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循环低碳公路考核评价指标体系_第1页
绿色循环低碳公路考核评价指标体系_第2页
绿色循环低碳公路考核评价指标体系_第3页
绿色循环低碳公路考核评价指标体系_第4页
绿色循环低碳公路考核评价指标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 绿色循环低碳公路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强度性指标 能耗强度 1建设期能耗下降率 二氧化碳排放强 度 2建设期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 体系性指标 绿色低碳技术应 用 3耐久性路面结构使用率 4温拌沥青路面使用率 :5高性能混凝土使用率 6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率 7可循环材料使用率 8可再生能源应用率 9公路节能照明技术使用率 10公众服务及低碳运营指示系统应用 M1车辆超限超载不停车预检系统应用 12隧道通风智能控制系统应用 13ETC覆盖率 14施工期集中供电措施应用 15公路沿线设施绿色建筑建设 16施工机械低碳技术改造 保障性指标 17节能减排组织机构及工作机制建设

2、 18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体系建设 19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 20节能减排宣传培训 特色性指标 可依据公路特点、项目创新情况,设立自定义项。自定义项 应当符合绿色循环低碳公路与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并且达到 可测算、可报告、可核实。申请方应在实施方案中提出自定 义项申请,并阐述申请理由及分值。 注:仅考核建设阶段。 关于绿色循环低碳公路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说 明 、指标定义、计算方法 仁建设期能耗下降率 指标定义: 建设期能耗比传统方案能耗下降比例。 考核依据:根据被考核项目建设期间的能耗和排放统计资料进行 测算。 2、建设期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 指标定义:建设期二氧化碳排放比传统方案二氧

3、化碳排放下降比 例。 考核依据:根据被考核项目建设期间的能耗和排放统计资料进行 测算。 3、耐久性路面结构使用率指标定义:以“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无结构性的修复 和重建,仅需根据表面层损坏状况进行周期性修复”为设计理念,符合当地环境 和交通条件,有合理结构组合和材料组合的路面结构的使用率。 计算方法:耐久性路面结构使用率二耐久性路面结构铺筑面积/ 总路面面积。 考核依据: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方案,其中需包含: (1) 耐久性路面和普通路面各结构层材料类型、材料组成、结 构厚度及铺筑面积,设计年限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应用桩号。 (2) 耐久性路面结构方案专家论证意见。 4、温拌沥青路面使用率 指标定

4、义:以温拌沥青混合料为材料铺筑的路面使用率。 计算方法:温拌沥青路面使用率=温拌沥青路面面积/项目沥青路 面总面积 考核依据:需提交一份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案,该配合比设计应 包含以下几点: (1) 使用的沥青类型。 (2) 本方案采用的温拌技术。如果使用了添加剂来降低拌和温度,提供添加 剂的名称,添加剂所占比例,添加剂的价格。 (3) 整个项目使用的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以吨计)和铺筑面积。 (4) 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桩号、质量和铺筑面积。 (5) 温拌沥青混合料从拌和仓(拌和站)出料时的拌和温度。 (6) 由沥青供应商推荐的沥青拌和温度。 (7) 温拌沥青混合料现场拌和照片。 5、高性

5、能混凝土使用率 指标定义:混凝土构造物中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率。 计算方法:高性能混凝土使用率二高性能混凝土用量/混凝土总用量。 考核依据:(1)高性能混凝土使用量的统计表。(2)普通混凝土使用量的 统计表。(3)相关设计图纸和工程量统计表。(4)典型部位工程照片。 6、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率 指标定义:在项目范围内继续利用或再利用旧路面 材料的比例。 “旧路面材料”指项目范围内用于现有路面结构(包括面层和基层)所有材料。包 括行车道和路肩。 本项评分的再利用范围只包括路面材料,适用于改建道路。土基材料和非道 路结构组成填充材料不包含在内。该方法适用于:现场热 再生,现场冷再生,厂 拌热再生,厂拌

6、冷再生,全厚式再生,水泥混 凝土面板的破碎-打裂压稳及碎石化 等工艺,基于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的碎石生产和再利用。 计算方法: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率=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量/旧路面材料总 重。 考核依据:提交由主承包商负责人签署的再利用材料所占百分比的计算方法, 至少包括以下四点: (1) 现有路面结构的总体积; (2) 再利用路面结构的总体积; (3)再利用材料的百分率; (4)再利用的方法介绍。 7、可循环材料使用率 指标定义:使用可循环材料作为原材料的替代品的比例。可通过以下四个选 项其中之一来计算选择可循环材料的使用量: (1)仅考虑路面胶结材料。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路面中的水泥或 沥青。不考虑

7、其他材料(如路面中的集料、粒料基层、填料、挡土墙、桥梁、标志或者其他结 (2)仅考虑热拌沥青混合料(HMA )或水泥混凝土( PCC)路面材料。包 括选项1中的材料以及集料和其他添加剂材料。不考虑其他材料(如粒料基层 填料 挡土墙 桥梁 标志或者其他结构等)。 (3)考虑包括粒料基层在内的所有路面材料。这包括选择项1和2 中的材料+粒料基层材料(无结合粒料层或有结合料(如石灰、水泥或乳化沥青)的 基层)以及其他的添加材料。不考虑其他材料(如 填料、挡土墙、桥梁、标志或者 其他结构等)。 (4)考虑所有的工程材料。至少包括选项1、2和3中的材料,同时包含工 程中所有的填料和挡墙结构等。如有必要还

8、需考虑其它结构(如桥梁)和材料(标 志物,交通控制装置等)。 计算方法:计算可循环材料含量的平均值。 ARC (%) 100% 叫 (1-1) 式中: a) m单个或全部可循环材料的总重量; b)Wn一一每种材料的总重量(根据考虑范围不同,取值不同); c)n材料种类。 考核依据:(1)用表格列出所使用的每种材料的总重量、每种可循环材料的 总重量,可循环材料的使用途径及在材料中的含量。(2) 采用哪种选项进行本项得分的计算,详细的计算过程及结果。 (3)经 过设计人员认可的有关可循环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文件的副本, 说明行 业规范推荐的掺加范围。如没有相应的规范,说明该材料掺加量确定方法及可行 性

9、。(4)所依据的试验文件(特别是没有相应规范说明可以掺加的可循环材料), 如配合比设计方法、设备配备记录 材料生产加工商的文件。这些文件可以表明实 际的可循环材料含量。 8可再生能源应用率 指标定义:太阳能 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潮汐能 地热能等能源代替传统能源的使用比例。 计算方法:可再生能源应用率二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设备数量/总设 备数量 考核依据:(1)使用的可再生能源的类型。(2)相关设备 设施 的总量、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设备数量以及设计资料。(3)相比传统能源,使用可 再生能源的节能情况说明。 9、公路节能照明技术使用率 指标定义:在隧道或者公共服务区使用,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

10、标准规定的 道路照明系统专项设计方案或照明系统节能技术的使用比例。 计算方法:公路节能照明技术使用率二节能照明灯具数量/总灯具 数量 考核依据:由主要设计人员签署的照明设计方案及照明系统节能 方案。照明系统节能方案应具体说明以下问题: (1)采用降低能源消耗的方式及具体设备。 (2)能源消耗降低的比率及计算方法。 10、低碳运营指示系统应用 指标定义:实现远程在线统计各种能源消耗数据,将能源消耗直接核算成为 标准煤,反映绿色低碳公路成果的低碳运行指示系统的应用情况。 考核依据:公路低碳运营指示系统设计资料。组成材料购买、安装与调试证明 材料。 1K车辆超限超载不停车预检系统应用指标定义:在车辆

11、正常行驶过程中,动 态检测过往车辆的车长 轴重信息,提前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超限预判和分拣, 以减少对超限车辆的二次检测工作系统的应用情况。 考核依据:车辆超限超载不停车预检管理系统设计资料。组成材料购买、安 装与调试证明材料。 12、隧道通风智能控制系统应用 指标定义:满足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的要求, 而进行专门的通风系统设计以降低能耗的系统应用情况。 考核依据:由主要设计人员签署的通风设计方案及降低通风系统能源消耗的方 案。节能通风方案应具体说明以下问题: (1)采用降低能源消耗的方式及具体设备。 (2)能源消耗降低的比率及计算方法。 13、ETC覆盖率 指

12、标定义:不停车自动收费的电子收费系统(ETC)的使用比例。 计算方法:ETC覆盖率二设置ETC通道的站点总数量/收费站点总数量。 考核依据:完整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竣工验收资料。 ETC系统工程实体照片。 14、施工期集中供电措施应用 指标定义:主要施工区集中供电措施的应用情况。 主要施工工区的集中供电措施通常指,建设10kv以上变电设施,代替传统 的施工区柴油发电。针对电网现状,需对变电站进行增容,同时新建施工变电站, 以解决电压不稳定、电力供应不足等问题。 考核依据:施工区主要耗电设备的使用证明材料。如用电发票 租赁合同等; 施工区新增变压器、电缆发票等。 15、公路沿线设施绿

13、色建筑建设指标定义:沿线建筑设计参考绿色建筑评价 标准 (GB/T50378-2006),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实 现节能 节 地 节水 节材 保护环境的建筑建设情况。 考核依据:完整的服务区设计资料以及服务区的绿色建筑等级评价资料。重点 节能部位的实体照片。 16、施工机械低碳技术改造 指标定义:施工中大型机械的低碳技术改造情况,例如项目中的 沥青拌和楼采用液化天然气(LNG)或压缩天然气(CNG)代替燃料油作为燃料。 考核依据:相关技术措施、材料 设备的证明材料。如发票 设备租赁与改造 合同等。 17、节能减排组织机构及工作机制建设 指标定义: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公路实施的项目

14、组织机构,为实现 项目总体目 标提供组织保障。建立省级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 建设单位 项目部三级试点 工作联系机制。 考核依据:建立项目组织结构的文件,包括项目领导小组成员以及主要参 加人员等。 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体系建设指标定义:建立一套低碳公路节能减排统计 监测体系。考核依据:相关制度文件 汇报资料、评估报告等。 19、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 指标定义:建立一套低碳公路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 考核依据:相关节能减排考核制度、统计制度 数据采集系统及 实施记录。 20、节能减排宣传培训 指标定义:为项目开展的节能减排宣传和相关培训工作情况。宣传是指通过 报刊 网站 电视等媒体以及

15、开展“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广泛宣传节能减排 法律 法规、政策,以及公路节能减排技术及管理措施等。培训是指对相关从业人 员开展的节能减排知识培训以及经验交流会等。 考核依据:查阅相关单位开展的节能减排相关宣传及培训活动的 通知 活动记录(包括文字记录、照片及录像等)及总结等材料;现 场检查项目 宣传栏等。 、考核标准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考核标准 强度 指标 (20 分) 能耗 强度 1建设期能耗下降率 建设期能耗比传统方案能耗下降 40%,即可得10分。 能耗下降低于20% (含20%)不得分;下降率处于 20%40%之间,得5分。满分10分。 二氧化 碳排放 强度 2建设期二氧化碳排放下 降

16、率 建设期二氧化碳排放比传统方案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30%,即可得10分。CO2排放量下降低于20% (含20%) 不得分;下降率处于20%30%之间,得5分。满分10分。 体系 性指 标 (50 分) 绿色低 碳技术 应用 3耐久性路面结构使用率 铺筑面积占路面面积的10%及以上得满分;未使用的,得0 分;实际铺筑面积在010%之间的插值得分。满分5分。 4温拌沥青路面使用率 温拌沥青路面面积占项目沥青路面总面积的10%及以上, 得满分;未使用的,得0分;实际用量在0-10%之间的插 值得分。满分4分。 5高性能混凝土使用率 高性能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用量的比例超过50% 的,得满分;未使用的

17、,得0分;实际用量比例在050%之 间的,按插值法计算得分。满分4分。 6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率 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率在95%及以上的,得满分;利用率 低于50%的得0分;利用率在50%95%之间的插 值得分。 满分5分。 7可循环材料使用率 选择定义项1和2中要求的可循环材料米用率:10%得1 分,20%得2分,30%得3分,40%得4分,50%及以上得 5分;选择项3和4中要求的可循环材料采 用率:20%得1分,30%得2分,40%得3分,50%得4 分,60%及以上得5分。满分5分。 8可再生能源应用率 同类设备或设施中至少15%以上有效使用了可再生能源的 得满分;未利用的,得0分;利用率

18、在015%的 插值得分。满分3分。 9公路节能照明技术使用 率 节能灯具替代率超过50%的,得满分;未使用的,得0分; 替代率在050%之间的,按插值法计算得分。满分2分。 10低碳运营指示系统应 用 以是否应用低碳运营指示系统确定该项得分。设置则满分, 未设0分。满分3分。 11车辆超限超载不停车 预检系统应用 以是否应用车辆超限超载不停车预检管理系统确定该项得 分。设置则满分,未设0分。满分3分。 12隧道通风智能控制系 统应用 能耗降低20%及以上的得满分;未优化通风能耗设计的0 分;节能020%之间的,按插值计算得分。满分2分。 13ETC覆盖率 建成通车时其ETC站点的实际覆盖率(设

19、置ETC站点数量 占收费站点总数量的比例)达到60%,得3分; 设置1进1出的ETC车道得1分;未设置的得0分。 14施工期集中供电措 主要工区采取施工区集中供电措施建设10kv以上变电 施应用 设施,且柴油替代率超过30%得满分;没有米取措施 的得0分;期间按照插值得分。满分4分。 15公路沿线设施绿色建 筑建设 服务区绿色建筑等级得1分,得2分,得3 分。 16施工机械低碳技术 改 造 项目中冋类施工机械/设备中50%以上米用低碳技术可 得4 分。 保障性指标 (20 分) 17节能减排组织机构及 工作机制建设 每季度召开一次项目实施单位联系会议,以便于项目领导小 组及时掌握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密切关注试点过程中的新情 况、新问题,并积极协调解决。满分5 分。 18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体 系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