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高陡路堤及深挖路堑监测方案范本_第1页
高速公路高陡路堤及深挖路堑监测方案范本_第2页
高速公路高陡路堤及深挖路堑监测方案范本_第3页
高速公路高陡路堤及深挖路堑监测方案范本_第4页
高速公路高陡路堤及深挖路堑监测方案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速公路高陡路堤及深挖路堑监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汕头至湛江高速公路揭西大溪至博罗石坝段第613标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及现场踏勘和掌握的边坡地质情况;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2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2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20);5、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20);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011);7、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96);8、其他与本工程相关的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规程。二、主要监控项目及主要监控目的1、主要监控项目:1)高填路基:填土高度20202

2、)高填陡坡路基:填土高度2020地面横坡陡于1:2.5;3) 挡土墙路段4)高路堑边坡:土质坡高2020岩质坡高30m路堑2、主要监控目的:1)、通过监控量测,跟踪边填方路堤、挖方路堑边坡变形情况,为设计变更提供依据;2)、有效开展预测预警工作,避免灾害事故发生;3)、高风险边坡工程完成后,可根据监控结构检验评价边坡加固效果;4)、部分重要边坡工点运营期间可继续利用测点进行观测,为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三、高填方路基的监测为及时了解和掌握路基填筑过程中的位移和变形,确保路基填筑的顺利完成和控制不均匀沉降,同时根据测定数据预测稳定时间和工后沉降量,同时利用观测数据监测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

3、和侧向变形情况,以确保路堤填筑施工安全和稳定。所以对路基填筑施工进行全过程现场监测是非常必要的。1、监测点位布设原则监测点布设在土路肩、路基中心以及坡脚处,根据边坡的地质情况按照50m间距布设一条横断面且每处高填或陡坡路堤不少于一条监测断面。监测点位的布设位置应符合如下原则:1)同一路段不同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保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2)测点及观测元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对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数据能连续,确保数据的有效性。 2、监测断

4、面类型及适用条件(见表1-监测断面类型表)表1 监测断面类型表监测断面类型监测项目组合备注I路肩沉降板(两侧)+路中沉降板+坡脚位移边桩(两侧)高填路堤II路肩沉降板(一侧)+路中沉降板+位移边桩(一侧)陡坡路堤 III路肩沉降板(两侧)+位移钉(挡墙顶部埋设钢钉)挡土墙路段路肩沉降板埋设位置:设计路肩边缘向内0.5m处,路基填土前埋设。位移桩埋设位置:设计路基坡脚线向外1m处、5m处各1个,路基填土前埋设。挡墙位移钉埋设:挡墙外侧向内0.2m处,挡土墙施工完毕时埋设。3、监测频率沉降观测频率取决于沉降量的大小、加载方法。本项目的路堤填筑采用分级填筑加载的方法,要求施工期每填筑1层应观测一次,

5、若两层填筑间隔较长时,则每7天应观测一次,直到路基施工期结束,沉降稳定,路槽交验结束。4、判稳条件路堤在填筑过程中,如沿路堤中线地面沉降速率1.0cm/d或水平位移速率0.5cm/d,视为不稳定状态出现,应立刻停止填土。当停止填筑后每天仍需进行观测,当连续观测三次沉降量或位移量在规定控制范围之内时,才能继续填筑施工。当填筑至上路床顶面时,连续两个月的观测沉降量每月不超过8mm,确定为沉降稳定,此时方可开始路面施工。5、埋设要点沉降板在填土前埋设;沉降板用8mm厚500500mm的钢板焊接40的测杆而成,测杆外套PVC管保护,测杆和套管每节长1.0米,随填土的升高而加长。位移桩采用C30砼预制,

6、断面0.15m*0.15m。长度为2.0m,桩顶预埋钢筋头,钢筋头上锯切十字作为观测点。位移桩埋设深度1.5m,桩周围夯填密实,确保埋设牢固。1)填筑路堤前在经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的填前压实层上安装沉降板。每50m一个断面内在两侧路肩内缘和路中心线各设置一块沉降板。2)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接高,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方便观测时水准尺直接置于测杆顶,若套管高于测杆则无法立尺。3)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避免填料物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套管盖高度应满足封住管口而套管盖不接触测杆的要求,套管盖与套管连接采用螺纹接口对接。6、观测要点初始读数:沉降板安装好后即可测取初始读

7、数;观测精度:1.0毫米。施工监控程序施工监控程序见 图1- 路堤施工监控程序。7、监测警戒值与监测成果提交监测项目的警戒值根据规范要求与有关工程经验,该项目施工期的控制标准为:路基中心沉降 1cm/d;工后允许总沉降应小于0.3m;路基沉降稳定标准:路堤中心月沉降速率连续两个月小于8mm。 图1- 路堤施工监控程序 监测成果提交在施工期间应做到当日报表当日提交,当周报表应在下周一提交,当月报表应在下月初提交,同时依据业主要求提供阶段监测报告、中期监测报告和终期监测报告,以及辅助施工的加载、停载、卸载、路面铺筑申请报告等。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向业主等相关单位通报;当路堤有失稳趋势时,立即要

8、求施工单位卸载。四、高路堑边坡的监测公路高边坡是一种复杂的工程,不仅表现在边坡成因、岩性、原生构造与空间组合及其已有变形方面,而且在内外地质应力,特别是公路开挖、堆渣、排水等工程活动作用下,处在不断的风化、卸荷、构造解体等复杂的活动中。所以在高边坡防护施工中对边坡变形、应力及防护措施进行监测,对高边坡完善防护设计、保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根据本路段路堑边坡的特点,对所有高边坡(土质边坡2020岩质边坡30m)采用地表变形监测,对部分高边坡进行深部位移监测及锚索应力监测等。边坡的滑动分浅层滑动与深层滑动,边坡的地表变形对于及时发现边坡的浅层滑动非常有效。因此,掌握边坡地表变形对于边坡的稳定性评

9、价和及时发现边坡的溜塌、失稳迹象是十分必要的。地表位移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反应边坡的浅表层位移变形。地表位移等常规监测工作宜由施工单位完成,深部位移监测及锚索应力监测等专项监测则应由专业单位承担。1、监测工作内容及方法地表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有:边坡地表变形,观测裂缝发展情况。地表变形监测的工作方法为:采用全站仪监测各位移监测点的坐标、高程,利用直尺或游标卡尺等量测裂缝宽度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各次测量数据监测边坡变形情况。2、监测点布设原则监测断面一般选择在地质条件差,变形大,并有断层、裂隙、危岩体等可能潜在破坏的部位,或者边坡坡度陡、稳定性差的部位,或者在结构上有代表性的部位。布置断面时以监控边坡的

10、整体稳定性为主,兼顾局部稳定性。根据坡高、坡长及岩土体情况,一个边坡可布置15个观测断面,每个断面布置多个测点,重点边坡则增加观测断面和测点数。在深挖路堑边坡范围内,从挖方边坡最高处开始设监测断面,并沿路线方向每隔3050m间距向两侧均匀布置地表变形监测断面,于断面边坡坡口线外2m处埋设位移监测桩。开挖过程中,在对应边坡平台位置埋设位移监测桩,直至边坡坡脚。详见变形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及监测点布置横断面图,图中位移观测点由施工单位埋设,测斜管及锚杆锚索测力计由咨询单位埋设。地表变形监测点可根据边坡地层结构、变形现状及稳定状态,遵循“全面监测、突出重点”的原则在现场调整布设。位移的观测基点宜设置

11、在相对稳定区域,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位移监测桩,避免被施工机具破坏,影响观测结果。3、监测频率地表变形的监测频率应与施工情况和降雨相联系,雨季和边坡开挖期间应加密监测。地表变形监测测点埋设后即开始监测,一般来说监测过程持续至边坡加固完成六个月或经历一到两个雨季后三个月无明显位移即可结束。在此期间的监测频率建议按照表2控制。每个监测项目的监测周期宜与施工和降雨量相适应,雨季、边坡开挖或已出现变形破坏时应加密观测。边坡每开挖一级时,至少应观测一次。连续3d降雨量大于50mm/d时,应连续观测23次,间隔时间不大于2d。 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监测结果用于指导施工。表2 边坡监测频率表阶段时间次数备注

12、仪器安装后23如遇坡体发生破坏、监测数据发生异常等特殊情况,适当加密监测次数。边坡开挖期及雨季一 周1旱季和少雨季节一 月2暴雨期或雨后数天内一 天14、预警标准1)速率控制,最大位移速率应小于2mm/d;2)位移控制:边坡开挖后位移不收敛,持续增长;3)坡面裂缝控制,裂缝是边坡变形结果,坡面裂缝张开或下错严重。在实际监测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有上述一点或几点现象时,都应引起注意,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进一步论证边坡的稳定性,以便及早发现安全隐患,进行预测预警,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5、成果提交形式监测资料应及时分析,当天测试数据当天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监测成果将以周报、月报、年报、总结报告提

13、交,紧急情况下提交监测警报。整编成果应考证清楚、项目齐全、数据可靠、方法合适、图表完整、说明完备。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监测工作概述;地表位移(含裂缝)观测图表;监测分析与结论;措施建议。6、应急预案在监测期间,如发现超过边坡预警管理标准,及时提出监测警报,当天向驻地监理、总监办、业主工程部、咨询单位报警;如时间紧迫,报警可以先电话通知,随后书面通知。除提交完备监测成果外,将与业主、设计、监理及咨询单位一起开展应急预案,提出应急对策方案,协助各单位完成应急抢险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损失。附件:工程施工现场应急预案及安全保证措施1 一、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

14、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在本项目部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依照行业安全生产法规,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4、预防为主,防止结合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坚持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重点做好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常态下风险评估、应急准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等项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2 二、编制目的1、应急预案应针对那些

15、可能造成企业、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突发性灾害,如触电事故、泥石流灾害、火灾、环境破坏等。2、应急预案是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应急预案应以完善的预防措施为基础,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3、应急预案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防止人员伤害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4、应急预案应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5、应急预案应经常检查修订,以保证先进科学的防灾、减灾设备和措施被采用。3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机构为加强安全领导,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管理,项目部成立应急预案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

16、总工程师、常务副经理、安全总监、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环保部安全员、各施工队专职安全员、施工队队长为组员,负责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重、特大事故的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指挥,对施工现场突发性情况进行技术、资金和设备支持,在施工现场发生重特大事故时以最快的时间达到现场,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风险事故级别,负责分部和有关地方管理部门、组织、机构联络和报告事故情况,制定抢险救援的方案措施,领导现场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确定紧急状态的解除,协助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在上级和有关地方部门进入的情况下,参与制定抢险救援方案措施,做好应急抢险救援配合工作。4 四、应急预案的基

17、本要求1、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后,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当发生事故时,负伤人员或者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或专项安全负责人,并应马上组织人力现场抢救伤害者,根据伤情需要,协助医务人员运送伤者到医院或拨打“120”,请求协助抢救。 1.1事故发生后,各级人员应保镇静及冷静,切实负起本身责任,主动控制局面。要有组织、有指挥和结合实际进行妥善处理。 1.2 第一时间进行“救死扶伤”,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人员,对必须在现场进行紧急抢救的,应采取应急方法如止血、人工呼吸等进行施救。否则必须立即用工地的交通工具或截出租车将伤者送到就近医院进行抢救。同时应采取有效措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1.

18、3 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及善后工作。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并划出保护区禁止闲人进入。 1.4 因抢救受伤(害)人员,以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记、拍照、录像或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2、 发生火警、火灾事故时,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2.1 应立即了解起火部位及燃烧的物质,积极抢救伤者及使用施工现场所有消防器材进行灭火自救工作。 2.2 迅速准确地拨打119报警。在拨打119时,做到镇静拨号,说清火灾单位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燃烧部位、燃烧物质的性能等。 2.3报警后,派专人到约定的路口迎接消防队。

19、2.4 在消防部门到达前,对易燃、易爆的物质采取正确有效的隔离。根据火场情况,机动灵活地选择灭火工具。 2.5 在扑救现场,应行动统一,如火势扩大,一般扑救不可能时,应及时组织撤退扑救人员,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3、 利用一切可行的通讯工具按规定时间内将事故情况进行层级上报。 4、发生事故层级上报时限。 4.1 轻伤事故,应在24小时内报告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和基层工会组织。 4.2 重伤事故,一般情况下,事故单位应在24小时内报上级主管单位,由上级主管单位分XX市有关部门。对涉外有影响的,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如实报上级主管单位。 4.3 重伤3人或死亡1至2人的事故,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