十九归自哲,仅六稔,自哲以病故,氏抚八月孤, 操至八十三岁而殁 ”。左侧落款“嘉庆二十五年( 1820 年

23、)七月 日立”。民国廿五年( 1936 年)三 月所撰十世祖妣孙孺人行述一文记载: “持坚贞之心而成贤孝之行,即求之士大夫犹云虽能,况 深处闺阃之中,青年雏孀而能上奉晨昏,下抚遗孤,始终不渝其节者,不尤难乎其难哉?吾十世祖妣 孙孺人少习闺训,长娴妇德,年十九归我自哲公,仅越六载,自哲公卧病不起,竟成永诀!孺人初意 本欲摩笄自尽,以成夫亡与亡之义, 继思身方怀孕,男女未卜,竟效匹妇之谅,如亡人何?如宗祀何? 况二老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又当躬亲奉养,尽其天年,始稍慰老而无子之憾。念及此而殉夫之意顿 息,于是躬治丧事,力勤操作,未几分娩即十一世祖文臣公也。 公之生时,家方食贫,孺人昼夜纺织, 虽严寒

24、酷暑,十指辛勤且自咽糟糠。其奉翁姑则甘脂不缺,凡翁姑一言一行又无不曲意顺从,盖其所 以承欢膝下不异于他人者,由其少秉廷训、娴于妇德故也。故二老虽抱西河之戚而桑榆之乐,不啻有 子者,皆孺人之力也。及文臣公渐长,孺人令其入塾读书,于纺织之暇时而教之尊祖敬长并治家处世 之方,以故文臣公恪遵慈训,卒能成令闻于乡里。当时耆宿慕其贤孝具文上宪为之旌表,竖碑于村南 之朱马道。所谓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者此也。谨逑其事志于家乘,永作吾程氏之 壸范云尔。 ” 程文臣,字亮工,下埠村东支第十一世,贞节妇孙氏之子,清代乾隆年间人。下埠村现存其墓碑,大 理石质地,圆顶。中央曰 “皇清待赠显考讳文臣字亮工程公配邓氏之墓 ”

25、,右侧曰“嘉庆廿五年七月朔 日”,左侧为其子孙署名。程之法,号中节,清代乾隆年间地主, 清明沟村人。旧谱记载,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初六日寅时生 (阳 历当在 1721 年初),嘉庆四年( 1799 年)四月二十四日卯时卒,享年八十(虚)岁。乾隆年间有田 地 240 亩、房屋数处、客厅三间、山枣库房一座。第三子程斌,出入城乡乘坐枣红马,甚是威风,时 人谓之“斌三爷”。程国瑞,族名善策,字竞武,化名子安。光绪二十一年( 1895 年)生,柳林头村人,北洋军阀将领, 一级嘉禾章、一级龙虎章。早年投奔张宗昌, 辛亥革命时期任沪军都督陈其美部李徵五旅张宗昌团营 长。民国二年( 1913 年)二次革命时隶属

26、冷 遹苏军第二师。民国五年五月受袁世凯指使在上海刺杀 了陈其美,次年任张宗昌第三混成协旅团长, 后任东北陆军第二十八旅旅长。 十三年任直鲁联军第三 军军长,被授予中将军衔,驻泰安,辖第二十六、第四十六、第五十六师。十五年任直鲁联军第二方 面军第一路总指挥兼第三军军长,称 “瑞威将军”。十七年随张宗昌遁大连。二十二年日军入侵热河, 率军充当日军伪先锋,旋任伪暂编第二军军长,几乎被宋哲元包围全歼。 二十七年充任伪武定道道尹 (治所在今山东省滨州市) ,后在利津县被日军杀死。程体方,宣统二年( 1910 年)生,柳林头村人。曾任李宗仁秘书,民国三十八年( 1949 年)随国民 党政府去台湾省。程清通

27、,柳林头村人。曾任民国海参崴商会会长,大总统黎元洪曾题额 “功绩卓著 ”。 程登莱,柳林头村人,程清通之子。曾任国民党三青团青岛市支部书记、山东省支部秘书。程美善,谱名义超,下埠村人。曾任民国沈阳市商会会长。程存 勣,柳林头村人,曾任民国陆军上校。程宣远,下埠村人。曾任国民党掖县党部书记长,国民党军队第二次进攻胶东时被抓获处决。程汝明,民国十五年( 1926 年)生,东坊北村人。 14 岁为谋生去天津,熟练掌握了中餐及英、法、 俄三式西餐技法。 1950 年进入北京列车段工作, 1952 年到外宾专列主管西餐配餐, 1954 年又被调 到毛泽东专列, 1956 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是所有劳模

28、中最年轻的一位,同年被定为一级厨师长。1957 年来到毛泽东家中担任专用厨师,此后长期担任中南海总厨师长。 “文革 ”结束后到中央书记处 任厨师长,为胡耀邦、邓小平等烹饪,直至 1996 年退休。 1983 年被定为特一级厨师, 2002 年被北 京烹饪协会授予 “国宝级烹饪大师 ”。现为中华名厨委员会总顾问。程远行,民国十七年( 1928 年)生,柳林头村人。曾任中国驻埃及公使、乔冠华秘书、外交部西亚 北非司司长、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等职。著有第三世界的石油斗争 (三联书店 1981 年版)、一位老外交家的足迹 我所知道的王炳南(第一部) (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风云特 使:

29、老外交家王炳南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1 年出版)等书。程勤彦,民国三十三年( 1944 年)生,柳林头村人。曾任掖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90 1993 年任莱州市副市长。程路,民国三十五年( 1946 年)生,族名俊峰,柳林头村人。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曾长期在黑龙江 省从事基层宣传工作。 1979 年至 1986 年任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干事、文体部处长、宣传部副部长,1986 年至 1996 年任全国总工会宣教部部长、 中国农林工会副主席、 农林工人 杂志社总编辑, 1996年至 1997 年任全国文联办公厅主任兼服务中心主任,1997 年至 2002 年任全国工商联秘书长,2003年兼任中

30、华工商时报社党组书记。 2004 年当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程俊璞,柳林头村人。曾任黑龙江省人事厅厅长。程钧谟, 1964 年生,下埠村人。管理学博士,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程涛, 1964 年生,上埠村人。 工学博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 程青, 1966年生,柳林头村人。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博士,现在美国从事基因研究。 程竹涛,柳林头村人。理学博士,现供职于美国AT T 公司 。程娟,柳林头村人。医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程谟杰,前坊北村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程鹏飞,清明沟村人。理学博士,现居美国。 程振林,桥头村人。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系统结构室。注:( 1)蓬莱县志稿系国民政府末任蓬莱县长王明常于1962 年在台湾编修。(2)莱州府辖区二州五县:平度州、胶州、掖县、潍县、昌邑县、高密县、即墨县,府治掖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