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弦走向图--释义_第1页
和弦走向图--释义_第2页
和弦走向图--释义_第3页
和弦走向图--释义_第4页
和弦走向图--释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既然大家对这个图都比较感兴趣,那么我们就先从这个图说起吧。这个图我好象在看哪本理论书的时候见过(但实在想不起来是哪本书了!呵呵,记性不好!)。这张图主要的意义在于它给出了写作某个调性调式时常用(比较重要)的和弦可能建立的连接。从图片底下的英文上也看出这一点(more imformation may be found at music theory for songwriters)。要看懂理解这张图,首先我认为大家应该先把这张图里的所有和弦都搞明白并在钢琴(或者其他乐器)上,准确的找出来,同时可以试听和弦的效果以及连接的色彩。要搞清楚这些和弦,我想我们可以先把这些和弦分分类,然后逐步的来讲解。我

2、把图上的这些和弦总共分成了三大类:1、标号为1的都是大三和弦(先不管和弦下面所列的拓展音的使用,这个放到后面再来讲)。2、标号为2的是终止46和弦(有人要纳闷了,左边的那个怎么也是终止46和弦呢?这个问题放到后面会详细的讲解)。3、标号为3的是补充终止和弦4、标号为4的是替代和弦5、黄色的和弦是个经过和弦以上都是以大三和弦为基础的和弦。但各自的功能和色彩在连接时都有不一样,这个稍后细说。6、标号为5的都是小三和弦7、剩下没有标号的和弦都是半减七和减七和弦(包括一个减三和弦)8、草绿色的和弦本人实在不理解这种和弦标识要表达的是哪个和弦,所以暂时不做分析。以上,我们就把这张图里所有的和弦(除去一个

3、)都分析了一下性质。不考虑和弦下方拓展音的话,基本上分成了三大类:大三,小三,减和弦(包括半减七,减七)个人认为虽然这张图表已经有了不少常用的和弦,但至少还应该增加一类和弦,这类和弦在流行音乐中也时常会用到。那就是增和弦(包括增六和弦,之后细讲)。认识和弦先讲这些(上文涉及到一些和弦的名词,各位如果有不理解的请参阅各类基本乐理书籍,如果查阅有困难的朋友,可以跟帖,我会回答的),下一帖我来说说和弦的来和去。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和弦的连接(一)接着上一帖,这帖来说说和弦的连接问题。那这里,首先普及一个乐理知识。和弦、和声的概念。和弦:是指一些不同的音符,以一定的规则纵向排列同时发出声响。和声:

4、和弦的连接进行即称为和声了。接下去我们就来讨论以下和声的问题了。还是来看这张图,大家看到无数的箭头可能就已经犯晕了吧。但告诉大家其实箭头的数目远远不只这些,有很多在这张图里也没有画出来,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这张图还是有缺陷的其实在图中几乎所有的单向箭头都可以变成双向的箭头(后面会仔细讨论每个和弦的来去)在说具体的和弦来去问题前,先说几个比较特殊的,或者用法比较单一的几个和弦。首先就是终止46和弦(图中红色的和弦,关于这个和弦怎么构成,怎么转位,请参阅相关乐理书籍)。为什么要先说这个和弦呢?因为这个和弦有非常的特殊性。大家都知道终止46和弦在欧洲大小调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和弦;由于这个和弦在

5、欧洲传统音乐中特殊的位置,所以在外国的流行音乐创作中,作曲家也给于了相当的重视。但在国内流行音乐中,相对来说,运用的就没有这么广泛了。这个和弦有个特殊性,暂且不管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它的去向却几乎只有一个,就是直接指向属和弦!从图中的箭头(大家发现没,这个箭头的线特别粗)也可以看出这一点。这是其非常特殊的地方。那有朋友要问了,怎么左边的那个红色也是终止46和弦了?其实这个要解释一下:如果你把图中的v级看做是主和弦,那ii级就是v的属和弦,那么v/2不就是终止46了?呵呵,其实很简单。同样,这个终止46也只有一个去向,那就是属和弦。接下去要讲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词语,功能。和弦的连接(二)功能接

6、着上一帖,功能这个词大家应该听说过很多次了吧。在这里我还是要来提一下,因为搞清楚和弦之间的功能关系对和弦的走向以及和弦连接的力度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们继续通过这张图来说明一下。如图所示:红色的是主和弦,表示主功能。黄色的和弦是建立在属音上的大三和弦,表示属功能。灰色的和弦一个是建立在四级上的下属大三和弦。表示下属功能。接下来说的是功能组,主功能里最主要的和弦是主三和弦,同时这个功能组里还包括其他两个和弦,一个是vi级,一个iii级和弦。图中vi级用红和灰表示,iii级用红和黄表示。下属功能组里最主要的和弦是建立在下属音上的iv级大三和弦,同时这个功能组还包括其他两个和弦,一个是vi级,一个是

7、ii级。图中vi级用红和灰表示,ii级用灰色表示。属功能组里最主要的和弦是建立在属音上的v级大三和弦。同时这个功能组和包括其他两个和弦,一个是iii级,一个是vii级。图中iii级用红和黄表示,而vii级和弦在图中没有列出来(这也是我非常困惑的一个地方,如此重要的一个和弦为什么会没有呢?这个问题我自己也做了回答,将在后面来讲。)这个和弦标记应该是viidim(7)这个是自然音阶中唯一的一个减三和弦。至于这个和弦的用法,后面再来提到。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各个功能组里的和弦了,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有两个和弦具有双重的身份。那就是iii级别和vi级,他们有时候即能代表主和弦,有时候又代表其功能

8、圈中的和弦。粗看上去他们的身份比较暧昧,只有在和弦的连接里才能体现出他们真实的功能身份。而我个人更愿意把这两个和弦当作连接和弦(连接在两个功能之间的和弦,起到过度的作用)。那我们了解这些功能有什么用呢?呵呵,大家可要知道,我现在作曲也好;听到的大部分音乐也好;你懂乐理也好;你不懂乐理也好。我们都自觉的在遵守着一个功能的框架那就是统治欧洲音乐数百年(17501900(1883?)的欧洲大小调的功能和声体系!这个框架就是:主下属属主这个框架对于我们现在作曲仍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下一帖,我来说各种和弦的稳定性,以及实际音乐创作中功能之间的连接情况。和弦的连接(三)功能的连接接着上一讲,我们已经知道了

9、功能连接的一个具体框架了,那就是:主下属属主这个连接可以进行变化,而在理论上,各种变化都一定的名称,我想这里我们还是一起来熟悉一下,虽然这些名称在实际创作中就算不知道也没什么大问题(说到这里想到以前就在这个版块,有个朋友和这里的斑竹叫板,觉得自己理论学的很好,结果闹了个大笑话,当别人说到k46的时候,这位朋友居然说,k46是什么东西?ak47我倒是知道!)。同时要讲到的是这些功能连接时候和声产生的力度以及原因,这个却是实际创作中非常有用的了。下面我们来看功能框架的一些变形。1、主下属属主(iivvi)这个进行就是最完整的功能框架,理论上可以叫做完全功能进行;如果此进行是在乐曲结尾处,那就叫完全

10、终止(完全终止式)。从和弦的稳定性来看和弦处于稳定不稳定不稳定(导音须解决)稳定。其实这个稳定的相对性也就是和声产生的动力,只有不稳定的存在,和声才有向前进行的需要,直到完全稳定的主三和弦出现。稳定与不稳定也就是和声动力的内在因素(之后还要细讲和弦稳定性的改变)。从力量上来看主下属这个和声的力量是强进行。强进行主要看根音运动的方向,iiv根音是上纯四度进行,这是根音上的强进行;且iv级的根音是i级和弦中没有的音,给人有很新鲜的感觉,而又由于i、iv和弦之间又有一个共同音,两个和弦之间的关系紧密,所以从和声内部来看,这也是一种强进行。下属属从稳定性上来看是从一种不稳定进入了另外一种不稳定。(稳定

11、与不稳定其实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必须有参照物,必须放在这个曲子里,前后和弦之间的关系,调式调性来看的,这里单独的拿出来讲只是为了让大家能了解的清楚一些)。这个进行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力量上有什么变化,两个和弦都是不稳定的,并且这两个和弦的连接,给人的听觉更多的是旋律的连接。根音只是上行二度的进行,旋律感明显。而两个和弦之中没有一个音符相同,找不到任何联系,也加强了内在旋律感的原因。同时,这组和声进行中可以暗示出调式调性,因为这两个和弦已经包括了某个调式调性音阶中的六个音,调式调性通过这两个和弦的连接已经比较清晰的呈现出来了。属主(vi)从稳定性上来看是从一个不稳定、需要解决的和弦进入稳定的和弦。力量

12、上这也是强进行。道理和iiv一样,根音上行四度强进行,和弦之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最主要的是导音的解决,这个是确定调式调性的一个重点。2、主下属主(iivi)。这个进行叫做变格进行,可用在乐曲中任何一个部分。如果是在终止中运用,那就叫变格终止;用在半终止上(iiv)叫做变格半终止(变格半成进行),如果用在终止式以后,那就叫补充终止(具体以后还会讲到)。力量上,iiv是强进行,但反过来ivi就是一次弱进行了,原因是ivi的时候跟音上行纯五度进行,力量没有纯四度(属主的感觉)那样强。而且i级的根音是iv级和弦中包括的音,新鲜感不强,所以上行五度(下行四度)的和声进行是弱进行。3、主属主(ivi)。这

13、个进行叫做正格进行。可用在乐曲任何一个部位。在终止式中叫正格终止;半终止(iv)就叫正格半终止(正格半成进行)。力量上刚好和2讲的情况相反,iv是强进行,而vi是弱进行。这里不再重复。这里先讲这么多,下一讲说的是反功能连接以及功能组中的副三和弦。和弦的连接(四)反功能以及副三和弦我想在这里有必要说一下特殊的和声进行反功能进行;这个进行常常给一些朋友带来一些困惑,以及时常会听到一些谬论以至误导了一些朋友。首先说一下这个名词的来历,反功能进行是针对于功能和声的进行(t-s-d-t,i-iv-v-i)来说的。反功能指在iv-v的反向连接v-iv。首先的这个问题是,是不是这个连接貌似有些朋友说的那样,

14、是被禁止的?我们先以几本国内音乐学院比较常用的和声教程为例:1、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在此书中,对d-s(v-iv)只是说这种连接应当尽量避免(p.35),但并没有提到不能用或者禁止一说!2、沈一鸣和声学新编,在此说书的叙述大体和斯的著作差不多,也是说功能逆行进行应当避免(p.18),同样没有提到不能用或者禁止一说!3、桑桐和声的理论与应用,在此书中里有非常明确的说到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形成t-d-s-t(i-v-iv-i)的序列!而在早期的和声教材黄虎威的和声写作基本知识中,明确的说明了d-s(v-iv)的可用性以及特殊性。(p.54) 笔者只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和声学实用教程里看到说iv需在v

15、前面,次序不可颠倒。(p.18)由此是否已经可以看到,v-iv不是一个不可用的进行,只是不是一个常用的进行而已,个别的作曲家(或者理论家认为这个进行有着不良好的音响感受),在特殊情况中这个进行仍然是可用的。(斯的书里对v级以后连iv,还在后面的章节中提到,说如果v级是作为半终止和弦的话,后面可以连接任意和弦,包括iv级)下面列举一些传统音乐中v-iv的实例:格鲁克的行板(选自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西斯)最后两个乐句连接处就是viv6的连接,完全是为了扩充乐句(补充终止)而做的特意安排。舒曼的梦幻曲倒数第二小节,第二拍上就是一个v-ii6(这个和弦被称做增加6音的下属和弦,这个和弦属于副三和弦下面还会

16、讲到)。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13小节和14小节连接就用了v46-iv6,v作为连接和弦和下属连接。等等由此可见,反功能进行并非象某些朋友说的在传统音乐中是被禁止的。只是这个进行效果比较特别,运用的并不广泛而已。那么这个进行在流行音乐中运用又是如何呢?这里可以这样说,在流行音乐中根本没有这个禁忌。反功能的和声进行运用的非常广泛(是广泛,而不是频繁,呵呵)。大家都知道标准blues的12小节最后四小节中第一和第二个从功能意义上来讲就是一个反功能。美国的乡村音乐中,反功能运用起来可以说是其一个特点。约翰?丹佛、肯尼?罗杰斯等人的作品中屡见不鲜国内的音乐人陈升似乎对这个进行非常热忠、罗大佑的作品中也可以见到;最近挺红的吉祥三宝中同样也有这个连接的特点是,给人的感觉进行十分奇特,力量感觉几乎是瞬间消失而给人以外的感觉。感觉音乐意图转换明显,力量不大,却十分新奇。所以在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