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物质做实_第1页
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物质做实_第2页
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物质做实_第3页
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物质做实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物质做实验,实验时,他用 天平、水和量筒(还有细针)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下列各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 的数据。实验次数质量(克)体积(厘米3)48010051602006240300实验次数质量(克)体积(厘米)16010021202003180300表二(丙物质)表二(乙物质)实验次数质量(克)体积(厘米3)727010085402009810300O表一(甲物质)(1)分析比较上表中的实验次数1、2、3(或4、5、6;或7、8、9)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

2、次数 相同体积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a)分析比较(b)分析比较o2.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 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实验序号压力(牛)受力面积(厘米)732084.5309640O表一(第一组实验)表二(第二组实验)实验序号压力(牛)受力面积(厘米论是:(3)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 2)实验序号压力(牛)受力面积(厘米2)16104310291554.515312206620表三(第三组实验)(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4 (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 论是: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2)分析比较实验质量(千重力重力/质量(牛次数克)(牛)/千克)10.21.9620.32.9430.43.92表一(地球表面)(1)分析比较实验次数不清、2、3 (或4、实验质量(千重力重力/质量次数克)(牛)(牛/千克)40.20.3250.30.4860.40.645、6)的数据,可以初步

4、归纳得出的结论是(2)完成表一和表二中第4列数据的填写,并综合比较表一和表二中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关系,可初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4.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 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和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物质实验序号体积(厘米3)质量(克甲110182203633054乙41085201663024O(1) 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 1与2 (2与3、1与3 )或4与5 ( 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 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序号 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

5、是不相同的。(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a、分析、比较实验 1、2、3或4、5、6,可以得出 可归纳得b、分析、比较实验1、2、3和4、5、6,可以得出5. 为了研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不 同的圆柱体竖直放置在水平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的凹陷程度都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表三(P铜=8.9 X 103千克/米3)表一(P 铜=8.9 X 103 千克 /米 3)实验序号材料

6、高度(厘米)底面积(厘米2)1铜20102铜20203铜2030表二(P铁=7.8 X 103千克/米3)实验 序号材料高度(厘 米)底面积 (厘米2)4铁20105铁2020实验 序号材料高度(厘 米)底面积(厘 米2)7铜10108铜10209铜10306铁2030(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 (4、5、6,或7、& 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 可得出的结论是:当圆柱体材料的密度和高度相同时, 压力的作用与底面积 (选填“有关”或“无关” )o(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观察到现象,可得出的 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3) 分析比较

7、实验序号 1与7 (或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 的初步结论是:(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 结论: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6. 某同学为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用三个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甲木块的质 量为20克,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体中,都浮在液面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乙木块的 质量为30克,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体中,都浮在液面上,数据记录在表二;丙木块的质 量为40克,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体中,

8、都浮在液面上,数据记录在表三。表二(乙木块)实验液体密度(克/排开液体体积序号厘米3)(厘米3)10.54020.82531.020表一(甲木块)表三(丙木块)实验液体密度(克/排开液体体积序号厘米3)(厘米3)40.56050.65061.030实验序号液体密度(克/厘米3)排开液体体积(厘米 3)70.85081.04091.625(1)根据浮体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可以发现:每块木块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受浮力是相同的,其中木块(选填“甲”、“乙”、“丙”)所受浮力最大。分析比较1与4 (或3、6、8),可以初步得到:可以初步得到:在排开液体体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积相同的情况下,物体所受浮力与液体密度

9、成正比。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三个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并归 纳得出的结论是: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三个物体所受浮力大小, 可初步得出:、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三个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可初步得出:表一表二水质量升高温度加热时间煤油质量升高温度加热时间150克10 C5分钟1 /50克20 C5分钟2100克10 C10分钟2100克20 C10分钟OO7.某同学在6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一定质量的水和煤油,用6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其液体的质量、加热时间和温度变化如下表所示(设液体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同)31150 克10 C1 15 分钟3,150克

10、20 C15分钟o(1)分析表一中的 1、2、3 (或表二中的 1 /、2,、3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分析表一中的3和表二中的3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3)综合分析表一及表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a)(b)&某小组同学研究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 与液体的深度、密度的关系。实验时,该小组同学把一个高为0.1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液体甲的密度大于 液体乙的密度),如图2所示,并不断改变它所处的深度。他们利用 仪器测得液面到圆柱体上表面的距离及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 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 表一、表二所示。表一液体甲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 h (米)00.020.040.060.080.10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00.200.400.600.801.00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1.001.201.401.601.802.00表二 液体乙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 h (米)00.020.040.060.080.10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00.160.320.480.640.80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0.800.961.121.281.441.60(1) 分析比较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同 种液体中,圆柱体上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