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1页
松江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2页
松江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3页
松江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4页
松江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松江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松江区环境保护局2011年5月目 录一、“十一五”环保工作基础及“十二五”形势分析1(一)“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1(二)存在的主要问题31、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仍保持在较高水平32、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相对于环境容量仍偏大43、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与群众的期望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54、饮用水源环境风险仍处于较高水平55、农村地区环境整体质量相对于城区仍存在较明显差异66、环保能力的建设仍滞后于环境管理的需要6(三)“十二五”环保形势分析71、从宏观层面看,环保形势持续趋好72、从发展历程看,环境保护步入“优化发展”的新阶段73、从环境压力看,资源和环境的约

2、束将进一步加剧84、从城市化进程来看,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85、从污染趋势看,压缩型、复合型的污染特征将更加突出8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9(一)指导思想9(二)基本原则91、关注民生,以人为本92、创新机制,源头治理103、建管并举,重在管理104、统筹规划,综合推进105、注重实效,公众参与10三、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11(一)总体环境目标11(二)具体环境目标11(三)环境指标12四、规划重点领域13(一)深入推进污染物减排13(二)聚焦环境综合整治14(三)强化环境风险防控15(四)突出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16五、主要任务和措施16(一)水环境保护171、全力保障饮用水安全172、进一步完善

3、水环境基础设施183、继续加强河道整治与生态修复194、进一步加强水质监测和污染源监管20(二)大气环境保护211、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212、强化重点企业大气污染控制223、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224、着力解决大气污染热点问题225、加强流动源的污染控制23(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231、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232、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水平243、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24(四)工业污染防治251、加快推进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252、提升工业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水平263、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264、加强综合整治与监管27(五)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281、积极

4、推进新农村建设282、强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293、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294、继续推进农村地区环境综合整治30(六)生态环境建设311、加快绿化建设312、继续推进林地建设323、积极推进生态农区建设324、继续推进生态创建32(七)噪声污染防治331、加快环境噪声防治基础设施建设332、加强区域环境噪声污染防治333、加强交通噪声治理33(八)辐射污染防治341、强化辐射监管与应急能力建设342、开展电磁污染整治34六、配套措施35(一)完善环保体制机制,强化环保责任制35(二)强化污染源头防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36(四)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开拓环保投融资机制37(五)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

5、高公众环保意识37一、“十一五”环保工作基础及“十二五”形势分析(一)“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十一五”期间,松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以迎接世博会召开为契机,通过滚动实施第三、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环境宜居城市,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一是环保合力推进机制进一步增强。区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协调推进委员会充分发挥了整合资源的功能,在重点项目的推进、环保措施的落实方面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和通力合作,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带动了区域环保工作的深入展开。二是环保投入持续稳定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环

6、保投入118.63亿元,平均占同期经济增加值的3.3%,投入总量是“十五”期末的2.1倍,持续的大规模投入为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环保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基本完善,全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6.1万吨/日,较“十五”期末增加了60%;配套污水收集管网总长度700公里,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基本覆盖全区所有城镇和工业区,形成东西南北中五大污水处理格局。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水平进一步提高,无害化处置率达到83%,农村地区初步形成“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置”的统一处理模式。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1.4万吨/年,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得到集中安全处置。四是污染减排超额完成削减

7、目标。污染减排成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多管齐下,主要污染物COD和SO2的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十一五”期间,全区新增纳管企事业单位4142家,污水处理厂实际污水处理量达到31万吨/日,处理负荷达到86%,污水实际处理量是“十五”期末的3倍;实施燃煤锅炉脱硫改造、清洁能源替代等工程性减排项目,每年可减少SO2排放450吨;优化产业结构,关停劣势企业703家,其中涉及减排重点企业19家,每年可减少COD排放量53吨,SO2排放量302吨。至“十一五”期末,我区实际COD排放总量为8238吨,较“十五”期末削减52%,完成市下达12082吨的指标要求,超额完

8、成率为32%;SO2排放量稳定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内。五是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控制在88%以上,2006年-2010年均达到90%以上,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呈下降趋势。水环境质量呈现趋好态势,主要水体水质基本保持稳定。六是环境科技不断进步。街镇、园区、企业、社区层面循环经济示范点工作正逐步展开,叶榭、新浜、泖港、小昆山、石湖荡等5个镇已建立农业循环经济试点;清洁生产试点工作推进有序,1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验收;全区200余家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通过审核。七是环境管理进一步强化。环境应急、监测和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已建立起比较先进的环境

9、应急体系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具备11个领域、200项环境监测能力,环境管理体系基本完善。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共立案查处各种违法行为566件,罚款金额1641.42万元,限期治理企业57家次,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80件,分别是“十五”期末的1.4倍、3倍、6倍、7倍,高压的执法态势有效打击了不法排污行为。(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十一五”期间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当前的环境保护工作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不少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解决。1、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近年来松江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期,总

10、体处于需要大量消耗资源的工业发展阶段和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经济发展付出的环境代价在逐年增加。以单位经济指标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强度计算,“十一五”期末,每产出1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2.3吨工业废水、0.47万标立方米工业废气、41.4千克工业固体废物、3.2千克危险废物,排放强度分别是“十五”期末的70%、7.1倍、2.0倍和持平,说明除去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在五年内增速异常突出外,其余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速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基本保持一致,即增产增污基本相当。以单位面积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强度计算,松江每平方公里排放工业废水3.5万吨、工业废气6951万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617吨、危险废物48.4吨,

11、分别是“十五”期末的2.1倍、20.8倍、5.8倍和3.0倍,说明五年内全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速幅度较大。松江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的短板效应比较明显。2、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相对于环境容量仍偏大。环境容量是一定区域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环境目标直接决定了区域的环境容量。松江是全市环境容量最小的地区之一,水方面,由于地处黄浦江流域,区域内水质功能区级别较高,保护区内即广大西南部地区为-类功能区,保护区外即东北部地区为类功能区,而目前黄浦江及其主要支流在上游来水基本无法稳定达到功能区要求的前提下,单靠流经区域35公里长水域的自净功能,水环境容量非常有限,加之东北部地区环境欠账较多,水

12、质能够达到功能区标准的河道少之又少,河流水利条件较差,多余的环境容量也无从谈起;大气方面,松江中部为新城范围,北部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相比于周边区县要求较高,大气容量也相对受限。近年来,虽然通过实施节能减排,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是排放总量依然较大。排放总量大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和人口总量增长快速,资源消耗结构和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3、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与群众的期望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水环境质量方面,区域内主要河流水质总体稳定,但部分地区河道阻断,水流不畅,北部地区河道低氧现象、黑臭现象比较突出,水质改善难度较大。同时,因氮、磷等营养盐污染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渐显

13、著,成为水质达不到功能区标准的主要因素。大气环境质量方面,传统大气环境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使得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PM10等污染物浓度偏高,成为制约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大气污染问题而引发的环境矛盾日益凸现,规划、布局不合理导致工业企业与居民住宅区等环境敏感目标犬牙交错,厂群矛盾突出直接影响到市民对环境质量的满意程度。因此,“十一五”期间,尽管环境质量总体稳中趋好,但改善的程度远远滞后于市民对环境质量有效提高的迫切需求。4、饮用水源环境风险仍处于较高水平。黄浦江上游属于开放型水源地,环境风险无处不在。一方面,上游地区本身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而且黄浦江具有通航功

14、能,往来通行的船舶以及沿岸现有码头在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风险也不容忽视。另一方面,二级保护区现有200余个排污口(包括直排环境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水源保护区内现有124家化工、印染等环境风险企业,这些企业或多或少会对水源水质产生威胁,而目前这些风险企业的环境控制机制仍较为薄弱,缺乏关闭或搬迁高风险企业的配套政策及资金支持。5、农村地区环境整体质量相对于城区仍存在较明显差异。影响农村地区环境状况并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广大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尤其是工业集中区附近的村落,由于集中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平均每户居住20人左右,最高达到28人),生活污染问题

15、尤为严重;二是畜禽散养户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较大,虽然单个散养户未达到一定的饲养规模,但散养户广泛分散于各个自然村中,饲养总量大、对畜禽粪便的利用率低且大多与村舍相邻,不仅污染周边环境,而且严重影响周围村民的生活;三是种植业过度依赖化学投入,有机肥施用量少,生态种植程度低,农民一味追求经济产出而忽视农田可持续性的情况大量存在,种植业面源污染不容忽视;四是由于普遍缺乏管理,村级分散小企业大多未办环保手续、未配套污染物治理设施,污染问题突出。城乡之间在环境面貌、环境管理水平上均存在较大差异。6、环保能力的建设仍滞后于环境管理的需要。一方面,新时期的环保工作要实现“三个转变”的战略性任务,需要建设先进的

16、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环保监管对象的快速增加、监管面的不断拓宽、信访投诉量的直线上升,环境监管工作量急剧增大,这些因素都要求加快环保能力建设,使松江环境管理水平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相适应。但目前,我区环保监管能力由于人员不足、结构老化、机制不健全(缺乏街镇级层面环保专业管理力量),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环境监管要求的执行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三)“十二五”环保形势分析1、从宏观层面看,环保形势持续趋好。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系列部署,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任务,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环

17、境保护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实施节能减排战略,把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并提出了低碳经济的目标,因此污染物减排将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2、从发展历程看,环境保护步入“优化发展”的新阶段。“十二五”时期,本市总体处于后金融危机、后世博、后工业化时代,也是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目标奋力迈进的攻坚阶段。松江将全面进入战略转型期,“创新、转型、发展”是这个阶段的主线,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将成为松江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环境保护工作将步入“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新阶段。3、从环境压力看,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将进一步加剧

18、。“十二五”期间,松江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仍将保持较高的速度,预计2015年,松江常住人口将达到180万,生产总值将超过1300亿元(按年均10%的增长率计算),全区污水产生量预计将达到55-60万吨/日,较现状值增长约80%-90%;按照目前的能源消费模式,预计燃烧及工艺过程中将分别新增二氧化硫、氮氧化物1.2万吨。与此同时,污染物减排主要依靠工程措施的布局已经形成,进一步依靠工程手段增加减排量的空间越来越小。如果不转变当前的产业和能源消耗结构,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将进一步加剧。4、从城市化进程来看,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本区环境保护提出了新挑战。“十二五”期间,随着城市化程度

19、的提高,交通设施的逐步完善,固废、危废、生活垃圾处置场所的容量增大,交通噪声扰民、机动车污染、臭气扰民等问题将困扰城市的发展;随着新城的发展以及工业区的逐步扩大,外来人口的比重也将持续上升,届时,我区将承受更大的污染负荷,由此引起的环境基础设施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布局性的厂群矛盾突出等问题,将使环境保护压力进一步加大。5、从污染趋势看,压缩型、复合型的污染特征将更加突出。“十二五”期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环境问题将更加复杂,压缩型、复合型污染特征将更加明显。一是传统污染与新污染交存并会,老的污染问题如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灰霾、臭氧等因新污染问题集中涌现,整体改善的难度

20、较大。二是环境风险压力依旧较大,开放型水源地、工业废水违法排放、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处置等仍是影响城市安全的重要因素。三是污染矛盾将继续困扰城市发展,市民环境诉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多,因规划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污染问题加上一些潜在的污染矛盾逐步显现。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松江环境保护工作突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引领,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围绕创新、转型、发展大局,按照四个有利于的要求,以污染减排和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削减总量、提高质量、防范风险、优化发展为着力点,持续加强全过程污染预防与控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促进

21、绿色增长和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二)基本原则1、关注民生,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具体落实“生态文明”、 “历史性转变”、“两型社会”等战略思想。从公众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出发,着力解决与民生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促进社会和谐。2、创新机制,源头治理。环保战略要从传统污染防治向环境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转变。强化从规划和政策的源头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总量控制、环评准入制度、推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等手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3、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要从重基础设施建设向建管并举转变。在

22、继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的同时,更加注重执法监管和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督促治理设施稳定运行,充分发挥已建设施的环境效益,加强对重点和敏感目标的执法监管,有效防范各类环境风险。4、统筹规划,综合推进。环境监管工作要从注重城市环保向城乡一体转变,注重农村环境保护。统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产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先行,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5、注重实效,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要从政府推动为主向以全社会共同参与转变。规划任务和措施要针对特定的工作目标,注重操作性,并完善环保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强化企业和市民的社会环保社会责任,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三

23、、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一)总体环境目标到2015年,初步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框架体系。建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环境综合决策体系、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和环境执法监管体系,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到2020年,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基本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城市。(二)具体环境目标“十二五”期间,松江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是削减总量、提高质量、防范风险、优化发展。1、进一步削减总量。完成国家约束性指标(COD、氨氮、SO2、NOX);有效控制体现本市环境特点的新增指标(总

24、磷和VOCs)排放总量。2、进一步提高质量。环境质量得到巩固并进一步提升,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矛盾得到缓解,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进一步提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主要指标达标率达到90%以上;地表水达到功能区标准的比例逐年提高,达到60%以上。3、进一步保障安全。进一步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污水处理厂污泥有效处理率达到85%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得到集中安全处置;重点污染源做到稳定达标排放;规模化畜禽场粪尿生态还田率达到30%;农田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

25、5%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森林覆盖率达到11.5%;环保监管能力建设优于国家标准。4、进一步优化发展。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单位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环保投入占全区生产总值比值继续保持3%以上。(三)环境指标类别序号指标单位属性2015年目标环境质量1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预期性90以上2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约束性90以上3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预期性60以上污染减排4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削减%约束性完成市下达指标5氨氮排放总量削减%约束性完成市下达指标6总磷排放总量削减%预期性57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约束性完成市下达指标8氮氧化物总量削减%约束性完成市下达指标9VO

26、C排放总量削减%预期性5环境安全10城镇污水处理率%约束性9011污水处理厂污泥有效处理率%约束性85以上1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约束性951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约束性90以上14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预期性10015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预期性10016重点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率%约束性9517规模化畜禽粪便生态还田率%预期性3018农田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率%预期性85以上1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预期性4420森林覆盖率%预期性11.5优化发展21单位生产总值SO2排放强度%预期性下降10-2022单位生产总值COD排放强度%预期性下降10-2023单位工业增加值工业固废产生量吨/万元

27、预期性0.3524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区生产总值比值%预期性3以上四、规划重点领域 “十二五”期间,松江环境保护工作紧紧围绕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把保障城乡人民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深入推进污染物减排、环境综合整治、环境风险防控、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等四大目标领域的工作,实施重点突破,切实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一)深入推进污染物减排1、继续推进COD和SO2减排。深化“十一五”减排成果,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大量导入的基础上,COD排放总量努力保持在“十一五”期末水平,SO2排放总量在“十一五”期末基础上削减20%以上并完成市下达指标要求。2、水污染物减排增加氨氮、

28、总磷两项指标。针对全市水体氮磷超标较为严重、富营养化风险较高的问题,在“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氨氮、总磷控制指标,通过加强污水处理厂管理、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等手段,氨氮、总磷排放量完成市下达指标要求。3、大气污染物减排新增NOX、VOCS两项指标。在继续推进SO2减排的基础上,针对区域灰霾、酸雨和臭氧污染日趋严重的现象,将NOX、VOCS作为区域性总量控制因子,予以重点突破。通过清洁能源替代和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业NOX排放量保持在“十一五”期末水平,并完成市下达指标要求;通过加快淘汰劣势企业、推动低碳和循环经济发展,有序推进VOCS排放总量的持续削减,削减率为5%左右。4、强化结构减排效益。在继

29、续发挥工程减排、管理减排效益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结构减排的推进力度。有序推进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加快淘汰“两高一资”劣势企业步伐,全面推进行业技术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二)聚焦环境综合整治1、城镇化地区。优先纳管,基本消除污水收集管网盲区,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率;通过提高节流倍数、改造雨污混流和优化排水系统运行等方式,减少地表径流污染负荷;继续加强扬尘和油烟气污染控制;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力度,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2、农村地区。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消除城乡环境差异;大力推进外来人口聚集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居住中心建设,完善污水、垃圾等收

30、集处理系统;强化生态农业建设,推进种养结合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加强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3、工业集中区。继续推进工业集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污染物得到有效治理;全力推进工业固体废物高效处置,逐步提高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水平,确保危废得到安全处置;进一步提高固体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继续提高无害化处置率。(三)强化环境风险防控1、加强对重点区域的风险控制。加大对饮用水源地周边区域的环境监管力度,推进黄浦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截污纳管工作,2012年前关闭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以归并中小水源地为重点,加快推进供水集约化进程,确保饮用水安全;逐步实现水源地环境风险源动态管理,

31、初步建立有效的环境风险协同防范管理机制。2、加强对重点行业的风险控制。加强对涉及剧毒、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以及电镀、医药、有色冶金等重点行业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积极防范突发环境事件。3、加强对重点环节的风险控制。强化对辐射源和危险废物生产、销售、运输、使用、废物收贮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辐射污染防治以及危废监督管理网络。(四)突出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1、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严格环评准入制度,充分发挥规划和区域环评的作用,继续实施“批项目、核总量”制度,以总量控制为导向,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式发展;大力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业能级,建立起推动工业

32、内涵式发展的长效机制;更加注重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发展模式,从各个层面促进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的转变。2、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推广有机肥料,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有效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建设,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减少畜禽粪便污染。五、主要任务和措施(一)水环境保护以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饮用水安全为目标,着力推进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加大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降低水源地环境,完善水源地风险控制机制。污染物减排指标在COD基础上增加氨氮,兼

33、顾总磷、总氮排放控制,在克服人口大量导入引起的污染物增量的前提下,工业COD、氨氮、排放总量争取控制在“十一五”期末水平,其余指标均完成市下达指标要求。继续推进污水处理厂和收集管网建设,加快截污纳管进程,污水处理厂污泥得到安全处置。加强河道整治与生态修复,通过河道疏浚、水系沟通、水源调度等手段,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1、全力保障饮用水安全(1)加速供水集约化进程,提高饮用水水质。加快推进全区中小水源地归并,2013年前完成现有9个中小水源地的归并工作,实现全区原水主要由黄浦江和斜塘供应;加快集约化供水设施建设,完成车墩水厂二期扩建,新增供水能力16万m3/d;完成松江自来水一厂、车墩水厂深度处理

34、改造(10万m3/d),供水水质全面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供水规模达96万m3/d;逐步完善水厂排泥水处理工程。(2)依法强化水源保护区管理,落实水源保护责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配合市完成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警示标志设立和一级保护区围栏建设;按照市区分工的原则,完成一级保护区清拆整治工作;2012年底前完成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关闭工作。(3)强化环境风险管理,提高突发性事故应急响应能力。逐步淘汰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企业,重点是临近河道且尚未纳管的化工、医药等高风险企业;加强对风险企业的监管,强化水源保护区内运输船舶等流动风险源的管理

35、;进一步完善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环境应急水平;完善多部门联动的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减少、控制和消除污染事故对饮用水源造成的危害。2、进一步完善水环境基础设施(1)加快污水厂和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完成东北部污水厂二期扩建(7万吨/日)、西部污水厂二期扩建(5万吨/日),启动东部污水厂三期扩建(7万吨/日),启动叶榭污水厂二期扩建(2万吨/日)工程建设,全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8.1万吨/日。现有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全面提升,目前执行二级排放标准的东部、东北部和西部污水处理厂出水一律达到一级B以上排放标准。进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新

36、建100公里,完成工商企事业单位、房产小区污水纳管单位2000户。基本完成企事业单位、工业区、房产区、集镇区雨污分流和污水纳管工作。妥善处置污水处理厂污泥,防止二次污染。加快推进松江污水厂污泥处置工程建设(120吨/日),2011年投入使用。另建污泥处置厂一座,新增污泥处理能力300吨/日。(2)以泵站改造为主,大力推进城市径流污染控制。通过提高节流倍数、改造雨污混接、优化调蓄池运行等方式削减市政泵站污染负荷。对分流制系统泵站进行旱流截污,对混接地区进行雨污缓解改造。提高合流制系统泵站截流倍数和现有调蓄池使用效率,通过泵站的优化运行和系统协调匹配,减少雨天放江量。开展雨洪资源综合利用试点,通过

37、屋顶绿化、可渗漏路面、低洼式绿地等措施,减少城镇地表径流产生量。3、继续加强河道整治与生态修复(1)加强整治,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巩固提高河道整治成果,加强河道长效管理。继续推进骨干河道整治工程,完成砖新河、横山塘、建设河、北绍港、茹塘和北泖泾6条(段)防洪骨干河道整治任务;重点开展界河整治,完成千步泾、北竹港、俞塘-女儿泾、小涞港4条界河、13公里整治任务;完成区镇村三级1070条段河道疏浚。(2)加快建设,美化周边环境。精心打造生态河道,控制硬质护岸建设,开展任其浜等生态河道整治,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完成水上游览水系人民河、三官塘、通波塘、长相泾、百花港5条(段)景观河道建设;开展松江新城南

38、部高铁片区洞泾港、大涨泾、毛竹港、秀春塘4条(段)景观河道建设;进一步完善四个大型居住社区河道水系配套工程,结合周边环境治理,营造丰富的河道生态景观。4、进一步加强水质监测和污染源监管(1)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控。加强水质监控体系建设,提高水质监测能力,适度增加监测因子和监测频率,全面反映水源地水质情况。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水质监测试点,对地表水水质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并探索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应用。(2)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继续完善污染源管理系统,动态更新数据库中重点企业现场监察、监测和行政处罚等相关管理资料,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管理功能。继续完善水环境重点企业在线监控系统,重点加强重金属

39、在线设备的建设,强化对重金属排放企业的管理。持续维护和更新在线监测系统软件,确保在线控制系统正常运行。借助上海市污染源在线监测平台,对辖区城镇污水厂的水量、COD、氨氮、总磷等因子进行时时监控,积极探索污水厂在线监测数据的有效利用。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监控,确保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保证处理效果。(二)大气环境保护“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传统污染,逐步控制复合污染。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在二氧化硫基础上增加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并加强颗粒物和二氧化碳的协同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现有水平,挥发性有机物削减5%左右,完成市下达指标要求。继续大力控制扬尘、机动车等传统污染,同步加大酸雨、

40、灰霾、臭氧等复合型污染控制,提高大气能见度,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1、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大天然气管网建设力度,逐步提高天然气管网覆盖率,老城居民区做到全覆盖,浦南地区引入天然气管网,松江南部新城区域及佘山、泗泾、车墩、叶榭四个大型居住社区采用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大幅提高民用天然气使用率;积极引导和鼓励新建医院、大型酒店、商务楼、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采用天然气冷热电联供,并对现有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的综合改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单位使用清洁能源;推广太阳能技术,在农村地区或天然气管网无法覆盖的外来人口集中地区可鼓励住户使用太阳能装置,并逐步

41、使用太阳能路灯替代在用非清洁能源路灯。2、强化重点企业大气污染控制加强工艺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着力于有组织排放的有效治理,减少化工、涂装等行业的无组织排放现象。积极推进燃煤锅炉、炉窑进行技术升级或改造,6蒸吨/小时以上的燃煤锅炉实施脱硫改造,现有工业锅炉、炉窑逐步实施低氮燃烧改造,有条件的燃煤大户安装烟气在线监测设备。加强对化工、涂装、印刷等行业的监管,推广使用低溶剂环保材料,减少工艺废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及VOCs的排放。3、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建成区全面建成“扬尘污染控制区”,逐步控制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控制区范围内PM10浓度在“十一五”基础上降低5%;积极开展扬尘污染联合执法,加强长

42、效管理,巩固扬尘污染控制成果;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巩固秸秆禁烧工作成果。4、着力解决大气污染热点问题针对餐饮油烟气扰民、垃圾填埋场恶臭扰民以及畜禽养殖场臭气扰民等一系列问题,积极开展餐饮业专项检查、餐饮业重点区域专项整治、垃圾填埋场集中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执法检查、重点区域冒黑烟专项整治以及扬尘污染防治检查等专项行动,着力解决重点投诉问题,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5、加强流动源的污染控制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在用车检测/维修(I/M)制度。继续推进党政机关及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在用车辆强制淘汰工作。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重点发展公共交通,公交出行

43、率逐步提升。(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通过源头减量、拓展综合利用途径、加大综合利用水平、完善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系统,进一步完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体系,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得到全面安全处置。1、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加强宣传,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从源头控制垃圾增量;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完善相关分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提高新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水平;逐步完善垃圾运输系统,加强对垃圾车辆的日常维护、技术改进以及作业规范管理,减少收运环节中渗沥液污染,杜绝垃圾在运输过程中的跑、冒、滴、漏、臭

44、现象。大力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提高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率和无害化处置技术水平。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场正常运行;新建无害化处置设施一座;关闭并修复5座简易垃圾堆场;吉貌生活垃圾填埋场完成安全封场和生态修复。填埋场和中转站垃圾渗滤液得到有效处理、达标排放。提高臭气治理水平和填埋气、焚烧气余热利用水平,严格控制“二次污染”。2、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水平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工业园区内单位工业增加值固废产生量0.1吨/万元,全区单位工业增加值固废产生量0.35吨/万元。鼓励开发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新技术和新产品,拓展与环境友好的综合利用途径,探索工业固废的资

45、源化利用途径。规范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市场准入,引导工业固废处理处置和利用规模化经营。3、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强化危险废物产生、转移、贮存、利用、处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逐步健全危险废物监管网络。完善危废产生单位的建档工作,动态监督危废产生单位及处置单位的情况,确保危废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推进区域内现有3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污染物排放稳定达到国家标准,并完成重点作业场所远程视频监控建设。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管理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贮存设施不达标、处置利用去向不规范的企业,严禁非法转移、偷倒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四)工

46、业污染防治抓住经济转型机遇,围绕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结构、控制产业污染主题,进一步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以推进污染减排为重点,加大污染企业淘汰力度,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单位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下降;以完善工业区环境基础设施为重点,以提升信息化环境管理水平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工业区管理水平。1、加快推进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根据“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依法推进”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规划和区域环评、经济激励等手段,切实转变增长方式,积极推进重点区域功能转换。“十二五”期间,计划产业调整区块不少于5块,调整企业总户数不低于400户。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调整和淘汰产

47、业领域扩大至15个大类行业42个中类行业,其中,危化、零星化工企业等9个行业原则上实现全部淘汰,电镀、热处理、锻造、铸造四大工艺总量压缩一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劣势产业进一步调整和淘汰。水源保护区内高风险企业逐步实施搬迁关闭。提升区块能级。对沪松公路沿线九亭、泗泾、洞泾、中山、工业区等单位的产业区块,加强发展评估,进行功能定位,合力制定土地开发计划,推动退二进三,提升能级。实施整体功能转换。对莘莘学子园、黄亭小区等产出水平较低、产业低端的地块整体实施功能转换,腾笼换鸟,促进土地集约使用。2、提升工业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工业区环境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的截污纳管

48、工作,企业污水全部纳管处理;按照工业园区环境规范化管理要求,从完善工业固废收集储存、建设绿化隔离防护带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工业环境监测监管体系,提升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工业区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推进上海松江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3、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以电镀、化工等重污染行业和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敏感区域为主,以“双有双超”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十二五”期间,逐步推进辖区内95家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建设。成立松江区循环经济协会和循环经济专家委员会;到2015年,完成松江工业区、上海青岛啤酒有限公司

49、等若干个区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建设;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取得初步成效。4、加强综合整治与监管加强重点行业综合整治。推动电镀、印染、化工等重污染行业整体整治,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总量。加强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北部环境欠账较多区域以及水源保护区加强工业治理,逐步缓解特征性污染问题。加强重点企业环境监管。以排污许可证为抓手,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排放管理,达到总量控制和污染减排要求。加大对重点企业的监察、监测力度,做到全方位、全过程覆盖。大力推进直排水体或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施实时监控,提升信息化环境管理水平。完善重点污染企业档案和台帐管理

50、,按照“一企一档”要求,建立企业信息档案,及时跟踪企业生产经营、环保设施运营情况,建立污染物增减变化台帐。5、加强持久性有机物(POPs)、消耗臭氧层物质(ODS)以及新化学物质企业环境监管加强新、改、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POPs、ODS以及新化学物质的专项审核,禁止新增国家和本市明令禁用或严格限用的各类POPs、ODS新、改、扩建设项目。加强辖区内POPs重点企业监管,确保二噁英的排放水平稳定达标,按照国家和本市相关要求,督促有关企业逐步淘汰ODS的使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辖区内新化学物质研究、生产、进口和加工使用企业(尤其是涉及危险类新化学物质企业)开展跟踪控制检查,确保企业各项风险

51、控制措施到位,降低区域环境风险。对不符合产业导向和规划布局的各类POPs排放源企业,优先实施关停并转。(五)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结合农业规模化经营推进战略,整体提高农村地区环境质量。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重点加强对分散村级企业的环境管理,杜绝工业废水直排现象;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继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开展黑臭河道整治、外来人口集中区环境整治等,改善农村地区环境面貌。1、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纯农业地区村庄改造。因地

52、制宜建设人工湿地等小型污水处理站,治理农村生活污染。有条件的农村生活污水优先纳管处理,结合小型污水处理站等分散处理设施的建设,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万户。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方式,提高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按照国家农村公厕卫生标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2、强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加快畜牧业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在种植业家庭农场中推进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完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设施,添置干粪运输车和尿液喷灌车等畜禽粪尿处理配套设备。 在畜禽粪尿生态还田技术规范试点示范的基

53、础上,结合规模化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在规模化养殖场全面推广畜禽粪尿生态还田技术体系建设,全区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尿生态化还田率达到3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面实施排污申报制度,严格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监管,全面规范排污行为;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严格畜禽散养户的管理,逐步减少畜禽散养户规模,促进散养户向种养结合养殖小区、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模式转变。到2015年,农业源COD、氨氮排放量在2010年排放量基础上削减10%以上。3、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1)大力推广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推进种植业规模化经营,按照农田承包、转包有关规定

54、进行整治,明确责任,加强管理,逐步将本地人小规模经营转向家庭农场经营和种植业合作社、园艺场经营,提高集约化水平,及时掌控种植情况、规范种植行为。落实三三制茬口布局,推广种植绿肥和深翻熟化土壤。(2)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倡平衡施肥和生态种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用量、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等技术;推行田间合理灌排,发展节水农业,在农田周围建设一定的缓冲带,减少农田氮磷流失,减少农业面源污染。(3)扩展秸秆的处理再利用在继续推进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的基础上,结合畜禽粪便的综合处理,逐步建立和完善秸秆收集体制,以食用菌培养料、有机

55、肥辅料等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建设秸秆收集及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强政府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全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4)加强农业污染监管制定化肥和农药使用、废弃农药瓶农药袋处置的实施规范,通过统一回收处置等方式加强对农药袋等废物的监管。4、继续推进农村地区环境综合整治逐步解决外来人口污染问题。通过政府投入和市场运作等方式,建设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区,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和环境基础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大规模租住区域,加强监管,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做好生活污水的纳管和生活垃圾的清运工作,缓解环境压力,同时制定长期整治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外来人口污染问题。加强村级分散

56、小企业管理整治。逐步加大村级分散小企业关停并转的力度,对于近期无法关闭、搬迁的小企业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达标排放。加快管网建设,提高村级分散企业污水截污纳管率。结合村沟宅河的整治,进一步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完成主要河道的轮流疏浚,消除河道黑臭现象。(六)生态环境建设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提升区域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加快绿地、林地建设,合理开发林地、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优化城乡生态格局,提高绿化生态效益。加快屋顶绿化、垂直绿化逐步向多元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步伐,充分利用空间,积极推动立体绿化发展,改善居住环境。努力扩大市民游览休闲的生态空间,进一步提高全区绿化覆盖率。1、加快

57、绿化建设加快城区大型绿地建设,建成新城中央文化公园16公顷,完成醉白池公园改造。主要交通干线嘉松公路、花辰公路、人民路、广富林路、沈砖公路、乐都路等6条道路两侧完成绿化152公顷。探索绿化建设新方向。在有条件的企业厂房顶部、酒店屋顶以及轨交维修段等处栽种多元化植物,在学校周边以及建筑物墙体、棚架等处栽种攀缘植物,积极推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建设。2、继续推进林地建设积极建设水源涵养林,加强水源地涵养林养护;继续推进黄浦江两岸防护林建设,促进黄浦江两岸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设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和交通干道两侧的通道防护林,提升城市生态服务功能。3、积极推进生态农区建设依靠浦南地区独有的“水净、气净、土净”独特资源优势,全面建设浦南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建成绿色农产品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