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京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方案设计书(一)土地调查范围土地调查范围:东经 118 19 43 ”119 14 02 ”、北纬 31 13 00 ” 32 36 32 ”,包 括南京市辖区范围内玄武、白下 、秦淮、建邺、 鼓楼、 下关、雨花台、 栖霞、江宁、浦口、六合 11 个区及高淳、 溧水 2 个县, 调查面积约 6580 平方公里。(二)基本情况1 已有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南京市江南八区(玄 武区、白下区、秦 淮区、建邺区、鼓楼 区、下关区、雨花区 、栖霞 区)及原浦口区、原大厂区的调查成果:2000 年 1/1000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以及此后每年的年度变更调查成果, 包括 1/1000
2、 地形图 、地类界线图、 权属(含村民小组) 界线图、行政界线图、土地权属调查协议书、土地权属调查表等, 以及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该成果已于 2006 年实施地形数据的修测和更新。南京市五郊( 县)区 ( 江宁区、高淳县、溧水县、原江浦县、原六合县)的调查成果:先后 于 2002 年、2003 年完成的 1/5000 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以及此后每年的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包括 1/5000 地形图、地类界线图、权属( 含村民小组)界 线图、行政界线图、土 地权属调查协议书、土地 权属调查表等,以及 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2 已有城镇土地调查成果城镇数字地籍信息。全市辖区 范围内的建成区(
3、 城区、建制 镇),已全面完成 1/500 比例尺的城镇地籍调查,形成了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并广泛应用于城镇土地调查、登记、发证。3 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成果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依据,于 2005 年完成全市集体土地所有权( 含村民小组)登记、发 证建立的相应属性数据库;以城 镇地籍调查成果为依据,完成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建立的相应属性数据库。4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成果采用 MicroStation GeoGraphics 软件及 Oracle 数据,统一建立的全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5 基本农田保护信息成果在 2004 年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成果的基础上 ,全市统一 建立的基本农
4、田保护数据库及相应的信息系统。经过历年对上述成果的应用检验,目前 已有的调查及登记成果, 其数据精度、现势性等均能满足日常土地管理的需要,也可作为本次调查的依据。二、土地调查目标与内容(一)土地调查目标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总体目标,通过本次调查,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 建立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2 建立土地权属变更、土地资源变化信息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的数据管理系统。3 实现土地利用现状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的查询、统计与分析,并在 此基础上实现与土地管理中的其他信息(村 庄地籍、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复垦、耕地保护等) 的集成与共享
5、。4 将已有成果与“ 二次调查” 成果、城镇地籍与农村地籍成果有效衔接, 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二)土地调查内容调查区内已分别于 2000 年( 市区范围 )、2003 年( 郊县范围)实施了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本次 调查按照“ 缺什么补什么,错什么纠什么” 的原则开展工作。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地逐地块调查、核实土地的地类状况,掌握 和分析全市耕地、园地 、林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 园区、房地产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各类用地利用状况。2 集体土地权属补充调查。补充和完善全市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属调查, 实现集体土地产权管理全覆盖。3 国有土地使
6、用权补充调查。补充和完善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调查,实现国有土地产权管理全覆盖。4 基本农田调查。调查全市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 对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登记、 造册。5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调查全市耕地后备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在上述调查基础上,建 立互联共享、覆 盖市、区(县 )二级 辖区, 集影像、图形、 地类、 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 并与国家土地调查数据库衔接; 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 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三、主要技术指标与作业依据(一)主要技术指标1 比例尺1/50002 数学基础平面坐标系统: 采用 1980 西安坐标系; 高程系统: 采用 1985
7、国家高 程基准;投影方式: 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 3 度分带。3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图像空间分辨率不低于 0.6 m 的航天遥感数据。4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数据采集。五郊区( 县) 1/5000 比例尺、市区 1/1000 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变化信息,按相 应比例尺要求采用实地解析法采集数据。(二)主要作业依据1 主要技术依据与政策规定四、技术路线与调查方法(一)技术路线内业比照、判读、提取 地类变化信息 外业实地逐地块调查核实地类、采集 变更数据内业数据处理、面积 计算及汇总 成果输出 建立档案。1 航天正射影像图制作购买图像空间分辨率不低于 0.6 m 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并按 规定的技术
8、要求制作 1/5000 比例尺航天 正射影像图。2 正射影像数据与现有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迭加将航天正射影像数据与现有的土地利用现状( 地类、 权属等) 数据( 注: 市区比例尺为 1/1000 ,面积约 1026 平方公里;郊区县比例尺为 1/5000 ,面积约 5600 平方公里)数据相叠加, 比照、判读、 提取地类变化信息,并将经判读的变化信息标注上图。3 外业调查核实地类输出正射影像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迭加图,并将 此图作为调查底图, 外业调查核实地类, 采集变更信息。4 土地权属调查除已经实施土地登记发证的外,对新 增的宗地实施土地权属调查。5 内业数据、面积计算及汇总依据外业调查成果,实
9、施内业数据采集及图形数据处理,按照规定的要求实施面积计算及汇总。(二)调查方法1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数据信息采集对实际地形、地物发生变化的部分,利用 GPS 、全站 仪等仪器实地采集变化数据信息,完善地形数据。2 土地权属调查因符合规定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 土地使用权已全部实施土地调查、登记 ,本次 只对土地权属界线不清或需要重新确界的部分按规定实施补充调查;村民宅基地等集体土地使用权调查规定另行制定。3 地类调查采用卫星正射影像图数据与已有的地类界线图数据叠加比照, 输出合适比例尺的调查底图 ,按国家土地分类 标准( 见附件三、五) 实施逐地块地类的调查核实。各种类型地类图斑的上图要求见附件
10、一、 二。典型线状地物宽度丈量要求见附件四。4 基本农田调查在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数据建库的基础上,将基 本农田数据库数据与土地利用数据迭加,并结 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的规划调整资料,检查 、核实、比 照与地形、地类之间的关系,按第 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要求 ,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的位置、范围和数量等。5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调查内容: 包括权属、地类、面积( 数量)、限制性因 素等。具体调查方法按照江苏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的有关规定执行。6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与土地利用现状原有成果的衔接按照第 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规程要求,分 析比较新旧成果之间各种地类的变化情况,查找 主要地类差异的原因,依据
11、本次调查的相关技术规定,将行政区域、权属单位等各类面积有效衔接。五、数据建库根据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二 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标准 、县级 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规范及省 厅的相关数据建 库 要 求 , 结 合 南 京 市 已 有 地 籍 管 理 信 息 建 设 成 果 , 采 用MicroStation GeoGraphics 、Oracle 图形软件, 统一建设全市数据库,并 根据国家和省厅的规定要求,建设 县、市 、省和国家各级数据互联共享和同步更新的数据库。六、土地调查组织实施(一)土地调查组织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分管 市长任组长,市政 府副秘书长、市国土
12、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有关 部委办局负责人和区(县 )分管领导为组员。领导 小组统一组织、协 调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国土资源局设立调查办公室,市国 土资源局分管局长任主任、相关处室处长任副主任,主持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日常工作。办公室内设技术指导和系统开发两个工作组,具体负责计划安排、技术 标准制定、人员 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检查、信息系统开发利用与建库、规范数据标准等工作。江宁、六合、浦 口、溧水 、高淳、雨花台、栖霞等 7 个区( 县) 政府也相应成立以分管区( 县)长为 组长,各乡 镇、街道 分管领导为组员的区(县 )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本辖区内土地调查的组织、协调及技
13、术指导、质量管理等工作。 玄武、 白下、秦淮、建邺 4 个城区,区政府指定相关部门,负责辖区内土地调查的组织、协调及技术指导、 质量管理等工作。在组织落实的前提下,各区(县)应投入必要数量的技术人员, 制定调查计划及工程实施管理、负责 调查事宜的上传下达及与专业调查队工作协调和有关问题处理,并进 行调查质量的跟踪管理,以确保土地调查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二)区(县) 、市调查办主要职责分工1 主要技术文件。市调查办依据国家、江苏省关于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有关要求及技术规定,拟定南京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方案、南京市 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细则和 招标文件。2 调查补充规定。各区( 县) 调查办在国家、
14、省、市相关技术规定的基础上,结合 本地区实际情况,可制 定相关的补充规定和实施计划;土地 调查单位制作本调查区域的土 地调查设计书。3 调查底图制作。市调查办统一购置遥感影像数据, 统一制作第二次调查底图。4 调查队伍招标及调查实施。五区( 县) 调查办负责辖区范围土地调查队伍的招标和调查的组织实施;市国 土资源信息中心负责江南八区土地调查队伍的招标和调查的组织实施。各区( 县)及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应严格执行招 投标法、政府 采购法以及市调查办统一制定的招标文件,通过 公开招标择优选择专业调查队伍。5 业务培训和指导。市调查办负责全市土地调查业务骨干、专业队伍技术负责人 的业务 培训及各区(
15、县)阶段性调查成果抽检等;各区( 县)调查 办及信息中收负责本调查区域土地调查 人员以及专业队伍的业务培训、指导及其日常管理。6 调查成果质量管理。各区( 县) 调查办及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按照国家、省、市关 于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规程和要求,把握工程进度, 对调查过程成果及最终成果进行质量跟踪检查和管理, 确保调查成果质量,并按时完成调查任务。7 软件开发、坐标系转换。市调查办负责组织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坐标系转换、 地类转换、数据汇总等相关软件的开发。8 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的建设。市调查办组织协调查全市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信息中心和各区( 县)调 查办具体负责本调查区域数据 库
16、及管理系统的建设。9 成果汇总统计。市调查办负责全市土地调查数据的汇总、统计、分析。市 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和各区( 县)调查 办负责本调查区域内土地调查数据的汇总、统计、 分析。(三)土地调查时间安排2007 年 6 月下旬至 7 月下旬,分别成立第二次土地调查市、区(县)领导小组,组建市、区( 县)土地 调查办公室、落实专职人员。 7 月中旬完成 第二次南京市土地调查工作方案 、第 二次南京市土地调查实施细则(初 稿)。2007 年 10 月联系购置图像空间分辨率不低于 0.6 m 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并选择专业队伍制作1/5000 比例尺正 射影像图。 2008 年 9 月前实施土地调查。
17、2008 年10 月起开展调查成果汇总、分析等工作,并申请和接 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成果验收, 2009 年上半 年完成全部调查工作。(四)队伍选择和组织实施在全市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计划安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人员培训、统 一招标要求的前提下,市本级和五郊区( 县)各自 组织专业调查队伍的公开招投标,择优确定专业调查队伍,实施土地调查。(五)落实经费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精神, 属于市本级的调查经费由市财政预算支付,属于五区(县 )的调查经费分别由各区( 县)财 政预算支付。南京市、区( 县)两 级第二次 土地调查总经费 6615 万元,2007 年安排使用 3050 万元。 其中, 市本级经费
18、800 万元。(六)制定方案南京市国土资源局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国务院通知、 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江苏 省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编制南京市土地调查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七)质量保障市、 区(县) 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的调查成果质量负责, 切实保证调查成果真实、准确,严禁弄虚作假和篡改调查成果。对虚报、瞒报土地调查数据的,一经查实,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七、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成果(一)区(县)级调查成果外业调查资料:1航空或卫星影像 DOM 资料2外业调查工作底图3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核定书或确认书4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5集体土地权属调查表6外业调查记录手簿。数据成果:1土地分类面积汇总
19、表及有关资料统计表2基本农田面积数据3坡耕地面积数据4城镇土地分类面积数据5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数据6土地权属面积数据等。图件成果:1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2 1/1000 、1/5000 地形图3县( 市)、乡(镇 )、村土 地利用现状图4基本农田分布图5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6区( 县) 行政界线图7土地权属界线图8土地调查专题图件、图集等图件数据库成果:1 土地利用数据库( 包含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后备资源等内容)2土地权属数据库3遥感影像数据库4地类、权属面积汇总统计数据库5基本农田数据库以及地籍信息系统文字成果:文字报告由开展调查地区的国土资源局组织编写,文字报告主要有:1县级综合报
20、告2县级土地调查工作报告3县级土地调查技术报告4县级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5、县级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6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分析报告7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8与相邻县( 市)的接边报告(二)市级汇总资料市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市级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市级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及有关资料统计表市级文字成果1市级综合报告2市级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3市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4市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5市级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6市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分析报告7市级建设用地后备资源调查与分析报告附件一:1/5000 比例尺地类图斑上图要求地类实地宽度 L情况(或面积 S)上图宽度
21、L(或面积 S)图上表示形式备注道路L3 m依比例尺按地形图要求田坎沟渠半依比例尺L3 m0.5 mm表示单独编图斑号丈量平均宽度,记录地块线状地物编号S64 m 2耕地园地S3 mm2按地形图要求单独编图斑号S64 m 2S3 mm2不表示综合到相邻主要图斑内林地草地居民地S100 m 2S100 m 2S25 m 2S25 m 2S4 mm2 S4 mm2 S1 mm2 S1 mm2按地形图要求不表示按地形图要求不表示单独编图斑号综合到相邻主要图斑内单独编图斑号综合到相邻主要图斑内S100 m 2坑塘S100 m 2S4mm2 S4 mm2按地形图要求单独编地块图斑号按地形图要求综合到相邻
22、主要图斑内1道路、田坎、沟渠的宽度按规范要求丈量。说2大于 1 米的线状地物实量宽度至 0.1 米。明3丘陵山坡地上较密集的相同地类的零星小块地,划分图斑时可适当综合。附件二:1/1000 比例尺地类图斑上图要求实地宽度 L上图宽度 L面积 S面积 S图上表示形式备 注L1mL1 mm按地形图要求单独编图斑号L1 mL1 mm按地形图要求综合到相邻主要图斑内S50 m 2S50 mm2按地形图要求单独编图斑号地类情况道路田坎沟渠耕地园地S50 m 2S50 m 2林地S50 mm2 S50 mm2按地形图要求综合到相邻主要图斑内按地形图要求单独编图斑号草地S50 m 2S50 mm2按地形图要
23、求综合到相邻主要图斑内S10 m 2S10 mm2按地形图要求单独编图斑号居民地S10 m 2S10 mm2按地形图要求综合到相邻主要图斑内S50 m 2S50 mm2按地形图要求单独编图斑号坑塘S50 m 2S50 mm2按地形图要求综合到相邻主要图斑内1道路、沟渠的宽度按规范要求丈量。说2大于 1 米的江、河、湖、的埂、圩,实量宽度至 0.1 米。明3丘陵山坡地上较密集的相同地类的零星小块地,划分图斑时可适当综合。附件三:表A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编码名称二级类含义编码名称01耕地011水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 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
24、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 1.0 米、北方宽度2.0 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012水浇地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013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02园地02102202303林地03103203304104草地04
25、2043果园茶园其它园地有林地 灌木林地其它林地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其它草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 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 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指种植果树的园地。指种植茶树的园地。指种植桑树、橡胶、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 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指树木郁闭度 0.2 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1、0.2
26、的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指树木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10水域及11水利设施用地水域及11水利设施用地续表 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包括民用机场、港口、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用地。101铁路用地102公路用地交通运输用地104农村道路105机场用地106港口码头用地107管道运输用地指用于铁道线路、轻轨、场站的用地。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林木等用地。指用于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的用地。包括设
27、计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汽车停靠站、林木及直接为其服务的附属用地。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1.0 米、北方宽度2.0 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指用于民用机场的用地。指用于人工修建的客运、货运、捕捞及工作船舶停靠的场所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用地,不包括常水位以下部分。指用于运输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管道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的地上部分用地。指陆地水域,海涂,沟渠、水工建筑物等用地。不包括滞洪区和已垦滩涂中的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用地。111河流水面112湖泊水面113水库水面114坑塘水面115沿海滩涂116内陆滩涂117沟渠118水工建筑用地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之间的水
28、面,不包括被堤坝拦截后形成的水库水面。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指人工拦截汇集而成的总库容10 万立方米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 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包括海岛的沿海滩涂。不包括已利用的滩涂。指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洪水位间的滩地。包括海岛的内陆滩地。不包括已利用的滩地。指人工修建,南方宽度1.0 米、北方宽度2.0 米用于引、排、灌的渠道,包括渠槽、渠堤、取土坑、护堤林。指人工修建的闸、坝、堤路林、水电厂房、扬水站等
29、常水位岸线以上的建筑物用地。119冰川及永久积雪指表层被冰雪常年覆盖的土地。指上述地类以外的其它类型的土地。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122设施农用地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12其它土地123124125126127田坎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1.0 米、北方宽度2.0 米的地坎。指表层盐碱聚集,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指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沼生、湿生植物的土地。指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被的土地。不包括滩涂中的沙地。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或表层为岩石、石砾,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续表
30、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1城市2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2建制镇203村庄204采矿用地205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指城乡居民点、独立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工矿、国防、名胜古迹等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其内部交通、绿化用地。指城市居民点,以及与城市连片的和区政府、县级市政府所在地镇级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机关、学校等单位用地。指建制镇居民点,以及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用地。指农村居民点,以及所属的商服、住宅、工矿、工业、仓储、学校等用地。指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指城镇村用地以外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
31、,以及风景名胜(包括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革命遗址等)景点及管理机构的建筑用地。附件四:典型线状地物宽度量测边界示意图1河流2铁路(公路、农村道路)3沟(渠)4铁路(公路、农村道路)与不以排涝为主要用途的道沟并行5线状地物相互并行附件五:土地利用分类三大类一级类类别编码类别名称01耕地02园地类别编码011012013021022023二级类类别名称水田水浇地旱地果园茶园其它园地农03用林地地04草地1011交通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其它土地05商服用地建06工矿仓储用地设07住宅用地用地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表B1:土地利用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
32、类”对照表031有林地032灌木林地033其它林地041天然牧草地042人工牧草地104农村道路114坑塘水面117沟渠122设施农用地123田坎051批发零售用地052住宿餐饮用地053商务金融用地054其它商服用地061工业用地062采矿用地063仓储用地071城镇住宅用地072农村宅基地081机关团体用地082新闻出版用地083科教用地084医卫慈善用地085文体娱乐用地086公共设施用地087公园与绿地088风景名胜设施用地113水库水面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8水工建筑物用地12其它土地121空闲地111河流水面112湖泊水面未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5沿海滩涂116内陆滩涂利1
33、19冰川及永久积雪用04草地043其它草地124盐碱地地12其它土地125沼泽地126沙地续表 B1:土地利用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类”对照表土地利用分类三大类一级类二级类类别编码类别名称类别编码类别名称091军事设施用地092使领馆用地09特殊用地093监教场所用地094宗教用地095殡葬用地101铁路用地102公路用地10交通运输用地103105街巷用地机场用地106港口码头用地107管道运输用地土地利用分类三大类一级类二级类类别编码类别名称类别编码127类别名称裸地表B2 :土地利用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对应关系表土地利用分类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一级类二
34、级类三级类二级类一级类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编码名称编码名称名称编码名称编码名称编码011水田灌溉水田望天田11111201耕地012水浇地水浇地113耕地11菜地115013旱地旱地114021果园果园121022茶园茶园12302园地桑园122园地12023其它园地橡胶园124其它园地125031有林地有林地131032灌木林地灌木林地13203林地033其它林地林地13农疏林地133未成林造林地134迹地135苗圃136天然草地141改良草地142用1地04草地041人工草地14310交通用地104农村道路农村道路153042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114坑塘水面坑塘水面1
35、54养殖水面155117沟渠农田水利用地156畜禽饲养地151122设施农用地设施农业用地152晒谷场等用地158123田坎田坎157水域及水11利设施用地12其它土地05商服用地草地其它14农15用地居民点及独立20建设用地2054其它商服用地城市 建制镇051批发零售用地052住宿餐饮用地053商务金融用地农村居民点201202203工矿土地利用分类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二级类一级类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编码名称编码名称名称编码名称编码名称编码07住宅用地071072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用地10交通运输用地103街巷用地12其它土地121空闲地续
36、表B2 :土地利用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对应关系表土地利用分类一级类二级类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三级类二级类一级类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编码名称编码名称名称编码名称编码名称编码081机关团体用地082新闻出版用地公共管理083科教用地城市20108与公共服084医卫慈善用地建制镇202务用地085文体娱乐用地农村居民点203086公共设施用地087公园与绿地061工业用地062采矿用地063仓储用地088风景名胜设施用地091军事设施用地06工矿仓储用地公共管理独立工矿用地盐田居民204点及205独立20工矿用地08与公共服务用地09特殊用地建设2092使领
37、馆用地地093监教场所用地094宗教用地095殡葬用地101铁路用地铁路用地261102公路用地公路用地262交通105机场用地民用机场263运输26106港口码头用地港口码头用地264用地107管道运输用地管道运输用地265113水库水面水库水面271水利118水工建筑用地水工建筑用地272设施27特殊用地206用10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111河流水面河流水面321用地112湖泊水面湖泊水面322115沿海滩涂苇地323其它116内陆滩涂滩涂324土地11利设施用地水域及水11利设施用地久积雪04草地043其它草地荒草地311124盐碱地盐碱地312未125沼泽地沼泽地313利12其它土地126沙地沙地314用31119冰川及永冰川及永久积雪32325未利3用地裸土地315土裸岩石砾地316地其他未利用土地317127裸地无类别表B3 :土地利用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对应关系表土地利用分类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二级类一级类类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类别别类别类别类别类别编码名称编码名称名称编名称编码名称编码码011水田灌溉水田望天田11111201耕地012水浇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六盘水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3年贵港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4年大兴安岭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3年遂宁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3年雅安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4年包头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4年兴安盟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
- 2024年太原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巩固)
- 2023年驻马店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a卷)
- 2024年安徽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八年级英语上册期末真题卷
- 办公楼物业安全管理制度
- 2025年中粮集团招聘笔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 康复护理讲课比赛教案
- 智慧交通:挑战与机遇-赋能城市交通塑造未来出行
- 第三单元1-6的表内除法 (单元测试)-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人工智能导论》课件 第4章 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
- 2025年3D打印产业链全景、增量市场及国内相关上市公司分析报告
- 2025廉政教育中心警示教育心得体会(模板)
- 2025年中国移动招聘面试攻略及模拟题答案解析
- 旅游服务核心技能培训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