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20210316144435)_第1页
第六章-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20210316144435)_第2页
第六章-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20210316144435)_第3页
第六章-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20210316144435)_第4页
第六章-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2021031614443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规程 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规范的操作规程是做好医院感染监测、控制 、管理工作的基础 第一节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规程 一、感染病例的资料收集 1、每日到各病区询问了解使用抗菌药物及发热病人的情况,追踪了解发热和使用抗菌 药物原因,对可疑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取证。 2、每日到临检中心收集了解申请细菌培养病例,对可疑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取证, 对多重耐药病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和消毒措施,协助临床医师有效控 制院内耐药菌株交叉感染。 3、查看住院病历,从入院诊断、确定诊断、感染情况、病程、细菌培养及辅助检查情 况等几方面了解有无医院感染的发生。 4

2、、发现可疑医院感染病例和临床医师共同探讨,意见不统一时,由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讨论决定,一旦确定为医院感染,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有效控制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5、监督临床医师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本,以便临床科室及时了解本科室的医院感染 动态。 6、监督临床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二、监测资料汇总及反馈 1、每月对医院感染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汇总,总结全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部位 发病率、细菌培养阳性情况、病原菌药物敏感情况。 2、每月 25日前将医院感染病例汇总资料上报科主任和院长。 3、每季度第一个月 20日前将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卫生部全国医

3、院感染监测网。 4、每季度对医院感染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汇总,总结全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部 位发病率、细菌培养阳性情况、病原菌药物敏感情况,并将汇总结果以院感通讯或 其他方式通报全院各科室,使其及时了解医院感染动态。 第二节 医院感染流行趋势调研程序 医院感染多为散发型,有时出现爆发流行。暴发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一病人群体中( 医院、科室)突然发生数例( 3例以上)同种同源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也称病例聚集性发 生。暴发是医院感染流行的一种方式。无论散发还是爆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非常重要 。 一、暴发的调查目的 1、及时发现暴发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疾病的蔓延。 2、确证暴发是否发生 3、对

4、调查暴发的结果加以分析,查明引起暴发的原因,传播途径并检验控制措施效果, 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调查方法 调查暴发的基本原则是边调查边采取控制措施。 1、深入现场进行初步调查 ,了解基本感染情况,以便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病 例的分布特征。 (1)发生医院感染的时间。 (2)发生医院感染的范围和时间,具体到各科室(可以提示病例的聚集现象)。 (3)发生医院感染的人群特点,包括年龄、性别、习惯、疾病类型、免疫力、抗菌药 物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情况、暴露因素、与他人和环境的接触机会等。 2、采集标本,积极查找感染源。兑换病的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 人员及陪护人

5、员等,进行病原学检验。 3、核实诊断,证实暴发。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临床医学专家一起,根据流行病学资 料、实验室检验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对可疑感染病例进行确诊,并计算其罹患者, 若罹患率大于该科室或病区以往的发病率,则认为有某病的流行或暴发。 罹患率:是一种特殊的发病率,多用在暴发流行中,一般一百以分率表示。 罹患率(%)=某时期发生某种感染病人数(观察期间新发病例数)X=100% 同时期处于危险中病人数(观察期间的暴露人数) 4、提出初步控制措施 (1)根据初步调查结果,采取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 (2)对病人做适当治疗,需要隔离的病人及时隔离,必要时暂停接受病人。 5、根据分布特征提出假设

6、 根据调查所得的分布特征,提出导致感染的的可能原因,在提出假设时,不仅要说明 某些病人为什么发生医院感染,还应说明其他病人为什么没有发生医院感染。 6、深入调查 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根据暴露的接触史进行调查,例如按暴露因素来分组进行 调查,分析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罹患率以及发病组与对照的暴露史的比例。通过深入 调查,以查明传染源(感染源和储菌所)和传播途径,从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常 用的调查方法包括: (1) 病例对照研究:将医院感染的病例组与未感染的对照进行感染情况的比较,将比 较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果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初步确定感染的 原因。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发生医院

7、感染的危险因素。 2)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 3)选择对照人群:在未发生医院感染的人群中找出与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在非危险因 素方面尽可能一致的病例,病例组合对照组的人数比例为1:1或1:2,最多1:4,如果 是感染暴发,可以设两个对照组,第一个对照组,取在爆发前后住院而未受到感染 的病人。第二个对照组,取暴发期间未受到感染的病人。 4)配比样本:要求每例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与一例或一例以上未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 ,按照特定的配比特性配对,须遵循随机化原则。 5)收集统计医院感染病例的对照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 (2) 队列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是横断面研究,又称现况

8、研究,是队列研究的一种。在医院感染 发生的某一时点或在短暂时间内研究一些因素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医院感染 在时间、地点、人群中的分布,阐明发生医院感染的频率的特点。 发病率(%)=(特定的一段时间内)发生感染的病人数X100% (特定的一段时间内)受到感染威胁的病人数 时点患病率(%)=某时点(某日的24h内)发生感染的新旧病人数 X100% 同时点内的住院人数 期间患病率(%)=某期间(周、月、年)发生感染的新旧病人数X100% 同期间内的住院人数 (3)前瞻性研究:对发生某种或某部位感染的特定人群进行一定时间的随访观察,去 的完整可靠的资料可采用这种方法。对一组暴露于某因素的人群

9、进行前瞻性观察 ,并设有未暴露于该因素的人群组成对照组,经过一定的时间后,进行两组人群 发病率的比较,得出他们之间发病率的差异,优点是可以获得第一资料,资料的 偏差行小。 (4)说明 1)调查结果是说明感染与某种因素有联系,但不一定是病因。 2)不能认为每一个感染病人都有引起疾病的暴露因素。 3)以上仅仅是医院感染流行调查研究的一些主要的办法,具体研究方法需根据具体情 而定。 4)对培养出的微生物进行分型,如细菌按耐药谱分型、细菌素分型、嗜菌性分型、血 清学分型、质粒分型及核酸指纹分型等。 三、爆发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描述病例的分布 1、地区分布 按科室(病区)或病室,外科可按手术室等来分析

10、,观察病例是否集中于某地方,计 算并比较不同单位的罹患率。 2、人群分布 主要是计算和比较有无暴露史的两组病人的罹患率,例如外科可按不同的手术医生或 某一操作来描述人群分布 3、时间分布 根据病例发生的情况计算单位时间内的发病人的罹患率,单位时间可以小时、天、月 来计算,可绘制成直条图。 (二)暴发因素的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和比较,来推测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或因素,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及采 取措施的效果作出综合判断 四、完善控制方案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保证感染控制工作中所需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支持(成立应急领 导小组)。医院感染管理科监督执行控制方案的实施。 五、追踪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组检

11、验控制效果,追踪调查有无再发病例,并评价控制措施。 六、结论 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将调查结果反馈相应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根据感染聚集发生事件提出医院感染控制的长效措施 3、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根据调查报告和医院感染控制方案组织讨论,以便健全制度,加 强培训,改善医院硬件条件等。 4、将总结报告记录归档。 第三节消毒灭菌效果检验操作常规 一、空气微生物污染采样及检测方法 (一)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并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三)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 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

12、各取一点;室内 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 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四)采样方法 用直径为9cm的普通营养 平板放在室内各采点,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5min,盖好立即送检培养 (五)细菌菌落总数计算方法 50000N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 )= AT 式中;A 平板面积,cm2 T平板暴露时间,min; N 平板菌落数,cfu/平皿。 二、层流手术室空气污染采样及检测方法 (一)层流手术室常规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982 1995) 1、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并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2、 采样高度采样点可布置在地

13、面垂直高度80150cm的高度上。 3、采样方法 用直径为9c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 暴露5min,盖好立即置于37C培养箱,培养48h,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 布点方法如图2-6-1所示 0(匕 11 / 11 4、结果报告层流洁净手术室 10cfu/m 5、检测时间每月一次 二、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采样及检测方法 (一)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二)采样面积 被采表面v 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面积100cm2,取100cm2 (三)采样方法 用5cm X 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

14、 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各规格板面 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 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的方法采样。 (四)检测方法 将采样管在混均器上震荡 20s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 1.0ml待检样品接种 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 2个平皿,内加入 4548C的普通营养琼脂 1518ml,边倾注 边摇均,待琼脂凝固,置 36 1C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四)结果计算 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X采样液稀释倍数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 2)=采样面积 四、医护人员手微生物采样及检

15、测方法 (一)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二)采样面积及方法 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 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 )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 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2)计算。 (三)检测方法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震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 1.0ml待检样品接种 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内加入已灭菌的45 C 48 C的普通营养琼脂 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 1C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四)结

16、果计数 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X采样液稀释倍数 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 2)=30 X 2 五、沙门菌污染检测 (一)采样方法 对物体表面采样时,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进行涂抹采样,采样面积不限, 但每件样品不得小于100cm2 ;对医护人员手采样时,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 在10个手指每个掌面往返涂抹采样一次。采样完毕后,将棉拭子放入胆盐乳糖采样 管,带回实验室。 (二)检验程序 (三)将装有采样棉拭子的胆盐乳糖放入37C恒温箱培养1824小时,然后接种ss 或酸性亚甲蓝琼脂平板,置于37 C恒温箱培养1824小时,挑去无色透明或 半透明、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菌落接种三糖

17、铁琼脂斜面培养基 中,置于37C恒温箱中培养 1824h后挑取5个以上的可疑病原菌菌落,经 细菌检定仪鉴定。 六、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检测 (一)检测用试剂 1、 2%溴甲酚紫乙醇溶液,取溴甲酚紫2.0g,溶于100ml95%乙醇中。 2 、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既配制,蛋白胨 10.0g ,葡萄糖 5.0g ,溶于 1000ml 蒸 馏水中,调 ph6.87.0 ,然后再加 2%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0.6ml ,摇匀后,按 5ml/ 管,分装封口,置压力蒸汽灭菌器中,于115C灭菌20min后备用。 (二)操作方法 将两个菌片分别放入灭菌小纸袋或平皿内。置于标准试验包(下排气25cmx 30c

18、mx 30cm;预真空 23cm x 23cmX 15cm;手提式通气储物盒22cmX 13cmX 6cm)中心部 位。分别放入灭菌柜室内,上、中层中央和排气口上方处各放置一个标准试验包; 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用通气贮物盒,盒内盛满中试管,指示菌片放于中心部位两只 灭菌试管内(试管口灭菌牛皮纸包封),将盒平放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底部。经一 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蛋白胨水中,于56C培养7 天后(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说明书执行)根据其颜色变化判断灭菌效果。 (三)判断方法 若培养基全部不变色,判定为灭菌合格。若培养基由紫色变成黄色,判定为灭菌 不合格。 (四)注意事项 监测所

19、以菌片须经卫生部认可,并在有效内使用。生物指示物监测,每月一次 (五)快速生物监测 自动阅读器:(蓝帽)用于监测132 C下排气锅和(棕色帽)用于检测 121 C下排气 和132 C预真空锅 自动阅读器阅读由阳性的快速生物指示剂产生的荧光以提示灭菌过程失败。一旦发 现结果阳性( +)会即时显示。阴性( - )结果显示需要整个培养过程。 七、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装置消毒效果监测 (一)物理监测 灭菌器显示屏及最后打印结果所显示的数据监测;时间、温度、压力等。 (二)化学监测 通过化学指示剂颜色的改变来判断灭菌参数是否达标。 1 、 过氧化氢指示胶带(包外指示) 2、过氧化氢指示卡(包内指示)

20、(三)生物监测 使用标准菌灭菌处理后进行培养,观察结果判断灭菌是否合格。 1 、 指示菌种和培养基 指示菌为嗜热脂肪肝菌芽孢 2.06 x 10cfu/ 片。培养基为胰蛋 白酶大豆肉汤。 2、生物测试剂 自含式菌种包装,避免了培养操作中的污染。将生物测试剂置入 75mnX 200mm或 100mnX 260mm或 150mnX 320mm的特卫强灭菌袋内。在使用生物 测试剂前,先检查其有效期。 3、测试方法 将内附生物测试剂的特卫强灭菌袋面朝上,置于灭菌舱下层内角(与 每天第一锅物品同时灭菌)。 4、灭菌循环结束后从灭菌锅内取出灭菌袋,在拆除外包装前,将测试剂完全下压。 从袋中取出测试剂,检验

21、证实顶盖显现金黄色。 5、保持生物测试剂垂直,置于试管夹内用力挤压,直至其内部的培养基小瓶压碎。 将灭菌处理后的生物测试剂置入5560 C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48h同时取一个 未处理的生物测试剂做阳性对照。 6、结果显示 灭菌处理后的生物监测试剂黄色顶盖和紫色内容物,表明结果为阴 性。未经灭菌处理的生物测试剂应为红色顶盖、黄色或混浊的内容物,表明结果 为阴性。 48h 读出结果后立即将生物测试剂丢弃于危害物处理箱内。呈阳性的对 照组合任何阳性反应的生物指示剂在丢弃前可以用121 C高压蒸汽消毒 30min或 者焚烧、 7、禁忌装载物品 布类,如纱布、医用胶布、医用丝线、棉球;纸类,如脱敏胶 布

22、、化验单、手术贴膜、纸类器械、目录、纸类日期标签;油类,如石蜡油、国 产动力系统的电池(内含较多油类物质,如需灭菌请与服务人员联络);水分, 如未进行彻底干燥处理器械、管道内外的水分;粉剂,如滑石粉、粉针剂药品; 木类,如压舌板等。 十、食堂餐具消毒效果检测 大肠菌群纸片检测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GB14934-94. (一)纸片法采样与检验 食(炊)具消毒采用专用的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 随机抽取消毒后备用的各类食具(碗、盘、杯等)每次采样610 件,每件贴纸片 2 张,每张纸片面积 25cm2 ( 5cmx 5cm)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大肠菌群检测用纸片后,

23、立即贴于食具内侧表面, 30s 后取下,置于无菌塑料袋内。 筷子以 5 支为一件样品,用毛细吸管取无菌生理盐水湿润纸片后,立即将筷子进口 端(约5cm)抹拭纸片,每件样品抹试 2张,放入无菌塑料袋内。 将已采样的纸片置 37C培养1518h,若纸片保持紫蓝色不变为大肠菌群阴性,纸 片变黄并在黄色背景上呈现红色斑点或片状红晕为阳性。 (二)结果报告 检验纸片两片为一件(50cn2)报告结果为:50cm2检出或未检出大肠菌群。 十一、内镜的消毒效果检测 (一)消毒效果生物学检测方法 1、采样方法 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 10ml 含相应中的和剂 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

24、 15ml 无菌试验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 检, 2h 内检。 2、 菌落计数 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分别取0.5ml,加入2块直径9cm无菌平 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灭菌的营养琼脂1 5 1 8m l ,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 于36 1C培养48h后进行菌落计数。结果判断:菌落数 /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 均值。 3、致病菌检测 将送检液用于旋涡器充分震荡,取 0.2ml 分别接种 9cm 血平皿、中 国兰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6 1C培养48h,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二)卫生学标准 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细菌总数v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 标准:无菌检测

25、合格。 (三)生物学检测频率 消毒后的内镜为每季度监测一次,灭菌后的内镜每月监测一次。 十二、污水消毒效果检测 (一) 总余氯的检测 1、 试剂配置 邻联甲苯胺溶液:称取 1克邻联甲苯胺,溶于 5ml20%(容积/容积)盐 酸中,将其调成糊状,加入 150200ml 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置于量筒中补加蒸 馏水至505ml,最后加入20%盐酸496ml,储于棕色瓶中。 2、测定步骤 在盛有 5ml 样品的比色管内滴加邻联甲苯溶液 2 滴或 3 滴,混匀,置 暗处15min,与余氯标准比色溶液比色测定(比色时,眼睛从管口向下观察或由 前面观察)。检测温度应控制在1520 C;余氯过高会产生橘黄色,

26、碱度过高或 余氯很低时可能会产生淡蓝绿色或淡蓝色,应多加 1ml 1:2 的盐酸或 1ml 邻联甲 苯胺溶液,即可产生正常的淡黄色进行比色测定。 3、检验结果报告 检验结果以每升污水中含余氯的毫克数( mg/L) (二)大肠菌群数检测:采用多管发酵法。 1、 采样方法 用采样器或其他灭菌容器采取污水样1000ml,放入灭菌瓶内,加 1.5% 硫代硫酸钠溶液 5ml 中和余 lv 2、多管发酵法 初发酵试验:将原液作 1:10 1:100 1:1000 稀释。依次吸取 1:100 1:100 1:10 及原液1ml,分别注入装有 10ml乳糖胆盐培养液内装小发酵管的试 管中,将已接种的 4支发酵

27、管置于44C恒温箱内培养24h 平板分离:取经培养 24h 后产酸产气,以及只产酸不产气的发酵管中培养液,分别 画线接种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置37C恒温箱内培养 1824h,挑选符合下列特征的菌 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的菌落色泽:深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紫黑色,不带或 略带金属光泽的菌落;淡紫红色,中心色较深的菌落。 复发酵实验:上述涂片镜检的菌落,如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再挑去该菌落接种于 乳糖发酵管中(内有倒管),置于44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有产酸产气者即证 实有粪大肠菌群存在,按阳性管数查表。 (三)致病菌检测 检测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 1 、 污水取样

28、 取 250ml 污水,用无菌纱布或脱脂棉进行初滤然后再用滤膜进行抽 滤。将初滤,放入盛有 100ml左右的单倍SF (GN增菌液的三角烧瓶中进行增菌 培养。置于37C恒温培养箱,培养 24h (6-8h ) 2、平板分离 取上述增菌培养液,分别接种 SS 平板和 BS 平板( SS 平板和 E、 M、 B、平板),置于 37 C恒温培养箱培养 2448h。 3、 挑选菌落 挑落在SS平板上呈无色透明或中间有黑色,直径12mm的菌落;挑选 在BS平板上呈黑色有金属光泽的菌落或灰绿色的菌落(挑取在SS和E、M B平 板上呈无色透明,直径 1-1.5mm 的菌落)。 4、挑选 5 各以上的可疑病原

29、菌菌落,经细菌鉴定仪鉴定。 5、结果报告 根据以上鉴别培养、细菌鉴定结果报告。 注:括号内为志贺菌属的培养法。 (四)检测频率 1 、 检测频率 ( 1 ) 总余氯:医疗机构经过连续处理装置消毒的污水,总余氯至少检测2 次;经 过间歇式处理装置的污水,每次排放前均应检测。 (2)粪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每月测不得少于1次。 (3)致病菌:医疗机构污水中致病菌,每年检测不得少于2次。主要检测沙门菌 核志贺菌,结核病医疗机构检测结核杆菌。 2、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粪大肠菌群w 900MPN/L肠道致病菌不得检出;总余氯 (二氧化氯法)4.0mg/L 第四节 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检测 一、有效氯含量测定

30、本方法可用于各种氯消毒剂的滴定 (一)试剂 1、 配制2mol/L硫酸溶液取98ml浓硫酸至蒸馏水中稀释,最后用蒸馏水调至500ml刻 度。 2、 10%碘化钾溶液 称取碘化钾10g加蒸馏水溶解,最后用蒸馏水调至100ml刻度。 3、 0.5%淀粉溶液 称取可溶性淀粉 0.5g,用少量蒸馏水溶解,最后用蒸馏水调至100ml 刻度。 4、配制并标定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二)滴定方法 1、 称取消毒剂 对液体含氯消毒剂,吸取1.0ml于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匀; 对固定含氯消毒剂,称取1g (精确至0.001g )置研钵研磨后以蒸馏水溶解,转入 100ml容量瓶中,(溶水中无

31、残渣者可免研磨)。称量杯及研钵需用蒸馏水洗3次, 洗液全部转入容量瓶。 2、 浓度滴定 向100ml碘瓶中加2mol硫酸10ml,10%碘化钾溶液10ml和混匀的消毒剂稀 释液10ml,此时溶液呈棕色。盖上盖并振摇混匀后,加蒸馏水数低于碘量瓶盖缘, 置暗处5min。打开盖,让盖缘蒸馏水流入瓶内。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装于25ml 滴定管中)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0.5%淀粉溶液10滴, 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总量。重复测3 次,取3次平均值进行以下计算。 3、 有效氯含量计算因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1ml相当于0.03545

32、g,故可按下式 计算有效氯含量。 有效氯含量=MxVx0.03545 x100% W M: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 mol/l。 V:滴定用去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毫升数W: 碘量瓶中所含消毒齐U原药克数(液体消毒剂则为毫升数) 二、有效碘含量测定 本方法可用于各种碘制剂的滴定。 (一)试剂 配制0.5%淀粉溶液,36%醋酸溶液,配制并标定 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二)滴定方法 向100ml碘量凭着个精确加含碘消毒剂样液 5.0ml及醋酸1滴。用0.1mol/L硫代硫酸 钠标准溶液滴定(通常用 25ml滴定,若预计有效碘浓度 5%寸用50ml滴定管),边滴 边摇匀,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 0.5%淀粉溶液10滴,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蓝 色消失,记录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总量。重复测2次,取3次平均值进行以下计算。 (三)有效碘含量计算 由于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1ml相当于0.1269g有效碘,故可按下式计算有效碘 含量。 有效碘含量=MK VX 0.1269X 100% W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