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详案教学目标1. 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潭面、青螺、敬亭山”等词语。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3.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使学生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4. 通过学习古诗词,使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重点: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使学生感知诗词大意, 能用自己 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难点:通过学习古诗词,使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敬亭山、洞庭湖、江南的相关录像。2. 学生准备:古诗词创
2、作背景资料。课时安排3 课时。注: 1. 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课文备课2. 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学生活动卡”请到“金星教育小学网”中下载。网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一、揭示诗题,读题解题1. 教师导学:大家知道苏东坡吗?杜甫呢?李白呢?回忆李白的诗,谁来背几首?2. 教师指名背诵,根据学生的诵读,随机点拨,如:静夜思一个乡愁满怀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重情义的李白。望庐山瀑布个寄情山水的李白。3. 小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教师相机板书课题。4.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引问: “敬亭山”前面有个“独坐” ,你认
3、为该怎样读?5. 学生自由读,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6. 教师小结:从诗题中的“独”字,我们感受到了李白当时很孤独,所以读时语气要轻,速 度要慢,来,我们一起读一下课题。全班齐读。设计意图: 从课题入手,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投入到 学习当中。二、初读古诗,引入意境1. 过渡: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古诗读两遍,做到字音准确,语句通顺。2. 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准字音。3. 师生共同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引问:谁认为自己练习得很好了,来给大家读一遍。4.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5. 学生相互评价同学朗读情况。6. 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古诗。7. 学习生字
4、。播放课件: (字理识字 )“亭”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尖顶,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 (画亭的样子 )“亭”字的一点像亭尖, “口”字像亭尖 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像秃宝盖,所以写宽些, “丁”字像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 下照着写一遍。设计意图: 通过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及时掌握学情,相机进行集体 指导,体现“以生为本” 的教学理念。 设计比较形象的字理识字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识记生字, 落实中年段识字目标。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1. 过渡:同学们再读古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 和同桌交流讨论来理解。2.
5、 学生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地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 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引问: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可能会问: 为什么会相看两不厌?为什么只有一朵云飘来飘去?为什么这里的鸟都飞走 了?4. 教师导学: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再走进课题“独坐敬亭山 看课题,你认为古诗是围绕哪个字写的?5学生回答“独”。6教师引问:下面的古诗中也突出了一个“独”字,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只有李白一个人? 一句一句地读,一个一个地画。7. 学生自由圈画,教师巡视。8指名汇报。“飞尽”说明一只鸟也没有了;“独
6、去”说明云也飘走了。9.教师导学:鸟飞走了,云也越飘越远,这是怎样的敬亭山?(冷清、清净)李白心里会怎么想?(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不理解的与同学交流,讨论,目的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合作参与。四、深入研读,领悟意境1. 过渡:好一个“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游历了那么多的名山,现在为什么只有敬亭山?(孤独)2. 教师引问:在生活中,鸟飞了,云飞了是很正常的事, 可在李白的眼里却认为 “高傲的鸟、 云是弃他而去”,这是为什么呢?3. 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理解。4. 教师课件出示,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
7、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世间的辛酸,世态的炎凉。5.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导学:现在谁明白了,来再读读古诗。6.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7. 教师为学生配乐引读:闭上眼睛,想想,这是怎样一番情景呢?人看着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学生接读。8. 教师导学:李白,你有什么话对敬亭山说,敬亭山,你又有什么话对李白说。9. 课件出示练习题: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它说:“”。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10. 学生自由想象,指名交流。11.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诗句。设计意图:适时补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设计假如你是李白, 你会怎么想?
8、是寻找学生与文引导本的撞击点,弓I起学生共鸣。因为李白距离学生久远,他们无法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 他们进行说话,也加强了语言的训练,使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升华。五、联系拓展,安慰孤愁1. 补充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从秋浦歌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从哪读出的?2. 安慰诗人:背诵静夜思 ,李白你不要孤愁,你时刻想着家乡的亲人,家乡的亲人此时也正想着你。 背诵赠汪沦 ,李白你不要孤愁,因为你不忘故人,你的好朋友汪伦同样也念叨着你呢。 背诵望庐山瀑布 ,李白你不要孤愁,你一生游历了名山大川,此时庐山的瀑布也正想着 你呢!李白啊,李白, 你永不孤愁,因为你拥
9、有,时隔千载的今天我们仍在大声诵读你那不朽的诗 篇背诵独坐敬亭山 。设计意图: 运用补充材料,加深学生对李白的了解,通过安慰诗人,进一步体会李白那满腹 的“愁”绪,深化对古诗的理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李白古诗的兴趣,为学生的深入学习 埋下坚实的种子。第二课时 望洞庭一、创设情境,感知诗文1. 教师引问:秋天到了,你观赏过秋天晴朗夜晚的景色吗?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谁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描绘一下你看到的秋天夜晚的景色。(师板书学生积累的词语 )(皓月当空 秋高气爽 一轮明月 明月清风 )2. 过渡:秋天,一轮明月洒下一片银光,大地显得那么宁静、和谐。那么皎洁的月光下湖面 的景色是怎样的呢
10、?3. 出示插图 (月光下洞庭湖的景色 ),问:图上画了什么?请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4. 学生按一定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景色。5. 出示古诗望洞庭 ,引导学生读诗看图,找一找,哪些诗句描绘了图上的景色,并说说 选择的理由。设计意图: 知识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应体现生活,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打破学生与 文本间的界限, 让学生走进教材, 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秋天夜晚的景色, 感受秋天夜晚的 宁静, 拉近了与古诗的距离。通过看图选择诗句, 初步感知诗文, 为理解诗文内容奠定了扎 实的基础。、质疑问难,自悟诗意1.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在预习时,你有哪些地方不理解?2. 学生自由说。3. 引导
11、学生运用以下方法解决问题:(1) 看图理解;(2) 同桌、前后桌之间互相讨论;(3) 借助工具书 (字典、古诗解释等 );(4) 向同学、老师请教。4. 教师组织学生运用以上方法讨论、交流。5. 过渡:通过交流,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6. 学生自由汇报。重点汇报: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7. 过渡: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8. 教师指名汇报,引导明确古诗大意:夜幕降临,静静的天空升起一弯新月,月光倾泻在湖 面,轻纱似的, 增添了洞庭湖的神秘。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水面平静得似一面 没有磨过的镜子
12、。远远望去,君山碧绿如翡翠,山点缀着水,水环抱着山,君山的影子倒映 在水中,就像是在白银似的盘子里放进的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主动探究诗文的兴趣, 吸引并引导学生通览全诗, 直面作品, 自主读书, 探究阅读,把与文本对话的权利还给学生。三、聚焦景色,丰富画面 教师导学: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诗,看同一处景,感受也会不一样,再读读诗,看看画,说说 自己看到的诗中的画面,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从哪里看出来的?(宁静、美丽、和谐 )1.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两个比喻句,体会作者描写之巧妙。(1)教师引问:作者把“潭面” “洞庭湖”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2)学生自由交流。潭面无风镜未磨
13、:可以理解成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也可以理解成是 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在月 光下像个白银盘,里面的君山像个青螺。 这样写, 突出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是一种柔和之 美的特点;青山倒映在水中,碧水掩映着青山,是一种融和之美。作者虽然被贬,可是依然 乐观豁达。2. 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悟。设计意图: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通过想象画面,丰富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用字简明却意境 深远,抓住字眼,多角度解读。四、借助资料,感悟诗情教师过渡: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我们透过这首诗来了解一下作者。(一)用自己的话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14、介绍给大家。1. 作者的才学。2. 政治生活上的不得志。3. 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 (结合本诗感受作者虽然被贬却依然满眼美景,乐观豁达, 热爱生活的平和心态。 )(二)入情入境地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读出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试背诵。设计意图: 透过古诗了解作者, 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这首诗, 还原作品,既品出本诗的写作 之美,又悟出作者为人之美,实现学生、文本、读者的多角度对话。五、欣赏名句,感受美景(一)教师推荐给学生拓展阅读的古诗句,从多个角度感受洞庭之美。1. 借助课件,师生同读诗句,教师简介诗意,旨让学生感受洞庭湖的魅力。2. 欣赏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的内容。3. 烟波不动影沉沉,
15、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题君山4.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5.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韩偓洞庭玩月6. 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李端宿洞庭 (二)口语表达我眼中的洞庭湖1. 课件播放洞庭湖图片。2. 学生挑选感兴趣的图片进行说话练习。3. 全班交流。设计意图: 每篇课文的学习都仅仅是一个原点, 如何让这个原点生发一个面积较大的圆, 让 它成为学生阅读经验的有效区域, 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对课文进行拓展, 以诗中 “洞庭湖 之美” 这一主题为原点向外画圆, 让学生感受众多诗人笔下多姿多彩的洞
16、庭湖。 以上环节就 是基于 此而设计的。第三课时忆江南、创设意境,释题入情1. 教师播放忆江南歌曲,请学生欣赏后,谈谈感受。2. 课件出示江南相关资料,指名读,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江南。 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 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 ( 江南 )。3. 过渡: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回 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板书课题。4. 教师范读古诗,引问: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
17、古诗有什么区别?5.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明晰诗与词的不同。诗的每一句字数都是相同的,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诗一般是四句, 五言七言居多, 而词的写 法是根据词牌确定的。6. 教师小结:词又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 作长短句。“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 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 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 写的又是 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设计意图: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开课时,利 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
18、乐配以美丽的画面, 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 再加上优美 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 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 激发学生学 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相机进行语文知识的适度拓展和链接,是 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要点。师生间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在亲切而幽默的交流中,感知文化。二、疏通词句,整体把握1.过渡:这么美的词,想读吗 ?2.学生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3. 教师巡视,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谙”的读音。4. 教师引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给别人听,看谁读得最好。5. 学生采用找伙伴、找老师共读,男女生对读,小组分配读等形式,汇
19、报朗读情况。6. 引导学生再读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词的意思,并 画出难理解的句子。7. 学生汇报:“蓝”的古今意思; “谙”的意思; “红胜火”“绿如蓝”的比喻写法等。 设计意图:古代教育家朱熹说: “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 见得。”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总体把握诗文,为进一步学习 和理解奠定基础。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过渡:“忆”是什么意思? (回忆、思念 )(一)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忆景1.教师导学: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2.学生回答“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3. 教师引问:读这两句诗你仿佛
20、看到了什么?4. 学生重点围绕“红与绿的映衬之美”展开交流。5. 教师引读: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 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 更显得绿波粼粼。 这红与绿相互映衬, 于是红的更红, 绿的更绿。 所以作者由衷地说6. 学生接读江南好。7. 过渡: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 “旧曾谙”。8. 教师导学:曾经,诗人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9. 学生自由想象。10. 教师引读: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教师引导学
21、生赏析忆人 1.过渡: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2.教师课件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 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卸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 他走,都哭着为他送行。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 儿啼。”3. 教师引问:忆的还是什么? (江南的人 )4. 教师引读: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了、抹不掉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三)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忆情1.过渡: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了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 来赏读一下。其二丿、*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丿、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2.学生自由读。3.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客运班线承包经营风险合同
- 信用卡委托管理及综合服务协议范本
- 2026年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烟台城市科技职业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2026年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新版
- 2026年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 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淘汰目录
- 维修空调合同模板7篇
- 旋风除尘器设计计算
- 在线网课知慧《国际商务(双语)(吉林财大)》单元测试考核答案
- 新产品开发计划书
- 创新管理及其实施策略
- 中药贴敷在骨折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 母婴护理讲师如何讲好课件
-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策略研究
- 高速公路机电养护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