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流行病学笔记流行病学1.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现代定义及其认识: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3.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群体的观点(基本);比较的观点(核心);概率论的观点(特点)。4.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5.流行病学的用途: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利用
2、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的疾病的病因。疾病预防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4.疾病的三间分布:以疾病频率为测量指标,来描述与分析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简称“三间分布”第二、三章疾病的分布和描述性研究1、发病指标发病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1-流行病学笔记k=100%,1000罹患率:罹患率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100%或1000罹患率:一般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
3、发病率、观察的时间是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2、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而发病率的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对例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升高降低病程延长患者寿命延长病程缩短病死率增高新病例增加(发病率增新病例减少(发病率高)病例迁
4、入健康者迁出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下降)病例迁出健康者迁入治愈率提高-2-流行病学笔记患病率=发病率病程3、死亡指标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k=1000或100000/10万病死率:表示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病死率=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100%4、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术语包括散发、流行和暴发。散发: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
5、联系。适用于较大范围地区。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在发病率水平。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称暴发。这些病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现况调查1、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研究也称患病率研究或现患研究;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2、现况研究的特点: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时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不能得出有关因果关系的结论一般不用于病程比较短的疾病相关因素的选择与解释有一定限制。3、现况研究的目的:描述特定时间疾病或健康状况在某地
6、区人群中的分布-3-流行病学笔记提供病因研究的线索确定高危人群评价疾病检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效果用于社区卫生诊断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4、现况研究的种类:普查抽样调查(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其中分层抽样误差最小,整群抽样误差最大。5、确定样本含量的决定因素:预期现患率p允许误差d显著水平5、现状调查研究的优缺点优点:常用抽样调查,结果有较强推广意义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结果具有可比性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缺点: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研究对象可能处于临床前期而被误定为正常人。6、生态学研究:是描述性研
7、究的一种,它是以群体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某种疾病的频率,在群体的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生态比较研究、生态趋势研究。生态学研究最主要的缺点:生态学谬误。第四章队列研究1、队列:指有共同特征或共同经历一群人;分为固定队列和动态队列2、暴露:指接触过某种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3、基本原理: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e)与非暴露组()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以分析暴露因素与研究结-4-流行病学笔记局之间的关系4、主要特点:观察法;设立对照;符合时间顺序;由因到果
8、5、研究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步骤:确定研究因素确定研究现场确定研究人群确定样本含量确定研究格局混杂因素的确定调查表格的设定资料收集与随访6、影响样本量的因素:非暴露人群或全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暴露人群与对0照人群疾病发病率之差p-p;第一类错误概率;把握度(power)1-107、资料的基本整理模式暴露组非暴露组病例ac非病例bd合计a+b=nc+d=n10合计a+c=m1b+d=m0a+b+c+d=t暴露组发病率=a/n非暴露组发病率=a/n108、相对危险度rriei0an1cn0意义e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的多少倍;rr值暴露的
9、效应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rr值离1越远,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越大9、归因危险度ar=i-i=a/nc/ne010意义:e与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ar值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10、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5-流行病学笔记ar%=(i-i)/i100%eoe意义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11、人群归因危险度par=iit0意义:暴露人群与一般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率的大小par值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12、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ar%=p(rr-1)/=p(rr-1)+1ee意义: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
10、亡)的百分比13、常见的偏倚: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14、队列研究的优点:直接获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直接估计危险度;符合时间顺序,验证病因的能力较强;获得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收集的资料完整可靠,不存在回忆偏倚;可研究疾病的自然史缺点: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易发生失访偏倚;耗时,耗人力、物力、财力;设计要求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难度较大;随访过程中,已知变量的变化或未知变量的引入增加分析难度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1、病例对照研究:是按照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追溯其既往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及
11、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2、病例对照研究特点:观察法设立对照回顾性,由果到因的研究不-6-流行病学笔记能验证病因3、研究类型:病例与对照不匹配;病例与对照匹配;4、选择病例的要求:诊断可靠,使用金标准选择确诊的新病例5、对照的选择:原则候选对象必须来自于产生病例的总体;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就能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6、样本含量的估计有关估计:人群中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率rr的近似值or值(查阅文献或预调查获得)值把握度7or计算与可信限的估计及意义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or与rr一样,优势比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
12、的程度。前提条件: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病例对照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则or值就很接近甚至等于rr值8、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回忆偏倚、调查偏倚、混杂偏倚9、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少见病、罕见病的研究;省力、省钱、省时间,并易于组织实还可用于疫苗免疫学效果考核及暴发调查等;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不适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选择偏倚难以避免-7-流行病学笔记暴露与疾病时间先后难以判断,信息真实性差;存在回忆偏倚不能测定暴露和非暴露组疾病的率10、or:比值比:是指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该
13、因素的暴露比值之比,反映了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例为对照组的若干倍。or=(a/c)/(b/d)=ad/bcor特点:与rr一样,优势比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如果能满足2个条件orrr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or(11.96/c2)病例对照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or95%ci=比值比的意义当or=1时,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无联系。当or1时,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正”的暴露与疾病联系,暴露因素是一种危险因素当or1时,说明存在“负”的暴露与疾病联系,暴露因素是一种保护性因素表5-51:1配对研究中疾病与暴露的关系对照有暴露无暴露合计有暴露aca+c
14、病例无暴露bdb+d合计a+bc+da+b+c+d11、个体匹配设计资料的分析:暴露与疾病有无关联:-8-流行病学笔记b+c40时c2=(b-c)2(b+c)2b+cb+c40时c2=(b-c-1)2or=cb12偏倚种类:选择偏倚:由于选入的研究对象与未选入的研究对象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而引起的误差。这种偏倚常发生在设计阶段。信息偏倚:在收集整理信息过程中由于测量暴露与结局的方法有缺陷造成的系统误差。混杂偏倚:研究某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联时,由于某个既与疾病有制约关系,又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第六章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1、临床疗
15、效研究的特点:具有实验性研究的特性、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考虑医学伦理学问题、科学评价临床疗效2、实验设计时要掌握的几条原则:对照的原则、随机化的原则、盲法原则、重复原则3、随机分级方法:简单随机化、分级随机化、分层随机化4、盲法的应用单盲,单盲是指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的分级和所接受处理的情况,但观察者和资料收集分析者知道。双盲,研究对象和观察者者不知道分组情况,也不知道研究对象接受的处理措施。三盲,研究对象、观察者和资料整理分析者均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和处理情况。第七章诊断试验的评价-9-流行病学笔记1、金标准: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疾病的最可靠的方法,也称为标准诊断。(活/尸检、手术发现、微
16、生物培养、特殊检查、影像诊断、长期随访的结果)2、诊断试验:指应用各种实验、医疗仪器等手段对病人进行检查,以确定或排除疾病的试验方法。3、评价的指标:灵敏度/真阳性率(se)计算公式为:灵敏度(se)=a/(a+c)100%意义:灵敏度,反映了该诊断试验检验出病例的能力。特异度/真阴性率(sp)计算公式为:特异度(sp)=d/(b+d)100%意义:反映了该试验排除非病例的能力。假阴性率漏诊率:计算公式为:fn=c/(a+c)100%意义:实际有病而被该诊断试验错误地判为无病的比例。灵敏度与假阴性率互补,即灵敏度越高假阴性率越低。误诊率假阳性率:计算公式为:误诊率=b/(b+d)100%意义:
17、是由真标准诊断为“无病”的病例数中,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的比例,即实际无病而被诊断试验错误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特异度与假阳性率互补,即特异度越高则假阳性率越低。约登指数:计算公式为:yi=(se+sp)-1符合率:是指诊断试验所得的真阳性例数和真阴性例数之和占整个试验对象的百分率,也就是说,诊断试验的结果与金标准诊断的结果的符合程度。它反映了诊断试验正确诊断患者和非患者的能力。计算公式为:符合率=(a+d)/n100%阳性预测值:是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的对象中真正病人(用金标准确诊患某病者)所占的百分率。对于一项诊断试验来说,这个值越大越好。阳性预测值(pv+)=a/(a+b)100%-10-流行
18、病学笔记阴性预测值是诊断试验为阴性结果中真正的非病人(金标准确诊未患某病者)所占的百分率。该值越大越好、阴性预测值(pv-)=d/(c+d)100%阳性似然比在诊断试验中,阳性似然比为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大,说明该诊断方法越好。lr+=a(a+c)/b(b+d)=se/(1-sp)阴性似然比在诊断试验中,阴性似然比为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小,说明该诊断方法越好。lr-=c(a+c)/(db+d)4、roc曲线用途:用来决定最佳临界点;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诊断试验的价值.5、联合试验平行试验:也叫并联试验,在临床急需作出诊断时,可采取平行联合试验。其结果是敏感度增加,
19、不易漏诊,阴性预测值提高,有利于排除其他诊断。但其代价是特异度降低,假阳性率升高,容易造成误诊。系列试验:也叫串联试验,当使用的几种诊断方法的特异度均较低时,可选用系列试验以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减少误诊。序列试验使特异度增加,阳性预测值增加,其代价是敏感度降低,漏诊率增加。第八章病因与病因推断1、.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2、.病因模型:三角模型、轮状模型、病因网模型3、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致病因子、宿主、环境。-11-流行病学笔记4、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假设演绎法mill准则: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类
20、推法排除法5、因果关系的推断标准:关联的强度、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特异性、关联的可重复性、剂量反应关系、因素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关联的生物学合理性、实验证据、相似性第九章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的偏倚及其控制1.系统误差:(偏倚)在研究过程中,由一些已知或可控制的因素引起的使研究结果或推论系统地偏离真实情况的误差。2.偏倚的分类: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第十章传染病流行病学1.传染病流行过程:病原体、宿主、传染过程及感染谱2.常见病原体的特性:致病力、传染力、和毒力。3.病原体的变异性:耐药性变异:结核杆菌抗原性变异:甲型流感毒力变异:汉坦病毒4.传染过程: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
21、用、相互斗争的过程。5.感染谱:指机体感染了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所表现出的轻重不等的临床表现。分类:以隐性感染为主以显性感染为主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6.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7.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分类:受感染的人: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受感染的人8.病人作为传染源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传染期9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12-流行病学笔记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确定免疫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效果。潜伏期长
22、短还可影响流行特征。10病原携带者: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统称为病原携带者。分类: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11.传播特征及流行特征:经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尘埃传播经空气传播的流行特征:传播广泛,发病率高。冬春季节高发少年儿童多见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率呈现周期性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经水传播:一种是饮用水传播,另一种是与疫水传播。经饮用水传播的疾病其流行特征为: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且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别;如水源经常受到污染,病例终年不断,发病呈地方性;停止使用污染的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经食物传播流行特征:病人有进食某一食物的历史,不食者不发病;患者潜伏期短,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流行当停供污染食物后,暴发即可很快平息。经接触传播虫媒传播经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垂直传播: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成为垂直传播。包括: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时引起传播6、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成为人群易感性。-13-流行病学笔记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群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隐性感染7、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产权保密协议范本
- 2026年湖北省黄石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新版
- 2026年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 2026年四川铁道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哈尔滨城市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18《我的白鸽》课件
- 2024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2
- 危险作业清单
- 工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工程监理投标大纲(框架结构 技术标)
- 产后束腹带的使用宣教课件
- 中国纺织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武汉纺织大学
- 金蝶云星空财务云整体解决方案
- 小程序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
- 车辆GPS动态监控台账
- (完整文本版)货物验收单
- 立体构成之-面立体构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